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试图梳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发展和现状,探讨采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立智慧化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运用统一关键数据标准、口径,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自动采集与传染病有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强化数据分析应用,达到早期识别和预警,做到遏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同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能够实时获得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提出科学精准的有效防控策略.不断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我国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  相似文献   

3.
正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产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新兴产业方向,一直是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应用需求的日益凸显,人工智能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全新的热潮.最近这几年,美国、欧洲、中国都在积极推进脑科学的研究,包括奥巴马政府启动的"Brain Initiative"[1]和欧洲的"Human Brain Project"[2],中国也在积极酝酿"中国脑计划"[3].这些国家层面的重大项目都试图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开辟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用户产生的数据量以指数级的速度激增。如何存储超大规模、海量的数据,传统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将面临着挑战。分布式存储技术利用多台服务器存储数据,可分担存储负荷。然而在云计算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为了提高海量数据的存储效率,研究了数据分块算法,缩短数据备份的响应时间。有效应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自然语言处理和视频图像分析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基本特征是聚焦相关应用领域的共性需求,通过大数据、强算力和复杂算法的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构建通用预训练模型,广泛适配下游任务,有力提高模型的处理性能与研发效率.因此,大模型技术为医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国内外大模型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与核心算法,分析总结生物医学领域一系列标准数据集和预训练模型的发展特点,结合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实践,深入剖析医学领域大模型构建的应用需求、解决思路与研发经验,助力推动医学大模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未来三十年,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革命性突破将不断涌现,我国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通过访谈调研业界专家和征集反馈意见,对2020—205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战略需求、实施相关重大科技研发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组织形式、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布局和发展步骤以及具体目标进行了系统展望。建议我国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未来规划布局可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和"人工智能2.0"主题的基础上,细分为3大重点方向(基础神经生物学、神经精神性疾病、类脑人工智能)和2大支撑性领域(变革性神经科学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加强对神经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和支持,以在全球创新产业链的建立和人类社会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兴组学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拓宽。以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循环肿瘤细胞、肠道菌群及代谢物为主的新型标志物逐渐成为肿瘤诊疗研究中的重点方向,在CRC的早筛早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和新型肿瘤标志物在CRC诊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检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CRC的诊疗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推动下,一个由广州地区各大医院人工肝、肾专业同行所组成的学术团体——血液净化协作组(人工肝、肾专业组)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州地区人工肝、肾专业的科研及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广州地区是开展人工肝、肾专业的主要科研基地,现有的条件远不能适应科研及临床应用的发展需要,有必要汇集本专业的人才和设备,来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互助。新成立的血液净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F0004-F000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生物磁学》变更刊名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原刊号CN23-1493/T作废,新刊号为CN23-1544/R,月刊,96页。邮发代号14-12,定价9.00元/期。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自身影响因子保持不变。详见科技部信息所网站:http://cstped.istic.ac.cn《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办刊宗旨:生物医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说生物医学发展代表着一个时期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起着带动性和变革性的重大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生物医学的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有的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边缘。我们变更刊名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顺应生物医学发展的形势需要,更好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生物医学进展(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原著,以此来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反映生物医学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有效地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国内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推动生物医学的进步,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发表、交流的平台,为冲利世界一流杂志打好基础读者对象:承担生物医学领域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制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仪器试剂生产经营者,生物技术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的领导和专家、生物医学技术投资与金融研究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等。栏目设置:本刊除一些常规栏目固定外,其他栏目均不固定,栏目的安排完全按照当期收录的优秀论文进行科学的设置,固定栏目如下:1.述评:对当前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前瞻性评论;对当前研究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孚向性的分析和探讨;对传统或新流行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行权威性综论和概括;对有争议的论题及论点进行争鸣或商榷等。要求述评具有权威性。2.研究快报:具有“高、尖、新”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实行速审快发,承诺在一个月内发表,确保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研究成果。3.基础研究:为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成果,要求具有先进性。报道有重要学术价值、数据完善、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4.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预防和康复研究等,侧重实用性。5.专论与综述:深入评介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要求选题重要新颖、评述精辟、注重时效性,作者应在所评介领域具有较深厚的造诣,并结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撰稿。或对当前某一研究专题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有见解的精辟论述,对一些新理论和新观点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深入浅出的阐述,力求选题新颖、实用。6.生物磁学:变更刊名后,本刊将保留生物磁学的主要栏目,刊载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生物磁学领域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7.技术与方法:报道对生物医学领域某一研究方法或某项实验技术的重要改进,或对国际上重大前沿技术作最新介绍.,在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新技术、方法以及新发明的技术专利等。8.研究简报:抢先发表的科研新发现,以简报形式发表。要求有客观证据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力求简短精辟。9.编读往来:对本刊已发表的文章进行追踪,提出读者的不同结果或看法;对编辑工作提出建议及意见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多组学整合分析方法及数据库的发展,组学技术正从传统的单一组学向多组学技术发展。以多组学驱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带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简要概述了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的进展,重点介绍多组学技术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多组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在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科研能力的水平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呈现的"大数据"特点给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大数据"基本特点和总结医学科研思维模式在"大数据"影响下发生的转变的基础上,对提高医学研究生获取和利用"大数据"信息的能力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杨渊  高柳滨 《生命科学》2010,(10):1074-1079
