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I.嗜热链霉菌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北京和昆明地区采取土壤、厩肥、畜粪、堆肥和温泉土样品,经52℃培养分离的链毒菌菌株,通过分类研究,证明其中有3个新种和2个新变种:热吸水链霉菌(S.Thermohygros-copicus)、热吸水链霉菌锈赤变种(S.Thermohygroscopicus var. rubiginosus)、热灰紫链霉菌(S. therrnogriseoviolaceus)、热橄榄链霉菌(S.thermoolivaceus)、热橄榄链毒菌褐色变种(S.ther-moolivaceus var. fuscus)。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江西省井冈山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拮抗性放线菌11874,它所产生的抗生素(农抗“11874”)对小麦腥黑穗病有较好的防冶效果。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组份的研究,证明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不吸水链霉菌井冈山变种(Streptomyces ahygeoscopicus var. jiuggaugshaueuus n.Var)  相似文献   

3.
用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CZA168(bla,tsr,Tn5096,ColEI rep,Strep repts)多次转化农抗120产生菌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S.Streptomyces hygrospinocus var. beijingensis)RF220的原生质体,均未得到转化子。来自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10-22突变株的链霉菌质粒pIJ702(tsr mel+)可以转化RF220,但转化频率只有数十个转化子/μgDNA。用来自RF220本身的pIJ702对消除pIJ702后的RF220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再转化,转化率没有明显的提高。用氨苄青霉素和甘氨酸协同处理RF220的菌丝体,并经-70℃冷冻原生质体再转化,得到了4个pCZA168的转化子。质粒提取、酶切、抗性测定表明:4个转化子中pCZA168中大肠杆菌DNA部分均被切除,成为大小约50~60kb的小质粒,命名为pWZH102(tsr,Tn5096,strep repts)。用pWZH102上的转座子Tn5096对RF220进行转座实验,在168个转座个体中,有2株可能为抗生素生物合成阻断变株,另有产生抗生素水平各异的变株,说明Tn5096的转座可以引起表型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昆明郊区的红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放线酮类物质的菌株S-10。经鉴定与已知的刺孢吸水链霉菌很相似,但有显著区别,定名为刺孢吸水链毒菌昆明变种(Strepfomyces hygrospinosusvar.Kunmingansis n. var.Yan et al.)。  相似文献   

5.
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I.嗜热链霉菌的分类鉴定(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我国各地的厩肥、畜粪、堆肥、土壤样品,经52屯培养,分离出耐热的链霉菌菌株,通过 分类研究,证明其中有七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热丁香色链霉菌(S.lhcrmolila“砌、热栗色链霉菌(S. thermocastaneus)、热藤黄链霉菌(S. thermolulus)、热藤黄链霉菌褐色变种(S. thormoluleus var.Fuscu,)、热蓝紫色链霉菌(S. thermocyaneoviolaceus)、热淡天蓝链霉菌(S.Thermocoerulescens)、 热蓝斑链霉菌 (S. thermocyaneomaculatus)、 热黑绿链霉菌(S.Thermoatroviridis)。  相似文献   

6.
农用抗生素16A-6产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我国四川省西昌地区土壤中分离的链霉菌16 A-6菌株,在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拮抗性方面与诺尔斯链霉菌耶纳变种很相似,但又有显著不同,认为是个新变种,定名为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cptomyces notcesei var.Xichangensis n.Var.)。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从江西井岗山地区和浙江杭州植物园等地区分离的产生井岗霉素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所产抗菌素的抗菌谱。与相似菌种比较结果,定名为吸水链霉菌井岗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jinggangensis Yen.)。  相似文献   

8.
农用抗生素5102是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yingchengensisYah et Ruan n. var.)的发酵产物,已查明其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抗生素——5102—1号和5102—2号抗生索。发酵液经酸化、浸提、萃取、纯化、洗脱等处理获得一种对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即5102—2号抗生素。它与抗生素静丝霉素,萨腊菌素在水溶性、官能团显色、元素百分含量以及抗菌活性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5102—2号抗生素可能是一种多肽类的新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我组在寻找农用抗菌素过程中,1972年分离到一株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链霉菌,编号为5102,定名为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yingchengensis Yan et Ruan n.var.)。几年来,通过室内和小区试验证明,链霉菌5102所产生的抗菌素(农抗5102)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小球菌核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小斑病、棉花立枯病和炭疽病等  相似文献   

