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为人类提供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该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 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132份。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证据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36种大型真菌, 隶属于2门6纲18目56科107属, 其中15种属于子囊菌门, 221种属于担子菌门。为方便统计, 将大于等于10个种的科定为优势科, 大于等于5个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蘑菇科、多孔菌科和丝膜菌科, 每个科所包含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8.90%、7.20%、5.93%和4.24%, 共计62种。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鹅膏菌属(Amanit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马勃属(Lycoperdon)、小皮伞属(Marasmius)等11个属, 共包含79个种, 占总种数的33.48%。对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评价的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66种、药用菌35种、有毒菌36种和食药兼用菌26种。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 优势科和优势属中最为丰富的分别是红菇科和红菇属(Russula), 具有经济价值的菌达127种, 为食用菌的引种驯化、药用菌开发利用亦或有毒菌鉴别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2.
拮抗枯草芽孢杆菌KC-5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并对抑制后的病原菌菌丝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层出镰刀菌以及腐皮镰刀菌均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陈晓  白淑兰  刘勇  李国雷  江萍  张硕 《生态学报》2013,33(21):6935-6943
真菌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间伐如何影响真菌进而影响凋落物分解,对深入了解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抚育间伐后的中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4种间伐强度,于2011年对间伐后林下大型真菌进行两次调查,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下大型真菌的科的分布、优势种组成和生态指标(包括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8月、9月采集到的大型真菌分别为35种和25种,分属13个科和10个科;(2)在大型真菌出菇期,间伐改变了大型真菌的优势种组成,对照林下大型真菌优势种最初为外生菌根菌(粘盖乳牛肝菌 血红铆钉菇)后变为腐生菌(大盖小皮伞和脐顶小皮伞),而间伐后林下优势种始终为腐生菌;(3)间伐影响大型真菌的生态指标,中度间伐林下大型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总之,适度间伐不仅有利于提高林下大型真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使其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群落优势种由外生菌根菌变为以分解凋落物为主的腐生菌,可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4.
蜜环菌生物种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金鑫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6,35(11):1281-1302
蜜环菌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大型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该属中有些种是重要的林木病原菌,有些种则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由于蜜环菌属真菌形态差异并不明显,缺乏分类特征,该属的分类和鉴定一直是大型真菌的研究热点。自从生物种的概念提出之后,蜜环菌的分类鉴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蜜环菌生物种近40种;而对蜜环菌生物种的鉴定方法则包括了最初的形态学鉴定以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本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已经鉴定的蜜环菌生物种进行了梳理,并对蜜环菌生物种的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蜜环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8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子囊菌是真菌界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类群, 其中小型种类居多, 此次参评的我国非地衣型大型子囊菌(以下简称“大型子囊菌”)包括870种。评估结果表明, 我国大型子囊菌受威胁物种有24种, 其中疑似灭绝1种、极危6种、濒危3种、易危14种, 受威胁物种占评估大型子囊菌物种数的2.76%。此外, 无危的大型子囊菌189种, 占评估物种数的21.72%, 数据不足的616种, 占评估物种数的70.80%。本文对中国大型子囊菌红色名录评估的方法、过程和评估结果等进行了介绍, 对其受威胁现状、受威胁物种的区域分布、致危因素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分类学研究是进行红色名录评估的基础,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真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并投入资金。建议分类学工作者、保护区管理人员、业余爱好者群体和生态学家合作并广泛参与大型真菌受威胁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共有23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16目48科94属,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陀螺菌科(Gomphaceae)和鹅膏科(Amanitaceae)7个优势科的种数较多,分别含37、22、18、17、16、11和10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中包括药用菌59种、食用菌97种和毒菌35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有虫生菌1种、木生菌52种、土生菌39种、外生菌根菌141种.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温湿度、林下光照及林龄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不同月份、郁闭度和林型条件下,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优势类群都出现不同的分布特点.6月份木生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8月份和9月份外生菌根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在郁闭度60%~70%条件下,以多孔菌科和小菇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70%~80%的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多孔菌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80%~90%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牛肝菌科种类为主.在中龄林中大型真菌的种数多于幼龄林,其中,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和陀螺菌科种类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均有分布;鹅膏科种类只分布在中龄林中.根据调查结果,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育雄性对布氏田鼠气味选择和个体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建军  梁虹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3,23(3):225-229
