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内陆河流域棉区,正逐步地将形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棉产压。惟棉虫问题一向调查研究不足,目前一般仅参考苏联文献及部分黄河流域棉虫资料,用以指导工作。 1956年4月至9月间,在甘肃河西关内外一带进行了初步调查。茲将结果整理如下,以供生产防治上的参考。并希望引起各地技术力量的重视,将棉虫的研究工作深入进行下去。 本地区年雨量在40厘米左右,砂质壤土,部分含盐渍较重,繁生多种抗旱抗硷根(蓺木)杂草。荒地连绵千里,耕地比重极小。 农业害虫种类甚多,具明显危害性的有麦蝽象(Aelia sp.)、麦茎蛾(Gelechia sp.)、士蝗与地老虎(Euxoa segetum Schiff.)等。  相似文献   

2.
<正> 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棉避债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在彭泽棉区间断普遍发生,局部为害较重。为害多种树木,7—8月间迁往棉田,为害棉叶,取食上部叶片和嫩头,严重时可将嫩头和棉叶全部吃光,影响棉花生长,甚至造成棉株枯死。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调查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植物上所采集的棉褐带卷蛾3个属群进行形态分类研究,发现茶叶、棉花上的2个属群幼虫上颚第5齿、蛹下唇基毛、雄虫前翅基斑、中带、雄性爪型突和雌性囊导管长度等与苹果、桃树上的属群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性信息素、杂交等研究,认为我国的棉褐带卷蛾已发生了种下分化,应分为两个亚种,即为害苹果、桃树的种为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beijingensisZhouetFu,而在棉花、茶树上为害的种是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oranaFischervonRoslerstamm。  相似文献   

4.
<正> 烟台地区果树试验站高级农艺师章宗江系统地研究了各类果树害虫的天敌,写成《果树害虫天敌》一书,最近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果树害虫天敌》一书详细介绍了果树蚜虫类、螨类、蚧虫、卷叶蛾类、食心虫类、潜蛾、刺蛾、夜蛾等110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地区棉褐带卷蛾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结果表明,茶小卷蛾性行为反应与成虫的虫龄关系甚为密切;当天羽化的雌雄蛾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尾能力。如和交尾能力更强的1,2天虫龄的异性配对时,性行为反应的比率达到实验最高值;我国不同地区棉褐带卷蛾24小时内性行为反应基本类似,雄虫振翅和交尾率均在凌晨6:00-7:00达到了高峰。茶小卷蛾和棉小卷蛾交叉配对时,交尾率达53.33%和60.00%。但当苹小卷蛾和茶小卷娥配对时.则未见任何交尾活动。我国不同地区棉褐带卷蛾显示出很强的同源性;本讨论了我国北方棉褐带卷蛾(苹小卷蛾)与南方棉褐带卷蛾(棉小卷蛾、茶小卷蛾).目前可视为两个不同的亚种。  相似文献   

6.
<正> 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 Fischer vonRoslerstamm是赣北棉区间发性的棉花害虫,近10年来曾有4年大面积严重发生,损失很大,有渐趋严重之势。在棉花生育期内均能为害,但以第二代(6月份)为害最重。作者对棉褐带卷蛾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这本图谱是按照农作物的分类编著的,内容分为病害、虫害两部分。在虫害部分,计有稻作害虫16种、麦类害虫15种、杂粮害虫4种、薯类害虫3种、棉花和麻类害虫15种、桑树害虫4种、糖料作物和烟草害虫3种、豆类害虫3种、果树害虫17种、蔬菜害虫10种、储粮害虫9种、蝗虫12种。这些害虫,都是目前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每种害虫均绘制彩色图,分为各期虫态和被害物,并附有相应的简要说明,包括害虫的名称(学名、科  相似文献   

8.
<正> 红铃虫性引诱剂(高斯、海克)和红铃虫粗提物,均对红铃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1976年在第二代红铃虫发蛾期间,我们发现棉小造桥虫Anamis flava Fabricius粗提物也能引诱红铃虫雄蛾,经过大面积诱捕和小区对比试验,说明这种粗提物的效果相当于化学合成性引诱剂和红铃虫粗提物。具体作法是:把从棉田树枝把上诱到的棉小造桥虫雌蛾(不分交配和未交配)剪下腹部末端、用有机溶剂浸渍抽提、将  相似文献   

