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血凝试验(简称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已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应用较广泛的血清学方法之一。本文就斑疹伤寒血凝试验方法的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影响血凝试验的各种因素,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63年3—4月份重庆市某单位斑疹伤寒流行当中,从4例典型病人分离出3株立克次体。该3株立克次体不适应于鸡胚而能使豚鼠产生典型的发热反应,发烧期间多数感染豚鼠出现轻微的暂时性阴囊反应,并在睾丸涂片中查到少量的典型立克次体,感染豚鼠的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普氏滴度高于莫氏2倍以上,证明这3株病原系普氏立克次体。除此,由病人体虱戚染豚鼠试验,亦证明体虱确携带了普氏立克灰体。由此说明重庆市此次所发生的斑疹伤寒确系流行性斑疹伤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微量免疫酶染色(Micro-IP)检测斑疹伤寒IgM、IgG抗体的方法,Micro-IP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8.9%。IgM抗体早于第四病日阳性,第一周阳性率达76.2%,适于早期诊断。检测IgG抗体适于流行病学调查。Micro-IP检测免疫兔及患者血清抗体为群特异性(对普氏及莫氏立克次体均反应)。  相似文献   

4.
自从本世纪初(1913年)Paullin首先报告一种地方性斑疹伤寒以来,迄今已有70年历史。我国在1952年以来相继分离和确定了引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的莫氏立克次体(R.mooseri)。近30年来由于该病的暴发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故近期未见有较系统的报导,逐渐成为一种被遗忘了的传染病,因而对本病屡见误诊、漏诊现象。1981—1982年间,我省南票地区出现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前后有数百名患者发病,严重影响了矿区人民的健  相似文献   

5.
<正> 在标准快速血清学试验的比较中使用了65个临床诊断为布氏病的病人的血清。孟加拉红试验与标准试管凝集试验所到结果的相关性很好,而快速平板凝集试验和Coombs (抗球蛋白)试验则较差。用特异的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吸收病人的血清表明IgM在孟加拉红试验中是有作用的而在Coombs试验中则没有作用。IgG和IgA在这两个试和Co验中都起作用。在凝集试验、孟加拉红试验、Coombs试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的A和M抗原之外,用沉淀试验还检出了布氏其他的抗原部份。在对流——免疫电泳中有一种蛋白质抗原与94%的血清起反应。根据两组血清所得的结果,孟加拉红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对于诊断临床布氏病是最有希望的方法。由于使用布氏抗原不同试验的性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起病急。持续高热、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起病急。持续高热、头痛、皮疹及神经系统中毒迁延合并肺炎。心肌炎等愈后不良。下面将我院近年来收治4例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蛋白,经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特异性gE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其最佳包被量为每孔1.075μg。样品稀释度为1:40,兔抗牛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5000。判定标准为样品OD值大于0.582为阳性,小于0.472为阴性,在0.472与0.582之间为可疑。经抗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在403份血清样品中,进口试剂盒检出234份阳性样品,该诊断方法检出248阳性样品,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但该诊断方法检出率更高。在43份血清样品中,中和试验检出24份阳性样品,该诊断方法检出28份阳性样品,与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85.7%。应用该诊断方法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IBRV的感染率,发现这些地区的IBRV感染率为68.7%。  相似文献   

8.
杀虫药剂田间药效试验是客观评价杀虫药剂药效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杀虫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试验小区划分、杀虫药剂配制和施用、取样、结果调查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规范性综述,为进行标准的田间药效试验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类鼻疽菌血清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鼻疽假单胞菌根据不耐热抗原的有无分为血清I型和II型。在没有标准血清情况下,用吸收试验,选出产不耐热抗原较好的菌株,用scphadex G—200纯化抗原制备I型血清,用该血清对我国分离的68株及引进6株菌以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68株为血清I型,3株为血清II型菌,3株不稳定。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即血清I型菌多存在于亚洲,血清型与菌株来源(环境、动物)无关,但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被动免疫溶血试验检测埃希氏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方法;比较了四种不同培养基以及抗CT血清和抗LT血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经对236株人源和24株猪源毒素源性大肠杆菌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固相放射免疫分析、LT基因探针等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被动溶血试验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在临床检验上也是一种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和动物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标准试验,如玻片血清凝集试验、虎红平板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牛奶环状试验对抗体的测定。预防措施包括血清学测定和阳性动物的捕杀以及用牛种布氏菌B_(10),45/20或羊种布氏菌H_(38)、Rev-1进行预防接种。但是,接种产生的抗体不能与实际感染相区别。这  相似文献   

