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绒木蜂亚属赤足木蜂Xylocopa rufipes Smith的形态特征和筑巢行为,为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木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采集赤足木蜂成虫;采用目测、拍照等方法记录赤足木蜂在不同地区的筑巢场所和筑巢基质;用游标卡尺测量赤足木蜂的形态指标和巢室结构指标;采用破坏巢室法和野外巢口观察法测定赤足木蜂的巢内行为。【结果】赤足木蜂雌雄形态区别明显。雌蜂后足胫节胫基板的二叉状分支是其所属的绒木蜂亚属区别其他木蜂的主要特征。赤足木蜂筑巢场所为旧房屋的木桁梁、临时木棚架的木梁或柴火堆,筑巢基质主要为干枯的杉木、泡桐和杨木等。巢建筑有不分枝型和分枝型两种类型,分别占26.09%和73.91%。巢口近圆形,从巢口向内挖掘的主隧道相对于木材纹理呈现一定弧度的夹角(锐角);每巢有1~10个分支隧道,每个分支隧道内巢室数为1~8个,平均3.63±2.08个。巢室长度为10.66±21.98 mm,平均为15.37±0.22 mm;巢室直径为9.79±14.40 mm,平均为12.33±1.08 mm;巢室隔板厚度为1.87±8.31 mm,平均为5.09±0.13 mm。解剖巢室法观察到每个巢内居住着0~6头繁殖后代的雌蜂(n=13巢),平均2.08±1.61头。观察雌蜂进出巢口的数量,发现每个巢室内居住有1~5头繁殖雌蜂(n=23巢),平均2.48±1.24头。【结论】同一种群的赤足木蜂具有独栖性到社会性生活的社会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在发生松树蜂的林场利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调查样方内树木种类、胸径大小、生长情况、蛀干害虫种类和在树干上的分布情况;同时,选取虫害木,解剖并统计不同蛀干害虫的羽化孔数量和特点,幼虫钻蛀特征和危害特点;研究松树蜂自然种群的寄主选择规律和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树蜂在我国仅危害衰弱的樟子松,30-40年生的中龄林受害最严重,平均有虫株率为10.94%±8.67%。松树蜂产卵后的树皮表面有流树脂现象,呈点状或流泪状。同松幽天牛和吉丁危害状不同,松树蜂羽化孔呈正圆形,直径大小约为7 mm,分布在树干0-4.20 m的高度,其中90%的集中分布在0-3 m范围内。松树蜂幼虫坑道横截面为正圆形,无排粪孔,虫粪和蛀屑都呈粉末状,紧实堆满蛀道,颜色和蛀道周围颜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及其寄生蜂滞育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卜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寄牛蜂种类、寄生率以及温度对苹果桃蛀果蛾及其寄生蜂章氏小甲腹茧蜂Chelonus(Microchelonus)zhangi滞育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章氏小甲腹茧蜂寄生于苹果、枣、酸枣和山楂上的桃蛀果蛾;中国齿腿姬蜂Pristomerus chinensis Ashmead寄生于枣、酸枣和山楂上的桃蛀果蛾;杏寄主卜未发现寄生蜂.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寄生率差异显著,其中章氏小甲腹茧蜂在苹果桃蛀果蛾的寄生率最高,为16.45%,住山楂桃蛀果蛾的寄牛率最低,为1.58%;中国齿腿姬蜂在酸枣桃蛀果蛾的寄生率最高,为5.05%,在山楂桃蛀果蛾寄牛率最低,为1.09%.苹果桃蛀果蛾及章氏小甲腹茧蜂越冬幼虫开始发育至成虫羽化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27℃和10.96℃,有效积温分别为208.86DD和166.73DD.  相似文献   

4.
“筷子尖大的虫,头发丝细的蜂,到底是蜂压虫,还是虫吃了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组织有省农科院驻点同志、县生防站、县测报站、县农科所、部分公社植保员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放蜂效果进行了调查。 (一)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的亲切关怀下,我县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示范工作,正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放蜂单位,由1973年的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三个生产队,发展到13个公社、26个大队、159个生产队。防  相似文献   