该文选取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个性化医学领域,以美国科技信息所科学引文指标数据库(SCI-Expanded)为信息源,德温特数据分析家(Thomson Data Analyzer)为工具,对1999?2009年间,全球个性化医学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以了解世界个性化医学的发展态势,为我国提升个性化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遗传》2021,(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研究进入规范化管理道路。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学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使得生物医学领域传统的假说驱动模式逐渐转变为数据驱动模式。本期专刊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法医学领域的鉴定、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F0004-F000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生物磁学》变更刊名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原刊号CN 23-1493/T作废,新刊号为CN 23-1544/R,月刊,96页。邮发代号14-12,定价9.00元/期。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自身影响因子保持不变。详见科技部信息所网站:http://cstcd.istie.ac.cn《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办刊宗旨:生物医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说生物医学发展代表着一个时期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起着带动性和变革性的重大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生物医学的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有的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边缘。我们变更刊名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顺应生物医学发展的形势需要,更好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生物医学进展(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原著,以此来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反映生物医学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有效地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国内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推动生物医学的进步,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发表、交流的平台,为冲刺世界一流杂志打好基础。读者对象:承担生物医学领域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制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仪器试剂生产经营者,生物技术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的领导和专家、生物医学技术投资与金融研究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等。栏目设置:本刊除一些常规栏目固定外,其他栏目均不固定,栏目的安排完全按照当期收录的优秀论文进行科学的设置,固定栏目如下:1.述评:对当前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前瞻性评论;对当前研究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导向性的分析和探讨;对传统或新流行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行权威性综论和概括;对有争议的论题及论点进行争鸣或商榷等。要求述评具有权威性。2.研究快报:具有“高、尖、新”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实行速审快发,承诺在一个月内发表,确保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研究成果。3.基础研究:为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成果,要求具有先进性。报道有重要学术价值、数据完善、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4.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预防和康复研究等,侧重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世界生物医学顶级研究机构NI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世界顶级的生物医学研究与资助机构,百年来为美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医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管理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从NIH发展历史和社会机制角度入手,对NIH的研究实验室、组织机构、科研资助机制、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产业动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2):128-129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修订,日前发布,其中涉及“生物技术”的部分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新型疫苗、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新型给药技术及药物新剂型、计划生育药具、中药材及饮片、中药制品、中药制药工艺及设备、生物医学材料、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及远程医疗、生物芯片、…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承办的《生物医学光子学前沿及“十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 1 3日至 1 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原主任王玉堂、信息科学部四处处长何杰以及我国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的部分专家代表 3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福建省科技厅厅长、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盛情设宴款待了会议代表。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调研了国内外生物医学光子学前沿发展动态 ,归纳总结了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带有战略性的关键问题 ,提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领域从信息采集到加工处理也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生态环境大数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大数据是在对生态环境要素“空天地一体化”连续观测的基础上,集成海量的多源多尺度信息,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模型模拟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的集成分析和信息挖掘.生态环境大数据存在数据来源多样、涉及部门广;数据采集方式不统一;服务对象众多、对专业化服务要求高等特点.大数据已在生态环境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如在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作用明显.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数据共享难、监测技术落后、传感器等监测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数据集成和深度分析能力不足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未来大数据在解决生态环境健康问题、提高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预警预报水平、提高生态环境领域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大数据将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定量化、精细化,生态环境信息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合成生物学”是采用工程学“自下而上”的理念,通过“设计(design)-构建(build)-测试(test)-学习(learn)”(DBTL)的路径,打破“自然”和“非自然”界限,在学习自然生命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有各类用途的生物系统,制造出满足人类需求产品的一门工程生物技术。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与合成技术的突破,在高通量筛选、大数据、实验室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特点愈加明显,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场景也随之不断拓展,重大突破不断涌现,有望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不清、共享利用效率不高及种质权属不清等问题,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工作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从资源登记信息的流向角度出发,梳理了登记的整体工作流程,并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区块链网络模型.首先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