在Y型迷宫中进行了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对结扎不育雄鼠及正常雄鼠气味和个体的选择实验。气味选择实验以动物的巢垫物为气味源,个体选择直接采用结扎雄性和正常雄性作为被选择个体。记录雌性布氏田鼠对选择源的选择频次以及停留时间。结果表明,无论在气味选择或是个体选择中,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在选择频次和停留时间上都具有显的正相关性,而且都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某—气味或个体选择上的偏好。激素测定结扎不育后雄鼠血清中的睾酮和皮质醇含量有听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对雌性布氏田鼠的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型真菌主要为担子菌门的真菌和少数为子囊菌门的真菌,该类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主要生长在森林生态系统中。30年来作者对我国几乎所有类型森林生态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采集,共采集标本11.2万号。基于对这些材料的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并结合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特征,共鉴定出中国森林大型真菌4 250种,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21个目,发现和发表2个新科、4个新亚科、69个新属和885个新种。云南省是我国森林大型真菌最丰富的省份,描述于该省的新种有314种,占作者发表的全部中国新种的35%。这些研究为深入认识全球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中国的贡献,更新了我国重要食药用菌名称,揭示了我国毒蘑菇多样性基本特征,系统论述了我国森林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资源利用、森林健康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论述了森林大型真菌代表性类群在种和属级水平的起源和演化,为今后开展重要类群科级、目级甚至纲级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黄山属于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2018-2020年对该区的大型真菌展开了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子实体形态特征检索比较对获得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属级地理区系成分、经济真菌和特有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地区共发现大型真菌421种,隶属于9纲19目72科200属,其中包含食用菌68种,药用菌31种,毒菌39种,特有种66种。优势科有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10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金牛肝菌属Aureoboletus、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栓孔菌属Trametes、丝膜菌属Cortinarius、灵芝属Ganoderma和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 14属。对黄山大型真菌属级地理成分分析发现该区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6.5%),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5%)和泛热带成分(10.5%)。本研究表明黄山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世界广布成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皖皇埔山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本文对安徽省皇埔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大型真菌87种,隶属4纲6目22科46属,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42种,药用菌31种,毒菌6种;依生态习性可分为土生菌44种,木生菌30种,外生菌根真菌19种,虫生真菌2种.该区大型真菌资源在食用、药用、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柯丽霞  杨超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739-1742
清凉峰北坡的大型真菌十分丰富,经初步调查,发现清凉峰北坡共有大型真菌2纲10目38科72属160种,它们广泛分布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黄山松林等林带中。按经济价值分有食用菌72种,药用菌55种,毒菌19种;依生态习性分有木生菌68种,土生菌84种,菌根真菌21种。本文论述了该地区大型真菌自然发生的常见种类和分布,并对该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评价,大型真菌在各林带下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种群的组成和分布与植被类型、林中小生境、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相关。该区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是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在食用、药用、营林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孙渤洋  武英达  员瑗 《菌物学报》2023,42(1):278-289
木生大型真菌作为木材的分解者,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成林树种之一。为厘清以蒙古栎为生长基质的木生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上的木生大型真菌物种组成、生态习性和区系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经调查共发现蒙古栎上木生大型真菌11目39科110属193种,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皱孔菌科Meruliaceae、斯氏菇科Steccherinaceae和木耳科Auriculariaceae,优势科的物种数占比56.99%。优势属为多孔菌属Polyporus、栓孔菌属Trametes、锈革菌属Hymenochaete、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和韧革菌属Stereum,优势属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15.03%。在腐朽类型方面,89.64%的木生大型真菌能够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比例远远高于褐色腐朽;生长在倒木上的木生大型真菌种类最多,生长在基部的种类最少。按照区系组成,可划分为温带分布种(35.75%)、温带-亚热带分布种(33.16%)、寒带-温带分布种(12.95%)和世界广布种(6.22%)等7类,具有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藏真菌资源调查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布次仁  旺姆  刘小勇 《菌物学报》2016,35(9):1025-1047
西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真菌资源。本文归纳统计出西藏真菌总计185科551属2 599种,其中包括真菌高阶分类单元壶菌门12种、接合菌门20种、球囊菌门70种、子囊菌门764种和担子菌门1 733种,并对各门进行了物种数量分析,列出了优势科。西藏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共统计出食用菌468种、药用菌243种和毒菌135种,对这些代表类群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展望西藏真菌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0—2009年间在长白山针叶林带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针叶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共计310种,隶属于56科140属。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种,吉林省新记录种38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出腐生菌166种,外生菌根菌136种,菌寄生真菌6种和虫生菌2种。本名录共引证标本900余份,绝大多数标本为首次被引证,包括大型真菌每个种的最新名称和标本号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血、尿标本中分离出12株荧光假单胞菌,在研究生物学性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菌的条件致病性问题,结果显示,凡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各种原因均可导致本菌感染。治疗本菌感染,必须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国黑龙江省进行的大型真菌调查中,发现丝膜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北方毛盖丝膜菌、红褐丝膜菌和亚杂环丝膜菌。文中基于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该3个种在我国的分布,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17.
