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夏玉米Zea mays苗期的一种新发害虫。本研究旨在测定不同品种玉米苗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生物学和营养效应,揭示其发生与玉米品种的关系。【方法】二点委夜蛾3,4和5龄幼虫分别饲喂3种普通玉米(鲁单9032、先玉335、郑单958)和1种甜玉米(超甜6)苗,测定幼虫鲜重、干重、存活率、相对取食速率(RCR)、相对生长速率(RGR)、近似消化率(AD)、食物转化率(ECD)和食物利用率(ECI),分析这些指标与玉米苗中营养物质、蜡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龄期的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玉米苗的生物学和营养指标有较大差异。4种玉米苗的营养物质、蜡质和次生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3龄幼虫取食鲁单9032和超甜6时相对取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和近似消化率均较高,其存活率、鲜重、干重、相对取食速率、食物转化率与玉米苗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存活率和相对取食速率与玉米苗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食物转化率与玉米苗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龄幼虫取食先玉335时鲜重和干重最低,取食超甜6时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郑单958时食物利用率最高,其鲜重、干重、相对取食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5龄幼虫取食鲁单9032和先玉335时鲜重、干重和食物转化率较高,取食郑单958和超甜6时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先玉335的食物利用率最高,其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适应性提高;二点委夜蛾幼虫对玉米的适应性与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粘虫幼虫密度对幼虫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罗礼智  徐海忠 《昆虫学报》1995,38(4):428-435
本文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不同幼虫密度下(1头/瓶、15头/瓶、30头/瓶)5龄至预蛹和6龄至预蛹的幼虫食物取食量、粪便排泄量、近似消化率、体重增长和粗生长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物取食量、粪便排泄量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加大,表明群居或幼虫密度的增加可使幼虫的取食量增加从而使为害加重。但是,幼虫的体重增长则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也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的缘故。由此认为,食物利用率下降是高密度条件下粘虫个体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些效应均随幼虫密度影响的消失而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重要生态因素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种群的影响,从而为预测预报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自动控制温度、人工控制湿度的方法,观察温度、湿度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率及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20~28℃适宜暗黑鳃金龟1-2龄幼虫的存活,其中24℃时存活率最高,达到74.9%±3.1%;12℃时发育历期最长,32℃时发育历期最短,20℃和24℃下发育历期适中。土壤含水量为7%~19%时暗黑鳃金龟1-2龄幼虫均能存活;其中在7%和19%时,幼虫存活率低于50%,在25%时幼虫全部死亡;在土壤含水量为16%时存活率最高,达到76.4%±2.5%。在供试的6种食物(小麦根、玉米根、棉花根、花生根、大豆根和马铃薯块)中,喂饲花生根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率最高,达到68.7%±3.2%。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其中取食花生根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期最短,整个幼虫期仅为259 d(3龄幼虫期为227 d);而取食棉花根的幼虫期最长,整个幼虫期为346 d(3龄幼虫期为303 d)。【结论】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幼虫期调控温湿度及改变其寄主植物结构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潘忠玉  莫夏娜  孟香  陈敏 《昆虫学报》1950,63(9):1081-1090
【目的】明确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绿原酸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生长发育和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浓度绿原酸(0, 0.125%, 0.250%, 0.500%, 1.000%和2.000%)的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各组中5龄幼虫6 d内的死亡率, 各组中5龄幼虫在取食48 h时的营养效应指标,0.500%绿原酸处理组中幼虫(3龄幼虫开始)的生长发育,以及在取食36 h时各组中5龄幼虫肠道中的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结果】绿原酸处理组中美国白蛾5龄幼虫6 d内的死亡率随着人工饲料中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取食含10% DMSO人工饲料的)。绿原酸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营养效应指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幼虫的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食物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0.125%绿原酸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500%绿原酸处理使美国白蛾3-5龄幼虫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28.24%(3.7 d),老熟幼虫(6-7龄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8.97%(0.7 d),且幼虫总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雌雄性比及产卵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绿原酸处理对美国白蛾幼虫肠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羧酸酯酶(CarE)活性未见显著影响。【结论】绿原酸可影响美国白蛾幼虫的存活率、食物利用效率、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美国白蛾幼虫可能通过调节食物利用率和诱导其解毒相关蛋白活性从而对食物中绿原酸产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七星瓢虫代饲料中水分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以鲜猪肝匀浆、蜂蜜和蔗糖以5:1:1混合而成的代饲料来饲养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代饲料的含水量在50%左右。这种代饲料加水稀释使含水量不同,用来饲养成虫,试验比较了代饲料含水量不同时对取食量、体重增加、产卵量、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代饲料含水量增加到75%和85%时鲜代饲料的取食量比以未稀释的代饲料为食时增加一倍,特别在饲养试验开始的数天。所以代饲料中的水分似乎有助食作用。但以干重量计算时这种差异并不显著。以含水量较高的代饲料为食时体重增加百分率较高,但含水量为75%的比85%的好。羽化后取食含水量为75%代饲料的成虫其产卵率为60%,而取食含水量为50%和85%饲料的其产卵率为40%。平均产卵前期(N=20)以取食含水量85%的代饲料的成虫最短,约为16天;而取食含水量50%和85%的约为20天。代饲料含水量较高时食物利用率较高,但食物转化率却以取食含水量较低的代饲料较高。这种情况当饲养期延长到1个月时可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取食不同水分含量桑叶对二化性家蚕(CSR3×CSR6)5龄幼虫的影响。实验设嫩叶(水分含量80%~85%)、半成熟叶(水分含量65%~70%)和成熟叶(水分含量55%~60%)3个不同处理。采用标准重量分析法分析和计算各种生长、营养和营养效率指数。结果表明,在取食较高水分含量桑叶的处理中,营养指数(包括取食量、消化量和近似消化率等)和营养效率指数(包括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等)均显著较高,但不同处理中消化食物向茧壳的转化率及产生每克茧壳所需食物消化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是取食水分含量高的桑树嫩叶有助于提高家蚕的取食和营养。  相似文献   

7.