10.
自广东省韶关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T21-IB。该菌株所产抗生素对螨和蚜虫等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根据对其生物学特征鉴定,除某些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外,与浅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很相似,故认为是浅黄链霉菌一个新变种,定名为浅黄链霉菌韶关变种 (Streptomyces flaveolus var. shaoguanensis, n. var.)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链佐菌素的链霉菌1006—60,与文献报道的两株链佐菌素产生菌不同,定名为普拉特链霉菌链佐菌素变种 Streptomyces platensis var. streptozotoeeticusn.var。  相似文献   

12.
对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三株属于淡紫灰类群的链霉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148号和665号菌株定名为毛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piloviolofuscus n. sp. Yan et Zhang);3192号菌株定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褐色变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 var. fuscus n. var. Yan et Zhang)。  相似文献   

13.
鲁特介斯链霉菌黄褐变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浙江省莫干山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株对水稻白叶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菌株M130,经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碳源利用、抗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是链霉菌属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鲁特介斯链霉菌黄褐变种Streptomyces rytgersensis var. flavofuscus n. var.。  相似文献   

14.
用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CZA168多次转化农抗120产生菌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RF220的原生质体,均未得到转化子。来自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突变株的链霉菌质粒pIJ702可以转化RF220,但转化频率只有数十个转化子/μgDNA。用来自RF220本身的pIJ702对消除pIJ702后的RF220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再转化,转化率没有明显的提高。用氨苄青霉素和甘氨酸协同处理RF220的菌  相似文献   

15.
从湖北省房县郊区土壤中分离到SH-121和SH-4两株菌。对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份及DNA中G+C克分子含量进行了研究。此两株菌在高氏合成一号等培养基上均产生带成链孢子的气生菌丝体,并具有吸水现象,细胞壁化学组份I型,属于链霉菌属吸水类群,经与已知种比较,定为两个新种,命名为肉色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neohygroscopicus Zhou et Lin,nov.sp.)和团块普拉特链霉菌(Streptomtces glomeroplatensis Zhou et Lin,nov.sp.)。  相似文献   

16.
由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产生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属安莎类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本文应用链霉菌温和噬菌体C31衍生的KC515载体,在吸水链霉菌S.hygroscopicus 17997中建立并优化了S. hygroscopicus 17997的基因转染体系。利用所建立的基因转染体系,以基因阻断技术从S. hygroscopicus 17997基因文库含有多组PKS基因柯斯质粒中,鉴定了与GA PK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柯斯质粒,该工作为G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浙江省天目山的竹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胞内杀虫抗菌素的链霉菌s一26。经鉴定,它与已知的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us Waksman,1923)相似,但某些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又有显著不同,定名为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S. griseolus var. hangzhouensis n. var.Yan et Fang 1978)。  相似文献   

18.
从四川和广东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产生麦迪霉素的链霉菌:74—10204和1748。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前一株菌与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近似,但形态与培养特征有某些不同,并能利用甘露醇,故定名为生米卡链霉菌四川变种(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a var.Sichuanensis Yan);后一菌株鉴定为生米卡链霉菌1748(S. mycarofacins 1748)。这两株菌所产生的抗菌素,经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熔点、比旋光度、分子量和化学反应性质的测定,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确定为麦迪霉素。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四川省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蘸环类抗肿瘤抗菌素的链霉菌77—3082。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菌株与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相似,但也有些显著差异,故定名为加利利链霉菌思文变种(Streptomyces galilaeus var. siwenensis),它产生的抗菌素主要组分为阿克拉辛霉素A。  相似文献   

20.
对链霉菌分子生物学的兴趣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人们感兴趣的菌种非常广泛,这个特点出自对不同的抗生素和细胞外酶生物合成遗传调控研究的需要。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就是这类有趣菌种中的一员。 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具有下述有趣的特征:(一)它产生三种不同结构的农用抗生素,一种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有效霉素A(Validamycin)的结构相类似,对水稻病原菌中的丝核菌类(如纹枯病,小核菌核病),具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