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一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图2二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和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由于发生量大,分布较广,对控制飞虱、叶蝉等水稻害虫有一定作用。在野外采集以及农田统计害虫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对幼蛛的鉴定和计数有一定困难,而国内外关于蜘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和研究报道较少。为此,对该二种蜘蛛作了饲养观察,并对其幼蛛各龄期特征描述如下。方法从田间采回成蛛,待产卵、孵化后从卵袋中剥出一龄幼蛛及经蜕一次皮后爬出卵袋的二龄幼蛛。以后各龄…  相似文献   

2.
中华狼蛛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中,作者观察到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是农田中一种有益的穴居性狼蛛,它们是金龟子及某些夜蛾类的一种优势天敌,在一定的季节,对上述害虫的虫口起着一定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3.
论文提要     
1.杀虫剂对昆虫生物群落关系的影响35(10):1441—9,1956.近年来化学治虫方面发展很快,不论在有高度杀虫力的药剂(223、666)的普遍应用上.或其使用方法上(航空治虫等)都有显著的进步。本文作者列举许多由于化学治虫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例如杀虫效力的下降、药剂处理后害虫数量的回复与增长、一种害虫由另一种害虫所取代。以上各种  相似文献   

4.
定量评价天敌控害功能的生态能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峰  欧阳芳 《昆虫知识》2014,51(1):307-313
由于昆虫的能量完全来自于寄主,因此昆虫摄入的能量相当于食物的被取食消耗量。生态能量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捕食性天敌完全依靠捕食猎物(害虫)而获取能量。显然,捕食性天敌摄入的能量就相当于为猎物(害虫)的被捕食消耗量,也即是捕食性天敌摄入量等于猎物(害虫)的被捕食消耗量。由此,可通过研究捕食性天敌和害虫种群的能量动态,定量分析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生态能量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测算方法,并以棉田捕食性瓢虫类捕食作用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为定量评价天敌的控害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遵照毛主席关于“洋为中用”的教导,现就国外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加以综述,供有夫同志分析参考。 一、基本概念 国外害虫综合防治是加拿大皮凯特(A.D.Pick-ett)在苹果园中经过20年实地试验而提出的。以后美国对苜蓿及棉花害虫,法国对森林害虫,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西方各国由于滥用滴滴涕等有机杀虫剂,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一类具有HollingⅢ类功能性反应的捕食系统,通过对捕食者(天敌)实行周期投放,对食饵(害虫)实行周期喷洒农药的策略来控制害虫,结果证明,当投放和喷洒周期T<1/aln1/(1-p)时,是一种控制害虫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部种群治理(TPM)——一种害虫防治的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由于四十年代以来使用的防治害虫策略(过多地依赖杀虫药剂)的失败,在1960到1970年期间,害虫防治出现了两个新的策略: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一个是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简称TPM),前者在国内已有许多介绍,并且指导着多数害虫防治工作,但是后者几乎没人报道,事实上,TPM这一防治策略还是相当重要的,不但目前有许多害虫还采用这一策略,并且很可能它是未来的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部份害虫再增猖獗现象是属于这一类的,即:为了甲种害虫施用某一杀虫药剂,结果引起乙种害虫的再增或猖獗。有时,引起猖獗的害虫原来是重要的害虫,但是,也有时,因为某一药剂的施用,引起了一些原来是不重要的害虫猖獗成灾。后一类情况是最不幸的结果。 勃朗(Brown,1951)总结说,由于DDT在  相似文献   

9.
害虫的抗药性:Ⅹ.水稻三化螟的抗药性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害虫抗药性已有70多年的历史。WHO(世界卫生组织)和FAO(世界粮农组织)早就对主要的医学昆虫和农业害虫分别拟定出一套标准的抗药性测定方法,并作了全球调查。据报告,到1980年7月止,全世界发生抗药性的昆虫(包括蜱螨类)已达432种,其中农业害虫(包括森林害虫和仓库害虫)有261种。虽然FAO在1980年对主要的19种农业害虫拟定了标准测定方法,但由于水稻三化螟不能象二化螟那样大量饲养,故至今对三化螟尚未拟出标准测定方法。在1969—1975年,江苏、浙江省农科院和我们分别对江、浙、沪地区的三化螟抗药性进行了调查。在此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较适合我国情况的抗药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虫剂亚致死中量对褐稻虱生殖力影响的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五十年代,由于大量使用氯代烃类(六六六、DDT、毒杀芬等),有机磷等以后,引起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 许多研究者认为引起害虫种群再猖獗的主要原因是农药使用后大量杀伤了害虫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所致。一些作者认为,另一原因可能使用农药后,对害虫生殖力刺激,而引起再猖獗。 Bartlett(1968)在一篇综述中列举59种农药,证实有机氯对螨类生殖力存在刺激作用。 S.Chelliah(1979)1977-79年进行杀虫剂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再猖獗的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用LD_5、LD_(10)、LD_(25)、LD_(50)剂量的溴氰菊酯,甲基1605,乙滴滴处理褐稻虱,结果与对照比,用溴氰菊酯四种剂量处理  相似文献   

