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湛江地区6个主要菠萝品种巴厘、卡因、台农17号、台农16号、粤脆、香水为对象,研究菠萝的组分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菠萝蛋白酶的产率和酶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的菠萝品种间,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蛋白酶的得率及酶活有显著差异。菠萝果皮和果肉的不同生长部位的蛋白含量、酶活力及酶得率有显著差异。酶得率与蛋白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酶活力与糖酸比、得汁率、纤维素含量及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含量、纤维素含量、糖酸比、得汁率是衡量菠萝产酶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背景】不同作物轮作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香蕉与菠萝轮作能有效缓解香蕉土传枯萎病。【目的】以休耕(CK)、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巴西香蕉苗(B)、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巴厘"菠萝苗(B_BP)、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金菠萝"菠萝苗(B_GP)和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台农17号"菠萝苗(B_PP)为对象,研究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揭示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在高病蕉园土壤中理化性质差异及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可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探究在高病蕉园土壤种植不同菠萝品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与休耕(CK)处理相比,高病蕉园土壤中继续种植巴西香蕉苗(B)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而种植菠萝品种"金菠萝"和"台农17号"(B_GP和B_P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速效磷、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均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H和真菌数量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坐标分析(principalco-ordinatesanalysis,PCoA)和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金菠萝"和"台农17号"菠萝(B_GP和B_PP)处理间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并显著区别于其他3个处理。【结论】在高发病香蕉园地,种植菠萝品种"金菠萝"和"台农17号"(B_GP和B_PP)可以显著改善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状况,对香蕉连作障碍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4个菠萝品种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地区4个菠萝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台农16号菠萝品种的综合品质最佳,其次是台农17号,沙捞越(台湾香蜜)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4.
菠萝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土荣 《昆虫知识》1997,34(3):149-152
菠萝粉蚧DysmicoccusbrevipesCockerell[1],又名菠萝洁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菠萝的重要害虫。国内该央主要分布于粤、桂、琼、台、闽等省(区)。1986年海南岛严重发生菠萝粉蚧为害,导致菠萝大面积凋萎。当年下半年广东湛江的湖光农场从海南购回卡因菠萝种苗,植后在1987年下半年菠萝粉蚧危害严重。湛江的金星农场农科所当时已建立的菠萝引种园,普遍发生粉蚧为害,其中以引进的卡因新品种如泰国卡因等受害严重。为此,1985~1988年笔者对菠萝粉蚧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一了研究,结果如下。1生活史与习性1.1生活史菠萝粉蚧孤雌生殖,成…  相似文献   

5.
了解菠萝中钙素营养与其裂柄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本文以‘台农17号’菠萝为试验材料,研究施钙处理对其产量、裂柄率、D叶和果柄中Ca含量及果柄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裂柄率与其Ca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施钙可以使菠萝增产,且降低菠萝裂柄率;催花期施钙的效果最好。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柄的Ca含量与裂柄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钙肥施用后,果柄中原果胶(PP)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且在催花10 d施钙处理活性表现最强;多酚氧化酶(PPO)和细胞壁水解酶(CX和PG)活性降低。菠萝裂柄率与果柄中的PP含量及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PPO活性成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施用钙肥是减少‘台农17号’菠萝裂柄的重要措施,其适宜施用量为300kg·hm~(-2),适宜施用时期为快速生长Ⅱ期至催花后10 d之间。  相似文献   

