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国伦敦《今日考古》杂志报道,最近在以色列港市海法以南的卡梅尔山一座洞穴里,发现了距今6万多年的一具尼安德特人骨,为人类早期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这具人骨发现在最晚冰期地层中,它的发现有可能为解答以下问题提供线索:尼安德特人当时在该地是如何生活的?尼安博特人是不是以后被现代人取代的一个不同的种,抑或是早期人类发展的一个特化支系?该卡梅尔山洞穴距海法以南15公里、地中海海岸3公里。发掘工作是由一支法以多学科工作队主持的。发掘人员清理洞穴内的居住文化层时,在一处浅坑穴中发现一具尼安德特人骨。其左手搁放在胸前,右手置于腹部,除一枚上齿外,颅骨全无,下齿和下颌骨仍存:保存完整的颈椎骨说明尼安德特人生前成直立姿势,可能已经产生了语言;下肢骨大多散失,骨盆属尼安德特类型,较之现代人稍宽。这具人骨  相似文献   

2.
在著名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一个多世纪之后,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创见。西德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查内茨基,在对陈列于莱茵博物馆的尼安德特人头盖骨透视后认为,尼安德特人并非象人们所推测的那样是死于神经分裂症,而是死于衰老。尼安德特人遗骨的部分化石,是在1856  相似文献   

3.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0,19(2):165-168
葡萄牙发现人骨化石支持智人与尼人杂交的假说  以研究尼安德特人著名于世的 Erik Trinkaus与其他学者 1999年 6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进展》杂志 96卷 740 6— 76 0 9页联名发表了一宗对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关系甚关重要的新发现。这个新化石产地在葡萄牙中西部 L eiria附近的 L apedo山谷 (北纬 39°45′2 5″,西经8°43′38″)南侧的石灰岩峭壁基部的水平裂隙中。1992年有人在此取土暴露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1998年 11月 J.Mauricio等在一个地洞内发现了小孩的左手指骨和前臂骨 ,当年 12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个小孩骨架大体完整…  相似文献   

4.
尼安德特人的演化问题,近年争论激烈。传统的观点认为,现在的人类就是尼安德特人的直接后裔。而新的观点指出,200,000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后来遍布世界各地,代替了尼安德特人并发展成为现在的人类。更多的证据是,90,000年前,人类分为二支,其中一支就是居住在以色列Qafzeh洞的尼安德特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约尔·拉克和他的同事们  相似文献   

5.
Bi CL  Guo GY  Zhang X  Tian YH  Shen YZ 《遗传》2012,34(6):659-665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最近的旁支,也是化石资料最丰富的古人类。在现代人起源问题的争论中,尼安德特人对现代人是否有遗传贡献是一个焦点问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尼安德特人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初步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可能对现代人有遗传贡献,这引发了人们对现代人起源问题的重新思考。藉尼人基因组研究经验进行的古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将有望揭开现代人起源的谜团,并丰富进化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尼安德特人是历史上人类已消失的近亲,这些来自3.8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DNA正在改变曾一度沉寂的古生  相似文献   

7.
叙利亚北部发现早期智人化石日本──叙利亚联合考察队于1993年8月在叙利亚北部的德德利洞穴1.5米深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20万──4万年)基本完整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据日本研究人员初步鉴定,此化石与以前发现的化石相比,形体基本完整。这对于尼人的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康纳德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做系列讲座的内容概要,包括对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方法的介绍,及其团队通过对四处重要遗址(群)长期发掘所研究的人类演化重要学术问题的成果:1) Schöninge遗址及相关问题;2)南非Sibudu遗址和其他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及早期现代人行为;3)Tönchesberg, Wallertheim等遗址的发掘与尼安德特人石器技术的多样性;4) Swabian Jura洞穴发掘和艺术、音乐的起源。通过此次系列讲座,他与中国学者分享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方法、旧大陆西部不同区域遗址的考古学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并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共同推进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8,(9):4-5
《细胞》2008.8尼安德特人线粒体基因组问世高通量454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古代DNA样本,为复原古代DNA提供了可能。近日,来自德国、美国、克罗地亚和芬兰的科学家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通过454测序技术,科学家得到了一个尼安德特个体的完整线粒体DNA基因组序列。尽管科学家相信尼安德特人是最接近现代人类的原始人种,但是关于他们与现代人类之间的精确关系却一直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学报》1989,8(2):194-196
尼安德特人现今一般被认为是智人种(Homo sapiens)的一个亚种,而最近以色列的拉克(Yoel Rak)教授提出尼人可能是与现代人的祖先平行发展的一个单独的种。 尼人在大约10万至3万年前生活于欧洲和中东,其解剖特征在东欧得到最大的发展。如厚重的骨骼,倾斜的前额,粗壮的眉脊,无颏的颌骨等是其与智人相区别的主要性状。 拉克等近年来在以色列占领区卡梅尔山(Mt.Carmel)的基巴拉(Kebara)洞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尼人骨架,但头部只保存有下颌骨和一个上第三臼齿,其年代测定为距今6万年。尼人的骨盆过去发现的只有少数破片,而基  相似文献   