11.
害虫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ET)作为农业害虫管理关键决策依据,是主要基于挽回作物损失的价值和防治费用的农业害虫防治经济阈值。在实践应用中,由于对害虫防治措施的生态代价考虑不足,往往导致阈值指标偏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偏多。本文利用农药生态效应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充分考虑防治费用和防治生态代价的农业害虫防治生态经济阈值(Ecological and economic threshold,EET)概念,给出了基于农药生态风险指数的简便易行的数学模型和估算方法。生态经济阈值的提出与推广应用,不仅为现代农业害虫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我国的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害虫防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害虫给农作物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已经发展了各种方法来控制害虫,其中包括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应用微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物理防治和遗传防治等防治和技术。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作为目前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化学药剂防治,已给人类带来了很大麻烦,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导致农药的  相似文献   

13.
用一种毒剂来防治害虫,如在同一地区速续多年使用,会引起害虫种群发生抗毒性的现象,当抗毒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种毒剂即丧失了防治该种害虫的价值。昆虫抵抗毒剂最早的例子是1914年马兰特氏(A.Melander)发现梨圆介壳虫(Aspidiotus perniciosus)对石灰硫磺合剂具有抵抗力;二年后,惠来氏(H.Quayle)报告在美国加州有些地区氰酸气熏蒸对红介壳虫(Aonidiella aurantii)无效。近十余年,随着DDT涕及其他新兴杀虫剂的发展,昆虫抗毒性在害  相似文献   

14.
害虫生活于外界环境之中,它们和周围环境(气象、土壤、生物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着。这些生态(环境)条件时时刻刻作用于害虫,影响着害虫生长发育的快慢、发生数量的多少、发生范围的大小。因此,研究害虫和生态条件间的关系,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分析三化螟的发生期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为例介绍几种相关统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简单、直观,并有一定的实效。凡具备四则运算能力的人都能掌握。因此对于县、社、队植保工作人员尤为实用。  相似文献   

15.
论计算机化的病虫害管理系统的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现代系统理论引入害虫防治的领域,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害虫管理系统也有了飞跃的进步。本文不仅讨论了发展现代害虫管理系统的原理和若干理论问题,而且还比较了中国传统的预测预报网与现代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联机(on line)害虫管理系统,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害虫综合管理(或防治)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赋予新的含意,系统理论引入害虫防治的相关领域,则是认识论上的一大提高,也是学科发展和学科互相渗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 氯戊菊酯化学名称为:3-(2,2-二氯乙烯基)-2,2-甲基环丙烷羧酸1-乙炔基-2-甲基戊烯-2-醇酯是一种新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984年初,我们参照有关文献合成了样品,并对多种害虫做了药效试验,证明该化合物有较快的击倒作用和良好的杀灭能力。由于其结构较简单,合成较方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雪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和杨雪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此两种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防护林、园林、行道树上的重要害虫。由于成虫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都是足带黑斑的白色毒蛾,而幼虫均为害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所以过去容易将完全不同的两个种误认为是一个种,称为柳毒蛾。在实际害虫防治中,由于不能正确识别种类,将两种混为一谈,往往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外源或内源双链RNA(dsRNA)可以干扰昆虫基因的表达。目前,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防治农业害虫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高昂的dsRNA合成成本是RNAi技术在田间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方法利用L4440质粒和大肠杆菌HT115(DE3)菌株,建立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昆虫靶标基因dsRNA合成方法。与商业化的dsRNA合成试剂盒相比,工程菌合成dsRNA的方法大幅降低了dsRNA的合成成本。本方法将为大规模昆虫基因功能解析和RNAi制剂的田间应用提供可能,有望促进以RNAi为核心的害虫防治技术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62,(2):207-213
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中, 马世骏教授(1955)把猖獗周期性及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认为是害虫大量发生基本认识的问题。这是值得讨论的。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种类可以举出一些, 而在其中能找到具有显明的猖獗周期的却不多。在我国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中, 还没有那几种害虫找到了多年猖獗周期。而且在文献材料上列举的认为已证明了有明显的猖獗周期的害虫, 还有不少是受到周期论的影响而牵强计算出来的。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把猖獗周期性列为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在文献上也有过不少争论, 而且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中的平衡起着对发生数量变化的作用, 维系着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如果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 必然会遇到抗拒的自然平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各种的数量上趋于中等水平。由于这样的“动的平衡”使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的数量保持着相当稳定的状态。另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规律, 从这规律出发, 具体地从生态学和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研究害虫的数量波动问题, 而且反对承认存在超自然的自然平衡的力量。后者在苏联广泛传播。 我们认为应从有机体与其生存条件的统一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法则出发, 具体地研究种群大量发生与其外界条件的水质联系, 才能正确地解决生态学问题。而以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作为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并不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以这样的基本观点出发并不能正确地解决害虫大量发生问题。 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是马世骏教授(1955)《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一文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中提出的两个命题。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 是生态学争论的中心问题。我们希望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金开正  邵达孚 《昆虫知识》2000,37(6):347-351
本文首次引入幂指模型 ( y=y L Mexp( - bda) )来模拟害虫密度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 ,通过对 15组不同来源的害虫与作物竞争资料的模拟 ,证明幂指模型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 ,能准确地描述多种害虫和多种作物间的危害关系 ,预测害虫危害作物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为害虫的经济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