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分析高效施肥特征并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调查了江苏省西瓜主产区东台、大丰、泗洪、邳州、东海5个县市的施肥情况.结果表明: 江苏省西瓜平均产量为48325 kg·hm-2,最高产量为97500 kg·hm-2;秸秆还田14~15 t·hm-2可提高西瓜产量;有机肥施用量在30 t·hm-2以下时,西瓜产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而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大于30 t·hm-2时西瓜产量有降低趋势.有机肥高产高效和高产低效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16.5%和29.1%;氮肥总施用量高产高效和高产低效农户分别占总调查数的14.9% 和26.3%;化学氮肥施用高产高效和高产低效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数的19.6%和22.4%;磷肥总施用量高产高效和高产低效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数的20.9%和21.8%;化学磷肥施用量高产高效和高产低效农户分别占总调查数的13.7% 和29.5%;钾肥总施用量高产高效和高产低效农户分别占总调查数的14.9% 和26.3%;化学钾肥施用量高产高效农户和高产低效农户分别占总调查数的29.6%和12.2%.与单施基肥相比,基肥和追肥分施可提高西瓜产量.此外,施用叶面肥也可提高西瓜产量.建议高产低效和低产低效农户减量施肥,提高肥料施用效率;低产高效农户调整肥料施用结构和施用时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用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氮磷优化用量,为黄土旱塬小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不同降水年型小麦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磷肥用量不同,平水年小麦最高产量4229 kg·hm-2时的氮用量为172 kg·hm-2、磷用量164 kg·hm-2;丰水年最高产量4896 kg·hm-2时,施氮量较平水年多2%,为175 kg·hm-2,施磷量较平水年少约1%,为162 kg·hm-2;干旱年施氮磷量较平水年少约16%和5%,当施氮磷量超出这个用量时,小麦产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不同降水年型最佳经济施肥量不同,平水年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61 kg·hm-2、施磷量为151 kg·hm-2;而干旱年的最佳氮、磷量为135、143 kg·hm-2;丰水年最佳经济氮、磷量分别较平水年多约3%和1%,为167、153 kg·hm-2.最佳经济氮磷施用量比最高产量氮磷施用量低6%~8%.实际生产中建议氮磷减少10%的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降水年型下长期施肥旱地小麦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土高原30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依据降水将生育年划分为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连续种植30年中,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下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单施肥处理,氮磷钾配施下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分别达到3480 kg·hm-2、61.45 kg·kg-1、6.13 kg·mm-1·hm-2;不同降水年型下,丰水年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相对较高;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可知,不同降水年型下小麦产量主要受氮磷肥施用量、休闲期降水和越冬期降水影响.黄土旱塬可以通过提高氮磷用量同时适当施用钾肥,以及在休闲期做好蓄水保墒工作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肥效对贵州半夏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测土配方施肥考察半夏产量及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磷钾吸收特性,SPSS 22.0进行肥效方程拟合及不同时期块茎氮磷钾吸收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变化对半夏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半夏产量的关系拟合得到单因素肥效方程、三因素肥效模型以及不同时期块茎吸收氮磷钾与产量的相关性模型,该区域半夏最佳施肥策略为氮肥74.19 kg/hm2、磷肥87.28 kg/hm2、钾肥25.48 kg/hm2;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的吸收受磷肥施用的影响,当磷肥施用处于较高水平时,块茎对氮的吸收也处于较高水平;块茎对磷的吸收受钾肥施用的影响,当钾肥施用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磷的吸收处于较高水平;块茎对钾的吸收则受氮、磷施用的共同影响,高钾的施用有利于块茎对钾的吸收。结论:半夏不同生长期应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以达到更高的产量,本研究对贵州半夏高产栽培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南秦巴山区水稻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陕南秦巴山区水稻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的11个县2854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陕南秦巴山区水稻平均产量为7822 kg·hm-2,中等产量农户所占比例为509%.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69、68、54 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59、62、45 kg·hm-2,偏生产力分别为51.52、135.69和158.26 kg·kg-1.