12.
朱忠 《微生物学报》1966,6(1):112-113
在1955—1956年福州市痢疾杆菌分型研究工作中,发现所分离的福氏4型菌株,用标准4a菌血清作吸收试验时,有的菌株能完全吸收该血清的凝集素,有的菌株则不能完全吸收。据方纲认为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尚可再分为A、B、C3个成分。兹选取1955—1956年分离的福氏4型菌27株,进行血清学研究,以了解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特性,并追证方纲的发现。首先以能完全吸收标准4a菌(No.51305,捷克)血清凝集素的菌株9308制备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的膨胀试验,为一种鉴定钩端螺旋体菌群的快速而可靠的方法,经近二年的实验研究和现场考核应用,其结果可归述如下: 1.据我们实验研究,膨胀试验的抗血清浓度以1:500倍稀释为宜(指血清凝溶效价为1:12800之通常定群用诊断血清)。当此稀血清与同群钩端螺旋体各一接种环在玻片上加以混和,并覆以盖玻片,置于400倍暗视野下,于10分钟内观察结果,阳性时,可见钩端螺旋体发生膨张、伸长和部分溶解等显著形态学变化。 2.对304株不同群别的钩端螺旋体地方株(病人37,猪16,鼠251)和国内13群14型标准菌分别进行了膨胀试验定群鉴定,并同时以凝溶试验作对照,结果两者完全相符。 3.膨胀试验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高等优点。本文结果表明该法较凝溶试验更为优越,特别是可在“非常”条件下用于快速鉴定钩端螺旋体菌群。  相似文献   

14.
跳蚤在流行病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由于其吸血叮咬习性,扰人安宁,乘务人员和旅客常反映其危害。我们于1978年4~9月,对成都至嘉川的403/4次;1979年3~10月成都至格里坪的441/2次;以及有关车次和成昆线的普雄车站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游离蚤密度用粘蚤纸粘捕法,当列车在折返站库停(过夜)时进行。每节车厢布放16开粘蚤纸10~14张,全列车布放120张左右,6~8小时后收粘蚤纸,同时测定微小气候。调查结果一、列车上游离蚤的种类本次调查共粘捕到游离蚤2,353只。其中人蚤(Pukexirritans)2,340只,占99…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猴源细小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HA/HI)试验条件,以优化的方法对160份2010年~2011年间采集于中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的血清样品进行猴源细小病毒抗体调查。方法 在不同的缓冲液、缓冲液pH值、猪红细胞浓度、兔血清浓度、阿氏液比例和温度下进行猴源细小病毒的HA/HI试验,选择合适的HA/HI条件。通过优化的HA/HI方法对160份猴血清进行猴源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pH 7.0、0.02 mol/L PBS、0.75%猪红细胞、0.5%兔血清和4℃可作为猴源细小病毒HA/HI试验合适的反应条件,猪血球以1∶1阿氏液抗凝,可保存5~7 d不影响实验结果。猴血清的猴源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8.1%。结论方法优化后稳定性增强、检测时间缩短、准确性提高。细小病毒在我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中感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饲养的珍贵灵长类实验动物——普通棉耳狨猴群体中暴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达33%。在排除细菌感染的基础上,通过死亡狨猴肺组织匀浆接种鸡胚和MDCK细胞的分离培养,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血凝效价的病毒株。经双份血清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认该病毒是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又进一步通过与常见呼吸道病毒标准毒株及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毒株进行鉴定,确认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副流感1型病毒中的仙台病毒。  相似文献   

17.
在防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调查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双糖琼脂斜面反应和生化反应近似痢疾杆菌而诊断血清不凝集的菌株,给鉴别痢疾杆菌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观察这些非痢疾杆菌和痢疾杆菌的致病性,我们使用了注射法和滴入法作动物眼睛的感染试验来鉴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人以动物血清对OXK菌株之凝集反应作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或作为立克次氏体分离的指征之一。本文选择浙江株恙虫痈立克我氏体2株,感染小白鼠、大自鼠、豚鼠及家兔。在感染后每隔l星期取血l幺,共血清对立克次氏体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而对变形杆菌0xK菌株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外斐氏(oxK菌株)反应用于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的调查,或作为分离立克次氏体的一种初步指征的价值十分有限,井且还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19.
一株引起普通棉耳狨猴死亡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饲养的珍贵灵长类实验动物--普通棉耳狨猴群体中暴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达33%.在排除细菌感染的基础上,通过死亡狨猴肺组织匀浆接种鸡胚和MDCK细胞的分离培养,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血凝效价的病毒株.经双份血清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认该病毒是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又进一步通过与常见呼吸道病毒标准毒株及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毒株进行鉴定,确认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副流感1型病毒中的仙台病毒.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家畜寄生蜱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蜱类对于人、家畜或其他动物疾病的传播,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类型的病原体,如病毒(森林脑炎)、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细菌(土伦热)、螺旋体(回归热)、原生动物(焦虫病)、蠕虫(丝虫病)都以蜱类为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这些病原体在蜱的体内不仅能进行生物性发育循环而且有的还能经虫卵传至后代。蜱类在它的一生中可以更换2—3个宿主吸血,寄生在野生动物体上的蜱也可以叮咬家畜或人体,因此,调查研究家畜体外寄生蜱类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