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竹类地理分布及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慷林  薛纪如   《广西植物》1994,14(2):144-150
西双版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的竹类根据其分布特性可分为三类,即(1)热带竹类,(2)南亚热带竹类,(3)山地温带竹类。而从区域地理分布区来看,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则可将西双版纳竹类划分为五个分布区类型,即(1)泛热带分布类型,(2)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类型.(3)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类型,(4)东亚分布类型,(5)中亚分布类型(喜马拉雅和我国西南分布亚类型)。文章还对西双版纳现存主要的天然竹林群落的分布及生境以及主要的栽培种及竹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楝科为泛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51属,约550—600种,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有46属,热带美洲有8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为楝科两大现代分布中心.中国楝科共15属,61种,占世界属总数的29%,种总数的10%。中国楝科的分布是在全球楝科分布区的边缘,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诸省,种类由西南向东南递减。中国楝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5类:1.热带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间断分布(1属);2.旧世界热带分布(3属);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2属);4.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属);5.热带亚洲分布(8属)。中国楝科种的分布区类型仅有2类:1.热带亚洲分布(31种);2.中国特有分布(30种)。楝科植物的起源推断在早白垩纪。中国楝科植物由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及特有成分组成。热带亚洲的楝科植物主要是通过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发生联系,而菲律宾和台湾之间可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地理探索天南星科的起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天南星科含105属2500余种。分布区跨越赤道带到寒温带的各个生态地带。本文将天南星各属的分布区划分为10个类型和31个亚型:(1)泛热带分布型,含3个亚型和8个属;2.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含3个亚型和8个属;(3)热带亚洲分布型,含5个亚型和26属;(4)热带非洲分布型含5个亚型和13属;(5)热带大洋洲分布型仅有1属;(6)新热带分布型含5个亚型和32个属;(7)北温带分布型含4个亚型和6个属;  相似文献   

4.
论睡莲目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睡莲目的地理分布,将现存睡莲目(3科9属)分布区归纳为以下分布类型:(一)热带分布类型(1)热带亚洲分布:Barclaya,(2)热带美洲分布:Victoria,(3)热带澳洲分布:Ondinea;(二)温带分布类型(4)温带亚洲分布:Euryale,(5)欧亚-北美连续分布:Brasnia;(三)热带,温带分布类型(7)亚澳-北美间断分布:Nelumbo,(8)世界性分布:Nymphaea  相似文献   

5.
景洪哥纳香中一个新的抗癌活性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洪哥纳香中一个新的抗癌活性成分李朝明1穆青1孙汉董1胥彬2唐卫东2郑惠兰3陶国达3(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0031)(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腊66630...  相似文献   

6.
金平哥纳香种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平哥纳香种子的化学成分穆青1李朝明1孙汉董1郑惠兰2陶国达2(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Gonioth...  相似文献   

7.
滇产刺果番荔枝种子中的acetogenin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产刺果番荔枝种子中的acetogenin类化合物李朝明1穆青1孙汉董1郑惠兰2陶国达2(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ACETOGENINSFROMSEED...  相似文献   

8.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原始热带山地雨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调查,分析了海南岛热带山财雨林中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各对林隙的更新反应和树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树林隙内和非隙林分中出现的频度、密度和显著度不同,从而表现出其重要值的不同,根据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外重要值位序的差异大小,将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树各划分为7种类型:即(1)只出现于林隙中,(2)只出现于非林隙林分中  相似文献   

9.
广东裸子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云龙  廖文波   《广西植物》1995,15(4):319-322+223+324
广东省裸子植物共有8科18属34种,分别占中国同类的80.0%,52.9%和17.6%。其中泛热带分布2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1属,热带亚洲1属,北温带5属,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属,东亚分布3属,中国特有分布5属,即热带成分共仅4属占22.2%,而亚热带至温带成分14属占77.8%为绝对优势。分析表明:广东裸子植物区系体现了东亚裸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其原始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都在中国亚热带。同时论文还将广东裸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20个亚型。  相似文献   

