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报道了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毛瑞管理分局发现的兰科线柱兰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毛瑞线柱兰(Zeuxine glandulosa King&Pantl).该种原记录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锡金邦,北孟加拉和泰国.本文对该种形态及生境进行了详尽描述,并提供高清解剖照及线描图.凭证标本保存于海南大学林学院教学标本馆(HUFB).  相似文献   

2.
广西兰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营  邹春玉  蒙涛 《广西植物》2018,38(11):1475-1479
该文报道了广西兰科(Orchidaceae) 2个新记录属,即鹿角兰属(Pomatocalpa Breda)和独花兰属(Changnienia S. S. Chien)。鹿角兰属植物共有13种,中国分布有2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台湾鹿角兰[Pomatocalpa undulatum (Lindley) J. J. Smith subsp. acuminatum (Rolfe) S. WatthanaS. W. Chung];独花兰属为单种属,仅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Chien) 1种,该种为中国特有种,广西首次记录。该文还提供了新记录属和种的形态描述和图片。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中国夹竹桃科(Apocynaceae)球兰属(Hoya R.Br.)一新记录种:三岛球兰(H.tamdaoensis RoddaT.B.Tran)。该种产于广西那坡县,生于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中。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补充了该种发表时未曾描述的果实和种子特征,并提供图版以方便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药用植物园标本馆(GXMG)。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中国兰科盆距兰属一新记录种: 刚毛盆距兰(Gastrochilus setosus Aver. & Vuong),并提供彩色照片及详细特征描述。该种形态上与红松盆距兰(G. raraensis Fukuuama)近似,但前者植株小,唇瓣具短刚毛,距为圆筒状等特征极易与红松盆距兰区分开。该种原仅分布于越南,现首次在中国西藏发现其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园文心湖畔发现的糙毛狮齿菊(新拟)Leontodon hispidus L.,隶属于菊科(Asteraceae)狮齿菊属(Leontodon L.)。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叶及花序梗具粗糙硬毛,冠毛二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简要讨论了其价值及入侵风险,依据近缘属种形态特征编制了狮齿菊属与近缘属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对齿藓属中国新记录种——无疣对齿藓(Didymodon validus Limpr.)(新拟)。该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中亚。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叶干燥时内卷或背弯,叶片较长,中肋突出叶尖呈长毛尖,叶细胞平滑无疣。该研究对无疣对齿藓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属内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显微照片和形态线描图。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夹竹桃科萝藦亚科(Asclepiadoideae,Apocynaceae)球兰属(Hoya R.Brown)一新记录种——万荣球兰(H.vangviengiensis RoddaSimonsson),提供了该种的形态描述。并对球兰属中少数具有透明乳汁的种进行了概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IBSC)。  相似文献   

8.
中国紫金牛属圆齿组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巧玲  王少平  胡启明  郝刚   《广西植物》2007,27(3):385-39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紫金牛属圆齿组20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比较分析了腋序组2种及锯齿组1种的花粉。经观察花粉为近球形或近扁球形,具3孔沟,除锯齿组的月月红外,其余种均形成合沟。外壁纹饰可分为四类:穴网状、细网状、皱波状及细颗粒状(带刺突)。结果显示,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属下分组及组下分类处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贺兰山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室内鉴定,发现了缺齿藓(Mielichhoferia mielichhoferiana)的一个新的地理分布记录。该文讨论了缺齿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将其与喜马拉雅缺齿藓、日本缺齿藓和中华缺齿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缺齿藓属的分种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缺齿藓属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说明了贺兰山的植物区系成分与喜马拉雅成分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产自云南的球兰属一新种四花球兰(Hoya tetrantha J. F. Zhang, Y. H. TongN. H. Xia)。该种为附生灌木,具有一年生的顶生花序和小型叶片,而与产自缅甸的狄克森球兰(H. dickasoniana P. T. Li)相似,但该种叶片卵形至阔卵形,先端锐尖,具短尖头,花序通常具4朵花,萼片线形且较长而与后者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海南省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双唇兰属中国一新记录种:条纹双唇兰(Didymoplexis striata J.J. Sm.)。条纹双唇兰具有以下特征,与该属的其他种区分:花被筒内侧具纵向的浅褐色条纹,唇瓣中间具扁平的淡黄色加厚,由唇瓣先端一直延伸至唇瓣基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报道了中国水蕹科(Aponogetonaceae)一新记录种:波缘水蕹(Aponogetonundulates Roxb.),该种与水蕹(A.lakhonensis)相似,但区别在于叶片边缘明显波状,基部多为楔形。结合相关资料和标本研究,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近期在我国海南岛发现的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新记录种:泰国狐尾藻[Myriophyllum siamense (Craib) Tardieu],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该植物半水生,无羽状叶,雄花高度退化,在形态特征上同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大洋洲的一些种类存在相关性,为狐尾藻属跨洲际散布提供了佐证。其发现也说明了海南岛至今还有不少植物采集的薄弱地区和盲区。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海南省三亚亚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和黑龙江省兴凯湖湿地的硅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发现异极藻属植物中国新记录5种,分别是狭状披针异极藻(Gomphonema acidoclinatum LangeBertalotReichardt)、矛形异极藻(Gomphonema hasta D.Metzeltin)、林氏异极藻(Gomphonema kobayashiae MetzeltinLange-Bertalot)、宽缘异极藻(Gomphonema latipes E.Reichardt)和隐形异极藻(Gomphonema occultum ReichardtLange-Bertalot)。对相似种类之间的形态差异进行比较,为中国异极藻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天麻属(Gastrodia)一新记录种Gastrodia punctata Aver.。该种原为越南特有种,根据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及形态特征将其定名为"白点天麻"。白点天麻具有以下特征:花被筒褐色,被白点,唇瓣具4条肉质脊突,蕊柱基部具明显的镰刀状柱头,易与该属的其它种类相区别。该文中还提供了该种的中文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并对其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姜科(Zingiberaceae)凹唇姜属(Boesenbergia Kuntze)1个中国新记录植物:广义凹唇姜(B.quangngaiensis N.S.Lý),其叶背绿色,被白霜,穗状花序顶生,花交替排列成2列,偏生于花序同一侧,唇瓣近圆形或宽倒卵形,基部中间具深红色带,顶端中部具紫红色斑点,可与同属其他种区别。提供了该植物的形态描述、彩色图片及中国凹唇姜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酢浆草科(Oxalidaceae)感应草属(Biophytum DC.)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感应草[Biophytum reinwardtii(Zucc.)Klotzsch],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和标本照片,并对其后选模式作了选定。该种新发现于中国西南部中缅边境的盈江县。长梗感应草与感应草[B.sensitivum(Linn.)Candolle]最为近似,但前者的花梗在花期长5~7mm,而后者的花梗长约1mm,两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中国舞鹤草属一新记录种——两色鹿药[Maianthemum bicolor(Nakai)Cubey],经解剖、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采自吉林省通化县白鸡峰上的两色鹿药与目前国内的舞鹤草属近缘种存在显著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