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模型的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实验组结扎后分别存活1,3,7,14或21d,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B在脊髓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对照组,CB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少量散在分布的CB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少量多极的大型阳性神经元。术后各时间点CB样阳性神经元表达下降,14d下降最显著,21d表达有所上升,但还是低于7d组。脊髓后角CB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CB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以及1、3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后CB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CB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模型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PV)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实验组结扎后分别存活1,3,7,14或21d,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PV在脊髓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对照组,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少量散在分布的PV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少量多极的大型阳性神经元。术后各时间点PV样阳性神经元表达下降,14d下降最显著,21d表达有所上升,但还是低于7d组。脊髓后角PV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PV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以及1、3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后PV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PV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物质(Substance P,SP)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脊髓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镇痛的机制是否与脊髓背角中SP表达的变化有关。方法:选择32只雄性、体重180-200 g的SD大鼠,并将其随机均分为4组(n=8)。空白组(Con组)为正常痛阈值大鼠;假电针组(CCI+A组)在损伤的坐骨神经旁置入电针,但无电流刺激;2 Hz组和100Hz组分别给予相应频率电流刺激30 min。在实验开始前和术后1、4、7、14、20、22天记录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SP的表达。结果:术后20天,电针治疗后,100 Hz组和2 Hz组PWT分别为(7.33±1.42)g和(7.80±1.42)g,均显著高于假电针组(2.60±1.4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Hz组在术后20天后和2 Hz组在术后14天后PWL值均显著高于假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2 Hz组和100 Hz组大鼠脊髓背角中P物质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假电针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旁电针刺激能够显著减轻CCI模型大鼠热痛觉及机械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S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阳历  郭桂平 《生物磁学》2011,(15):2955-2957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模型的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实验组压榨后分别存活1d到21d,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R在脊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C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一些散在分布的CR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一些多极的中间型阳性神经元。坐骨神经压榨1d后,分布于腰髓背角H层内的CR样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有轻微增加。3d后,CR样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7d后,CR样阳性神经元有轻微的减少;14d后,CR的表达显著下降;至21d,CR的表达有所恢复,但仍低于7d纽。脊髓后角CR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CR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CR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C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硬膜外注射局麻药罗哌卡因,评价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坐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CCI)术后7d,进行硬膜外置管手术,在术后8d和11d由硬膜外导管注入罗哌卡因,观测CCI大鼠机械痛阈(PWT)和脊髓后角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结果: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能够升高CCI大鼠患肢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后角GFAP的表达.结论:在CCI大鼠模型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可以较长时间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2 g/L)1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 h和7 d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 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 h 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术后24 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 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h LPS组IL-1β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 d 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0.05)。术后7 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 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 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 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 d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多糖通过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加快大鼠坐骨周围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的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模型的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实验组压榨后分别存活1d到21d,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R在脊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C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一些散在分布的CR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一些多极的中间型阳性神经元。坐骨神经压榨1d后,分布于腰髓背角Ⅱ层内的CR样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有轻微增加。3d后,CR样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7d后,CR样阳性神经元有轻微的减少;14d后,CR的表达显著下降;至21d,CR的表达有所恢复,但仍低于7d组。脊髓后角CR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CR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CR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C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GABAA受体(γ-氨基丁酸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GABAx受体激活电流,比较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后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结果:①CCI模型组大鼠手术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②CCI模型组大鼠手术对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大于手术同侧及假手术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的过程中,不仅损伤侧的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显著减小,这种损伤同时还引起了手术对侧的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代偿性的增强,GABAA受体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神经病理痛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组(n=10): 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CCI+ Rg2 5 mg/kg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CCI+ Rg2 10 mg/kg 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药物通过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 5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 1、3、5、7、10、14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 d和术后第14日时检测明暗箱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值和热痛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明箱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CCI组比较,人参皂苷Rg2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大鼠在明箱内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游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抑制 CCI 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