从大麻根部土壤中分离一株能够以大麻茎粉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真菌。经18S rRNA鉴定此菌为链格孢属。采用GB/T18147.2-2008和DNS法对大麻茎残胶率及真菌果胶酶活性进行分析。将此菌应用于田间试验,对施用本菌的沤麻周期、大麻出麻率及纤维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菌具有产果胶酶活性但能力较低仅为150.5 U/m L,能够降解胶质释放大麻纤维,田间雨露沤麻时施用本菌可以加快沤麻速度,出麻率及大麻纤维强度分别提高了1.73%和17.01%。应用此菌沤麻可缩短沤麻周期,提高大麻出麻率及纤维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嗜盐古菌中筛选可产生生物絮凝剂的菌株,对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胞外聚合物的絮凝作用进行检测,筛选能够适应高盐废水处理,且具有广谱盐度及pH作用范围的微生物絮凝剂。【方法】以新疆乌勇布拉克干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纯培养方法对嗜盐古菌进行分离,对絮凝菌株进行初筛及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判断菌株分类地位;复筛检测不同生物材料的絮凝效果;选择絮凝效果较好的生物材料,检测其盐度、pH的絮凝效果稳定性。【结果】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28株嗜盐古菌,絮凝初筛共筛选出16株嗜盐古菌,分布于碱线菌属(Natrinema)、盐缓长菌属(Halopiger)和盐土生菌属(Haloterrigena)。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胞外聚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絮凝效果。菌株A279-1、A133、RP33、NGA0064、RM-152、A389的发酵液、上清液的絮凝效果较好,其中菌株A389的发酵液絮凝率为61.06%,上清液为67.92%。所有菌株菌悬液的絮凝率达到80%以上。菌株所产胞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菌株RM-152所产胞外聚合物的絮凝率最高,达89.86%,其次是A389 (81.53%)。菌株A389所产胞外聚合物的产量最大,达12.53 g/L,具有广泛的盐度和pH适应性。【结论】乌勇布拉克干盐湖沉积物中蕴含丰富的可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嗜盐古菌资源。嗜盐古菌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及胞外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尤其是胞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具有广谱的盐度和pH耐受性。嗜盐古菌所产生物絮凝剂的发现对于后续高盐废水功能材料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蜜环菌Armillari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担子菌,是栽培中药天麻所必须的共生菌。为揭示我国天麻栽培用和鄂西地区部分野生蜜环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学特性,本文收集了9个省市EF-1-α的19个蜜环菌商品菌株和鄂西地区20株野生蜜环菌菌株,以IGS、ITS和elongation factor-1-alpha(EF-1-α)为分子标记对这些菌株进行系统发育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影响与天麻共生的生物学特性(菌索发育和胞外水解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19株蜜环菌商品菌株分别归属于2个clade。其中,有18个菌株聚在cladeⅢ,说明不同来源的蜜环菌商品菌株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很近;通过对蜜环菌的系统发育、菌索生长以及胞外水解酶活性的研究,总体上商品种优于鄂西的野生蜜环菌生物种。从鄂西野生蜜环菌中筛选出4个具有潜在栽培价值的菌株。本研究为天麻栽培生产中蜜环菌菌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该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涂上采集的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血栓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从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共获得125株细菌;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3个门27个科39个属74个种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数量占13.5%。(2)抗血栓活性实验表明,初筛获得18株具有抗血栓活性细菌,总阳性率为24.32%;将初筛有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和重复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复筛出3株细菌B1850、B1989和B2632具有很强抗血栓活性。综上所述,广西北海滩涂上红树植物桐花树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具有从中挖掘新的纤溶酶和开发溶血栓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