5.
长木蜂属于野生蜂类,后代的生存和繁衍完全依靠雌蜂所提供的蜂粮,蜂粮保鲜时间的长短对蜂群的繁衍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LB"培养基、MRS(4.5)、MRS(6.5)培养基分别对芍药的手采花粉、长木蜂蜂花粉和不同酿制时间的蜂粮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菌落计数、分析和分离鉴定。酿制初期的蜂粮样品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占优势,随酿制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7d、8d蜂粮样品在改良"LB"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占优势;10d之后的蜂粮样品在MRS(6.5)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数占优势;分离的68株菌株,其中细菌43株,酵母17株,放线菌8株。从蜂粮中分离的酵母菌和放线菌菌株均来自长木蜂雌蜂的体表。分离的68株菌株中有12株有较强抑菌活性,尤其是放线菌NF-34菌株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枝跗瘿蜂科(Ibaliidae)是1个小科,仅含1个属,即枝跗瘿蜂属(Ibalia)。其生活习性与瘿蜂总科(Cyinpoidea)的其他已知科显著不同,所有种类均寄生蛀干为害的树峰科(Siricidae)幼虫。是控制这类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因子,为一类很有益的天敌昆虫。澳大利亚曾从欧洲引入本科种类防治危害当地松树非常严重的辐射松钢青树蜂(Sirex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的访花植物种类和访花行为,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方法】 2009-2011年连续3年, 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的活动期3-10月, 采用目测、 拍照等方法记录其访花植物及访花行为, 记录和统计访花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测量访花植物种类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结果】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访花植物种类为27科52种, 主要的访花植物有25种。采访的植物种类中, 忍冬科和豆科植物最多, 分别为9种和8种, 占采访植物种类的17.31%和15.38%; 其中黄胸木蜂盗蜜的植物有16种, 占其采访植物种类的30.77%。在采访的植物种类中, 黄胸木蜂喜欢采访中等花型、 两侧对称的紫色、 黄色和白色花。在不同植物上, 黄胸木蜂的盗蜜口大小和访花频率不同, 黄胸木蜂在臭牡丹上的盗蜜口最大, 为9.43±1.91 mm, 蝟实上的盗蜜口最小, 为3.46±0.98 mm; 在紫薇上的访花速度最快, 访花频率为25.71±2.36朵/min; 在蜀葵上的单花停留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均最长, 单花停留时间5.89±3.34 s, 访花间隔时间为2.63±2.04 s。【结论】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访花植物种类多、 访花时间长。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 黄胸木蜂的访花行为和访花频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县委、县革委的领导下,在地区农科所植保站的具体指导和山西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班全体师生的协助下,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投入这个试验战斗的有九个公社、五个棉花加工厂、八十个大队、一个农科所等四百五十余人。所用蜂种,采自本地寄生棉铃虫卵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全县范围内发动广大群众饲养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蓖麻蚕九十八万头,繁蜂二亿五千余万头,在八个公社、七十二个大队、一个农科所共放蜂治虫九千二百五十五亩。放蜂后分别在八个公社、十四个大队的七百五十亩放蜂区和对照区进行了群众性的典型调查。调查结果: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 的访花植物种类和访花行为,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方法]2009-2011年连续3年,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的活动期3-10月,采用目测、拍照等方法记录其访花植物及访花行为,记录和统计访花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测量访花植物种类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结果]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访花植物种类为27科52种,主要的访花植物有25种.采访的植物种类中,忍冬科和豆科植物最多,分别为9种和8种,占采访植物种类的17.31%和15.38%;其中黄胸木蜂盗蜜的植物有16种,占其采访植物种类的30.77%.在采访的植物种类中,黄胸木蜂喜欢采访中等花型、两侧对称的紫色、黄色和白色花.在不同植物上,黄胸木蜂的盗蜜口大小和访花频率不同,黄胸木蜂在臭牡丹上的盗蜜口最大,为9.43±1.91mm,蝟实上的盗蜜口最小,为3.46±0.98 mm;在紫薇上的访花速度最快,访花频率为25.71±2.36朵/min;在蜀葵上的单花停留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均最长,单花停留时间5.89±3.34 s,访花间]隔时间为2.63±2.04s.[结论]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访花植物种类多、访花时间长.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黄胸木蜂的访花行为和访花频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洛阳地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盛花期5月上中旬,采用目测、拍照、测量等方法记录丹参花的基本特征、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的访花行为、丹参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和盗蜜率。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是丹参的主要访花者,在对丹参进行访花时,多盗取花蜜。黄胸木蜂访花时,其单花停留时间平均为3.81±0.28 s,两花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3.64±1.94 s,访花频率的平均值为每分钟采访的花朵数为6±0.98朵,访花朵数为6时,访花频率最大。黄胸木蜂在丹参上的盗蜜口的大小的平均值为0.304±0.046 cm,盗蜜率平均为37%±12%。黄胸木蜂对丹参的盗蜜现象普遍存在,且重复盗蜜,有的一朵花上可能有多个盗蜜口,其盗蜜行为对丹参繁殖适合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胸木蜂采访丹参的访花行为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比较了连丹皮、刮丹皮、栓皮、木心、须根这五个牡丹根加工过程中分成的不同部位成分差异,探究牡丹药用部位的科学性,评价牡丹根部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的价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牡丹根不同部位特征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牡丹根不同部位中酚及酚苷组分、单萜及其苷组分、鞣酸组分等类别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的10个差异性成分中可指认的7个及含量大于0.1 mg/g的化学成分作为定量分析指标,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连丹皮、刮丹皮和须根三者化学成分相似;木心和栓皮与前三者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木心中化学成分较少,且含量均较低;栓皮化学成分最为丰富,且单萜及其苷类成分占比较大。本研究表明连丹皮、刮丹皮与栓皮等部位在主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为牡丹皮在产地加工中...  相似文献   