11.
平婉菁  刘逸宸  付巧妹 《遗传》2022,(5):362-369
古DNA领域首次从世界不同洞穴遗址的沉积物里提取古核基因组以揭示相关物种演化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沉积物古DNA研究正式进入全基因组时代。近期,一种新的沉积物古核DNA富集方法成功从西班牙Estatuas洞穴沉积物里捕获多个尼安德特人的核DNA,揭示该灭绝古人类群体此前未知的人口更替的历史。沉积物古核DNA富集突破了古DNA研究依赖化石材料的限制,为深入探究远古不同人类群体在更宏大时空框架下迁徙、演化与适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可能。由此,本文将着重解读该研究带来的对尼安德特人遗传历史的新认识及其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将结合人类化石DNA及其他沉积物研究所发现的灭绝古人类线粒体DNA证据,厘清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多样性及其种群间分离或替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尼安德特人是怎样绝灭的,许多研究人员作了各种推测。美国人类学家约翰·谢伊提出了一种观点。他认为是恶劣的气候使尼人绝灭了。从已发掘到的有关尼人的材料表明,尼人并不笨拙,他们制作的石器与当时并存的现代人制作的石器差不多。谢伊推测,尼人体型较大,因此需要较多的食物。十几万年前,欧洲和亚洲气候温暖,水果、坚果和一些食用植物生长茂盛,尼人有较充足的食物来源。后来,  相似文献   

13.
吕锦燕 《化石》2006,(1):24-25
1856年八月,人们在德国的迪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顶骨和一些肢骨化石。这个男子头骨与现代人大为不同,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个白痴的头骨,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及其邻近的地区都有发现尼人类型的化石,尼人在人类进化系统中的地位才得以确立。然而,尼人的出现和消逝都有着迷一般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世界》2005,(3):39-39
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已经出土了,随后新的化石不断发现,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能根据化石大体勾画出从猿到人的进化脉络了。在这些古人类化石中,有些当时就引起了轰动,有些虽然在发现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后来的发现确定了其重要的地位。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头骨和若干体骨的化石,这是古人类化石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马东东 《化石》2019,(2):22-28
<正>遇见Cova Gran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曾经广泛生活于欧洲和西亚地区,直到距今3-4万年期间,尼安德特人和其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技术体系才逐渐消失。有关旧石器中期技术体系消失及旧石器时代晚期技术起源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伊比利亚半岛被认为是欧亚大陆西部尼安  相似文献   

16.
1940年8月,在苏联斯大林格勒郊外树林里,发现了一些零碎的女性尸骨。这些尸骨是谁的?司法人员全力以赴,但最终毫无结果,该无名尸案也就被搁下了。后来斯大林格勒的女审判员吉尔吉娜为了弄清案情,将尸骨寄给著名的科学艺术家格拉西莫夫。这是为什么?先让我们从尼安德特人谈起。  相似文献   

17.
<正>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他们不是早期现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这种新  相似文献   

18.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 Roger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2022年1月份,小火蚁首次被发现入侵中国大陆,开发小火蚁的监测技术对于摸清该种入侵蚂蚁的发生程度与分布范围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火腿肠、花生酱、花生油和蜂蜜等4种饵料对小火蚁的诱集效果,并对不同生境小火蚁数量进行了调查。室内试验中火腿肠诱集效果最好,花生酱和花生油次之,蜂蜜最差。在野外试验中,花生酱和火腿肠的诱集效果最佳,放置30 min的诱集数量与60 min时无显著差异,并且饵料摆放瓶口处能诱集到更多工蚁,上午和下午更适宜进行诱集试验。利用花生酱进行野外调查发现小火蚁在山腰、山脚、屋内、田埂和路边等生境中均有分布。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小火蚁疫情的调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1992年召开的一次美国体质人类学协会的年会上,有一篇论文谈到,生活在130000—35000年前的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发声器官和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项尼人和现代人脑壳的分析工作的负责人是美国劳伦斯市堪萨斯大学的戴维·弗雷尔,研究尼人的发声能力开始于七十年代。据小颈骨的发现者说,尼人的发声具有现代人的灵巧性。弗雷尔认为:“尼人的语言和发声能力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至于当时他们是否说话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弗雷尔分析了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脑壳下部(即颅底)的弯曲程度。扁平的颅底在非人类的动物中普遍存在,这就表明喉位于颈的上部。头盖骨的下部呈弓形显示了喉  相似文献   

20.
许家窑人类化石在1976-1979年发现于泥河湾盆地北部许家窑遗址(又名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74703地点。化石包括1件儿童左侧上颌骨、3颗游离臼齿、2块枕骨、1件上颌支残段和13块顶骨碎片,代表约16个个体,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期。对于许家窑人的演化地位,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观点,分别将其归入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或者未知人群。最新研究显示:许家窑人的牙齿、头盖骨和下颌骨的形态都具有原始与进步混合的特征;许家窑个体呈现有罕见的先天巨顶孔缺陷遗传疾病、暴力冲突产生的创伤愈合痕迹、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牙齿釉质发育不良及适应潜水环境产生有耳圆枕结构;许家窑人的颅容量为1700 mL以上,其上颌骨内鼻底、颞骨内耳迷路和枕圆枕的形态类似尼安德特人,牙齿生长发育模式接近现代人。许家窑人特殊的形态特征,特别是低而宽的头盖部和巨大的颅容量,与许昌人头骨形态相近,二者可能代表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境内生存的一种新型古老型人类——巨颅人,可能是欧洲先驱人或者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向东亚扩散,与东亚直立人杂交的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