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幸拜读翁心华教授等新著《疑难的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获益良多,特别是作者坚持临床实践半个世纪中近10 a内精选出102例疑难病例的诊治心得,更是难能可贵,这里简介如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翁心华教授等诸多极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指引下,在经典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极高的声誉和临床优势.发热待查作为疾病中公认的诊断与治疗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内科医生,尤其是该类疾病涉及病种广泛,主诉千差万别又相互影响,初学者难以在这些令人迷惑的困局中找对方向.华山医院感染科长期以来收治了大量发热待查患者,其中包含了众多经典或疑难病种.该书悉心从近10 a发热疑难病例中选取了102例精彩案例,病种涉及感染病、结缔组织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多个领域,详细描述了诊治过程,更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加以评论,并有翁心华教授亲笔点评,对于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发热待查的诊治思维水平很具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办的“第三期不明原因发热诊治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6月6日(星期六)在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我们诚挚邀请您前来参加此次学习班。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是临床难题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诊治过程涉及临床各科,是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疾病能力的巨大挑战。本次学习班将围绕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的最新进展和疑难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促进各位同道的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我们将努力把此次学习班打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发热原因待查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208例发热原因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FOU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FUO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诊断经过、诊断性治疗等情况。结果:208例FUO患者最后确诊182例,确诊率为87.5%。182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发热98例(53.8%),其中普通细菌感染51例(52.0%),结核感染36例(36.7%);非感染性发热84例(46.2%),其中风湿病57例(67.9%),恶性肿瘤17例(20.2%)。结论:感染性发热仍是临床上发热最常见的原因。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及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所致的发热是FUO常见的原因:一些疑似的结核病可积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积极病理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中结缔组织病的比例较前有明显提升,结缔组织病合并感染也可引起高热,需引起足够重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对59例肿瘤发热患者做细菌学检查,细菌学培养阳性者76%。其中L型58%,细菌+L型24%、细菌型18%。分离出菌种以葡萄球菌较多见,其次为大肠杆菌及真菌。表明肿瘤患者发热多数与感染有关,且主要致病菌为L型,。  相似文献   

5.
不明原因发热是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定义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及诊断流程的进步而逐步完善。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 unknown origin,FUO)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三大类,三大病因各自具有不同临床特征。详细病史采集、全面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FUO至关重要,必要时应及时进行相关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疾病的最终诊断应综合分析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腿部溃疡、菌血症、脑膜炎、慢性蜂窝织炎、手术后眼内炎等,未查见累及心瓣膜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以发热伴左上腹痛为首...  相似文献   

7.
更正声明     
本刊2012年2月出版的第7卷第1期"病例报告"栏目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小孢根霉变种感染1例》一文中,第33页关键词"毛霉病,皮肤"更正为"毛霉病;皮肤"。第35页图题第2行"根霉菌在  相似文献   