12.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2,3(2):193-200
木蜂族Xylocopini共分为三属:厉蜂属Lestis分布于美洲;突眼木蜂属Proxylocopa主要分布于旧北区西南部;木蜂属Xylocopa全世界均有分布。据Hurd & Moure(1963)记载,东洋区木蜂属153种,旧北区76种。本文记述我国木蜂属24种,隶属于十个亚属,即分布于东洋区的典型亚属:绒木蜂亚属Bombioxylocopa,蓝胸木蜂亚属Cyaneoderes,尖足木蜂亚属Hoploxylocopa,夜木蜂亚属Nyctomelitta;分布于东洋区及旧北区的亚属:宽足木蜂亚属Platynopoda,毛带木蜂亚属Zonohirsuta;分布  相似文献   

13.
贺春玲  嵇保中  刘曙雯 《昆虫知识》2011,48(6):1751-1758
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属于多访花性昆虫。本文报道了长木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巢室内越冬。翌年的3月下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主要是筑巢、采集粉蜜、酿贮蜂粮和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一代成虫羽化,新羽化的成虫群集在蜜源植物青桐树上补充营养,并在青桐的附近空中婚飞、交配。室内观察长木蜂的卵期9~11d,平均(9.97±0.76)d;幼虫期19~22d,平均(20.30±1.18)d,预蛹期8~9d,平均(8.53±0.51)d,蛹期19~21d,平均(19.67±0.66)d。雌雄比为2.17∶1。雌蜂酿制蜂粮的盛期在5月上旬,采集蜂粮的最佳时期在5月上中旬。该蜂的卵产在块状的蜂粮上,卵长10.06~13.34mm,腊肠形或香蕉形,略弯曲,两端钝圆,头部略窄与尾部,尾部最宽,重(0.0438±0.0122)g。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我国光翅瘿蜂科的种类共4种2亚种,记述了异节光翅瘿蜂属的1个新种。新种为蛀干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5.
荔枝两种茎蛀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64,(2):159-171
本文记载两种钻蛀荔枝树茎的害虫,荔枝拟木蠹蛾及相思拟木蠹蛾。它们是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的荔枝和其他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的常见害虫,而我国大陆过去尚未有记载。已查悉寄主植物有无患子科的荔枝、龙眼,芸香科的柑桔类等24科42种类。 这些害虫的幼虫钻蛀树茎成坑道后,匿居其中,夜出食害树茎韧皮部,并以虫粪、木屑等在树皮上缀成隧道,以循避敌害;它们一年皆发生一代,只幼虫在坑道中越冬,4-5月间相继化蛹,4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成虫出现。卵块生于树皮上。幼虫多于树茎分叉处蛀害。 以666及DDT粉剂或油剂滴注坑道,以及以该药剂较高浓度的水悬液,于7-8月间喷布树茎虫害处,皆有甚好的防治效果。 华南各地荔枝产区,蠹害荔枝树茎的害虫,主要有隶属于鳞翅目,拟木蠹科(Metarbelidae)的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及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 Mats.)等两种。这些害虫发生普遍,被害的植株往往导致风折或严重削弱树势,尤以幼树受害更显著,需要加以防治。 鉴于这些害虫除致害荔枝外,尚加害其他多种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而我国大陆过去缺乏记载,为此,笔者将近十年(1952-1962)来累积的一些资料整理报导,冀供昆虫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就平腹小蜂、荔枝蒂蛀蛾白茧蜂对几种常用农药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性农药的印楝素、定虫隆、灭幼脲对2种寄生蜂均较安全;Bt对平腹小蜂的毒性较小;杀虫双对平腹小蜂的影响较小,但对蒂蛀蛾白茧蜂有较高毒性(2 h内死亡率70%);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平腹小蜂有一定的毒性,而对蒂蛀蛾白茧蜂有很高的毒性(2 h内死亡率均为100%);2种寄生蜂均对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及氧乐果等极度敏感.表明蒂蛀蛾白茧蜂比平腹小蜂对化学杀虫剂更敏感.因此在综合防治中,尤其是当田间释放平腹小蜂时应合理选择使用杀虫剂,应以生物源性农药为首选,避免使用菊酯类农药,尤其要禁止使用有机磷类农药,以减少对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敌的杀伤.  相似文献   

