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仲贤  胡萃 《昆虫学报》1997,40(2):151-157
本文以不同含氮和含糖量的系列人工饲料为材料,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 nacalis(Guen6e)幼虫对氮和糖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幼虫对饲料中氮的吸收能力随虫龄增加而下降,对糖的吸收能力则随之而增强;5龄幼虫对糖的吸收能力随所食饲料中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对氮的吸收则与饲料糖含量关系不大,5龄幼虫对氮和糖的消耗速率均随饲料含糖量增加而加快,但幼虫的氮利用率和虫体含氮量则随之下降;幼虫的氮消耗速率随饲料含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氮利用率则下降,5龄幼虫的氮利用率比3龄幼虫的氮利用率低,导致虫体含氮量的迅速下降。这些结果说明饲料中氮含量影响幼虫对糖的吸收,高龄幼虫对糖的需要量增加而对氮的需要则较稳定,饲料中糖比氮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饲料含氮量对棉铃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别用含氮量为1.48%、2.31%、2.89%和3.64%的人工饲料和嫩棉铃饲养棉铃虫(Heliotkls arraigera),测定6龄幼虫对食物和氮的利用效率,并研究饲料氮对棉铃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含氮量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减短,6龄幼虫的干重和食物利用率均有所增加,虫体和虫类的含氮量增高.当饲料含氮量从1.48%增加到2.89%时,氮累积速率(NAR)增长了45%,氮利用率(NUR)增加16%,种群增长指数增加65%.饲料氮从2.89%增至3.64%,NAR值不变,NUR值和种群增长指数分别下降25%和10%.饲料含氮量在1.48%和2.89%之间时,正是棉铃中含氮量变化的幅度,在这幅度间对棉铃虫发育繁殖的影晌最大.饲料含氮量在2.31%至2.89%时,是幼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范围,成虫繁殖力最强.这是它对寄主作物长期适应的结果.饲料含氮量过高或过低对棉铃虫的发育和繁殖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周慧  张扬  吴伟坚 《生态学报》2012,32(7):2223-2229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以Y形嗅觉仪测定了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4—5龄幼虫虫粪、健康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水稻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寄主的搜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已交配的雌蜂显著趋向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和4—5龄幼虫虫粪,不趋向健康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的水稻。雄蜂、处女雌蜂不显著趋向健康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水稻、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稻纵卷叶螟4—5龄幼虫虫粪。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Y-形嗅觉仪测试已交配雌蜂对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化学成分标准品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已交配的雌蜂显著趋向1-十一烯和异缬草醛,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中的1-十一烯和异缬草醛可能是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搜索寄主的利他素。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对氮的消耗和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25℃下分别用棉叶/桃和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测定幼虫对食物中氮的利用效率,以及通过棉铃虫不同发育期的氮流.除棉叶/桃组2—3龄幼虫的氮累积速率低于4龄幼虫外,两组幼虫对食物中氮的消耗速率、虫体氮的累积速率(毫克氮/毫克千重/天)和幼虫含氮百分率均随幼虫龄期的增加而降低.氮的排出速率(毫克氮/毫克干重/天)在2—3龄期间趋于降低,但4龄以后略有升高,幼虫发育后期的粪便含氮百分率也趋于升高.因此,幼虫在4龄以后对食物中氮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表明它对氮的需要逐渐减少.人工饲料的含氮量约比棉桃高70%,但棉叶/桃组幼虫对氮的同化效率却比人工饲料组幼虫高10%左右.两组雌蛹—成虫的氮转化率在71—74%之间.雌蛾含有的氮约有37%(人工饲料组)—45%(棉叶/棉桃组〕用于繁衍后代.本试验提供的资料结合含糖量和含水分较多的寄主植物器官对幼虫有较好营养效应的假设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棉铃虫在田间的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根虫瘟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春生  洪波 《菌物学报》2012,31(3):322-330
在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侵染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该病原真菌为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这是中国首次报道该菌侵染稻纵卷叶螟。在室内进行的温度和光周期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该菌在15-2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周期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根虫瘟霉主要侵染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对3-5龄幼虫的侵染率分别为2.71%、24.32%和72.97%。在10-11月,根虫瘟霉可持续引发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强度流行病,侵染率高达95%。该菌以休眠孢子越冬,成为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流行病的初侵染源。因此,根虫瘟霉是稻纵卷叶螟幼虫一种有效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alis对水稻、玉米和人工饲料的取食代谢效应以及取食后幼虫生长发育、物质积累和中肠消化酶活性变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水稻叶片、玉米叶片及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观察生长发育状况,取特定龄期幼虫测定消化代谢、营养物质积累及中肠消化酶活性。【结果】取食水稻的稻纵卷叶螟蛹重最高、历期最短,与玉米和人工饲料差异显著,取食人工饲料幼虫历期最长。取食不同饲料后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以及成虫寿命之间无显著差异;取食水稻的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玉米和人工饲料,取食人工饲料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水稻和玉米的幼虫体内脂肪积累量显著高于人工饲料,取食人工饲料幼虫体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人工饲料的幼虫体内总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三种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结论】不同饲料饲养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累积均有影响,而稻纵卷叶螟幼虫可能通过调节取食量及消化酶活性的方式保证对食料中营养物质摄取。  相似文献   

7.
