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4,(14):I0001-I0002
中澳科学家联手成功培育出了患”渐冻人症”的模型猪,将为揭示“渐冻人症”的疾病机理,开发治疗药物提供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LS患者62例,根据E1 Escorial诊断标准分为ALS早期组(n=30)和ALS晚期组(n=32),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Irisin、HSP70水平,分析ALS患者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改良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ALSFRS-R)评分、爱丁堡认知行为量表(ECAS)评分和肌电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HSP70对ALS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S早期组、ALS晚期组患者血清Irisin、HSP70、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降低,且ALS晚期组低于ALS早期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LS早期组、ALS晚期组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且ALS晚期组高于ALS早期组(P<0.05);ALS晚期组ECAS评分、ALSFRS-R评分低于ALS早期组(P<0.05);与ALS早期组比较,ALS晚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 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血清8-OHDG、MDA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GPX、SOD水平、ECAS评分、ALSFRS-R评分以及正中神经CMAP、尺神经CMAP、腓总神经CMAP、胫神经CMAP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risin、HSP70联合应用时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50(0.722~0.976),诊断效能较高。结论:ALS患者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过度激活、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相关,血清Irisin、HSP70有可能成为ALS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生物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002%。由于运动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程序性凋亡导致全身肌肉萎缩,患者逐渐失去运动能力,最终因呼吸系统衰竭而窒息。ALS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利鲁唑是唯一一个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LS的药物,但仅能延长患者几个月的生存期。约有5%的ALS呈家族聚集性,称为家族遗传性ALS(familial ALS,FALS)。目前已发现30多种ALS相关致病基因,一些基因突变的ALS患者可能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特征,所以致病基因的研究对于ALS的诊断和其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综述对ALS致病基因及其功能进行总结,并对ALS可能存在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用来修复受损DNA的酶,但《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报告发现,该酶还可以修复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人"症,ALS)的小鼠体内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身体中其他细胞不同,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分裂。既然不能通过复制现有DNA来实现修复,那么DNA受损以及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对神经元来说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而且,DNA分子链的物理断裂与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ALS患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3例以构音障碍等延髓麻痹症状起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少见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ALS患者中,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多见于老年人,最易表现为构音障碍,患者的生存期缩短,预后不良。结论:对于以延髓麻痹表现起病的ALS患者,要引起重视,及时针对延髓麻痹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肌电图特征及病程的关系。方法:将从2018年12月起直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ALS患者86例纳入研究,记作病变组。另取同期90例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SOD、GSH-Px、MIP-1α、VEGF水平及肌电图特征。将所有病变组患者根据病程的差异分为病程较长组42例以及病程较短组44例,比较两组血清SOD、GSH-Px、MIP-1α、VEGF水平以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LS患者血清SOD、GSH-Px、MIP-1α、VEGF水平与肌电图特征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病变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MIP-1α、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变组各项肌电图参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程较长组血清SOD、GSH-Px水平以及ALSFRS-r评分均低于病程较短组,而MIP-1α、VEGF水平均高于病程较短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ALS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与肌电图各神经符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ALSFRS-r评分均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均P<0.05);MIP-1α、VEGF水平则与肌电图各神经CMAP、ALSFRS-r评分均呈负相关,与病程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LS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较低,MIP-1α、VEGF水平较高,且和肌电图特征以及病程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巍 《遗传》2008,30(5):536
问:请问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生育同样病的孩子的几率是多少?我是24岁时诊断患这种病的,之前没有明显症状,是否有办法在孩子生下来之前诊断出来? 答: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发病多见于青春期后,平均起病年龄约25岁。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肌萎缩和肌无力等。本病进展缓慢,病程20~25年,多数于45~50岁死亡。该病是由于MD基因3′非编码区的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TG)n的动态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8.
李巍 《遗传》2008,30(3):294
问:我是一名侏儒症患者,在医院被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无家族史,兄弟姐妹无同样的病,我现在28岁,已怀孕3个月,想咨询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来判断我的胎儿是否有病? 答:软骨发育不全是侏儒症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颅巨大、前额突出、身材矮小、短肢畸形及与躯干不成比例、三又手畸形和典型的X线放射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性疾病,是成年人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已有很多学说讨论其发病机制,并且建立了ALS动物模型。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入,各种治疗策略在ALS模型实验中得到实践并有望用于临床。简要综述了ALS治疗方法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肌肉刺激法对神经肌肉疾病的三角肌检测界定神经源或肌源性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分为:肌病组:男19例,女28例,19~69岁;神经病组:男27例,女17例,31~68岁;另外选择志愿者45人为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19~72岁;先后检测定量肌电图和直接肌肉刺激法,针对直接肌肉刺激法比较3组在三角肌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相关三个参数的差异:神经刺激波幅、肌肉刺激波幅、神经与肌肉刺激波幅的比值。结果:肌病组、神经病组、对照组的神经刺激波幅分别为:(10.97±3.24) mV、(7.04±5.45) mV、(19.28±3.52) mV,肌肉刺激波幅分别为:(11.08±3.31) mV、(11.30±7.36) mV、(20.26±4.09) mV,两者比值分别为:0.99±0.08、0.58±0.19、0.96±0.1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肌肉刺激波幅参数中肌病组与神经病组、在两者波幅比值参数中肌病组与对照组,两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外,其余三个参数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有助于鉴别靶肌肉的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改变是对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去神经骨骼肌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去神经引起的肌肉萎缩的治疗作用。方法:离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连续给予CNTF20d,观察肌肉湿重、蛋白含量、肌纤维横截面积、收缩性能和残肢程度。结果:①给予0.2mg/kg的CNTF,可使损务侧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35%,肌肉湿重增加38%,胫前肌总蛋白含量增加24%,腓长肌强直收缩强度提高40%,显著改善肢残程度;②0.2mg/kg的CNTF作用明显强于0.05mg/kg的CNTF;③此目鱼肌(慢肌)比伸趾长肌(快肌)对CNTF更敏感。结论:CNTF能显著改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骨骼肌的萎缩和功能丧失,该效应的强弱与用药剂量和肌肉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喆  李巍 《遗传》2009,31(4)
问:我和太太都正常,可生的女儿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请问这种病遗传吗?遗传概率怎样?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健康侧(健侧)和患病侧(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放松位和拉伸位下杨氏模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放松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与健康侧肌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侧肱肌杨氏模量显著低于健侧(P<0.05)。在拉伸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放松位与拉伸位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差值也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此外,不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随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升高而增加。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以指导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4.
