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PV11,16,18型和HSV-2N/BglⅡ、HSV-2L/HindⅢDNA片段等五个分子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对79例宫颈疾患(包括50例宫颈癌和29例宫颈糜烂)组织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4%,而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14%,7%和14%;且3例标本HPV16和HPV18均呈弱杂交反应;在被检的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各有2例分别与HSV-2N/BglⅡHSV-2L/HindⅢ弱杂交,宫颈糜烂组织无一例阳性。结果提示,HPV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HSV-2的作用尚不确定,可能与HPV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诱导的小鼠肝炎及其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坏死性肝炎,尾静脉注射5.5×10~4空斑形成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悬液后,第三天小鼠肝脏出现典型的坏死性病灶,肝炎严重程度明显地依懒于小鼠品系的易感性,昆明株小鼠较敏感,而ICR与NIH株小鼠对HSV-2较耐受。肝脏病变程度还与鼠龄有关,3周龄(8~10克)小鼠较敏感,随着鼠龄增加,易感性下降,Ⅰ型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小鼠肝炎的严重程度也不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333株)的小鼠肝炎诱导率较高,比较了酞丁安与无环鸟苷2种抗病毒药物对小鼠单疱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无环鸟苷明显抑制感染小鼠的肝损伤,但酞丁安悬液皮下与腹腔注射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溶解度低难于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HSV-2(333)DNA BgLⅡH_2片段中筛选出HSV型共同性(7.8kb)及HSV-2型特异性(3.0kb)DNA片段,经~(32)P标记后作为探针用斑点杂交法对4株HSV标准株及24株疑为HSV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和分型。结果能准确地将2株HSV-1及2株HSV-2标准株区分开,并确定24株疑HSV分离株中21株为HSV。这些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且HSV-2型特异性DNA探针的HSV-2检出率高于McAb。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应用金标链霉亲和素探针的目视化高灵敏度检测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SimplexVirus-2,HSV-2)的基因芯片。该芯片以HSV-2DNA聚合酶的高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HSV-2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PCR反应使扩增产物标记上生物素;氨基修饰的探针固定在活化的玻片上,与生物素标记的扩增产物杂交;利用生物素与链酶亲和素高亲合力的特性,加入纳米金标记的链酶亲和素后形成生物素-链酶亲和素-纳米金生物反应放大系统;银染反应后,达到目视化检测HSV-2效果。该HSV-2检测基因芯片能目视化检测出100fmol/L的HSV-2扩增产物,具有灵敏度高,低成本的特点,通过临床标本验证表明该芯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335株DNA BglⅡ8种克隆片段共12个重组质粒。发现了HSV-2 DNA L链末端区域有限制酶切位点的变异并对HSV-2 DNA单一序列区域和末端重复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应用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杂交分析法对编码糖蛋白D的HSV-2 DNA BglⅡL片段和含有形态学转化基因的HSV-2DNA BglⅡN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物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应用金标链霉亲和素探针的目视化高灵敏度检测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 HSV-2)的基因芯片.该芯片以HSV-2 DNA 聚合酶的高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HSV-2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PCR反应使扩增产物标记上生物素;氨基修饰的探针固定在活化的玻片上,与生物素标记的扩增产物杂交;利用生物素与链酶亲和素高亲合力的特性,加入纳米金标记的链酶亲和素后形成生物素-链酶亲和素-纳米金生物反应放大系统;银染反应后,达到目视化检测HSV-2效果.该HSV-2检测基因芯片能目视化检测出100fmol/L的HSV-2扩增产物,具有灵敏度高,低成本的特点,通过临床标本验证表明该芯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了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1和HSV-2)的空斑特征和对温度的敏感性。病毒接种豚鼠胚细胞3天后,HSV-2形成的空斑较HSV-1的大,边缘也较整齐。两者对热(37℃水浴)灭活无明显差别,但HSV-2对低温(-70℃)的耐受性比HSV-1弱。HSV-1 DNA经EcoRI消化后,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凝胶电泳可分辨出5条清晰的DNA带,而在此分子量范围内,HSV-2仅有两条带;用Hpa Ⅰ消化后,HSV-1有8条以上分辨清晰的带,HSV-2仅有一条可分辨的带。 本研究为HSV-1和HSV-2的分型鉴定、保藏提供了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国产~125I-碘化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制备探针,可得到较高比度的产物,一般稳定在10~7—10(?)cpm/μg DNA。