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记述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lidae Tiraboschi,1904,多毛蚤属Hystrichopsylla Taschenberg,1880无腹栉蚤亚属Hystriceras Ioff et Scalon,1950的1新种和细蚤科Leptopsyllidae Baker,1905,二刺蚤属Peromyscopsylla I.Fox,1939的1新种,标本采自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0体上,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记述栉眼蚤科Ctenophthalmidae Rothschild,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1新种,标本采自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短尾鼩Anourosorex sp.体上,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2)隶属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亚科(Soricinae)短尾鼩属,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四川宝兴(Milne-Edwards,1872)。短尾鼩属的物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共有4种,即A.assamensis、A.schmidi、A.squamipes和A.yamashinai(Wilson and Reeder,2005)。短尾鼩  相似文献   

4.
1989年3—11月,我们用铗日法,网格式取样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兽进行了全面调查,总面积为286800平方米,共捕获小兽标本846只,隶属8科16属21种。它们是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鼩鼹(Uropsilus soricipes),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社鼠(Niviventer niviventer),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足鼠(Rattus nitidus),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藏鼠兔(Ochatona thibetana),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洮州绒鼠(Eothenomys eva),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川鼩(Blarinell…  相似文献   

5.
2020年6—10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鼠夹8 000夹次,共捕获小型兽类个体339只,隶属3目4科11属16种,主要来自阔叶林。结合文献记录,保护区共记录小型兽类32种,新记录6种。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黑姬鼠Apodemus nigru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北社鼠和四川短尾鼩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75、0.016 98和0.916、0.090 82。本研究为保护区小型兽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湖北西北部神农架古蚤属一新种(蚤目,栉眼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海拔2 300m捕获的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体上采到的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偏远种团remota-group 1新种,马氏古蚤Palaeopsylla mai sp.nov.,新种与偏远古蚤Palaeopsylla remota Jordan,1929、重凹古蚤P.recava Traub et Evans,1967、鼹古蚤P.talpae Gong et Feng,1997和贵真古蚤P.kueichenae Xie et Yang,1982相近,其主要不同在于变形节和阳茎端的构造.模式标本存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一年农村小兽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区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预防鼠传疫病的发生,指导灾后的媒介生物控制和鼠源疫病防控。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每月对重灾区的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和汶川6地灾区进行1次小兽(鼠情)监测。选择农田和村庄2种主要生境,采用夹日法进行调查。其中农田生境的捕获率达7.35%,主要捕获到啮齿目(Rodentia)和食虫目(Insectivora)两类,其中啮齿目为1.49%,食虫目鼩鼱科(Soricidae)为5.86%。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as)、巢鼠(Micromys minut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与臭鼩(Suncus Murinus)。村庄区域的捕获率为12.50%,主要捕获的亦是食虫目鼩鼱科的四川短尾鼩,高达10.02%,啮齿目的捕获率为2.48%。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结果表明,经过灾后的各种控制措施,鼠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啮齿目种类的捕获率基本低于3%。但食虫目鼩鼱科的捕获率较高,特别是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四地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高于已有报道的同期水平,并维持较高的繁殖力,且大量进入房舍区域。另外,黑线姬鼠的繁殖率也不低。需密切关注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种群动态趋势。据以往类似研究结果,结合初步调查数据和从控制鼠传疾病的角度考虑,灾区鼠情的监测要有中长期的思想准备,至少持续3a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8.
2014年4-9月,通过铗夜法对12种不同生境内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依据捕获率的大小及生境的干扰程度分析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利用人工捕捉模拟种群干扰,分别在干扰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间之后,监测荒草地、废弃梨树林、灌丛和绿化林4种代表性生境内四川短尾鼩的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的变化,进而分析四川短尾鼩对人为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1)四川短尾鼩在12种典型生境中,按捕获率的大小依次分为4个等级:绿化林>废弃梨树林、景观林、荒草地、桉树林、蔬菜地、灌丛>人居村落、废弃葡萄园>竹林,葡萄园,油菜地;(2)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为:异质性适中、适度干扰、竞争较低的生境>异质性较低、干扰较高的生境(宜觅食、竞争弱)或异质性较高、干扰较低的生境(宜栖身、竞争弱)>高竞争的生境>异质性低或强烈干扰或二者兼有的生境。(3)干扰之初,所有生境中四川短尾鼩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干扰2个月之后其种群数量均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干扰后性比平均值增加3.52%,怀孕率变化不显著;全部生境中,成体组比例平均降低1.71%,老年组减少7.53%;幼年组的比例平均增长2.33%,亚成体增加6.91%。幼体和亚成体比例的增加,使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尿液在哺乳动物间的化学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质谱库,发现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含硫化合物、烯烃类、酚类等86种化合物,并且不同个体气味包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2)雌雄个体尿液中分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共计10种,其中雌性特有6种,雄性特有4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尿液的化学成分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76种,雄性只有33种,说明四川短尾鼩尿液中化学信号雌性多于雄性;(3)四川短尾鼩尿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四川短尾鼩尿液挥发性成分的化学通讯功能,并为引诱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雄性尿液中2-庚酮的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去势雄性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挥发性成分,与正常雄性尿液进行对比,选取消失的化学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作为候选信息素;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布验证候选信息素;将候选信息素对不同动情时期的雌性进行行为选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雄性尿液中的13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去势雄性尿液中有21种成分消失,其中,2-庚酮相对含量最高;与去势尿液和蒸馏水比较,在正常尿液和2-庚酮处理条件下,雌性的发情比例更高且时间更长;除潜伏期外的6项行为参数在不同动情时期均有显著/极显著的差异。这表明2-庚酮是四川短尾鼩的一种雄性信息素,对同种雌性具有化学通讯功能。本研究为四川短尾鼩信息素作为引诱剂应用于有害动物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在成都双流机场作鼠类调查,现简报如下:鼠密度:花园鼠密度高达32%,机场跑道和草坪密度达14%,餐厅和食堂鼠密度分别为11.1%和9.3%。鼠种:室内捕获109只,有褐家鼠(67.9%)、黄胸鼠(25.7%)、小家鼠(5%)、四川短尾鼩(3%)。室外捕获26只,有褐家鼠(60.7%)、黑线姬鼠(8.9%)、四川短尾鼩(8.9%)、黄胸鼠(7.1%)、黑腹绒鼠(5.4%)、小家鼠(5.4%)、巢鼠(3.6%)等。室内、室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成都双流机场鼠种调查简报@李才明$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孙苑$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王崇义$成都民航机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含烷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酸类、芳香烃类等45种化合物;(2)成年雄性四川短尾鼩的包皮腺中挥发性成分有39种,幼年雄性含有28种,说明四川短尾鼩成年雄体的包皮腺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多于幼年雄体;(3)成年雄体的包皮腺分泌物中含有4种特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幼年雄体中特有成分仅为1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包皮腺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存在年龄差异;(4)四川短尾鼩包皮腺分泌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种化学成分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四川短尾鼩雄性包皮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个体、年龄差异明显。推测挥发性化合物中丁酸(Butanoicacid)、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酚(Phenol)为四川短尾鼩的信息素。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物种的信息素成分及其传递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云南省的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 Koidzumi,1909)跳蚤,迄今已有4种,其中除已知的绒鼠怪蚤(P.custodis Jordan,1932)外,余3种均为新种。兹记述如下: 金沙江怪蚤Paradoxopsylls jinshajiangensis新种(图1—8,24) 本新种以其♂抱器突大致为锥形,可动突最宽处在中段以及♀第VⅡ腹板后缘无明显凹陷略与规尼怪蚤(P.grenieri Klein,1963)接近。主要区别♂:(1)可动突自中段以上除后上角略倾斜外,基  相似文献   