东方粘虫六龄幼虫血淋巴蜕皮甾类滴度,在幼虫的取食生长期一直处在很低的水平(<6pg/μl血淋巴),其后于徘徊期的前一天开始升高,至预蛹期形成唯一的1个高峰(~450pg/μl血淋巴)。前胸腺离体培养的结果表明,前胸腺分泌活力与血淋巴蜕皮甾类滴度的动态呈基本平行的趋势,只是较后者超前了约24小时。促前胸腺激素粗提物能直接活化离体前胸分泌蜕皮甾类。粘虫六龄2日龄(LVI_2)幼虫的前胸腺已能被促前胸腺激素活化,说明此时的前胸腺对促前胸腺激素已具感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寄生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评价其田间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寄生不同日龄粘虫对粘虫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被寄生的粘虫4、6、8日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4、6、8日龄粘虫幼虫间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被寄生的幼虫,5 d前体重缓慢上升,之后缓慢下降,所有被寄生的幼虫均不能化蛹。4、6、8日龄粘虫幼虫被寄生后,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在其体内的发育历期不同,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缩短。【结论】表明该蜂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粘虫当代危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粘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25℃下用人工饲料和自然食物饲养棉铃虫,分析通过虫体的能流。取食紫云英-麦胚人工饲料时,整个幼虫期摄入能量(Ⅰ)11,852焦耳,其中51.3%随排泄物排出体外(FU),22.2%被利用并转移到虫体组织内(Pg),0.5%被利用、但在蜕皮时又随头壳、表皮等脱离虫体(Pe),其余26%的能量被用于维持幼虫的生命活动并通过呼吸消失?。幼虫转化能量的毛生态效率(P/I)和净生态效率(P/A)分别是22.7%和46.6%。取食嫩棉叶/棉桃时,幼虫期摄入能量(Ⅰ)19,356焦耳,其中FU,Pg,Pe,R分别占35.3%,11.3%,0.5%和53.0%,P/I,P/A分别为11.7%和18.0%。 两组棉铃虫蛹和成虫期能量收支的差别不大,蛹—成虫期的能量转化效率在69—75%(雌)和64—69%(雄)左右。雌性成虫体内的能量约有40%(人工饲料组)—50%(自然饲料组)被用于繁衍后代。 同其它鳞翅目昆虫相比,人工饲料组棉铃虫幼虫对能量的转化效率属中等水平;棉花虽然是棉铃虫的自然寄主植物,但幼虫取食这种食物时对能量的转化效率相当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究Bt杀虫蛋白对次要靶标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鳞翅目:夜蛾科)的杀虫活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浸叶法饲喂初孵及2龄末粘虫不同剂量的Cry1Ac及Cry2Ab杀虫蛋白后,观察其死亡率,称量幼虫重,并统计了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蛹期、蛹的羽化率、畸形率等指标。【结果】初孵幼虫取食浸泡含16、64、128μg/mLCry1Ac及Cry2Ab的玉米叶片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加,且Cry1Ac杀虫蛋白对粘虫的生物活性高于Cry2Ab蛋白,在128μg/mL浓度下,取食Cry1Ac和Cry2Ab蛋白13d时的死亡率分别达到了65%及60%。取食两种蛋白后,初孵幼虫和2龄末幼虫重量均受到显著抑制,短期取食两种蛋白对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蛹期、蛹的羽化率、畸形率没有影响。【结论】取食Cry1Ac和Cry2Ab杀虫蛋白后,对初孵幼虫有很好的杀虫活性,且Cry1Ac杀虫活性高于Cry2Ab杀虫蛋白;短期饲喂两种杀虫蛋白时,对2龄粘虫后期生长影响不大。本文结果为转Bt基因作物更好的应用于粘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于杰  迟德富  李晓灿  宇佳 《昆虫学报》2012,55(4):386-394
为了探明20-羟基蜕皮甾酮对昆虫蜕皮过程中体壁的表皮层、 皮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具体影响过程,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20-羟基蜕皮甾酮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5龄幼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用高浓度20-羟基蜕皮甾酮溶液浸过的白桦叶片饲喂幼虫, 处理6 h, 摄入约400 μg 20-羟基蜕皮甾酮后, 幼虫停止取食; 处理12 h时表皮细胞顶膜上的微绒毛减少, 在皮细胞与旧表皮之间形成蜕皮间隙, 旧头壳从幼虫头部脱离; 处理24 h时蜕皮间隙继续增大, 旧表皮与皮细胞进一步分离, 新表皮质层开始形成; 处理36 h时皮细胞顶膜形成较短的微绒毛, 胞质区域出现数量较多的电子疏松泡, 新表皮由上表皮、 外表皮及8层左右内表皮片层组成; 处理48 h时顶膜与内表皮界限模糊, 内表皮继续合成至16层左右; 72 h时细胞内出现大面积电子疏松泡, 内表皮合成至20层左右。 处理96 h时, 与对照组相比, 皮细胞细胞器较少, 核仁周围出现小部分空白区域, 胞质区域内含物减少; 虫体发黑缩小, 即将死亡; 内表皮层数仍旧保持20层左右。对照组幼虫6-96 h虫体活跃, 正常取食, 外部观察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未显现蜕皮现象; 表皮层由上表皮、 外表皮及内表皮组成; 皮细胞顶膜微绒毛密度高; 表皮细胞分泌活动旺盛, 胞质区域细胞界限明显, 内含物丰富; 细胞器典型而且活跃; 内表皮片层随时间不断增加至50层左右。结果提示, 外源20-羟基蜕皮甾酮能够导致舞毒蛾5龄幼虫的致死性蜕皮。  相似文献   

