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王冰心  赵俊晔  石玉  于振文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625-3633
为了研究麦田用微喷带灌溉的适宜带长,2015—2016和2016—2017两年度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带宽80 mm微喷带下带长为60 m (T1)、80 m (T2)和100 m (T3) 3个处理的试验,试验小区长度等于带长,试验小区内沿灌溉方向每20 m为一个取样区段,依次命名为A、B、C、D、E,分析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不同处理A区段拔节期、开花期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T123,B区段为T1、T23,C区段为T1>T2、T3,D区段为T2>T3;各处理区段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T123.2)不同处理A、B区段小麦开花后20、30 d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截获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上述指标为T1>T2、T3,D区段为T2>T3;不同处理开花后20、30 d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率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T1>T2>T3,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T1、T2>T3.3)不同处理A、B区段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为T1>T2、T3,D区段为T2>T3,整畦籽粒产量为T1、T2>T3.4)两年度不同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T1、T2>T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T1>T2>T3.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带宽80 mm、带长60 m的处理(T1)是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带长为80 m的处理(T2)是较优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小麦利用微喷带进行节水高产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不同灌溉畦长对小麦旗叶水势、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设置畦长为10(L10)、20(L20)、40(L40)、60(L60)、80(L80)和100 m(L100)的6个处理,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设置畦长为40(L40)、60(L60)、80(L80)和100 m(L100)的4个处理.结果表明: 2010—2011年生长季开花期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L80、L60>L100>L40>L20>L10,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为L80、L60>L100>L40.开花后11 d和21 d,旗叶水势、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为L80、L100>L60>L40>L20、L10;花后31 d为L80>L60、L100>L40、L20、L10.L80各区间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变异系数小于L100,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L100、L40、L20和L10,平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优畦长处理.  相似文献   

3.
张自常  李永丰  杨霞  谷涛  李贵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389-3397
以两优培九(籼稻)和南粳9108(粳稻)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期分别与无芒稗(T1)、稗(T2)、西来稗(T3)和光头稗(T4)共生,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研究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稗草种对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T1、T2、T3和T4处理下两优培九分别减产13.8%、10.6%、23.8%和0.5%,南粳9108分别减产45.5%、36.9%、60.7%和15.1%.T1、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T4处理对两优培九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南粳9108的产量.T1、T2、T3和T4处理增加了水稻灌浆期叶片丙二醛含量,降低了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灌浆期根系氧化力以及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的含量.4种处理对水稻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为T3>T1>T2>T4.稻-稗共生时水稻灌浆期叶片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降低以及灌浆期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稗属杂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常  李永丰  张彬  杨霞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177-3184
以新两优6号(籼稻)和南粳46(粳稻)为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无芒稗(T1)、稗(T2)、西来稗(T3)和光头稗(T4)共生,稗草密度为6株·m-2,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稗草对水稻的干扰表现不同,T1、T2、T3处理使籼稻产量分别下降19.2%、10.8%、21.9%,使粳稻产量分别下降39.7%、25.3%、47.3%,但T4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和稗草共生过程中,T1、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期的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ATP酶活性,降低幅度为T3>T1>T2,T4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对水稻最终分蘖数和株高均无显著影响.表明4种稗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由强到弱表现为:T3>T1>T2>T4,稻 稗共生时水稻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ATP酶活性降低是导致水稻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宽幅精播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适宜基本苗密度,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山东兖州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4种基本苗密度处理:90×104株·hm-2(D1)、180×104株·hm-2(D2)、270×104株·hm-2(山东高产田常用基本苗密度,D3)、360×104株·hm-2(D4),研究基本苗密度对小麦光合特性、衰老特性以及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D1、D4处理相比,D2处理显著改善了灌浆期间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提高了旗叶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旗叶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延缓了旗叶和根系衰老;与D1、D3、D4处理相比,D2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小麦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与D1、D3、D4处理相比,D2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8%、2.5%、6.4%和22.7%、5.7%、17.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8.8%、14.2%和21.1%、6.2%、21.5%。综上,基本苗密度为180×104 株·hm-2的D2处理通过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改善小麦根系形态,延缓了植株衰老,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山东宽幅播种高产麦田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农林废弃物混合基质对崖柏扦插育苗的影响,筛选可替代草炭、成本低廉的环保型育苗基质,配制草炭+蛭石+珍珠岩(T1)、食用菌菌渣+蛭石+珍珠岩(T2)、炭化稻壳+蛭石+珍珠岩(T3)、食用菌菌渣+炉渣+锯末(T4)和炭化稻壳+食用菌菌渣+炉渣(T5)5种混合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综合评价不同混合基质的优劣。结果表明:T3容重最低,其次是T2,二者与其他混合基质差异显著;T2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大于T1,毛管孔隙度低于T1,总孔隙度低于T3;T2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基质含水量和pH最高,且与其他混合基质的大多数化学指标差异显著。不同混合基质的插穗生根率和生长发育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表现为T2>T3>T1>T5  相似文献   

7.
