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 用以观察染色体的果蝇,可在实验前进行诱捕。在温暖季节尤其在初秋,在果皮或腐烂水果堆积处可见到成群果蝇。用瓶内放置有果皮的广口瓶置于阳台或室外墙边蔽阴处。不长时间即有果蝇飞入瓶中。用硬纸片盖住瓶口,用乙醚将果蝇麻醉.倒出后可鉴别性别,然后移入培养瓶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1倒挂饮料瓶——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的简易装置1.1方法和原理取气密性能完好的废饮料瓶.在盖子上钻上小孔,饮料瓶里装满清水和适量水草后拧紧瓶盖,用绳线系牢瓶体,将瓶口朝下倒挂在向阳的墙壁或树权上,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瓶中水不会泄漏。在温度适宜和光照充足并有CO2源等条件下,瓶内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  相似文献   

3.
取两个广口罐头瓶,甲瓶内盛NaOH水溶液,再将盛有清水、插有带叶的植物枝条的小瓶放入瓶中(注意勿使NaOH溶液进入小瓶),然后用另一个广口瓶倒扣在甲瓶瓶口上,瓶口接头处用多层胶布封严。乙瓶的装置与甲瓶同,只是将瓶内的  相似文献   

4.
果蝇繁殖和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或高于30℃均不适于果蝇的活动,很难捕捉。以南昌地区为例,上半年5月1日—6月15日,下半年10月1日—11月15日为最好的捕捉时期。将试管(烧杯或钢笔水瓶也可以)洗干净,装进适量(如10—20克)糯米酒瓤(不要糯米酒,防止淹死果蝇),用马粪纸盖上瓶口,马粪纸应大于瓶口,纸中心应钻5—10个大小如黄豆  相似文献   

5.
果蝇是遗传学最好的实验材料之一。为解决果蝇观察问题,我们使用了一种方便的果蝇整体装片方法,经二年多存放和观察证明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值得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一试。其方法是先取相应性状的活果蝇(如红眼灰身的雄果蝇和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和雌果蝇、残翅雄果蝇和雌果蝇……)用乙醚麻醉。麻醉方法是将一乙醚棉球放入培养果蝇的培养瓶中,盖上棉塞,一、二分钟即可麻醉(如无乙醚可用少量二甲苯或酒精“麻醉”),在东北地区的冬季放在室外片刻亦可冻昏,置电冰箱冰盒中冷冻片刻亦可。如用乙醚麻醉,最好是待果蝇将醒能  相似文献   

6.
取一个无裂缝,口平整的空盐水瓶,从瓶的下部向瓶口方向在原瓶壁外面的毫升刻度线上用红漆填涂清楚,同时,依次用红漆标明100毫升、200毫升……的字样。然后,将瓶内装满带有红色的水(可用一般清水加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即成),再用拇指按住瓶口,小心将瓶倒放入剩有一定水的玻璃水槽或脸盆内,然后松开拇指,但一直要用右手扶住倒放的盐水瓶,以防它倾倒和走漏瓶内的水。再用一根弯曲的玻璃管或小塑料管,一端插入瓶内,管的开口朝上,管的另一端露出水槽。当演示肺活量时,演示者只要尽力地吸一口气,再用嘴含着露出水槽一端的玻璃管,尽力地呼气,此时,瓶內的红色液面就会逐渐下降,水面下降多少可  相似文献   

7.
李玲 《生物学通报》2002,37(11):53-53
1 材料和用具剪刀 1把 ,2 0 cm长镊子 1把 ,石膏粉 1袋 ,敌敌畏乳液 1瓶 ,乙醚 1瓶 ,薄海绵 1块 (可用旧沙发垫或仪器包装用后的废弃海绵代替 ) ,5 0 0 g装塑料广口试剂瓶(可用曾装过化学试剂的空药瓶代替 ) ,解剖针 1根 ,长滴管几支 ,酒精喷灯 1个。能通过长滴管的约 2 0 cm长细铁丝 1根、5 0 0 m L烧杯 1个 ,5 0 m L量筒 1个 , 9定性滤纸若干张 ,小透明胶 1个、玻棒 1根 ,脱脂棉少许 ,毛巾大的纱布 1块。2 制作方法1)把废弃的空 5 0 0 m L塑料广口瓶和旧薄海绵 (厚度约 2 cm)洗净 ,晾干。然后用剪刀剪取 1块海绵。大小与瓶底相同 ,把…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和科研中观察果蝇,一般是用乙醚将果蝇麻醉,然后把果蝇放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比较理想,但不便于众人同时观察和研究,而且果蝇复苏后飞逃又会影响观察。现介绍一种用白昼幻灯机观察果蝇整体装片的新方法。该法观察果蝇可根据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生态系统”一章的教学 ,我用“生态瓶”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演示实验 ,收到一定效果 ,现做简要介绍。1 制做生态瓶1.1 材料  10 0 m L玻璃标本瓶 1个 ,活小虾 2~ 3只 ,池塘中的绿藻 1小团。1.2 工具 石蜡、烧杯、电炉和干净毛笔。1.3 制做方法1)将标本瓶冲洗干净 ,装入约 90 0 m L新鲜干净的河水 ,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绿藻 ,然后盖上瓶盖。2 )将石蜡放入烧杯内 ,用电炉升温使杯内石蜡溶化 ,再用毛笔取石蜡液把瓶盖口密封好 ,使之不透气。3)将上述制好的生态瓶放在窗台上 ,注意不能受阳光直射 ,防止水温升高 ,导…  相似文献   