用该探针对不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进行点分子杂交。可检测到5pg左右DNA。对17例血液标本进行点分子杂交,结果与32p-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杂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HBV)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带有1.3倍HBV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使其产生瞬时HBV表达,72小时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以向上和向下两种方式转移在尼龙膜上;用化学发光标记和检测试剂盒将乙肝病毒基因片段标记成探针,再与向上和向下转膜后的尼龙膜进行杂交,判断产生明显HBV杂交条带所需的细胞总DNA量,从而验证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向下转膜后,检测HBV表达所需的细胞总DNA量极少,灵敏度高,0.5μg细胞总DNA电泳后转膜,即可检测出HBVDNA的表达,凝胶中仅有8%的DNA残留;而向上转膜所需的总DNA量大,灵敏度低,25μg的细胞总DNA电泳后转膜,仅能检测出弱的条带。结论向下转膜法是一种较好的转膜方式,适于对乙肝病毒的Southern杂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体外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Spirulina platensis,PSP)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研究。以不同剂量的PSP分别作用于HSV-1及HSV-2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蚀斑形成单位(PFU),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FQ-PCR检测PSP抗病毒作用的时效关系。结果表明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HSV-1及HSV-2均无直接灭活作用,可阻滞HSV-1及HSV-2病毒吸附和抑制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释放;FQ-PCR结果显示随着PSP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对HSV-1病毒DN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提示PSP抗HSV-1及HSV-2病毒作用的机制与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商陆蛋白质的纯化及其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化的商陆蛋白质Ⅰ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只显示一条带,与Sigma SDS-6H四种蛋白质标准品迁移率对比,分子量大约为29,000。采用病毒繁殖量抑制测定法(YR测定),观察商陆蛋白质Ⅰ对疱疹病毒Ⅱ型(HSV-2)在Vero细胞中复制的影响,0.15~15μM出现最大抑制率,50%繁殖抑制率为0.32μM。证明商陆蛋白质Ⅰ对HSV-2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检测特异DNA片段的方法中,传统Southern blot技术由于其高度可重复性及能够显示条带大小的特性,一直是DNA检测的“黄金标准”.但是杂交时间长,步骤复杂,放射性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简化Southern blot,研究使用了一种液相杂交快速检测DNA的方法,即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dUTP掺入探针后,在溶液中与待检测DNA样本42℃下杂交,然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荧光杂交信号.利用质粒为模板,优化了探针制作、杂交液组成、杂交时间和温度等参数.在FITC-dUTP∶ dTTP比例为1∶3、模板质粒浓度为50μg、1×杂交缓冲液(25 mmol/LTris,10mmol/L EDTA,8mmol/L Nacl,PH =8.0)中95℃变性5~9 min和42℃杂交3h的实验条件下,可检出1.2μg的质粒,探针灵敏度为7.3 ng/μl.这种方法不需要转膜,曝光,大大节约了时间,简化了操作,荧光检测也为该方法同时检测多色样本提供了可能,可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国产125I-碘化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制备探针,可得到较高比度的产物,一般稳定在107—108cpm/μg DNA。用该探针对不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进行点分子杂交。可检测到5pg左右DNA。对17例血液标本进行点分子杂交,结果与32p-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杂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向安  汪钦  包晗  颜真  郭晏海 《生物磁学》2011,(5):857-860
目的:了解毛细管内核酸偶联和游离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化学发光差异。方法:不同浓度HRP和经核酸杂交固定于毛细管内壁HRP催化化学发光反应。结果:①游离HRP催化化学发光线性检测范围窄(2.7×10-5-1.3×10-6mg/ml,R2〉0.96),下限为1.0×10-7mg/ml;②2.0×1014-2.0×106copies/ml的5μl单链DNA杂交后,1.0-10min时DNA浓度M对数(lgM)与化学发光I值线性相关(R2〉0.99),且大于阴性I值平均数+3倍标准偏差(s.d);③5.0×1011-5.0×106copies/ml的5μl PCR产物杂交后,10min内PCR产物对数lgM与I值线性相关(R2〉0.97),且大于阴性I值平均数+3倍标准偏差(s.d)。4.0-7.0min内lgM与I值的R2〉0.99,3次平行检测标准偏差〈5.0%。结论:毛细管内核酸杂交的HRP催化化学发光检测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底物用量少,有望用于临床核酸分子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15.
