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96例,并成功实施ACLR,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和研究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干预)。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步长、步速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进行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应用于ACLR术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腘绳肌肌力,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后,其步行功能、生活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变化。方法:于2018年6月~2020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和研究组(150例,常规康复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生活质量、睁眼站立、脚前后站立、闭眼站立的重心摆动速度及动态稳定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步行功能指标:步频、步长、步速、步幅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睁眼站立、脚前后站立、闭眼站立的重心摆动速度和动态稳定时间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后,平衡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步行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治疗,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4例分为对照组(57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和研究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醒脑通督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疗效、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84.21%(48/57)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91%(37/57)。研究组治疗4周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大脑动脉平均流速(Vm)、血流最大峰值(Vs)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阻力指数(RI)、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S100β蛋白(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肌力和脊髓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87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MS,对比两组神经电生理指标[静息运动阈值(R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下肢肌力指标[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胭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疼痛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RMT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MEP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屈肌群PT、屈肌群TAE、伸肌群PT、伸肌群TAE、H/Q、FI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不完全性SCI患者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脊髓功能独立性,改善下肢肌力,减轻患者的神经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比两组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免疫功能、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周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测定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残余尿量(PVR)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3周时FVS、MFR、MVS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减少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膀胱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74,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12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健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同时点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患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可促进下肢功能改善,提高步行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患侧躯干屈伸肌群肌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常规干预)和研究组(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和常规干预),每组例数为80例。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同时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ROM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小上肢周径,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基于口腔定位疗法(OPT)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脑氧代谢及血清神经损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22年8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接收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8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口腔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OPT康复训练)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脑氧代谢及血清神经损害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口腔期、食管期、咽期的吞咽障碍调查表(D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高于对照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内啡肽(β-E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采用OPT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脑氧代谢、血清神经损害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n=65,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膝关节峰力矩(PT)、膝屈伸PT、膝屈伸耐力指数(E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区和E区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步行足长、步速明显增加,步宽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儿步行足长、步速大于对照组,步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以及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脑瘫)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脑瘫患儿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两组康复观察3个月,记录智力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 %,高于对照组的83.6 %(P<0.05)。两组康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F波振幅高于康复前(P<0.05),阈值低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在脑瘫患儿的应用能促进改善智力及肢体功能,重建患儿的肌电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简式太极训练联合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后,患者心理状态、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稳定性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简式太极训练),各为51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心率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VE/VCO2slope低于对照组,峰值心率、VO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心理情绪、体力受限、社会受限评分及总分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力受限、心理情绪、社会受限、症状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简式太极训练可促进稳定性CHF患者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行TKA术式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激光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度和伸展度,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伸展度、屈曲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心理健康(MH)等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KA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