6.
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49种,并对其生态特性以及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讨论。分析的204号样品,系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逐月采自厦门海域的浔江区(Ⅰ区),西港区(Ⅱ区)和九龙江口区(Ⅱ区)。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菠萝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国内外10个菠萝品种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低温胁迫下的生长及其渗透调节物质、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它们的耐寒性.结果表明:(1) 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续,各品种幼苗单株干重虽然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不同品种生物量增加幅度存在显著差异.(2) 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初期升高后期降低,而‘巴厘'、‘珍珠'、‘台农17号'、‘台农19号'和‘MD-2'的可溶性蛋白在处理末期又有所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复杂.(3) 低温胁迫处理9 d后,各菠萝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除‘珍珠'略有减少外,其余均增加.(4)经过各指标赋分分级综合评价后认为,‘MD-2'和‘巴厘'品种耐寒性最强;‘台农17号'、‘台农16号'、‘巴厘突变体'、‘台农13号'、‘台农19号'和‘无刺卡因'耐寒性中等;‘珍珠'和‘台农6号'耐寒性最弱.研究发现,菠萝耐寒性强弱可根据干物质积累结合其它生理指标来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8.
菠萝,又称凤梨,是著名的热带水果,因其果实汁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倍受青睐。菠萝可鲜食,也可作菜肴,亦适于加工成罐头食品和饮料。此外,菠萝还可药用,果实具有清热解暑,消食止泻等功效,主治中暑、肾炎、肠炎、腹泻、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等症。但鲜食菠萝时,往往口腔和嘴唇有一种麻木刺痛的感觉,令人感  相似文献   

9.
采后菠萝黑心病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唐友林  周至婵  周永成  谭兴杰   《广西植物》1995,15(2):182-186
本文叙述了外源赤霉素GA3、低温条件对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展的影响.说明外源赤霉素GA3和低温条件都是诱导菠萝黑心病的重要因子。菠萝黑心病是一种生理失调症。实验中,未发现化学杀菌剂对此种病症显现出防治效果,而采后贮前40℃高温处理24小时.则可以减少和延迟此病的发生,因此.后者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商品菠萝果实黑心病防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是近年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外来物种,是危害剑麻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防治新菠萝灰粉蚧的有效杀虫剂。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新菠萝灰粉蚧不同虫态的室内毒力。研究结果表明: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新菠萝灰粉蚧均有显著的触杀作用,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减小。其中,烯啶虫胺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毒力最高,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C_(50)分别为0.1406 mg/L、0.1550 mg/L、0.3870 mg/L和0.5060 mg/L。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毒力低于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的毒力最低。不同龄期新菠萝灰粉蚧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表现为:1龄2龄3龄雌成虫。烯啶虫胺对新菠萝灰粉蚧的触杀毒力最好,可作为防治新菠萝灰粉蚧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菠萝-甘蔗轮作的土壤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超  廖宗文  谭中文  刘可星 《生态科学》2003,22(3):248-249,274
通过2000~2002年进行菠萝-甘蔗轮作田间试验,研究了菠萝、甘蔗轮作对甘蔗土壤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甘蔗轮作田与甘蔗连作田比较,能明显地改善土壤的通气和蓄水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增强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一般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有益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成倍增加,而无益的厌氧性细菌、反硝化细菌则受到抑制;固氮菌数量小且变化不大。菠萝-甘蔗轮作对甘蔗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其实质在于:菠萝、甘蔗轮作后,由于其作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导致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菠萝(Ananas comosus)维管植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VOZ)家族的序列特征及表达特征,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了NaCl、干旱和低温(4℃)等逆境处理对菠萝VOZ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菠萝与拟南芥、水稻的VOZ转录因子家族均含有2个保守区域,且菠萝VOZ蛋白均为亲水酸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菠萝VOZ蛋白主要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2)qRT-PCR分析显示,不同非生物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NaCl、干旱、低温(4℃)、甘露醇、ABA、Eth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研究推测,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以负调控的方式参与菠萝抗高盐、干旱、低温(4℃)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菠萝抗逆分子机制和菠萝抗逆性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泉州地区主栽品种‘沙捞越’为对照,对引进的菠萝品种‘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进行种植试验,观察其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测定果实品质性状,并调查抗寒性能。结果表明,‘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酸度较低,属优质鲜食品种;‘台农16号’抗寒力较强,可在该地区扩大示范面积;‘台农17号’抗寒力弱,可作杂交种质。  相似文献   