MJD基因CAG不稳定性扩增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Machado- Joseph 病(MJD)基因突变及临床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对16 个诊断为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的45 例病人及30 例家系的“正常”人作MJD 基因突变分析,检出MJD 基因的病人行肢体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 及SCV)、脑干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检查。结果检出10 个家系25 例病人及1 例症状前18 岁女孩有MJD基因突变,CAG 三核苷酸重复73~79 次,异常等位基因片段长380~402bp,均为杂合子; 正常人CAG 三核苷酸重复18~40 次,等位片段长200~270bp,电生理发现MJD 的SCV 减慢比MCV 明显,而下肢的MCV、SCV 又较上肢明显,BAEP、VEP均有不同程度的潜伏期延长或波的异常;MJD 的父亲遗传早于母亲,进展也较块,临床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突出症状,其次为构音障碍、突眼等,肌肉萎缩仅见于晚期病人;MRI示小脑萎缩较明显,脑干萎缩并不严重,未见明显的颈髓萎缩。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饥饿的人、艾滋病人、癌症病人 ,甚至航天员 ,所有这些人还有其他的人 ,都在经历肌肉萎缩 ,即肌肉纤维的丢失 .研究者现已揭示了驱动肌肉萎缩的生物化学信号的详情 ,生化信号是一类蛋白质 ,它们启动肌肉萎缩过程 .这些蛋白质是“主要开关” ,如果能利用这些蛋白质开关作为靶子来开发药物 ,则可阻断肌肉萎缩过程 ,或者是至少减少肌肉萎缩 .该研究部分由NASA资助 ,这是因为NASA需要寻求一种方法来防止航天员失重时所发生的肌肉萎缩 .即使是健康的地球人 ,当到了 30岁以后 ,便开始发生渐进性的而无法制止的肌肉块丢失 ,称为肌肉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离体小鼠比目鱼肌对 HRP 的胞纳作用。结果表明,在切断神经或切腱后引起萎缩的肌肉侧或在协同肌切腱后引起代偿性肥大的肌肉侧,与它们各自对照的正常肌肉侧相比,都可发生对 HRP 胞纳的明显增加。而在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后引起萎缩的肌肉侧,和它正常的对照肌肉侧相比,却意外地不发生这种胞纳摄取的明显增加。本文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肌肉的胞纳增加并不一定导致肌纤维的变性和萎缩(例如代偿性肥大的肌肉);而肌纤维的变性和萎缩亦不一定需要肌肉的胞纳增加为前提(例如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肌肉)。本工作结果还提示:肌肉的胞纳增加有其神经原性和肌原性因素。本文还对肌肉胞纳增加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肌卫星细胞移植能否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方法将16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切断大鼠右后肢胫神经,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动物模型。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肌卫星细胞悬液0.2mL缓慢注射到失神经腓肠肌内、外侧头中;对照组:则缓慢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相同部位。术后第4周,采用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形态学观测的方法,检测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地对成年大鼠肌卫星细胞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培养和移植。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失神经腓肠肌湿重残存率(由手术侧与自身健侧的肌湿重测定值之比得出):实验组为0.48±0.050,对照组为0.33±0.059,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由手术侧与自身健侧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测定值之比得出):实验组为0.58±0.011,对照组为0.50±0.018,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表明将肌卫星细胞异体移植到失神经骨骼肌内可明显延缓骨骼肌的萎缩进程,为再生神经到达靶器官提供较多的时间,进而为解决再生神经延伸到靶器官前,靶器官已发生不可逆性萎缩,严重制约再生神经效果的临床难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理通讯》2008,27(2):49-50
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一种最常见类型,主要影响男性X性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疾病,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特征。大多数病例有明确的家族史。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慢性骨骼肌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肌细胞萎缩与代偿性增大相嵌分布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为揭示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依据,观察不同年龄ALS转基因小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情况。方法取95d、108d和122dALS转基因鼠海马,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RT-PCR技术检测Syp在海马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同窝野生型鼠比较,Sy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95d龄ALS转基因鼠海马中无明显变化,在108d与122d龄ALS转基因鼠海马中明显降低。结论Syp在ALS转基因鼠海马中表达减少表明,突触可塑性降低是ALS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急剧丧失。从研究者第一次命名这个疾病开始,引起ALS或者因为患病累积的蛋白仍然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