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硬枝扦插黄杨制作盆景成型快李斌黄杨是杨派盆景代表树种,传统做法是用棕丝掰扎成“云片式”、“两弯半”、“过桥式”等。当今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用雀舌黄杨做成的自然式盆景,更具野趣,它所表现出的苍干劲节,盘根裸露,古雅姿态,深受人们喜爱。用二、三厘米的硬枝...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是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是著名成药“藿香正气丸(水)”的“君”药,被历代医家视为暑湿时令之要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广藿香原产菲律宾,宋朝时引入我国,在岭南一带引种成功,且普遍种植,故有南药之称,也是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广州石牌、棠下等地原是广藿香的主要产地,商品称石牌藿香、枝香、正枝香,传统经验认为其品质最优。50年代末,广东肇庆地区,湛江地区及海南岛(今海南省)相继大量种植广藿香。但除肇庆高要县出产的与石…  相似文献   

3.
土壤生物工程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采用存活植物构筑边坡结构,稳定河道(流)坡岸和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本文简要讨论了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和活枝扦插、柴笼、灌丛垫以及复合工程等基本种植技术;介绍了我国第一个采用土壤生物工程修复河道坡岸的示范工程,对比了工程实施后河道坡岸10个月来的坡岸土壤剪切力、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和示范工程表明,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在我国各类岸(边)坡的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长叶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和不同居群的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叶榧各个营养器官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低顺序依次是一年生叶>一年生枝>幼根>老根>树皮>老枝>茎;(2)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大的差异,以一年生叶、一年生枝最多,幼根次之,老根、老枝第三,树皮、茎最少;(3)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但均以一年生叶最高,一年生枝次之,老枝最低;(4)不同长叶榧居群一年生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一年生枝、老枝差异较大;(5)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在一年生叶中没有差异,一年生枝中差异较小,老枝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物学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吴枝库(吉化公司中小学总校教研室,吉林132022)叶春茂(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132011)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在研讨一个问题,即“素质教育问题”。如何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如何提高跨世纪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修晨  肖荣波  陈三雄  张晖 《生态学报》2020,40(23):8377-8391
通过总结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等国内外主要湾区的生态系统特征、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在辨析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基于Meta-Analysis及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驱动因子,归纳总结湾区生态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技术模式及案例。结果表明:(1)国内外三大主要湾区的生态系统特征为森林占比最高,其次是农田和草地占比,城镇占比第三。森林一般分布在湾区外围,城镇分布在湾区内核河口三角洲附近。(2)湾区生态修复理论包括以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为基础的三种修复理论,生态修复的类别分为补救修复、改善修复、生态恢复和复垦等。(3)湾区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包括主动修复、被动修复和重建等三类技术模式。在总结梳理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生态修复存在问题,本文提出我国和广东省开展生态修复实践的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研究ABT-1和NAA对掌叶覆盆子枝条处理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为掌叶覆盆子大量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直接枝插无法生根,使用ABT-1和NAA一次浸条处理只能促使愈伤组织形成,只有先后二次浸条处理后才能生根。用ABT-1处理的效果好于NAA,其中50mg·kg-1处理最为经济;在50mg·kg-1ABT-1处理中,首次浸条2h,第二次浸条2~3h效果最好。嫩枝3~8月扦插最好,而老枝3~5月扦插最佳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扦插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生产上一般只采用种子繁殖,扦插很少应用,主要是由于扦插很难成活。笔者通过试验表明,在5月中旬用绿枝扦插有62%的成活率。方法是:选取当年生枝和二年生枝的中上部较靠顶端的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插条。将所选取枝条剪成长约10厘米,带有2—3个节,下端切口近节,仅保留最上一个节的大叶片,然后迅速将插条下端放入100ppm的NAA(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在整好的插床上(插床介质为砂:珍珠岩=3:1,注意介质颗粒不能过细),将插条垂直插入苗床,床面上部仅留一个节。株行距为…  相似文献   