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48.0%、42.4%和7.2%,过量比例分别为22.6%、11.2%和0.6%,不足比例分别为29.4%、46.5%和92.2%.如果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将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水稻可增产7.70万t.该区域水稻施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今后该区域水稻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尤其是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6.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田氨挥发损失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5-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以‘石麦15’(SM15)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氮肥类型(尿素和有机肥牛粪)、2个施氮水平(180和90 kg·hm-2)、2个灌溉水平(500和250 mm)进行试验,探讨水、氮及其互作对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肥以后土壤氨挥发持续7 d左右.2015-2016年施肥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为13.36~46.04 kg·hm-2,氨挥发氮肥损失率为8.9%~41.1%,2016-2017年各处理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为14.78~52.99 kg·hm-2,氨挥发氮肥损失率为9.2%~45.8%;两年试验内氨挥发损失量最多的处理为W2U1(施尿素N 180 kg·hm-2,灌溉量250 mm),氨挥发损失率最高的处理为W2U2(施尿素N 90 kg·hm-2,灌溉量250 mm),合理的水氮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损失率,施用尿素造成的土壤氨挥发损失为有机肥的2~3倍.两年试验均以W1M1(施牛粪N 180 kg·hm-2,灌溉量500 mm)的小麦产量最高,灌溉量、肥料类型和施氮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综合氨挥发损失量和冬小麦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水氮互作效应显著,冬小麦生育期内总灌溉量500 mm、施有机肥180 kg·hm-2时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率较低,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尿素,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实际生产中增产增效的水肥优化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稻茬冬小麦氮肥吸收、残留和损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稻茬小麦氮肥合理施用,采取田间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氮量(0、150、225、30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50、N225、N300)对氮肥回收、残留、损失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植株不同来源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氮肥回收率则显著下降。基肥氮以越冬至拔节期在植株中的积累量最高,追肥氮以拔节至开花期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各处理追肥氮在植株中的积累量均高于基肥氮,N150处理植株中土壤氮的积累量高于肥料氮,N225、N300处理呈相反趋势。随施氮量增加,成熟期0~100 cm土层氮肥残留量显著增加,肥料氮在60~100 cm土层残留比例逐渐升高。小麦全生育期氮肥损失量和损失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基肥氮损失量以播种至越冬期最高,追肥氮损失量以拔节至开花期最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N225处理可作为稻茬小麦氮肥推荐用量,相应的籽粒产量为6735 kg·hm-2,氮肥回收率、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2.6%、34.0%和23.3%。  相似文献   

8.
施氮对关中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西关中平原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与15N同位素标记玉米秸秆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氮和施氮200 kg·hm-2两个处理,研究施氮对小麦生长期内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以及腐解过程中秸秆碳、氮、磷、钾的养分释放.结果表明: 从小麦播种到越冬期,施用氮肥对秸秆碳和干物质分解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秸秆中磷的释放,抑制氮和钾的释放.灌浆到成熟期,氮肥对秸秆腐解及其N、P、K养分的释放无显著影响,但秸秆碳的释放显著增加.不同生育期,玉米秸秆碳的释放与干物质分解变化趋势一致,C/N逐渐下降.种植一季小麦后,秸秆干物质累计腐解率不足50%;秸秆碳释放率为47.9%~51.1%,不施氮和施氮处理的秸秆C/N分别由32.2降低到20.2和17.9.小麦收获时,秸秆氮、磷、钾均为净释放,氮释放量为7.2~9.4 kg·hm-2,占秸秆氮的12.7%~16.6%;磷释放量为1.29~1.44 kg·hm-2,占29.0%~32.4%;钾的释放量大、释放快,越冬前超过80%,成熟时释放量为51.8~52.5 kg·hm-2,占90.5%~91.7%.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应考虑秸秆归还的钾,减少小麦钾肥用量,适量补充氮、磷.  相似文献   

9.