于2010-2012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方式,设置40 m(T40)、60 m(T60)和80 m(T80)3种带长的微喷带灌溉处理,研究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随微喷带带长缩短,灌溉水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均匀系数显著增加.拔节期补灌,T40和T60处理在距畦首0~40 m范围内各小麦行间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T80处理在距畦首38~40 m、58~60 m和78~80 m处各小麦行间的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距微喷带的距离增加而减小.T40处理的小麦在拔节至开花期间和开花至成熟期间分别对40~60 cm和20~8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量显著高于T60和T80处理,而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总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期补灌水量、总灌水量和总耗水量显著低于T60和T80处理.随微喷带带长缩短,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升高,而流量降低,在灌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灌溉面积减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流量,40和60 m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微喷带带长.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等废料可以用于调理稀土矿废弃地土壤,而能源植物麻疯树有望成为稀土矿废弃地的先锋植物。本研究通过向稀土矿废弃地土壤中添加污泥(T1)、污泥+蔗渣(T2)、污泥+蔗渣+钝化剂(T3),并以矿区土壤为对照(CK),研究盆栽条件下各处理对麻疯树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CK相比,T1仅显著提高麻疯树株高,T2、T3显著提高麻疯树株高、地径和生物量,其中总生物量提高184.7%以上;3个处理均显著促进麻疯树对N、P、K、Cu的吸收;T1、T2显著提高基质中可交换态Zn、Cd、Ni比例,T3则相反,并显著降低Zn、Cd、Ni在基质中的迁移系数和活性系数,抑制麻疯树对Zn、Pb、Cd、Ni的吸收,抑制率达36.1%以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对麻疯树生长的促进顺序为T2>T3>T1>CK,对麻疯树吸收Cu、Zn、Pb、Cd、Ni的抑制顺序为T3>CK>T2>T1。混施污泥和蔗渣显著促进麻疯树生长和元素吸收,进一步加入钝化剂则显著抑制麻疯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但不影响麻疯树生长。  相似文献   

9.
苗期干旱及复水条件下不同花生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花生(Arachis hypogaea)品种的旱后恢复能力, 研究花生品种耐旱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通过盆栽土壤水分控制实验, 测定了12个花生品种苗期对干旱胁迫与复水过程的光合响应特征, 并讨论了所测各性状参数与抗旱性强弱的关系, 包括对水分胁迫伤害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 根据苗期生物量抗旱系数, ‘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A596’、‘山花9号’、‘农大818’的抗旱性较强, 且复水后植株产生超补偿生长效应, 补偿生长能力与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干旱进程逐渐降低, 复水后逐渐增加, 抗旱性强的花生品种变幅较小。干旱7天, 大多数花生品种的光合参数值未有显著性差异。干旱14天, 抗旱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光合参数值越高,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光合参数值有显著差异。‘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A596’、‘山花9号’的PnGsΦPSIIFv/FmqP在复水5天时恢复至对照水平, 复水10天时超过对照, ‘79266’、‘ICG6848’、 ‘白沙1016’、‘花17’在复水10天时仍未达到对照水平, 复水过程中抗旱性强的品种的光合参数显著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 干旱胁迫14天和复水5天后, 花生的PnΦPSIIFv/FmqP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 可在苗期用40%土壤相对含水量胁迫14天及复水5天时花生的PnΦPSIIFv/FmqP鉴定品种的干旱伤害程度及修复能力, ‘山花11号’可作为强干旱适应性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地下水补给状况及大豆生长动态变化,于2021和2022年利用地下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开展了4个地下水埋深处理(1 m, D1;2 m, D2;3 m, D3;4 m, D4)的栽培试验,探讨地下水补给量、灌溉用水量、植株生长动态和产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等生长动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D1处理相比,D2、D3、D4处理地下水补给量在2年中分别降低81.1%、96.8%、97.5%和80.7%、96.7%、97.3%;D1处理大豆仅在播种时灌溉1次,其后整个生育期依靠地下水补给就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其灌溉用水量在2年中分别较D2、D3、D4处理减少91.7%、93.0%、94.2%和90.9%、92.9%、94.0%。4个处理中,D  相似文献   

11.
