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要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玉山竹属一新种永德玉山竹(Yushania yongdeensis Yi et J.Y.Shi)。补充记载了雪山箭竹(Fargesia lincangensis Yi)的花部特征。  相似文献   

2.
竹亚科箭竹属两种植物花序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看到和采集到的标本对竹亚科箭竹属两种植物云龙箭竹和元江箭竹的花序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中文以及拉丁文补充描述。该文对箭竹属的分类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凭证,对今后该属的修订工作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玉山竹属一新种永德玉山竹(Yushania yongdeensis Yi et J. Y. Shi)。补充记载了雪山箭竹(Fargesia lincangensis Yi)的花部特征。  相似文献   

4.
发表了产于西藏南部的筱竹属Thamnocalamus一新种,它被命名为牛色玛T.unispiculatusYi&J.Y.Shi;此乃我国首次采集到的筱竹属有花竹种。新种以每佛焰苞内仅具1枚小穗,柱头2枚可以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还补充描写了错那箭竹Fargesiagrossa的花、果特征。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地区位于横断山脉的中段,是箭竹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天然箭竹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仍处于未开发状态。本文主要就这一地区的箭竹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途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高山区箭竹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地区位于横断山脉的中段,是箭竹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天然箭竹资源十分丰富,但仍处于未开发状态。本文主要是就这一地区的箭竹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途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I)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云  贾辉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27-129
研究为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系列报道之一,主要报道产于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4属、5种,栽培逸为野生的1属、1种,其中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为该区域大熊猫最主要的采食野生竹种,龙头竹(Fargesia dracocephala)次之,由栽培逸为野生的金竹(Phyllostachys sulpurea)为大熊猫喜爱的竹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辉朝茂  杜凡 《植物研究》1998,18(3):257-274
报道了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6个新种,4个新变型,它们是:马歌箭竹(FargesiaauritaHsuehetHui)阔叶箭竹(F.macrophyllaHsuehetHui)怒江箭竹(F.nujiangesisHsuehetHui)兰坪箭竹(F.nujiangensisf.lanpingensisHsuehetH.R.Zhang)纹鞘箭竹(F.nujiangensisf.striataH  相似文献   

9.
记述粉蚧科1新属1新种,即拟锯粉蚧属Paraserrolecanium gen.nov.及其模式种箭竹拟锯粉蚧P.fargesii sp.nov.。新种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省凤县天台山一种箭竹Fargesia sp.叶鞘下茎上,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采自安徽省祁门县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寄生于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Mitf.)Nakai上的日仁蚧属Nipponaclerda一新种,箭竹日仁蚧Nipponaclerda triumpha,sp.nov.  相似文献   

11.
发表了产于贵州的玉山竹属2新种,即窄叶玉山竹和细弱玉山竹。赤竹(Sasa longiligula McClure)、单枝竹(Bonia saxatilis(Chia, H. L. Fung et Y. L. Yang) N. H. Xia)为贵州新分布竹种,并对其中赤竹的花做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2.
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香竹属一新种御香竹(Chimonocalamus cibarius Yi et J. Y. Shi)。  相似文献   