12.
改变人工饲料组分对七星瓢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辉  申春玲 《昆虫学报》1989,32(4):385-392
改变人工饲料的含氮物质和脂类以及温度对七星瓢虫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幼虫取食含有脂类物质的饲料时,化蛹率可达90%左右,生长 历期明显缩短,成活率增加;食物中缺乏某些脂肪酸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其中亚麻酸和油酸是必需的因素.据测定人工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蚜虫中的水平,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则较蚜虫中高.饲料中加入酵母水解物使幼虫生长加快,体重显著增加.幼虫在28℃时成活率和化蛹率均较在其他温度高,此时幼虫的取食和食物利用加强.幼虫取食改进的饲料时除体重外,在生长期、成活率、化蛹率都接近取食蚜虫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20-羟基蜕皮甾酮对昆虫蜕皮过程中体壁的表皮层、皮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具体影响过程,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20-羟基蜕皮甾酮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5龄幼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用高浓度20-羟基蜕皮甾酮溶液浸过的白桦叶片饲喂幼虫,处理6h,摄人约400 μg 20-羟基蜕皮甾酮后,幼虫停止取食;处理12h时表皮细胞顶膜上的微绒毛减少,在皮细胞与旧表皮之间形成蜕皮间隙,旧头壳从幼虫头部脱离;处理24 h时蜕皮间隙继续增大,旧表皮与皮细胞进一步分离,新表皮质层开始形成;处理36 h时皮细胞顶膜形成较短的微绒毛,胞质区域出现数量较多的电子疏松泡,新表皮由上表皮、外表皮及8层左右内表皮片层组成;处理48 h时顶膜与内表皮界限模糊,内表皮继续合成至16层左右;72h时细胞内出现大面积电子疏松泡,内表皮合成至20层左右.处理96 h时,与对照组相比,皮细胞细胞器较少,核仁周围出现小部分空白区域,胞质区域内含物减少;虫体发黑缩小,即将死亡;内表皮层数仍旧保持20层左右.对照组幼虫6 -96 h虫体活跃,正常取食,外部观察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未显现蜕皮现象;表皮层由上表皮、外表皮及内表皮组成;皮细胞顶膜微绒毛密度高;表皮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胞质区域细胞界限明显,内含物丰富;细胞器典型而且活跃;内表皮片层随时间不断增加至50层左右.结果提示,外源20-羟基蜕皮甾酮能够导致舞毒蛾5龄幼虫的致死性蜕皮.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中重金属积累如何影响水稻害虫尚不清楚,本文拟探讨镉积累的水稻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镉处理的水稻以及人工饲料对粘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氯化镉处理水稻中粘虫诱导的防御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水稻叶片中镉的积累导致粘虫幼虫生长减慢、死亡率上升。不同浓度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粘虫诱导的酚胺类化合物对香豆酰腐胺、阿魏酰腐胺、肉桂酰腐胺以及阿魏酰胍丁胺的含量。不同浓度镉添加的人工饲料对粘虫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而粘虫幼虫取食1 μM和10 μM氯化镉添加的人工饲料后体重反而高于取食未含镉的人工饲料。综上所述,镉积累提高了水稻中粘虫诱导的防御化合物的含量以及水稻对粘虫的抗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水稻与不同环境胁迫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幼虫取食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有效成分18 g/100 kg种薯拌种)播种90 d后马铃薯叶片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以及蛹重等营养指标。 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以及蛹重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发育历期显著长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和3~4龄期的体重增加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重、1~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相对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历期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需要,幼虫取食其叶片后,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这有利于减少当季世代数,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PAGE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 的方法,分析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蛹及成虫体内的储存蛋白。