8.
反刍兽源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采用反刍兽源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 ,研究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及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 ,试图建立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模型。方法 经小鼠腹腔、皮下接种含有附红细胞体的奶牛、山羊血液 ,脏器悬液和接触感染。结果 四种接种方法均获成功 ,附红细胞体在小鼠体内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感染后第 8天附红细胞体在小鼠的血液可以查见。感染后第 15~ 18天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到高峰。感染后第 2 0d附红细胞体逐渐消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感染小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 可以用小鼠建立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模型。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方式有以下几种 :腹腔、皮下接种、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例疑似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评估病例与接种疫苗的关系。方法由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论证。结果患儿首次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第14天接种首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第21天出现发热、肢体乏力,体查: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颈部以下皮肤痛觉缺失。麻痹第5天大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疫苗株,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其他病原体感染,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延髓、颈段、下胸段脊髓多发病变,胸11椎体水平以下脊神经前根强化较显著。上述结果符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结论本病例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ADEM病例,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注意此类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肋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报道2例经病理确诊的肋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回顾分析。结果病例1为37岁男性,表现为咳嗽、咳血痰、右胸痛,胸部CT示右侧第5肋骨破坏伴局部软组织影,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肋骨隐球菌感染,经外科手术和氟康唑治疗4个月后治愈。病例2为31岁男性,表现为咳嗽、咳血痰、胸痛,胸部CT示双侧肋骨破坏伴局部软组织影,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肋骨隐球菌感染,经氟康唑治疗6个月后治愈。结论单纯肋骨隐球菌感染较为罕见,容易与肿瘤、结核等疾病相混淆,确诊主要依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经抗真菌药物和/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病例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小儿病毒性腹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根据疾病痊愈情况分组,将128例痊愈患者作为实验组,72例未痊愈患者作为参照组,Logistic分析小儿病毒性腹泻患者疾病痊愈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HAstV感染121例,占60.50%;HAD感染36例,占18.00%;HUCV感染15例,占7.50%;HRV感染10例,占5.00%;混合感染18例,占9.00%。HAstV类型病毒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发热、呕吐为主;HAD类型病毒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呕吐为主;HUCV类型病毒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发热为主;HRV类型病毒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呕吐为主;混合感染类型病毒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发热、呕吐为主。年龄、中枢神经损害、心肌损害、近1 w是否接触过腹泻是小儿病毒性腹泻患者疾病痊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腹泻不同感染类型,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小儿病毒性腹泻患者预后与年龄、中枢神经损害、心肌损害、近1 w是否接触过腹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2.
黄彤辉  孙晓红 《蛇志》2014,(1):75-77
<正>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全球女性中,宫颈癌为第三大常见肿瘤,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据最新统计显示,宫颈癌每年新发生病例约52万,死亡病例约28万,其中8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我国每年新发生病例约14万,并逐渐呈年轻化及上升趋势[2]。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肿瘤发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基因和信号通路被证明与肿瘤的形成相关,其中Wnt/β-catenin  相似文献   

13.
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BF)是人体肠道共生菌,也是临床工作中检出率较高的厌氧菌。本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集从8名肿瘤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11株厌氧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技术鉴定为脆弱拟杆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5名患者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是脆弱拟杆菌最常见的易感因素(4/8);临床最常使用的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4/8);7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发热缓解,感染得到控制,复查血培养结果转阴。本报道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流感染脆弱拟杆菌的感染因素和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盐单胞菌(Halomonas)是革兰阴性杆菌,有嗜盐特性,多从含盐水环境中分离得到。国内、外少见盐单胞菌感染相关报道。本文报道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1例婴幼儿血流感染盐单胞菌病例,患儿感染症状典型,表现为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并伴随肺部炎症。来自该病例的盐单胞菌因生长速度慢,生化、质谱数据库局限而难以鉴定,最终经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为盐单胞菌。本文对该例感染的盐单胞菌生长情况及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征进行分析,期望对减少临床盐单胞菌感染的漏检有所帮助,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的无性阶段是属于隐球菌酵母目,隐球酵母科的一种临床上重要的致病真菌,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在临床上,念珠菌致病病谱广,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肿瘤、AIDS患者的增多,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念珠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居第四位,其引起的死亡率高。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念珠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Ommaya囊是巴基斯坦神经外科医师Ommaya发明的脑室引流工具,包括一个扁平状的储液器与一根引流管相接而成,其最初设计目的是在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进行侧脑室内持续给药,因此又称为"储药囊"。Ommaya囊的引流管也可以置入患者四脑室、疆池、囊腔与脑池。其对颅脑肿瘤、脑室出血、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脊液药理学、细胞学的实验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病毒抗人肿瘤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病,主要感染禽类,对人可引起发热等轻微症状。鸡新城疫病毒感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鸡新城疫病毒的HN蛋白具有增加肿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粘附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改变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作用,在人类肿瘤性疾病生物防控中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底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2020年4月30日,我国共确诊病例8万余,全球已确诊病例300余万,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重症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程中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收到了积极效果。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COVID-19与干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的作用路径和潜在的机制靶点,有望对现有的诊疗方案中药临床应用做有益补充,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灼伤病人创面分泌物中检出一株亲水气单胞菌大连市第四医院大连116031周国华大连大学检验系116021韩玉艳1996年4月,本文报导从1例灼伤病人创面分泌物中连续两次检出亲水气单胞菌,认为与烧伤感染有关。1病例摘要:病人:梁××,男,10岁,住院号...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1月13—16日,在海南岛兴隆举办的"2019年中国芳香植物研讨会"上,我向代表们分发了《生命世界》2019年第6期的以"草木芳香采撷精华"为题的芳香植物专刊,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这一期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石雷研究团队在芳香植物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