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草附生藻类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平  黄小平 《生态学报》2009,29(10):5611-5617
海草叶片上的附生藻类负荷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海草影响的强度及利弊的方向,它是各种非生物因子及生物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总结了近20a来海草附生藻类生物量控制因子的研究进展,归纳得出影响海草附生藻类生物量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子中海草自身的生理特性和食草动物的摄食作用、化学因子中的营养盐浓度、物理因子中的可利用光强度和水流等.其中,作为主要上行效应的营养盐浓度以及作为主要下行效应的摄食作用对海草附生藻类生物量起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①上行效应及下行效应对于调节海草-附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定量分析;②在各种因子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作用下附生藻类生物量的变化规律;③海草释放化感物质调节附生藻类生长的机制;④附生藻类对海草生长的综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海南新村湾海草床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海南岛新村湾海草床中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有机碳源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16.9‰--6.8‰,以海草叶片及其碎屑最高(-7.8‰ ±0.2‰),悬浮颗粒有机质(POM)最低(-16.9±0.2)‰,而附生藻类(-12.0±0.9)‰和沉积物有机质(SOM)(-13.2±0.2)‰居中。消费者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15.4‰--6.4‰,表明其食物来源较广。IsoSource 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海草床棘皮动物、多毛类、甲壳类和大部分的鱼类以海草为主要有机碳源,双壳类主要同化附生藻类和SOM的混合有机碳源,少数鱼类以POM为主要碳源。以上结果表明,海草是海草床中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3.
海草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草床是近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物量和生产力。海草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除了受到光照、无机碳源、营养盐、温度、盐度、水动力条件、铁限制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素制约外,还受到附生藻类和动物摄食等生物因素影响。非生物因素一般有最适合海草生长的范围,生物因素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海草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基本处于由定性向定量过渡阶段,准确便捷的方法、现场多因子围隔实验、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对比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海草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韩秋影  施平 《生态学报》2008,28(11):5561-5570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具生产力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者根据海草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世界范围内海草床的空间分布、海草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外界因素对海草床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净化水质、护堤减灾、提供栖息地和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等。对海草床影响较大的外界环境因素包括盐度、温度、营养盐、光照、其他动物摄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海草普查、海草生态功能研究,影响海草床的主要环境因素,海草修复研究等将是我国海草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其海草附着物中包括许多固氮微生物,通过生物固氮提供该生态系统"新"氮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氮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通过对近些年来固氮活性的测定方法、固氮群落组成以及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较全面地分析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固氮微生物研究现状,并在次基础上对海草床固氮微生物的系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草及草食动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海草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海草床中植物-草食动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于以下几方面:(1)海草对草食动物的防御作用:抵抗策略和忍受策略;(2)草食动物对海草防御的适应,如补偿摄食;(3)海草与草食动物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包括:草食动物可以调控海草群落的组成、调节年龄结构、控制附着生物和增强海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耐受力及海草床为草食动物提供良好的庇护条件。对海草床中海草-草食动物相互作用提出了研究展望,包括营养质量和化学防御对不同类型草食者草食模式的影响,草食者对植物化学、形态学、繁殖生物学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以及植物和草食动物间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加强和完善海草床中海草-草食动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了解海草床生态系统,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海草床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森  范航清  邱广龙  石雅君 《生态学报》2010,30(9):2443-2453
海草床是热带和温带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动物的栖息地、生存场所和食物来源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海草床衰退严重,仅1993年到2003年间约有2.6×104km2消失,达到15%,开展海草床的生态恢复已迫在眉睫。总结了海草床衰退的原因及恢复的主要方法。海草床衰退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包括生境恢复法、种子法和移植法。移植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分为草皮法、草块法和根状茎法。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即(1)生境恢复法投入少、代价低,但周期长;(2)种子法破坏小,但种子难收集、易丧失、萌发率低;(3)草块法成活率高,但对原海草床有破坏作用;(4)根状茎法节约种源,但固定困难。因此,海草床恢复的具体方法取决于种源地、移植地及恢复的目标。我国的海草研究与恢复尚处在起始阶段,移植法应是目前我国海草床恢复的首选方法。就未来我国海草恢复的关键技术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中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水生动物的重要育幼场所。从生物幼体的密度、生长率、存活率和生境迁移4个方面阐述海草床育幼功能,并从食源和捕食压力两个方面探讨海草床育幼功能机理。许多生物幼体在海草床都呈现出较高的密度、生长率和存活率,并且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从海草床向成体栖息环境迁移。丰富的食物来源或较低的捕食压力可能是海草床具有育幼功能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的生物幼体对海草床的利用有差异,海草床育幼功能的机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存在差异。提出未来海草床育幼功能的重点研究方向:(1)量化海草床对成体栖息环境贡献量;(2)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草床育幼功能的影响;(3)海草床育幼功能对海草床斑块效应和边缘效应的响应,以期为促进我国海草床育幼研究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草是分布在全球海岸带的沉水被子植物,与周围环境共同形成的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20世纪以来,全球海草床衰退严重,研究海草床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现有修复方法未能足够重视微生物在海草床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合阐述了微生物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有机物矿化和营养流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微生物驱动下的海草床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元素循环,提出了人类活动引起海草床退化的原因,总结了海草床微生物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微生物生态的角度修复海草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具有稳定沉积物、净化水质和碳储存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在全球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和气温升高的背景下,本文对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硝态氮和铵态氮作为海草重要的营养来源,贫营养环境下,会促进海草的生长。由于硝态氮需要转化为亚硝态氮,再通过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氨基酸,硝态氮富集会影响海草组织的碳平衡,从而对海草床造成负面影响。较高浓度的铵态氮会对海草产生毒性,引起海草床的衰退。有机氮作为海草可选择吸收的氮源,是对海草氮吸收的有效补充。温度是控制全球海草分布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春季一定程度的营养盐富集可以提高海草的生产力,而夏季高温和营养盐富集对海草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营养盐富集和夏季高温还可以通过促进大型海藻爆发性生长,导致光衰减,从而引起海草床向大型海藻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本文提出了未来海草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长时间序列海草床野外观测;有机氮对海草的影响机制;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协同影响机制;热带海草呼吸作用对全球温度升高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