14.
四川都江堰"中华熊猫谷"是新建的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训练场所。于2010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夹日法对该地区小型兽类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表明:1)2243夹日共采集到小型兽类标本238号(捕获率10.6%),隶属2目3科8属13种,其中,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为优势种;2)以生境类型看,弃耕地群落捕获率(11.73%)高于次生林(8.98%);3)从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看,弃耕地(H=0.670)与次生林(H=0.677)差别不大,但弃耕地物种数明显多于次生林;4)2010年到2014年调查期间,小型兽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盲鼠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细蚤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湖北省恩施地区卫生防疫站调查队近年来采到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盲鼠蚤属 Typhlomyopsyllus 一新种,这是在我国盲鼠体上采到的第2个盲鼠蚤属新种,现记述如下: 无窦盲鼠蚤,新种 Typhlomyopsyllus esinus sp. nov. 鉴别特征(仅知雌性)本新种在形态特征上与洞居盲鼠蚤 T. caraticus Li et Huang,  相似文献   

16.
短咽属吸虫一新种的研究(复殖目:短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寄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短尾鼩肠道内的短咽科吸虫一新种——雅安短咽吸虫(Brochylaima ya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省雅安地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7.
阴茎形态学特征是研究哺乳动物亲缘关系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近缘种之间。本试验选取鼩鼱科内的黑齿鼩鼱(Blarinella quadraticauda)、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大纹背鼩鼱(S. cylindricauda)、云南鼩鼱(S. excelsu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6 个种共31 号阴茎标本观察其阴茎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6 个种的阴茎均缺乏阴茎骨;在6 个种的阴茎横切面上,尿道靠近阴茎腹侧面为阴茎海绵体包裹,没有单独的尿道海绵体存在,输精管由阴茎海绵体包裹,在阴茎末端形成两条输精管侧支;黑齿鼩鼱的阴茎具有独特的舌状结构,可作为鉴定黑齿鼩鼱的一个重要特征,鼩鼱属内的小纹背鼩鼱、大纹背鼩鼱和云南鼩鼱的阴茎头界限很难观察到,而黑齿鼩鼱、四川短尾鼩和灰麝鼩的阴茎头则具有明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1960年自湖北西部巴东县神农架以及1979—1980年自四川北部南坪县和黑水县林区所采得的蚤类标本中,发现有多毛蚤科(Hystrichopsllidae)纤蚤属(Rhadinopsylla)角头纤蚤亚属(Actenophthalmus)一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文县,是该省兽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为大熊猫在该省唯一分布区。据笔者1980年4月至1986年9月在保护区工作期间所收集标本及文献,初步查明有兽类59种,隶属7目21科。其中臭鼦、四川短尾鼩、长吻鼩、鼩鼹、金管鼻蝠为甘肃省兽类新纪录。该区兽类中有18种列为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 保护区兽类垂直分布较明显,并与该区植被垂直带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柳氏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柳氏蚤属Liuopsylla一新种,杆形柳氏蚤L.clavula sp.nov.。新种与锥形柳氏蚤L.conica Zhang,Wu et Liu,1985接近,但有明显区别。标本采自云南高黎贡山多齿鼩鼹(Nasillus gracillis)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