磷肥施用方式及类型对冬小麦产量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施用方式和种类对冬小麦生长和当季磷素吸收的影响.磷肥种类为磷酸二氢钙(MCP)和磷酸氢二铵(DAP),施用方式包括表面撒施,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种子下方5 cm、偏3 cm条施,种子下方5 cm、偏10 cm条施,种子正下方20%土体混施5种.结果表明: 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高,其中磷酸二氢钙的产量达到7.63 t·hm-2,磷酸氢二铵的产量达到7.99 t·hm-2,分别较农民习惯撒施方式增产10.3%和10.7%.在5种施磷方式中,偏10 cm条施的小麦产量最低(6.60~6.77 t·hm-2).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和20%土体混施处理的小麦总吸磷量均处于较高水平(34.4~35.6 kg·hm-2),偏10 cm条施在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吸磷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方式,但磷酸氢二铵偏10 cm条施的小麦总吸磷量较磷酸二氢钙高11.9%.表明将磷肥近距离集中施用于种子附近为该地区较为合理的施磷方式,在偏远距离条施下磷酸氢二铵对小麦的磷素吸收利用效果优于磷酸二氢钙.  相似文献   

10.
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加大.合理降低施氮量、优化氮肥运筹对于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施氮方式(240 kg N·hm-2,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240、180、150 kg N·hm-2,分别用N240、N180、N150表示)及基苗肥施用时期(基施、4叶期施、6叶期施,分别用L0、L4、L6表示)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但N180与N24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而N150处理显著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N180处理最高.不同施肥时期间,L4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N180四叶施肥(N180L4)处理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N180L4处理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叶片氮含量、旗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拔节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未显著降低.适量降低氮肥用量配合基肥后移能够提高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在保持高产的条件下实现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310),以蛭石为栽培介质,建立了以氮、磷、钾浓度为变量因子,茄子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以期得到茄子优质高产最优氮磷钾浓度范围.对模型解析结果表明: 氮、磷、钾浓度对茄子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均以钾浓度较大,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以氮浓度次之,磷浓度较小,对品质则为磷浓度次之,氮浓度较小.氮磷、氮钾、磷钾浓度交互对茄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氮钾浓度交互对茄子品质亦有显著影响.在低水平条件下,茄子产量和品质均随氮、磷、钾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茄子产量和品质均随之降低.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得出,本试验条件下茄子单株产量达3600 g的施肥方案为:氮16.0~20.0 mmol·L-1、磷2.2~2.6 mmol·L-1、钾9.9~12.9 mmol·L-1;品质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氮18.0~21.1 mmol·L-1、磷1.9~2.6 mmol·L-1、钾10.6~13.3 mmol·L-1.试验小区茄子产量预期达到43.2 kg(6个月生长期)、品质综合评分高达90分以上的优质高产营养液氮磷钾浓度范围为:氮18.0~20.0 mmol·L-1、磷2.2~2.6 mmol·L-1、钾10.6~12.6 mmol·L-1,适宜的N∶P2O5∶K2O浓度比例约为1∶0.13∶0.62.  相似文献   

12.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双因素三水平水肥耦合试验,分析不同水肥调控措施下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本试验根据玉米及苹果适宜的水分和养分条件设置9(3×3)个处理(W1F1、W2F1、W3F1、W1F2、W2F2、W3F2、W1F3、W2F3、W3F3),设置的3个灌溉水平为:田间持水量(Fc)的50%(W1)、65%(W2)和85%(W3), 3个施肥量水平为:N 289 kg·hm-2+ P2O5118 kg·hm-2+ K2O 118 kg·hm-2(F1)、N 412.4 kg·hm-2 +P2O5168.8 kg·hm-2 +K2O 168.8 kg·hm-2(F2)、N 537 kg·hm-2 + P2O5 219 kg·hm-2 +K2O 219 kg·hm-2(F3),另设一组无水肥补给的空白对照(CK).结果表明: 不同水肥调控方式对光合指标日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但水肥补给可提高作物净光合速率(Pn)的峰值,降低作物日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延长气孔开放时间,影响胞间CO2浓度(Ci)最低值的出现及维持时间;各处理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均为非气孔因素.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与距树行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分利用效率则与距树行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5);距树行距离平均每增加1 m, Tr可减少0.56~1.41 mmol·m-2·s-1,gs可减少0.028~0.093 mol·m-2·s-1,WUE可增加0.08~1.00 μmol·mmol-1.