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MRI是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最敏感的方法,对有症状者施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89年以来的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就期MRI表现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MRI对此病的检出率及定位正确性有着传统方法及CT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其定性诊断的正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MRI仪的不断普及和放射科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海绵状血管瘤这一少见的血管性病变的认识一定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传明  王健  陈康  白玲  谢兵 《生物磁学》2011,(19):3697-3699
目的:探讨总结脑血吸虫病与脑肺吸虫病MRI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旱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脑血吸虫及9例脑肺吸虫的MRI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影像征象及价值。结果:脑血吸虫和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均以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主要变现。MRI扫描脑血吸虫病呈多发结节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肺吸虫呈斑片样及囊样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扫描环状及斑絮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与脑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但MRI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3D-ASL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表现为横向哑铃状,鞍旁大,鞍内小,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外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病灶包绕;1例鞍旁与鞍内病灶大小相似,1例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内侧,2例病灶完全位于颈内动脉外侧;7例垂体显示不清,6例垂体受推移;6例T2W I表现为类似脑脊液的极高信号;仅5例行3D-ASL检查,病灶均呈低灌注。误诊9例,其中4例误诊垂体腺瘤,5例误诊脑膜瘤。结论:横向哑铃状、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外侧及T2W I类似脑脊液的极高信号是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征。对于不典型病变,借助3D-ASL可以减少误诊,充分掌握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对提高临床术前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是脑血管病变患者行常规T1WI、T2WI、DWI、SWI序列及增强T1WI、MRA,探讨SWI序列在显示小出血灶、小静脉及含铁血黄素、钙化等顺磁性物质的优越性。结果①海绵状血管瘤,SWI能鉴别出血与血管,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②动静脉畸形,SWI能够发现更多的细小静脉向大静脉引流;③急性脑梗死,SWI可发现小的出血灶;④脑肿瘤,SWI显示出小的引流静脉;⑤帕金森病,SWI能显示脑内多发异常低信号铁沉积。结论 SWI对低流量血管畸形、小静脉结构、多发细小出血以及铁钙沉积十分敏感,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痰培养药敏。结果:临床表现与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同,药敏提示有相当部分的菌株对1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敏感抗生素依次为;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氨噻污。结论:无论临床还是实验室都应将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严格区分;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有身材矮小、智力下降、有视力或听力障碍、曾反复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特点。4例患者血乳酸水平均升高,头部影像学有异常表现,肌肉活检均可见特征性的蓬毛样红纤维。结论: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临床表现貌似病毒性脑炎,结合临床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00~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脑曲霉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脑曲霉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指导。方法 收集39例脑曲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和免疫功能正常者,尤其好发于中年男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多来自于肺曲霉病的血行播散和鼻旁窦曲霉病的直接蔓延,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患者主诉以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为主,约至一半的患者(53.85%)可出现发热症状。本病治疗以外科手术干预联合抗真菌治疗最优,药物首选伏立康唑,但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脑曲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结果不特异、诊断较为困难、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总结脑血吸虫病与脑肺吸虫病MRI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脑血吸虫及9例脑肺吸虫的MRI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影像征象及价值。结果:脑血吸虫和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均以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主要变现。MRI扫描脑血吸虫病呈多发结节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肺吸虫呈斑片样及囊样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扫描环状及斑絮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与脑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但MRI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刘莉  穆靓  秦民惠  李莘  韦爱华  张阳 《生物磁学》2011,(21):4117-4119,4152
目的:探讨毛发性胃结石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毛发性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一女性患儿,上腹痛不适半年余,既往有拔毛癖,超声诊断胃巨大毛发性结石,内镜证实后开腹手术,取石成功,随访痊愈。结论:毛发性胃结石与其它胃结石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超声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提示,治疗需取出结石以消除症状,并注意心理干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张卫萍  王新来  梁画荻  杨震 《蛇志》2006,18(3):214-2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其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多因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本病认识逐渐提高,在治疗上也取得一定进展。现将我们诊治的31例病人,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种少见的静脉梗死性脑血管病,主要引起静脉窦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常易漏、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既往脑电图、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分析及血液方面检查对确诊本病意义不大,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广泛临床应用,使本病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笔者追踪分析了21例CVST病例的磁共振静脉血管影像表现及治疗后效果判定,旨在提高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CVST诊断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思维以提高疑难肝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虽极为复杂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慎重采取诊断性治疗措施,提高少见病例对诊断影响的认识,绝大多数的病因可以查明。结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建立相应的临床诊断思维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激光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处于增殖期血管瘤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激光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表浅病灶,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4.8%,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对于深部病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44.4%,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激光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深部增殖期的血管瘤具有较好的效果,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儿童32例,采用DSA诊断,并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栓塞,观察治疗效果。采用选择性DSA诊断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准确率为100%;介入治疗即刻疗效和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显效和有效比例分别为75.00%和21.88%;不同性别、年龄患儿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TNF-α和IL-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VEGF浓度为(102.01±37.10)pg/m L,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DSA在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型血吸虫病脑电图(EEG)的脑电活动状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7~2004年临床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的40例EEG资料,主要分析异常EEG的脑电活动状况与异常程度、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EEG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7.5%,其中癫痫性为70%;脑瘤型为100%。绝大部分EEG检查是患者经治疗后作的。治疗前后均作了EEG检查的仅9例。治疗前,9例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治疗后7例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恢复正常。结论:EEG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疯狼疮(SLE)伴发急腹症临床表现的认识,总结诊断和治疗此类病例的经验。方法:对18例SLE伴发急腹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并发急腹症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以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等。治疗后16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SLE伴发急腹症预示病情危重,对此应提高认识,尽早诊断;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总结50例前置胎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收入我院治疗的1995年-2004年期间分娩的50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孕妇,45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采用多种止血方法,处理无效行局部交错缝扎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结论:50例中围产儿死亡6例,产妇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谢楚原  黄淑勤  陈惠恩 《蛇志》2003,15(1):22-2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小儿急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病例124例,每例病人均做脑脊液、OT试验检查,106例病人做胸部X线、44例做头颅CT、62例做脑电图等检查,对首发症状,阳性体征及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124例诊断明确,经抗痨、对症等治疗,好转112例(90%),死亡8例(6.45%),放弃治疗4例(3.22%)。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不同的年龄段其首发症状有所偏向,其正确诊断有赖于综合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早期发现,早期抗痨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