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 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100例和3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M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M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0%、48.0%和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及E-ca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P<0.05);VM与E-ca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65,P=0.000).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M和E-cad的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cad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具有VM结构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预后差,VM和E-cad表达的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2胃癌组织及20正常胃黏膜中COX-2和nm2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统计比较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OX-2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和5.0%,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和75.0%,胃癌组织中nm23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P<0.01).COX-2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COX-2与nm23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OX-2与nm23可作为反映胃癌侵袭转移、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激活STAT3( pSTAT3)蛋白和SOCS3在人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60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STAT3和SOCS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人乳腺癌组织中pSTAT3和SOCS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和40.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STAT3和SOCS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2.2%,前者与后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乳腺癌pSTAT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和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SOCS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的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和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乳腺癌pSTAT3和SOCS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7,P<0.01).结论 乳腺癌pSTAT3和SOCS3表达状况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呈密切相关,提示STAT3和SOCS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miR-1207-5p、miR-186-5p表达水平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LSCC患者,取手术切除的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miR-1207-5p、miR-186-5p、PI3K mRNA、Akt mRNA表达。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统计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情况。分析miR-1207-5p、miR-186-5p与PI3K、Akt的相关性以及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LSCC组织miR-1207-5p、miR-186-5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PI3K mRNA、Akt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LSCC组织miR-1207-5p、miR-186-5p表达与PI3K mRNA、Akt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肿瘤直径≥1 cm、低分化、TNM分期Ⅲ期、颈部淋巴结转移LSCC组织中miR-1207-5p、miR-186-5p表达低于肿瘤直径<1 cm、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miR-1207-5p低表达、miR-186-5p低表达LSCC患者3年总生存(OS)率和无复发生存(RFS)率低于miR-1207-5p高表达、miR-186-5p高表达LSCC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 III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是LSCC患者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高miR-1207-5p、高miR-186-5p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LSCC组织中miR-1207-5p和miR-186-5p表达均下调,与LSCC恶性病理特征、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以及低生存率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 Ⅰ)对乳腺癌MCF-7细胞粘 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pEGFP-N1-ST3Gal I真核表达载体.采用GenEscortTM Ⅱ包裹后转染MCF-7细胞. MCF-7细胞为3组:未转染组 (M)、转染空质粒组 (P) 和转染ST3Gal I组 (ST3); 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EGFP ST3Gal I的表达.采用 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后MCF-7细胞ST3Gal Ⅰ基因mRNA水平和 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ST3Gal Ⅰ下游产物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含量;采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基质胶Matrigel粘附、迁移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荧光显微镜下P组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 布,而ST3组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RT-PCR与Western印迹也证实了外源 ST3Gal 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下游产物细胞表面 α2,3-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P组相比,ST3组表现为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利用转染技术可明显提高外源ST3Gal Ⅰ在MCF -7细胞表达,明显增加MCF-7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形成肿瘤入侵表型,将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protein 1,SATB1)的表达,探讨SATB1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3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ATB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SAT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卵巢组织的6.97倍和5.7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 mRNA表达水平随着卵巢癌分期升高而增加: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正常卵巢组织的5.31倍,6.67倍和8.04倍(P<0.05),并且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免疫组化也显示SATB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TB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p-p38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p-p3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55.00%(33/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0、0(P<0.0S).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p-p38两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2F-1和p-p38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MT1-MMP、MT2-MMP、Ezrin、nm23-H1、E-cad和TI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筛选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结果发现,鼻咽癌组织存在MT1-MMP、Ezrin蛋白高表达(P<0.01)和nm23-H1、TIMP-2蛋白低表达(P<0.05).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鼻咽癌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MT1-MMP、MT2-MMP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临床Ⅰ期鼻咽癌和无转移癌(P<0.05,P<0.01),但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鼻咽癌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临床Ⅰ期鼻咽癌和无转移癌(P<0.05).鼻咽癌组织中MT1-MMP与MT2-MMP r=0.308,P<0.001),nm23-H1与E-cad(r=0.167,P<0.05)及TIMP-2(r=0.279,P=0.001),E-cad与TIMP-2(r=0.279,P=0.001)的蛋白质表达旱显著正相关.MT1-MMP与E-cad(r=-0.188,P<0.05)及TIMP-2(r=-0.233,P<0.05),Ezrin与E-cad(r=-0.204,P<0.05)的蛋白质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鼻咽癌MT1-MMP、MT2-MMP和Ezrin蛋白共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炎性鼻咽上皮(P<0.05),但nm23-H1、E-cad和TIM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共同阴性显著高于癌旁上皮和慢性炎性鼻咽上皮(P<0.05,P<0.01).多因素分析和有效性评估发现,MT1-MMP蛋白能较好地独立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多个肿瘤转移基因的蛋白质高表达,转移抑制基因的低表达和这些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失平衡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TI-MMP蛋白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较好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酶基因(PTEN)、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以及41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TEN基因、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基因在67.16%(45/67)的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2.84%(22/67),而在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97%,显著高于非小细胞癌组织.PTEN基因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分别为X2=5.44,P=0.019;X2=4.740,P=0.029;X2=4.51,P=0.034),在鳞癌和低分化癌中PTEN基因失表达率或表达减少率较高.肺癌中Ki67的过度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X2=6.90,P=0.009; X2=5.68,P=0.017),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Ki67负相关(r=-0.239,P<0.05).细胞增殖指数越高,PTEN基因表达越少,二者呈负相关(r=-0.252,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侵袭有关.