采用感虫水稻品种TN1,设置3种施硅水平,即高硅(0.32 g Si/kg土壤)、低硅(0.16 g Si/kg土壤)和不施硅对照(0 g Si/kg土壤),研究了施用硅肥对稻纵卷叶螟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对硅处理水稻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和成虫在硅处理水稻上的着卵量、着卵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高硅处理水稻叶片中的硅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碳氮比高于对照,而氮含量低于对照;低硅处理水稻叶片的碳氮比高于对照、氮含量低于对照。同时,硅处理显著降低水稻的卷叶株率和卷叶率。这些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强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不选择性,从而增强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夏玉米Zea mays苗期的一种新发害虫。本研究旨在测定不同品种玉米苗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生物学和营养效应,揭示其发生与玉米品种的关系。【方法】二点委夜蛾3,4和5龄幼虫分别饲喂3种普通玉米(鲁单9032、先玉335、郑单958)和1种甜玉米(超甜6)苗,测定幼虫鲜重、干重、存活率、相对取食速率(RCR)、相对生长速率(RGR)、近似消化率(AD)、食物转化率(ECD)和食物利用率(ECI),分析这些指标与玉米苗中营养物质、蜡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龄期的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玉米苗的生物学和营养指标有较大差异。4种玉米苗的营养物质、蜡质和次生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3龄幼虫取食鲁单9032和超甜6时相对取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和近似消化率均较高,其存活率、鲜重、干重、相对取食速率、食物转化率与玉米苗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存活率和相对取食速率与玉米苗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食物转化率与玉米苗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龄幼虫取食先玉335时鲜重和干重最低,取食超甜6时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郑单958时食物利用率最高,其鲜重、干重、相对取食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5龄幼虫取食鲁单9032和先玉335时鲜重、干重和食物转化率较高,取食郑单958和超甜6时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先玉335的食物利用率最高,其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适应性提高;二点委夜蛾幼虫对玉米的适应性与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 Seq技术对稻纵卷叶螟4龄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 DNA V3-V4变异区序列进行测序,应用USEARCH和QIIME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分析4龄幼虫肠道细菌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结果】稻纵卷叶螟4个数量不同的4龄幼虫样本(1,2,3和5头)共得165 386条reads,在97%相似度下可将其聚类为604个OTUs。总共注释到22个门,43个纲,82个目,142个科,204个属,244个种。其中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26%~3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3%~32%);在纲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23%~32%)、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9%~11%)、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10%~13%)、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6%~8%)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6%~12%);在科水平上,共有优势菌为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等。在属水平上,4个样本前5位优势属中,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和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为共有优势属。稻纵卷叶螟肠道细菌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分别为0.16~0.65,0.94~3.22,212~488和210~490。【结论】稻纵卷叶螟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个体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差异。不同数量样本数据与总体数据有助于综合反映稻纵卷叶螟种群肠道微生物状况。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稻纵卷叶螟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范仰东  莫小平 《昆虫知识》2003,40(6):552-555
为了筛选替代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幼虫的药剂 ,对毒死蜱及其混配剂、氟虫腈 (锐劲特 )及其混配剂等 1 0多种农药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3 5 %纵卷清 (毒死蜱与乙酰甲胺磷 )可湿性粉剂、3 5 %毒斯威乳油、毒死蜱与敌敌畏混配剂以及高剂量的氟虫腈及其混配剂3 6%雄斯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高龄幼虫都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 3 5 %纵卷清 80g 667m2 、3 5 %毒斯威 80mL 667m2 等药剂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在纵卷叶螟发生量大、虫龄偏高情况下 ,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