14.
双结菠萝鳃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谭仕东 《昆虫知识》1991,28(1):22-23
<正> 双结菠萝鳃金龟Asactopholis bituberculata Moser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鳃角金龟科,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菠萝重要害虫。近年来,它的幼虫在我场严重为害菠萝植株地下部分。调查表明,受害区一般每亩虫口密度为8750~  相似文献   

15.
台农四号凤梨(Ananas comosus Var.Tainung 4)别名剥粒菠萝,为我国台湾省育成的品种。果实色香味俱佳,具剥粒特点食用方便,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畅销的鲜食菠萝,价格高昂。该品种在我国华南地区极富推广潜力。目前国内种苗奇缺,苗价昂贵,亟需研究利用组织培养快速育苗的途径,以供生产需要。本文总结所得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是一种严重为害剑麻、番荔枝等经济作物的入侵性害虫。由于粉蚧类昆虫体型较小,且外部形态十分相似,难以达到快速准确识别。本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新菠萝灰粉蚧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对新菠萝灰粉蚧、扶桑绵粉蚧、双条拂粉蚧、杰克贝尔氏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木槿曼粉蚧、甘蔗粉蚧和木瓜粉蚧等8种粉蚧的序列进行分析,针对新菠萝灰粉蚧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为552 bp(Gen Bank登录号为MF 363108),该引物对其它7种粉蚧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具有扩增效能,对1龄若虫、2龄若虫和3龄若虫都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437.5 pg/μL。该技术的建立,实现了在剑麻等苗木调运过程中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快速准确鉴定,同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检疫和监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凤梨家族中,菠萝是我们所最为熟悉的种类,它的果实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之一。另外,你知道吗?除了食用,菠萝还可以通过水培的方法养植观赏,成为居室中一个自然而别致的小装饰呢!菠萝与许多水果有所不同,在其可食用的果实上部还生有一丛称为“冠芽”的器官,通常我们吃菠萝时都把它切下扔掉。其实,冠芽是菠萝的重要繁殖器官之一,如果我们把它插于清水中培养,只要条件适宜,它就会慢慢生根,生成一棵根、茎、叶齐全的新菠萝植株。具体方法是:切下冠芽,切时注意要多保留冠芽茎基部,但尽量不带果肉,以防水…  相似文献   

18.
菠萝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菠萝基因扩增的 SRAP 反应体系.方法:用改良 CTAB 法提取菠萝 DNA,对扩增结果影响重要的反应组分 Taq 酶、Mg2 、随机引物及 dNTPs 进行单因素体系优化,以确定最佳菠萝 SRA P反应体系.结果:用这种方法建立的菠萝SRAP 反应体系为:20μL 反应体系中含1×PCR buffer,2.5mmol/L Mg2 、1.2U TaqDNA 聚合酶、0.2mmol/L dNTPs、0.3umol/L随机引物、20ng DNA 模板.结论:用引物Me4-Em4 组合对供试菠萝 19 个品种进行扩增,结果扩增条带清晰、丰富、重复性好,此 SRAP反应体系适合菠萝基因型扩增.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10,(5):79-79
<正>据媒体报道,一种外形似草莓,味道尝起来却和菠萝相似的新品种水果即将开始在英国销售。这个新品种的水果被称为"菠萝莓"。它的外形与草莓十分相似,只不过果肉是奶白色的,表面分布着均匀的小红粒,与一般的草莓颜色恰好相反。专家说,"菠萝莓"与普通草莓的基因构成相同,只是尝起来味道与菠萝"出奇"地相似。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20.
菠萝种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Co T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9个国家或地区的46份菠萝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SCo T标记在菠萝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Co T标记在菠萝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75%~100%之间,平均为94.61%;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1.45、0.27、0.41和0.28,表明SCo T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基于SCo T标记计算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对菠萝种质做聚类分析,46份菠萝种质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所包含的菠萝种质数量最多,占菠萝种质总数的84.78%。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与聚类分析不尽一致的结论,但两者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菠萝种质的鉴定、保存和科学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