灌水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均值;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均值;W3F1拥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10.64 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3.05 μmol·mmol-1)、气孔导度日均值(0.295 mol·m-2·s-1)以及较低的蒸腾速率日均值(4.32 mmol·m-2·s-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拔节-灌浆期内,灌水总量为1300 m3·hm-2、施肥总量为525 kg·hm-2时,作物净光合速率最大,理论值为10.32 μmol·m-2·s-1.因此,W3F1为最利于间作系统作物光合效率改善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渭北旱塬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通过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30 t·hm-2)配施,明确渭北旱塬麦田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合理的氮肥用量以及配施有机肥的减氮增产作用和对硝态氮残留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在减少27.1%的氮肥用量情况下,提高14.7%的小麦籽粒产量,其中,施氮量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进小麦籽粒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提高20.2%,尤其当氮肥用量为15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达到最高值(42.0%);配施有机肥还能减少氮肥当季残留量和小麦生育期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溶,降低夏闲期淋失层硝态氮的淋失比例,当施氮量低于115 kg·hm-2时,配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夏闲期硝态氮淋失量.基于本研究,推荐渭北旱塬在配施有机肥30 t·hm-2的基础上,氮肥用量150 kg·hm-2左右可实现小麦高产,提高氮肥利用率,防止氮肥过量残留.  相似文献   

14.
在华北平原灌溉区,采用冬小麦 夏玉米周年轮作田间试验,研究麦季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磷吸收量、磷累计利用率及土壤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肥水灌溉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冬小麦产量随肥水带入磷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肥水灌溉带入137 kg P2O5·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磷的当季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646.4 kg·hm-2和24.8%,肥水灌溉带入过量磷会降低冬小麦产量和磷当季利用率;夏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量随冬小麦季肥水灌溉带入磷量增加而增加,后季夏玉米产量增加2222.4~2628.6 kg·hm-2,磷吸收量增加13.9~21.1 kg·hm-2.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夏玉米当季施磷88 kg P2O5·hm-2时,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夏玉米产量增加2235.0 kg·hm-2.随着牛场肥水灌溉年限的推移,作物增产效果逐渐明显,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累计磷利用率逐年升高,6季作物收获后,磷累计利用率达40.0%~47.7%.试验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进行2次肥水灌溉是较经济安全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以寿光市设施蔬菜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寿光市具有代表性的51个设施大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化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有机肥施用与增产的关系、施肥量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等.结果表明: 寿光市设施大棚周年投入肥料养分平均为N 3338 kg·hm-2、P2O5 1710 kg·hm-2、K2O 3446 kg·hm-2,是当地小麦 玉米轮作种植模式的6~14倍,其中,化肥投入的氮、磷、钾量分别约占总量的35%、49%和42%.化肥投入的氮、磷、钾量对蔬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有机肥投入对蔬菜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随大棚棚龄的增加,化肥氮、磷、钾的投入量没有显著的变化,有机肥投入量明显降低.蔬菜种植种类、模式和大棚棚龄的差异是导致大棚养分投入量差异大的原因之一.近十几年来,寿光市设施大棚蔬菜有机肥养分投入量明显增加,化肥氮和磷的投入量呈现下降趋势,化肥钾的投入量增加显著,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施肥与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关系,优化施肥配方,以猕猴桃品种‘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Hongyang’)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阳’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P、K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均会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果实产量;均衡施用N、P、K肥可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植株新梢和主干茎的生长,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如果N和K比例过大则会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从而减少果实产量;增施有机肥对提高果实产量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单果重,过量施用有机肥则会显著降低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均衡施用N、P、K并配施一定的有机肥(N 250 g/株、P2O5250 g/株、K2O 250 g/株、有机肥6 kg/株)能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并提高果实产量。