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650031)柳爱华(昆明结核病防治院检验科650031)经过近十年的广泛深入地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的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病有关1982年,Warren和Mashall首次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目前人们已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螺杆菌的药物也已普遍...  相似文献   

3.
丹参撮物F对幽门螺杆菌致敏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莉  王丹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2):26-27,38
研究丹参提取物F(Dan Shen extract F,DSE-F)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致敏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有无免疫调理作用。经口给予小鼠HP全菌破碎抗原与DSE-F2周后,提取脾淋巴细胞和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检测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DSE-F与HP抗原协同能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胃LPL细胞的抗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杨红,胥维勇,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市610072)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近年,文献报道HP感染增加胃癌发病危险[1,2],使HP检测的临床意义更...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抗体及滴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状况,我们对13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三种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血清IgG、IgA、IgM阳性与细菌培养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79.1%,74.6%和43.2%。活动性胃炎和非活动性胃炎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和42%。证实HP菌感染与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与胃炎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并证实了抗HP菌IgG、IgA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HP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癌的重要病因,但其 致病与免疫机制等多问题的深入解决尚有 待于动物模型的发展。本文好在小猪、犬、猴、裸鼠胃中建立的HPB感染模型,或用HP近似菌如Helicobacterfelis(HF)或Helicobactermustelas(HM)在小鼠、雪貂胃中建立的拟HP感染模型,并介绍了它们在观察抗HP疗法疗效、HP及其近似菌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幽门螺杆菌(HP)在消化性溃疡病中的作用以及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着重介绍清除HP的一些药物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细菌培养法及快速尿素酶法分别检测了16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标本经20%葡萄糖运送培养基运送后,分别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和本室改良的选择性培养基,37℃微氧环境(5%O2,10%CO2,85%N2)培养8天。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尿毒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培养法与尿素酶法检测阳性率接近,分别为46%和55%;细菌培养第6天与第8天其阳性检出率相同;选择性培养基与本室改良选择性培养基对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差别明显,分别为34%(17/49)和51%(61/120),同时其杂菌生长率分别为54%(29/49)和25%(30/120)。  相似文献   

9.
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嗜酸乳杆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株的体外拮抗作用,筛选出对HP毒力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 从健康人胃肠道中分离出52株嗜酸乳杆菌可疑株,通过其培养特性,生理特性,生化反应及代谢产物测定等进行鉴定,获得26株嗜酸乳杆菌。同时,从临床患者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23株HP菌株,用PCR方法筛选出cagA阳性HP毒力株,然后,采用打孔法进行嗜酸乳杆菌培养上清拮抗HP毒力株的实验,以1%的乳酸作对照。结果 筛选出4株对HP毒力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这种拮抗作用不依赖嗜酸乳杆菌分泌的乳酸。结论 人嗜酸乳杆菌在体外对HP毒力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该研究为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HP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检测10例普通猪的胄组织,有8例分离到螺杆菌样细菌(HLO)。其菌落、菌体形态和某些生化反应与幽门螺杆菌(HP)相似,但其尿素酶活性较低,HLO全菌蛋白的SDS一pAGE图谱也与HP的不同。本文就HP和HLO及其伴发的人、猪慢性胃炎的特点,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HP 活菌悬液,制成大鼠HP 损伤性胃炎模型,以便观察HP 对胃粘膜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粘膜损伤指数增高(P< 0.05) ,胃壁结合粘液量明显降低(P< 0.01) ,胃粘膜PGE2 和SS 的含量降低(P< 0.01) 。说明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毒力相关基因及所致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涛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34-36,39
幽门螺杆菌(Hp)作为各种常见胃肠疾患的重要病原已得以确认,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的尚未阐明。目前倍受关注的是其两个特征性致病因子:细胞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相蛋白(CagA)。国外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因子编码基因、同常见胃肠疾患的相关性以及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方法:112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入组本实验,患者被随机分为7d组(54例)和14d组(58例),接受包括雷贝拉唑Oomgb-i.d.)加左氧氟沙星(500mgq.d.)和阿莫西林(1000mgb.i.d.)的治疗,并进行6周的随访,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根除率。结果:幽门螺杆菌总的根除率为83.9%(ITT)和88.7%(PP)。7d组51名患者完成了治疗。其根除率为75.9%(ITT)、80.4%(PP),而14d组的根除率达到91.4%(ITT)、96.4%(PP),P〈0.05。结论:包含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有效的,但相同方案的14d疗法疗效明显优于7d疗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基因分型方法,对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复发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HP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方法的类型、原理、优缺点及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HP感染的复发主要是由于同一菌株的复发,而不是新菌株的重新感染。  相似文献   

15.
球形幽门螺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P)球形变异本质,作者通过延期培养和采用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使3株HP发生球形变异,对弯曲形和球形HP作了SDS-PAGE、免疫印迹及4个毒力基因片段PCR和PCR-SSCP分析。SDS-PAGE图谱显示球形HP分子量在74×104以上的蛋白含量减少,免疫印迹显示球形HP125×104蛋白条带反应减弱,而抗生素诱变的球形HP分子量为11×104和63×104的蛋白条带反应增强。PCR及PCR-SSCP结果表明球形HP的hpaA,VacA,CagA和UreA4个毒力基因片段未发生缺失,但在hpaA或VacA基因中存在点突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A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株HP标准株和7株临床分离株均阳性,而4株其它肠道菌均阴性,特异性100%。10倍系列稀释试验表明敏感性达到100pgDNA水平。从35例胃镜检查者取幽门旁组织块进行快速和常规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PCR检测,15例HP阳性者PCR检测也为阳性,其中7例阳性者有3例唾液PCR检测为阳性,表明HP确存在于口腔中。本研究采用直接热裂解法处理临床标本,取其粗提物行PCR,免除复杂的酚一氟仿抽提步骤,该法简便快速,且损失小,成功率高,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允 《蛇志》1996,8(4):37-3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龙允穗综述陈振侬、洪瑞香审校(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南宁530027)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且与消化性溃疡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流行病学、胃内定居及定居相关因子、胃内生长代谢及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和毒素)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该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2019-2020年上海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本研究收集了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且经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儿 1 605 例,取胃黏膜样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E-tes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结果显示,本研究入组患儿标本的幽门螺杆菌分离率为31.5%(506/1 605),无性别和年龄差异。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42.3%、25.1%、8.1%、3.0%。除13~16岁组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1~3岁组(31.2% vs. 13.3%,P=0.040)外,其他各年龄和性别组之间耐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的双重耐药率为18.0%,显著高于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5.1%)、甲硝唑+左氧氟沙星(4.9%)、甲硝唑+阿莫西林(1.4%)和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0.8%)(χ2=172.706, P<0.01)。多重耐药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的耐药率为3.0%,显著高于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0.6%)、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0.6%)(χ2=13.907,P=0.01)。结果提示,2019--2020年从上海地区儿童分离的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双重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原体,越年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因而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对其机制所知不多,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HP感染所引起的炎性刺激,HP感染对人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HP感染所致细胞程序性死亡变化对肿瘤发生的影响。本文就将这几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