联合检测PTEN与Ki67的表达可有助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0例纳入CIN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炎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Gal-3、PD-1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Gal-3、PD-1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N组的Gal-3、PD-1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CIN组(P0.05)。Gal-3、PD-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宫颈鳞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Gal-3与PD-1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96,P=0.000)。结论:Gal-3、PD-1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并且两种指标间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maspin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HCC组织和20例癌旁肝组织中CD133和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癌旁肝组织中CD133和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00%,而在HCC组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和48.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D13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数目和有无血管侵犯有关(全部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肿瘤的数目和有无血管侵犯有关(全部P〈0.05).且CD133蛋白的表达与masp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CD133和maspin蛋白的表达与HCC组织的Edmondson分级、肿瘤数目和血管侵犯有关;CD133和maspin的联合检测对HC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31和CD10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同为肿瘤血管内皮标记物的CD31和CDl05在标记微血管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完整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标本76例,病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1和CD105所标记的MVD数值,MVD计数参照Weidner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实验同时取2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宫颈癌手术中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D3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微血管和大血管上均有较强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血管中亦有表达,恶性卵巢肿瘤中的MVD-CD31值(5.484-_0.75)显著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2.24±0.61)、良性卵巢肿瘤(2.24土0.41)及正常卵巢组织(1.20±0.37)(P〈0.01);在卵巢癌中,MVD-CD31值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腹水、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②CDl05蛋白在卵巢肿瘤微血管中有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呈微弱表达或无表达,恶性卵巢肿瘤中的MVD-CDl05值(4.07士2.11)显著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2.08土0.30)、良性卵巢肿瘤(1.92±1.15)及正常卵巢组织(O.68±0.39)(P〈0.05或P〈0.01);在卵巢癌中MV口CDl05值与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VD-CD31值显著高于MVD-CDl05值(P〈0.05)。结论在标染卵巢癌方面,CDl05比CD31有明显优越性,CDl05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MVD-CDl05值的检测可更准确的确定肿瘤的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C2及CLD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C2和CLDN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2和CI。DN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9%(80/90)、85.56%(77/90)和48.86%(12/28)、25.00%(7/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DC2蛋白表达在低分化食管鳞癌中明显高于高分化食管鳞癌;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CDC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I期、Ⅱ期组(P〈O.05)。CDC2和CLD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7,P〈o.05)。结论CDC2和CLDN5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食管癌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杜心佳  刘希光 《生物磁学》2011,(18):3480-3484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与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IB期非小细胞肺癌.总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36例于36个月之内发生复发或转移,30例术后无病生存期超过3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cad、EGFR、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早转移IB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手术标本中,E-cad的异常表达率、EGFR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30例非早转移IB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P〈0.05),且在早转移IB期NSCLC中,三者的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肿瘤是否浸润胸膜无关(P〉0.05)。结论:对早期肺癌术后病人,检测E-cad、EGFR、MMP9的表达,对判断其恶性程度,提示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倾向大小,决定术后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ESCC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asp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和ESCC组织中,masp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43.0%,差异有显著性(P<0.01);masp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MVD计数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且maspin的表达与MVD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maspin的表达和MVD计数与ESCC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maspin和MVD联合检测对ESC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患者miR-134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无功能垂体腺瘤(non-functioningpituitaryadenomas,NFPA)增殖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集垂体腺瘤标本104例以及8例尸检正常腺垂体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67、MEG3、miR-134等在NFP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数据。结果:miR-134在NFPA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腺垂体和其他类型垂体腺瘤(P0.01);miR-134的表达水平与NFPA患者肿瘤侵袭性、肿瘤细胞Ki-67阳性率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miR-134表达下调可能是NFPA肿瘤发生及肿瘤呈侵袭样生长的重要因素,miR-134可作为诊断和评估NFPA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关系,以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的新鲜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VEGF—C和p38MAP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和61.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和p38MAPK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P=0.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TNM分期(P=0.019,P=0.010)有关;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的大小(P=0.203,P=0.086)和患者的年龄(P=0.0.266,P=0.087)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也证实,VEGF-C和p38MAPK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和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Met蛋白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乳腺癌明胶酶(MMP-2和MMP-9)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乳腺癌组织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使用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乳腺癌细胞内源性c—Met后,western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人乳腺癌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1%,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O.01),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呈负相关(P〈O.01);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c—Met和MMP-2及MMP-9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314和0.322,P〈O.01);使用siRNA特异性下调乳腺癌MDA—M13-231细胞c—Met表达后,MMP-2和MMP-9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乳腺癌c—Met表达状况与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功能可能是通过调控MMP-2和MMP-9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Genomics》2022,114(4):110392
tRNA-derived small RNAs (tsRNAs) participate in several b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carcinogenesi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sRNAs and human cancers are attracting substantial attention. Nevertheless, the involvement of tsRNAs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progression remains unclear. We constructed tsRNAs expression profiles in LSCC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terestingly, we identified a specific 5′-tiRNA fragment (tRF-33-Q1Q89P9L842205) that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and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dvanced stages of LSCC. Importantly, we found that tRF-33-Q1Q89P9L842205 suppressed cell growth,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in LSCC by directly silencing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PIK3CD). We speculated that tRF-33-Q1Q89P9L842205 is a potential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LSCC and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by directly targeting PIK3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