17.
木蠹蛾(Cossus vicarirus Butler)为兰州地区行道树和果树的蛀茎害虫。据调查,钻天杨的蛀茎株达90%以上,梨树一般每株有幼虫10—134头,苹果和桃的蛀茎株在3%左右。 成虫灰色,前后翅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条纹。雌蛾展翅87—110毫米,体长38毫米,雄蛾略小。体长32毫米(见图1)。卵乳白色,长1.5毫米,宽1.3毫米,  相似文献   

18.
长木蜂的筑巢和采粉贮粮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筑巢和贮粮行为, 为进一步查明独栖性蜂类行为特点、开发新的蜂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长木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用游标卡尺对巢口大小进行测量, 采用室内解剖巢室对长木蜂贮蜂粮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观测。【结果】长木蜂主要在竹子上筑巢, 偶尔也发现在芦苇上筑巢。最喜欢选择竹节直径1.2~2.5 cm的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和刚竹属 Phyllostachys的竹种上筑巢。其筑巢过程为:雌蜂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 咬巢口, 清理巢室, 采集花粉蜜制作蜂粮, 在蜂粮上产卵, 制作巢室隔板。筑巢地点主要位于离旧巢1 m以内的位置。雌蜂啃咬巢口平均用时(292±29)min, 制作一块蜂粮需采集粉蜜22~40次, 采集粉蜜平均用时(17.31±0.52)min/次, 携粉蜜回巢滞留时间平均为(16.45±1.08)min/次;巢中卸落粉蜜平均用时为(15.29±1.03)min/次, 一生贮蜂粮平均6块左右;蜂粮近长方形, 长12~18 mm, 宽6~10 mm, 平均重量(0.7140±0.0269)g。【结论】长木蜂雌蜂不同个体之间筑巢行为相似, 而采集粉蜜的次数和贮蜂粮所用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白花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f. albiflorum J. C. Ou)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对栽培于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白花野牡丹花期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12 h,7:00雌蕊柱头从即将开放的花蕾中伸出、8:00左右花朵半开放、8:30左右花瓣完全展开、16:00左右花瓣开始闭合、19:00左右花瓣完全闭合,翌日花瓣不再开放并逐渐萎蔫,至第4天花部完全脱落。白花野牡丹的花序为近头状的伞房花序,每个花序有3~8朵花;雌蕊1枚;雄蕊2轮(5+5,6+6),内轮雄蕊较短、而外轮雄蕊较长;不分泌花蜜。白花野牡丹花期的访花昆虫有2目5科13种,其中传粉昆虫有2科6种,包括领木蜂( Xylocopa collaris Lepeletier)、东亚无垫蜂〔Amegilla ( Zonamegilla) parhypate Lieftinck〕、蓝彩带蜂(Nomia chalybeata Smith)、彩带蜂(Nomia sp.)、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绿芦蜂(Pithitis smaragdula Smith)。这6种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访花规律及传粉效率各异,其中,领木蜂、东亚无垫蜂、中华蜜蜂和绿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访花高峰期均在10:00或11:00;而蓝彩带蜂和彩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双峰型,2个访花高峰期分别在10:00和15:00。花瓣开始松动时,小体型的中华蜜蜂和绿芦蜂开始传粉;随着花瓣继续开放,中等体型的蓝彩带蜂和彩带蜂成为主要传粉者;花瓣完全开放后,大体型的领木蜂和东亚无垫蜂成为主要传粉者。研究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花粉是传粉昆虫的惟一报酬;各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与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有效保证白花野牡丹的繁殖。  相似文献   

20.
长木蜂蜂粮酿制过程中pH值和花粉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手采新鲜的芍药花粉、芍药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花粉和不同酿制时间蜂粮样品的平均pH值,结果分别是6.19、5.92和4.05(40日龄蜂粮)。随着酿制时间的延长,蜂粮的pH值下降,2日龄蜂粮到3日龄蜂粮的pH值从5.57降至4.82,下降速率明显。经测定,紫藤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蜂粮样品中紫藤花粉的纯度均在98%以上;芍药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蜂粮样品中芍药花粉的纯度均在93%以上;测定紫藤花粉的长木蜂蜂粮和芍药花粉的长木蜂蜂粮中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在1日龄蜂粮中花粉活力基本丧失,3日龄后均失去萌发力,并且不同的花粉蜂粮其花粉活力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