10.
用一个带孔的塞子塞住玻璃瓶,然后插上一根玻璃管。在瓶中放上水和一条小魚(注意:瓶子不要漏气,玻璃管要插在水中)。当魚沉在瓶底和上升时,就会发現玻璃管的水面,也会随着下降和上升。由此可以根据小魚所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是机体保卫系统的细胞,当外界异物入侵以后它可向异物集中进行吞噬活动。在小鼠腹腔内塞入异物(圆形盖片)后可见巨噬细胞集中爬满盖片上,再注入墨汁。巨噬细胞即吞噬炭末微粒,其形态更为清晰可辨。本方法可作为教学示范或课外活动用以启发学生理解机体的保卫反应。其方法步骤如下: (1)将小白鼠放入瓶内用乙醚麻醉(勿麻醉致死)后取出小鼠使仰位,四肢用绳子固定于解剖板上。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遗传”杂志介绍,使用三乙胺(Triehylamine)作为果蝇的麻醉剂优于乙醚及二氧化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①麻醉持续的时间比乙醚更长(30分钟~1小时以上);②对人体的危险性小;③费用低廉。因此,很适宜在学生实验中使用。使用方法利用果蝇麻醉瓶,按照和乙醚同样的要领使用三乙胺。但是,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市场出售的聚乙烯制冲洗瓶(规格为100ml的比较好)。在冲洗瓶中加入  相似文献   

13.
视觉和嗅觉信号对果蝇食物搜寻行为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波  王霞  李岩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13,56(7):792-798
为了探索视觉和嗅觉信号在昆虫食物搜寻过程中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杨梅和橘子为引诱物,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嗅觉和视觉信号诱集到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数量, 分析了嗅觉经历对果蝇嗅觉和视觉食物搜寻的影响。发现同源性嗅觉和视觉信号存在的杨梅诱集到的果蝇数量显著大于单一的视觉信号和嗅觉信号, 但异源性嗅觉和视觉信号组合诱集到的果蝇数量和单独的嗅觉信号相似。嗅觉信号预处理不仅能够显著增加嗅觉信号诱集到的果蝇数量, 其中杨梅嗅觉信号对杨梅预处理果蝇的吸引能力与视觉和嗅觉信号存在的杨梅相似, 而且异源性嗅觉和视觉信号组合诱集到的预处理果蝇数量也不低于视觉和嗅觉信号存在的杨梅。另外杨梅嗅觉信号预处理也能够显著增强杨梅视觉信号诱集到的果蝇数量。但嗅觉预处理并不会改变同源性视觉和嗅觉信号组合诱集到的果蝇数量。本研究表明, 果蝇同时利用视觉和嗅觉信号进行食物搜寻, 因此同源性视觉和嗅觉信号在果蝇诱集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另外果蝇具有较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能够将记忆中的嗅觉信号应用于食物搜寻。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果蝇在自然状态下的食物搜寻机制, 而且有利于开发更有效的果蝇新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14.
于课前一周,取4只小瓶(如罐头瓶)分别编号甲、乙、丙、丁。甲瓶中装1/3吸胀的麦种,乙瓶中装麦种后再加过量的水,丙瓶中装干麦种,丁瓶中装煮过的麦种,4瓶均用塑料布封闭瓶口。上课时,让学生观察:甲瓶的中上层麦种已发芽其它则无发芽的。用注射器抽甲瓶中气体注入盛有石灰水上清液的试管中,结果液体变浊。打开甲瓶盖,把燃烧的火柴梗伸入瓶内即灭。用同法,其它瓶则无此现象。最后发给每个学生几粒已发芽的麦种咀嚼品味。此实验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有正常的具有生活力的种子;需要水分、空气(和温度);进行呼吸作用并放出二氧化碳;内部物质的转化和分解(即淀粉分解成糖)。  相似文献   