1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征稿简则《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曾以晔南植物学报》的刊名出版试刊二期,现经国家科委批准以现名正式出版,刊号为CN44-1374/Q。它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季刊),主要刊...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的水稻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品种的水稻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影响张古忍1廉斌3古练权2周强1张文庆1(1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2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3暨南大学化学系广州510632)*国家博士后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博士后基金、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12.
古树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广东省古树资源进行研究,在保护和利用好广东省古树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广东省域范围内的一级古树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建档在册的一级古树有755株,隶属36科63属82种。其中数量占比前5的科分别是桑科(Mor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银杏科(Ginkgoaceae)。科与属的热带分布区类型均约占总科或属的70%,表明这些古树具有典型的热带区系特征。从属的水平分析,一定数量的属具有明显的温带区系成分,反映出这些古树受到温带区系成分的影响。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一级古树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北多南少,现存古树株数前5的地级市分别为韶关市、茂名市、惠州市、清远市和河源市。从生长情况分析,75%以上的一级古树为正常株,生命力旺盛,生长环境较为良好。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广东省一级古树资源特征、分布区类型以及生长情况,并分析了导致古树生长情况差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热带天然林变迁对大气CO2的影响及经济损益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热带天然林(包括热带原始林、结构良好的天然更新林,而不包括疏林、残次林、灌木林等)面积约1187万hm2,其中云南南部约有60万hm2,海南中南部山区约有587万hm2。在过去的45年中,我国的热带原始林面积减少了50%(约110hm2)。在海南岛尖峰岭的实例结果表明,热带原始林的生态系统的C素库为342t/hm2(其中,森林群落C素库为234t/hm2,土壤为105t/hm2,凋落物层为3t/hm2),系统每年净固定CO2量为1336t/hm2,折合C量为0373t/hm2;热带天然更新林生态系统每年净固定CO2量为7213t/hm2,折合成C量为197t/hm2。在我国现有的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被层的C素库为1448亿t,土壤中的C素库为1422亿t,与植被层C库相当。在减少的热带森林中,C素库减少了约2231亿t、CO2净同化量减少了0183亿t,其经济损益高达2200亿元。最后从森林与CO2的关系方面探讨了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华西南干热河谷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性质和起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华西南干热河谷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表现为其植物科、属、种各级分布区类型的多样性,明显的特有现象和丰富的标志种。根据本地区的区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有关区系性质和起源的结论:(1)总体上看干热河谷种子植物区系属于亚热带性质;(2)本地区一些半稀树草原和马基状灌丛的区系成分类似于热带非洲、热带亚洲和地中海地区相同植被的成分;(3)许多植物料和属为古热带成分,起源于古南大陆;(4)少数残遗种或其后裔可追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种-多度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祚云  廖文波   《广西植物》1999,19(3):221-224
通过对地处南亚热带的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定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当用1,2,3,…分组每种个体数r时,5个不同类型的群落样地的种一多度分布的直方图都呈明显的倒J-形;经Preston“倍程(octaves)”法分组r后,其种-多度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由种-多度模型可以推出另一新的模型一个体一多度分布模型,即I(R)=2R0SOEXP[[1n2)2/4a2〕EXP{-a2(R-(RO+1n2/2a2)]2},它也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另外,还运用积分方法推导出估计总体(整个群落)中总种数S*和总个体数I*理论值的公式,用此公式估计的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蕨类植物区系资料(1)李保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关键词蕨类植物,中国分布新记录,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CONTRIBUTIONTOTHEPTERIDOFLORAOFXISHUANGBANNA(1)¥...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新理念振兴生态学——广东省生态学会四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纪实广东省生态学会于1998年1月6日在广东科学馆召开了四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科协最近召开的广东省性学会工作会议精神,小结1997年学会工作及安排1998年学会活动,...  相似文献   

18.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森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群落结构,建群种生长速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A.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了下列6个价段:(1)尼泊尔桤木(Alnusnepolensis)阶段;(2)尼泊尔桤术单优群落阶段;(3)原生植被主要树种侵入阶段;(4)尼泊尔桤木林衰退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阶段;(6)原生植被建立阶段。B.人为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有下列5个阶段:(1)高大禾草或热带高草阶段;(2)野芭蕉侵入生长阶段;(3)喜阳树种侵入或恢复生长阶段;(4)杂木林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及建立阶段。最后讨论了植被次生演替规律对自然植物区系的影响和对治理山地,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及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煤炱目生态及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小煤炱目的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及寄主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中国小煤炱目有7属,341种和变种,占世界的15%;优势属是小煤炱属(239种和变种,占70.1%),小光壳炱属(54种和变种,占15.8%)和附丝壳属(22种和变种,6.4%)。中国小煤炱目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76.8%的寄主植物属属于热带成分。种的分布型可分广布成分(0.3%)、泛热带成分(7.3%)、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9.1%)、旧世界热带成分(0.3%)、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成分(2.1%)、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6.1%)、热带亚洲成分(34%)、北温带成分(0.6%)、东亚-北美洲成分(0.3%)、东亚成分(1.7%)、中国特有成分(28.2%)等11种类型;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成分(68.9%)和中国特有成分;在分布上,与东亚、北温带区系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20.
广东鼎湖山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称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肇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