结果表明,粘虫体内存在两种储存蛋白,其中一种为SP-1,即幼虫特异性储存蛋白,从6龄粘虫幼虫的2日龄开始出现在血淋巴中,到末日龄时达到峰值,停止取食后从血淋巴中消失;另一种为SP-3,在化蛹时开始出现在脂肪体中,一直到成虫期仍可持续表达,因此属于持续性储存蛋白。SP-1为分子量约94 kD和100 kD的2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而SP-3为分子量约94 kD的1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SP-1含8.16%的芳香类氨基酸,3.06%的甲硫氨酸。经苦皮藤素Ⅴ亚致死剂量处理5龄粘虫幼虫后的6龄2、3、4日龄粘虫幼虫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5日龄后粘虫处理组和对照组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及雌性成虫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PAGE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 的方法,分析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蛹及成虫体内的储存蛋白。结果表明,粘虫体内存在两种储存蛋白,其中一种为SP-1,即幼虫特异性储存蛋白,从6龄粘虫幼虫的2日龄开始出现在血淋巴中,到末日龄时达到峰值,停止取食后从血淋巴中消失;另一种为SP-3,在化蛹时开始出现在脂肪体中,一直到成虫期仍可持续表达,因此属于持续性储存蛋白。SP-1为分子量约94 kD和100 kD的2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而SP-3为分子量约94 kD的1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SP-1含8.16%的芳香类氨基酸,3.06%的甲硫氨酸。经苦皮藤素Ⅴ亚致死剂量处理5龄粘虫幼虫后的6龄2、3、4日龄粘虫幼虫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5日龄后粘虫处理组和对照组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及雌性成虫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不同氮、糖含量的系列人工饲料为材料,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幼虫的营养消耗和利用。结果表明,3龄幼虫对不同氮或糖含量饲料的营养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对氮的消耗与利用指标与试验中饲料的含氮量之间也无显著关系;对于5龄幼虫而言,相对生长速率(RGR)以氮含量1.53%和1.16%饲料时最高、糖含量为16.75%饲料时RGR最高,氮消耗速率(NCR)在氮含量1.46%饲料时最大,在氮含量1.33%和1.46%饲料上的氮利用率(NUR)值最低。5龄幼虫取食高氮饲料时的NUR及NCR高于低氮饲料。5龄幼虫的氮利用率和氮生成速率(NPR)均低于3龄幼虫,导致虫体含氮量的迅速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对氮的需求与利用比5龄幼虫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粘虫的抗寒力,以期能够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粘虫不同发育期、不同光周期下的过冷却点,并计算虫体含水量;测定0、5、10℃下处理不同时间时粘虫老熟幼虫和蛹的死亡率。【结果】蛹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含水量最低,并且粘虫不同发育期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光周期下粘虫的过冷却点和含水量并无显著差异;在0、5、10℃条件下,粘虫老熟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均小于蛹;雌雄蛹对低温的抵抗力有差异,温度较低并且处理时间较短时,对雌蛹的死亡率影响较大,而温度稍高或处理时间较长时,对雄蛹的死亡率影响较大。【结论】粘虫蛹的抗寒力最强,低温以及低温的持续时间影响蛹的性比以及老熟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光周期对粘虫的抗寒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老熟幼虫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室内分别用棉花、花生、大豆、甘薯及玉米的幼嫩叶片饲养二点委夜蛾4龄幼虫6 d至老熟,测定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结冰点、鲜重、含水量、脂肪、糖原和山梨醇含量。【结果】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后结冰点、鲜重、脂肪含量、糖原含量有显著差异。取食大豆叶片后结冰点最高(-2.80℃),鲜重最低(0.056 g),脂肪含量最低(12.47%);取食棉花叶片后结冰点最低(-5.45℃),脂肪含量最高(32.12%),糖原含量最高(54.07 mg/g);取食玉米叶片后鲜重最高(0.118 g)。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含水量、山梨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到其体重及脂肪和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