9.
一、引 言 麦茎谷蛾(Ochsenheimeria sp.)属鳞翅目谷蛾科,是为害三麦的一种新害虫,俗名麦螟、钻心虫或蛀茎虫。幼虫钻蛀麦茎,造成白穗。据初步了解,在苏北平原的阜宁、滨海、建湖、射阳、大丰等县及淮阴、徐州、南通等地均有发生,但在苏南尚未发现。我们从1963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雌蛾的求偶行为及其动态节律,并鉴定该虫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开发该虫的性诱剂并应用于种群测报和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棉大卷叶螟处女雌蛾单头放入塑料杯中,从暗期开始前0.5 h到暗期结束后0.5 h,每隔0.5 h观察并记录1次雌蛾的求偶情况;在棉大卷叶螟雌蛾求偶高...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棉对棉大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年的研究发现,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在不同棉花品种田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转基因抗虫棉“国抗2 2”的为害程度及百株虫量均小于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虫的室内饲养结果表明,2个棉花品种均有利于棉大卷叶螟的增殖,但“国抗2 2”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明显优于“泗棉3号”,且对棉大卷叶螟成虫存在一定的产卵排斥效应。  相似文献   

12.
汪广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53,(5):309-318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属于鳞翅目中的刺蛾科,舆四点刺蛾同为江西果树森林方面的重要害虫。1950年春间,我们开始对它进行观察,以求除治。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前人缺乏系统记录,现在把二年来研究所得的结果,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3.
麦套春棉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麦套春棉环境和棉株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光、水资源的竞争是造成棉花苗弱、迟发的主要原因,其中热量尤为主要。因此,麦套春棉应采用地膜覆盖,增另有效地积温,以补偿作物层和耕层土壤热量亏缺。麦人生期,套种棉行生态环境和棉株生长发育显著受到小麦的遮荫和蔼和遮荫时间的影响。此种遮荫程度,随着小麦株高的增加而加重,随着麦棉间距的加大而减轻。遮荫时间也随着小麦成熟期的推迟而延长。因此,麦套春棉棉间距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41、鲁棉研15对斜纹夜蛾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多食性、暴食性害虫。已知寄主植物有99科290多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水生蔬菜及甘薯、棉花、大豆等作物。斜纹夜蛾以幼虫取食棉花的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钻蛀蕾、花、铃。有关研究甚多,但该虫与转基因棉关系方面的研究则未见报道,为此作就此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任绍富  吴高荣 《昆虫知识》1990,27(5):303-304
<正> 棉大造桥虫 Ascotis selenaria diarnia Hübner原是一种为害棉花、花生、豆类等农作物的食叶害虫。1984年发现该虫转主为害部分水杉苗木,由于不太严重,当时没有引起重视。1987年9月下旬,我县国营三台林场棉大造桥虫大发生,严重为害水杉。仅几天时间,在该虫发生中心地带就有250亩14年生的水杉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昆虫学会于1980年1月19日至23日在湖北咸宁召开了全国棉垫种群数量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全国重点棉区25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共35名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亦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昆虫生态学组召集人马世骏教授主持了会议。会上着重讨论了棉虫生物防  相似文献   

17.
主要作物远缘杂交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远缘杂交的概况。这五种作物远缘杂交中,利用的野生近缘植物有水稻的尼瓦拉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小麦的黑麦、偃麦草、冰草、山羊草、簇毛麦、赖草、鹅观草、新麦草、旱麦草,玉米的类玉米和摩擦禾,棉花的墨西哥野生棉、异常棉、瑟伯氏棉、李奇蒙德氏棉、司笃克氏棉和比克氏棉,大豆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新物种如小偃麦、亚比棉等,还获得了大批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等种质材料,以及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主要作物远缘杂交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综述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远缘杂交的概况。这五种作物远缘杂交中,利用的野生近缘植物有水稻的尼瓦拉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小麦的黑麦、偃麦草、冰草、山羊草、簇毛麦、赖草、鹅观草、新麦草、旱麦草,玉米的类玉米和摩擦禾,棉花的墨西哥野生棉、异常棉、瑟伯氏棉、李奇蒙德氏棉、司笆克氏棉和比克氏棉,大豆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新物种如小偃麦、亚比棉等,还获得了大批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等种质材料,以及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 玉米尖蛾Sathrobrota rileyi Wals.属鳞翅目尖翅蛾科。幼虫形态与红铃虫近似,本文针对其分布情况及生物学特性报道如下。 一、分布情况 据我们在江西全省各地调查结果表明,从赣北到赣中、赣南,不论平原、丘陵,还是山区,各棉地均有玉米尖蛾的分布,且密度颇高,是我省广发性棉花害虫之一,见表1。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棉虫的地区分布特征 依据棉花栽培的自然环境条件,棉花栽培工作者把我国划分为5个棉区:(1)黄河流域棉区;(2)长江流域棉区;(3)辽河流域棉区;(4)西北内陆棉区;(5)华南棉区。 棉虫的发生与其周围的自然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在根据5个棉区的自然条件,分别讨论棉虫发生的特征。 1.黄河流域棉区 本棉区北部以长城为界,东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