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猕猴桃果园养分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控释肥料对桔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基地,采用盆栽技术研究控释复合肥(N∶P2O5∶K2O = 14∶14∶14)对桔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普通复合肥(N∶P2O5∶K2O = 15∶15∶15)处理相比,等养分用量控释复合肥处理能够提高桔梗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增加根粗,但降低了根长度;氮素施用量在0.24和0.32 g·kg-1时,控释复合肥的桔梗根产量分别提高了26.78%和22.50%;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总皂苷含量分别提高了9.77%和6.99%、11.38%和2.20%、8.85%和5.47%.施氮量增加使桔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皂苷含量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0.24 g·kg-1的控释复合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中,长期施用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总磷库、无机磷库的影响及磷肥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有机肥土壤全磷、总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土壤磷素的积累以无机磷为主.根据土壤磷素的收支平衡状况,计算出维持土壤磷素收支平衡磷肥的临界用量: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年份为P2O594.7kg·hm-2,春玉米种植年份为P2O551.5kg·hm-2.根据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磷肥(P2O5)的经济最佳、最高产量用量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年份为135.8、149.8kg·hm-2,春玉米种植年份为88.6、95.9kg·hm-2.  相似文献   

19.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在萝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布置两季萝卜田间试验,研究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推荐施肥方法建立的养分专家系统在萝卜上的应用效果,为方便快捷地进行萝卜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处理(TE)、当地测土推荐施肥处理(TS)、TE基础上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TE+OM)以及与TE处理对应的减氮处理(TE-N)、减磷处理(TE-P)和减钾处理(TE-K),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萝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专家推荐施肥方法确定的萝卜上半年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00、132和215 kg·hm-2;下半年分别为171、204和251 kg·hm-2。专家推荐施肥调整了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FP处理相比,两季萝卜经济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8%和18.4%,施肥效益分别提高了20115和14905元·hm-2;与TS处理相比,两季萝卜经济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8%和16.8%,施肥效益分别提高了9076和9987元·hm-2。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萝卜的农学效率和养分回收率,促进了养分的高效利用。同时,萝卜生产中合理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株养分向根部转移。综合考虑,专家推荐施肥在萝卜上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在萝卜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了土壤的基础养分供应,考虑了养分的平衡与可持续性,合理调控了氮磷钾养分供应量,促进了萝卜生产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灌溉施肥水平对盐渍化农田水盐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静  翟登攀  张超波 《生态学杂志》2019,30(4):1207-1217
水资源缺乏和过量施肥影响着干旱半干旱盐渍化地区农业的发展.研究不同灌溉和施肥量对土壤水盐分布和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为该区确定适宜的灌溉和施肥量提供依据.试验于2015和2016年在大同盆地的盐渍化农田进行,设3种灌溉水平:土壤水分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θf)的100%(W1)、90%(W2)和80%(W3),根据各处理灌溉前的土壤平均实际含水率计算灌水量;2015年设4种施肥水平:900(F1)、750(F2)、600(F3)和450 kg·hm-2(F4),2016年设F1、F2和F3共3种.试验用化肥为缓释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8%,其中N:P2O5:K2O的比例为30:12:6.结果表明: 土壤表层电导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水平对平均电导率(EC)和含水率的影响在0~10 cm土层显著,与F1相比,F2的0~10 cm土层平均EC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降低25.6%~42.7%和6.4%~7.7%.20~8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与F1相比,2015年F2、F3和F4处理20~8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5.9%、16.7%和16.7%,2016年F2和F3分别增加13.3%和16.7%.产量在两年中均表现为F1和F2高于F3和F4,W3低于W1和W2; F1和F2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与W1相比,W2的产量减少低于15 %.因此,施复合肥600~750 kg·hm-2(氮肥含量180~270 kg·hm-2),且灌溉水平为W1和W2时,可以保证该地区盐渍化土壤种植玉米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且不会造成根系层的盐分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