13.
贵州西部箭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贵州西部竹亚科箭竹属一新种,它被命名为威宁箭竹(Fargesia weiningensis Yi et L.Yang)。这个新种近似秦岭箭竹(F.qinlingensis Yi et J.X.Shao,但秆高达6 m,髓呈锯屑状;秆芽仅边缘具短纤毛;枝条较粗,直径达3 mm;箨鞘背面刺毛较密,小横脉不发育,箨舌繸毛长达1.5 cm,箨片常内卷,全部外翻;叶鞘纵脉间无小横脉,上部纵脊明显,叶片较大,长达15.5 cm,宽达1.5 c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4.
发表了云南高黎贡山西坡玉山竹属二新种:大玉山竹(Yushania gigantea Yi et L.Yang)和片马玉山竹(Yushania pianmaensis Yi et L.Yang)。大玉山竹近似西藏玉山竹(Y.xizangensis Yi),不同在于秆柄粗壮,直径7~12 mm,节间长达2.5 cm;秆较高大,高6~7 m,节间分枝一侧基部扁平或具短纵沟槽;小枝具(5)6(7)叶;叶鞘较长,长(2.5)3.2~4.8 cm;叶柄无毛;叶片较大,长(3.5)10~ 18(20) cm,宽(4.5)8~13(18) mm,易于区别。片马玉山竹相似大玉山竹(Y.gigantea Yi et L.Yang),但本种秆较矮小,高2.5~4 m,直径1~1.8(2.5) cm;枝条较多而细,在秆上每节12~30枚,直径1~1.5(2) mm;箨鞘背面无毛,箨片较小,长1.5~3.5 cm,宽1~2.5 mm;小枝具叶较少,为(3)4~5枚;叶片较小,长达12.5 cm,宽达8 mm。  相似文献   

15.
祝正银  祝世杰 《植物研究》2011,31(4):385-388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茜草科)鸡矢藤属二新种,即峨眉鸡矢藤与长冠鸡矢藤。  相似文献   

16.
关于顶生金花茶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月  薛跃规 《广西植物》2007,27(6):840-843
根据近年来对顶生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在其原产地的进一步调查和野外观察并参考过去的研究成果,发现:顶生金花茶与平果金花茶在分布、形态特征、物候期、生态习性及细胞学特性,尤其是繁殖器官和生活史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将其降为平果金花茶的变种颇为不妥,主张恢复顶生金花茶作为一个独立种的地位,其名称为顶生金花茶。  相似文献   

17.
杏属(蔷薇科)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表了蔷薇科杏属的一个新种,即仙居杏(Armeniaca Xianjuxing J.Y.Zhang et Z.X.Wu),其与普通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的区别在于叶片两面具有短柔毛,花梗或果梗长1~1.2 cm,花瓣边缘钝锯齿或小裂片状,萼片边缘有小钝锯齿。  相似文献   

18.
常朝阳  石福臣 《植物研究》2011,31(2):134-138
对甘肃锦鸡儿(Caragana kansuensis Pojark.)及其易混种进行了探讨,认为甘肃锦鸡儿与短脚锦鸡儿(C.brachypoda Pojark.)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在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等地被鉴定为甘肃锦鸡儿的类群,实为错误鉴定,其与甘蒙锦鸡儿(C.opulens Kom.)相近,区别在于前者小叶较狭,两面被毛较密,背面干后常发红色,也与白毛锦鸡儿(C.licentiana Hand.-Mazz.)相近,区别在于前者叶柄较长,小叶较长而狭,荚果近光滑。同意赵一之教授的观点,将其作为C.opulens的一个变异类型处理,发表新变种狭叶甘蒙锦鸡儿(C.opulens Kom. var. angustifolia Y. Z. Zhao ex Zhao. Y. Chang et F. C. Shi)。  相似文献   

19.
关于筇竹属和筇竹名称及命名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建立于1980年,模式种基于(Q. tumidinoda Hsueh et Yi)。由于竹子是多年生植物,不是年年都开花结实,且一生只开一次花。我们当时考虑到竹子开花生物学的这种特点,以及为更方便准确鉴定该属及属以下种群,分别选用了王芳瑜、熊执权和杨开泰11563号有花、果枝标本和易同培73001号营养体标本作为(Q. tumidinoda Hsueh et Yi)的共同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规定,在命名一个新种或种以下新分类群时只能是一份标本。但当时法规(Leningrad Code, Art. 7. 5. 1975; St. Louis Code, 2000 and Vienna Code, Art. 37.3. 2006)明确规定有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从它们之中选取后选模式(Art.7.5.)。有鉴于此,我们从发表时的两号标本之中选取王芳瑜、熊执权和杨开泰11563号有花、果枝标本作为筇竹的后选模式,使筇竹和筇竹属得到合格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