人恶性疟杂合多肽抗原基因化学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合成人恶性疟杂合多肽抗原基因。基因全长为216bp,分为10个寡聚核苷酸片段分别合成,然后经T4 DNA连接酶按设计顺序连接成完整的杂合抗原基因,重组到噬茵体M13 mp 18 RF DNA内,转染大肠杆菌JM109。用分子杂交和酶切分析筛选出重组克隆体。经序列分析,证明所合成的人恶性疟杂合多肽抗原基因与所设计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阵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艳芹  韩金祥 《生命科学》2003,15(4):200-202
肽核酸(PNA)以N—(2—氨基乙基)甘氨酸替代DNA分子中的磷酸戊糖骨架。它能特异性地识别与DNA、RNA所形成的杂交体。PNA—DNA、PNA—RNA的热稳定性要比相应的DNA—DNA、DNA—RNA高,而且PNA识别单碱基的能力强于DNA和RNA,使之在微阵列,尤其是SNP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PNA阵列从探针设计、阵列合成、杂交和检测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毛细管内核酸偶联和游离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化学发光差异。方法:不同浓度HRP和经核酸杂交固定于毛细管内壁HRP催化化学发光反应。结果:①游离HRP催化化学发光线性检测范围窄(2.7×10-5-1.3×10-6mg/ml,R2>0.96),下限为1.0×10-7mg/ml;②2.0×1014-2.0×106copies/ml的5μl单链DNA杂交后,1.0-10min时DNA浓度M对数(lgM)与化学发光I值线性相关(R2>0.99),且大于阴性I值平均数+3倍标准偏差(s.d);③5.0×1011-5.0×106copies/ml的5μl PCR产物杂交后,10min内PCR产物对数lgM与I值线性相关(R2>0.97),且大于阴性I值平均数+3倍标准偏差(s.d)。4.0-7.0min内lgM与I值的R2>0.99,3次平行检测标准偏差<5.0%。结论:毛细管内核酸杂交的HRP催化化学发光检测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底物用量少,有望用于临床核酸分子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18.
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合成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全长为173个核苷酸,它被分成8个寡核苷酸,分别在DNA合成仪上合成。经分离纯化后的寡聚核苷酸进行酶促连接,然后被克隆到噬菌体M13mpl8中,克隆经分子杂交、限制酶酶切以及DNA序列分析检测,证明合成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设计的完全一致。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插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休YFD59 HindⅢ位点中,建成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质粒YFDl04,再将此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所得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发酵上清液用受体结合试验表明有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9.
涂知明  陈泠  杨广笑  何光源 《遗传》2007,29(12):1533-1537
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DNA制备分子探针, 并首次在植物中应用。酶在苯醌作用下与单链DNA联结, 形成DNA和酶的共价复合物即酶标探针。此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待测DNA结合, 再与酶的底物作用显色, 3~6h 内可观察结果。用此探针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UidA基因, 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酶标探针具有快速、准确、安全而经济的优点。点杂交证明外源UidA基因被成功转化到受体植物中, Southern 杂交对转基因的材料检测的结果证明, 该材料包含多个外源UidA基因拷贝, 初步确定其外源UidA基因拷贝数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 DNA的方法,同时检测3种不同靶点抗乙肝药物的体外作用。方法:用地高辛标记HBV探针,优化杂交条件,检测来自HepG2及HepG2.2.15 HBV DNA复制中间体;利用建立的化学发光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的方法检测经拉米夫定、Bay41-4109、α-Galcer以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HepG2.2.15HBV DNA复制中间体的水平。结果:(1)标记的HBV探针的检测灵敏度为0.1pg,杂交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为1pg,可检测到HepG2.2.15细胞内的HBV DNA特异性信号;(2)以该法检测胞内HBV DNA可见3种药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量(IC50)分别为1.53μmol/L、0.41μmol/L、0.01μmol/L。结论:胞质HBV DNA的水平能准确地反映不同靶点抗HBV药物的抗病毒效果,建议在观察药物特别是中药抗病毒研究中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