9.
康渊  王军 《生物信息学》2019,26(8):121-125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 3 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10.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与农林牧业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其主要原因,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是该区生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和“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理论建立了该区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的SD模型,它分为人口、农业、林业、牧业、农村经济、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6个模块,仿真时间1990~2080年,步长1a。经检验该SD模型的有效性为93.5%,可用于未来仿真预测。根据该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农牧业发展现状,选择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3种典型模式——同步发展模式(A模式)、逐步调整模式(B模式)和现状发展模式(C模式)进行仿真研究,预测3种模式2000~2080年的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发展动态以及农林牧业和生态环境演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与农、林、牧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坡耕地和草场退化是制约农林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加速治理侵蚀,可促进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农林牧业持续发展。同步发展模式(A模式)是该区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的3个仿真模式中的最优策略,它可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生态一经济趋向良性循环,并提出该区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的对策措施。该SD模型结构合理,运行功能良好,能较真实的模拟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变量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动态行为,为生态修复研究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枝孢属Cladosporium一新种:桔梗枝孢C.platycodonisZ.Y.Zhanget.H.Zhang,sp.nov.二个新记录种是:菝葜枝孢C.smilacis(Schweinitz)Fries和枣枝孢C.zizyphiKarsten。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2.
成方妍  王传宽 《生态学杂志》2015,26(8):2253-2264
以胡桃楸和春榆为例,采用枝解析法测定不同基径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变异,进而估算并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对树冠NSC含量估算的误差.结果表明: 器官对两种树种树冠NSC浓度的影响显著,叶、新枝、老枝和死枝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6%、12.6%、5.7%和2.9%.叶和新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枝长和枝相对高度的变异多不显著,但老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和枝长增大而降低,而随枝相对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枝基径是老枝NSC浓度的最佳预测变量(R2在0.87~0.95).两树种叶、新枝和老枝平均TNC含量分别占其树冠TNC含量的28%、2%和70%.分析树冠枝NSC的空间变异性对树冠NSC含量估算误差的影响发现,采用新枝和直径约3 cm老枝枝段的NSC浓度估算冠层NSC含量是较简易而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一新种毛地黄生枝孢(CladosporiumdigitalicolaZ.Y.Zhang,T.ZhangetW.Q.Pu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竹叶兰枝孢Carundinis(Corda)Sacc.和小籽枝孢C.microopermumBerkeleyetCurtis。新种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4.
扶芳藤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为卫矛科常绿藤本,亦称蔓卫矛、爬行卫矛,近年来扶芳藤在城市绿化中已广泛应用,它抗性强,且寿命长,繁殖容易,播种或扦插均可。扶芳藤在园林绿化美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用途及优点有:1.容易培养成“球型”,可与大叶黄杨球相媲美。因扶芳藤生长快,极耐修剪,而老枝干上的隐芽,萌芽力强,故成球后,基部枝叶茂盛丰满,非常美观。10年生的扶芳藤,经修剪成球后,基部老枝上隐芽仍然萌发出新技,使主干不光秃,球形丰满葱郁。2.扶芳藤有很强的攀缘能力,在园林绿化上常用于掩盖墙面、山石,或攀…  相似文献   

15.
在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规划“预案”设计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LEDESS-model)对批示物种丹项鹤和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背景下,预案A通过湿地调整以及生境补偿措施,不仅可以维持湿地生境面积“无净损失”(No-net-loss),而且可以相当程度地提高指示物各上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预案B通过一系列减轻生境破碎化影响的生境管理措施,也显著的提高了丹顶鹤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但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的改善不如前者显著;预案C的模拟结果说明采取“滚动”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减轻区域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负面影响,在本研究限定的开发规模下(8000hm^2),对指示物种丹顶鹤、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加权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对1984~2004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红壤旱地上进行的多元多熟种植系统定位对比试验中筛选出的23种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关联度值最大,灰色聚类为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高,明显优于其他种植系统。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红壤旱地增产、增收、增效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次之。适合在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城郊红壤旱作区推广,以上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枝孢属一新种:萝藦枝孢CladosporiummetaplexisZ.Y.ZhangetX.Y.Wang,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叶生枝孢槭变种C.eriphyllum(Pers.)Martinvar.acerinumSaccardo和绳状枝孢C.funiculosumYamamoto。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8.
在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落差,风景园林学正是整合不同学科理论并最终转化为实践的最佳途径。本研究的核心工作是将河流生态修复中的理论转化为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即生态设计手法,主要采用 T-P-C(Theory-Pattern-Case)法。首先对河流空间要素进行分析,再依据相关自然科学技术原理,转译出一组设计法则,最后结合河流生态问题,提炼出“改造边滩蜿蜒度”“生态河床”“生态筑坝”等 15 种河段尺度的生态设计手法,为设计师提供一套生态性、空间性、归纳性、尺度性和类型性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19.
间套作种植模式作为中国农业传统遗产,既可提高质量,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在我国粮食增长与农业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仓禀实而民心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强化粮食安全背景下,烟粮争地问题愈来愈突出.在烟区发展烤烟-粮经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烤烟间套作生理生态效应、套作对烟叶产质量及病害的影响、烟草适宜的间套作作物、烤烟套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并对重庆市第一烤烟种植大县彭水县发展烤烟间套作种植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宦智群  徐小蓉  耿兴敏  唐明 《广西植物》2022,42(11):1980-1993
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生境的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的限制,使木兰科许多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由于传统繁殖方式繁殖效率低下,而组织培养技术是推进木兰科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因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濒危资源保护、育种和无性系苗木的商业化生产。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无菌短枝扦插途径研究较多,体系已相对完善,一些种类的木兰科植物可以通过此途径得到生根苗; 而关于器官发生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及不定芽分化困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在国内鲜有研究。该文从无菌短枝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等不同再生途径出发,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条件等方面对离体生长的影响,归纳了组培过程中生根困难与褐化等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展望了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木兰科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