15.
果蝇三龄幼虫是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的好材料 ,如何获取果蝇三龄幼虫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便的方法 ,效果较好。该方法是 :在天气暖和的日子里 ,取一清洁的广口瓶 ,放入一些已发酵的面团 ,倒入适量凉开水 ,搅拌发面成糊状 ,厚约 2~ 3cm。取纱布盖住瓶口 ,用线扎紧 ,在纱布的中央开一小孔 ,将广口瓶放到窗口。不久 ,就会有果蝇飞进瓶里 ,在发面上生活 ,雌雄果蝇交配、产卵 ,卵孵化成幼虫 ,幼虫以发面中的酵母菌为食。当发现有幼虫爬到瓶壁上时 ,取其大的即为充分发育的三龄幼虫。果蝇生活史 (即卵→幼虫→蛹→成虫 )的长短与温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 14 安瓶启封 首先,仔细检查菌株号码等标记,确保无误。 以酒精棉拭擦安瓶颈部。安瓶内封有棉塞者,用锉对准棉塞的中间部位将玻璃锉一小痕,然后用灭菌纱布或乙烯树脂软片把安瓶颈部裹起来折断。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由外部吸入杂菌,同时也防止瓶内的干燥菌向外飞散。一般不要用酒精棉包裹折断,因为酒精可能被吸入瓶内。如果玻璃又厚又硬,可先把安瓶颈部在火焰上轻烧一下,立即用酒精棉冷炸,形成裂纹之后就能很容易折断。也可以用烧烫的玻璃棒热炸锉痕。产生裂纹之后,稍放一会儿(半分钟到1分钟),使空气慢慢渗入,以防干燥菌飞散。  相似文献   

17.
麻醉是果蝇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乙醚是最常用的麻醉剂。但因为乙醚是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而被国家控制使用。报道一种容易获得的试剂——乙酸乙酯对果蝇的麻醉效果。实验采用的麻醉室大小为125cm3,每处理20~30只果蝇,乙酸乙酯剂量为40、80、120μL,以同等剂量的乙醚为对照,每个实验重复4次,用所有果蝇完全麻醉后20min及120min时的未苏醒率为指标评估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对果蝇具有麻醉作用;麻醉时乙酸乙酯开始起效应的时间略晚于同等剂量的乙醚,但使果蝇完全麻醉的时间却比同等剂量的乙醚略短或相接近;麻醉持续的时间则长于同等剂量的乙醚。乙酸乙酯麻醉的果蝇,90%以上的果蝇均在120min内苏醒,表明在这些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乙酸乙酯完全可以替代乙醚用于果蝇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果蝇实验是最常见的生物学实验,实验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瓶塞。介绍如何用电热丝切割器自制美观、易于清洗与保管的海绵塞,并介绍一种在海绵塞的基础上略加改造,用于转移果蝇的小装置——移蝇漏斗。使用这种小装置可以在瓶内果蝇不外飞的情况下,方便地往己收集了一些处女蝇的培养瓶中转移新收集的处女蝇。  相似文献   

19.
课本上介绍的毒瓶装置材料(例如:青核桃皮、月桂树叶等)不易配齐,剧毒氰化物也不易购买,乙醚用后,过一会儿,昆虫又会苏醒扑动,造成鳞片或翅的损伤。后来我改用樟脑酒,毒死昆虫效果很好。材料:10%的樟脑酒。(可直接购买或自己配制) 使用:用小滴管将10%的樟脑酒滴入采集到的各类昆虫的口内,数滴后即可毒死。然后装入准备好的三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通过氢氧化铵(NH_4OH) 气体分子经挥发,透过膜与酚酞溶液(指示剂)产生颜色反应,来模拟细胞膜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并借此来说明动物体內由于气体分子的浓度差,O_2和CO_2分子可经细胞膜扩散。材料氨水(氢氧化铵溶液)、1%酚酞溶液、肠衣(或玻璃纸)、试管、小口瓶、线。方法步骤 1.取一试管,倒入1%酚酞溶液约2/3,用一块稍大于试管口径浸湿的肠衣(或浸湿的玻璃纸)覆盖在试管口上,用线沿管口牢牢地结扎。2.取一瓶口稍大于试管口径的小口瓶,倒入10%—50%的氨水(以原液作为纯液配制,溶液浓度稍提高,可缩短实验所需时间)。3.将试管倒置放在盛有氨水的小口瓶上,如试管口径大于瓶口,可用手扶着试管。不久,即可见试管内有徐徐上升的呈樱桃红色的色流,这是由于小口瓶内呈碱性的NH_4OH气体分子由于气体分子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