以‘嘎啦/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撒施(T1)、滴灌施氮(T2)和渗灌施氮(T3)对嘎啦苹果氮素吸收利用、分配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挖掘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 T3处理苹果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和氮含量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各时期土壤矿化氮(Nmin)含量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T3>T2>T1处理,在0~20 cm土层表现为T2>T3>T1处理。同一器官的Ndff值(树体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到的15N占该器官全氮量的比例)在各时期均以T3处理最高,T2其次,T1处理最低。果实成熟期的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T3>T2>T1处理,其中T3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4.2%,分别是T2和T1处理的1.19和1.65倍。果实成熟期T1处理的15N分配率在营养器官最高,T2处理在贮藏器官最高,T3处理在生殖器官最高。各处理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均以T3处理最高,T2其次,T1处理最低。渗灌施氮处理显著促进了嘎啦苹果树体叶片生长和氮素利用,并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1年生苹果砧木M9T337幼苗和5年生烟富3/SH6/平邑甜茶为试材,开展盆栽和田间试验,并结合15N、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浓度(0、0.5、1、1.5 mmol·L-1,分别用CK、T1、T2和T3表示)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钨酸钠对苹果幼苗15N吸收利用、13C积累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盆栽试验中,喷施0.5~1.0 mmol·L-1钨酸钠可显著抑制幼苗地上部生长,但对根系生长影响不显著;当钨酸钠浓度达到1.5 mmol·L-1时可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同一时期各处理叶片NR活性与钨酸钠浓度呈负相关,均表现为CK>T1>T2>T3。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硝态氮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时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与钨酸钠浓度呈正相关,均表现为T3>T2>T1>CK。喷施钨酸钠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幼苗各器官15N吸收量和15N利用率,且钨酸钠浓度越高,抑制幼苗氮素吸收和利用的效果越显著。随钨酸钠浓度的提高,地上部13C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T2处理时达到最高;幼苗整株13C积累量呈相似的规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钨酸钠可降低成熟期叶片和果实的氮含量,果皮花青苷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2处理的效果最好。综上,T2处理(1.0 mmol·L-1钨酸钠)可有效抑制幼苗地上部生长,降低15N吸收利用,提高13C积累,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于2012—2014年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处理,当地定量节水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均灌水60 mm,W1)处理,依据0~20 cm (W2)、0~40 cm (W3)、0~60 cm (W4)和0~140 cm (W5)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墒补灌处理,于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和70%,研究依据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墒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拔节期灌水量为W1、W4>W3>W2、W5,开花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均为W5>W1、W4>W3>W2,W3总耗水量显著高于W2处理,与W1、W4和W5处理无显著差异.W3土壤贮水消耗量高于W1、W4和W5处理,其中,W3在拔节至开花阶段和开花至成熟阶段对40~140 cm和6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灌水处理.灌浆中期W3处理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W1和W4处理次之,W0处理最低.W3处理两个生长季的籽粒产量分别为9077和926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0.7和20.9 kg·hm-2·mm-1,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灌溉水生产效率最高.综合考虑灌水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适宜进行测墒补灌的土层深度为0~40 cm.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生长于不同环境光强(29.8%、9.6%、5.0%、1.4%和0.2%全日照)下的2年生三七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CO2浓度、模拟光斑的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和能量分配特征,研究光照强度对阴生植物三七光合特征及光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29.8%全日照(FL)下三七表观量子效率(AQY)、光系统Ⅱ(PSⅡ)潜在的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F/F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能分配到光化学途径的比例(ΦPSⅡ)较高,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并不是最高.9.6% FL和5.0% FL处理Pn 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无显著差异,但它们的AQY、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c max)、Fv/FmFv/Fo较高,NPQ也相对较高.生长环境光强低于5.0%FL时,Pn max、CE、Vc maxJmax、ETR、F/Fm′、qP、NPQ和ΦPSⅡ均随生长环境光强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而捕获的光能分配到荧光耗散的比例(Φf,D)逐渐增加.在500 μmol·m-2·s-1光斑诱导下,生长环境光强大于5.0%FL下的三七ΦPSⅡ随诱导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1.4%FL和0.2%FL下ΦPSⅡ迅速达到饱和,且Φf,D迅速增加.三七在受到长期高光胁迫的环境下,通过适度的PSⅡ光抑制和保持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来保护光合机构遭受不可修复的氧化伤害;适度的遮荫能够有效保持较高的非光化学热耗散能力;但过度遮荫会使其光合能力明显降低,捕获的光能更多地通过非光化学的途径耗散,且在接受到高光照射时较容易引发光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5.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自动控制干旱棚内的隔离池中进行,拔节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J_0)、37.5(J_1)、75 mm(J_2),扬花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F_0)、37.5(F_1)、75 mm(F_2),灌浆期所有处理均按75 mm灌溉,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中后期不同生育阶段植株生长、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0和37.5 mm)显著降低了小麦扬花期的净光合速率和拔节后的叶面积,扬花期的灌水量直接影响扬花期后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拔节期干旱扬花期补水和扬花期干旱灌浆期补水都可以有效提高植株的干物质量;拔节期灌水量越多,全生育期耗水量越大;除J_1F_2外,全生育期灌水量越大,耗水量越大,产量也越高;J_1F_2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扬花期充足的灌水量使J_1F_2处理具有较高的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此期补偿性灌溉加快了干物质积累,也保证了较高的穗粒数,使其最终产量高于J_2F_2处理或与之持平,同时J_1F_2拔节期较低的灌水量降低了小麦生育中后期的耗水量,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J_1F_2是小麦生育中期理想的水分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