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永栋 《古生物学报》2005,44(3):485-485
在2005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现称为“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科技委员会第三十三次全体会议上,批准了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沙金庚研究员领衔申请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这是今年国际地科联批准的15个项目中唯一一项由中国学者担任首席负责人(Leader)的IGCP项目。这一IGCP项目的其他几位共同负责人(Co leaders)由法国的NicolMorton教授(国际侏罗系分会主席)、英国的BillWimbleden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PaulOlsen教授、阿根廷的Alberto…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和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IPA)共同资助,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16和303项目工作组(IGCP Working Groups of Projects 216 and 303)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事件国际学术报告会”(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Bioevents)于1990年9月25—27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本届会议是IGCP 216项目工作组自1984年成立以来召开的第5次会议,同时也是1990年新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国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2004年年会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IGCP全国委员会承办,参加人员除中国IGCP全委会全体成员及IGCP各国际工作组、中国工作组负责人、秘书等以外,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罗德隆处长、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李志坚司长、lUGS(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新一届主席张宏仁教授、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5,(10):100-100
由我国学者发起的“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研究项目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现称为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ntem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该项目国际工作组主席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沙金庚研究员担任,  相似文献   

5.
今年二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在巴黎召开的第14届委员会议上,评审通过了八个新的项目,其中一项是“陆相白垩系对比”,全名是IGCP Project 245 Non-marine Cretaceous correlation,缩写为NMCC,四年活动期限(1986—1989),我们俩人是项目的共同负责人。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物理地层学的研究,在陆相盆地之间并与海相地层序列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地层学、沉  相似文献   

6.
1991年8月28—30日在加拿大西部卡尔加里(Calgary)市召开了“地球历史中的事件标志”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3项(显生宙事件的地球化学标志),216项(全球生物事件)和303项(前寒武系—寒武系事件地层学)联合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0个国家的80名学者,在三天会议期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10—14日,“第七届国际侏罗纪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市成功举办。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捷克、波兰、匈牙利、葡萄牙、俄罗斯、印度、日本、中国、卡塔尔、伊朗、突尼斯、斯洛文尼亚、沙特阿拉伯等近35个国家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包括国际地层委员会和侏罗系分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选举委员、通讯委员,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项目负责人和有关国际工作组负责人等。本次国际会议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侏罗系分会和波兰环境科学部共同发起主办,波兰华沙大学、波兰地质研究院、克拉…  相似文献   

8.
弗拉斯期-法门期生物事件与大兴安岭晚泥盆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胜哲 《古生物学报》1990,29(4):427-446
事件地层学(Event Stratigraphy)的概念由英国学者D.V.Ager(1973)首先提出。它利用地质历史上稀有的、突发的短暂事件及其地层记录来划分对比地层,按照自然特征确定地层界线。我国学者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徐道一于1980年和1982年首先提出了古生物绝灭与超新星爆发的关系并介绍了新灾变假说。近年来由杨遵仪教授主持的IGCP第203项目,对华南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刘本培等(1986)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了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吴思本于1984年和1986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多伦陨石坑的陨击事件。张勤文等于1984年对我国南方震旦-寒武系界线上的地质事件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其它地层界线上的地质事件及生物事件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古生物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自1987年8月8日至1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长岛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除山东省的代表31人外,还有科学出版社、《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工作会议的全体同志、长岛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古生物学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山东省博物馆、长岛县人民政府的有关代表分别宣读了贺信.会议还分别介绍了8月底至9月初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5项陆相  相似文献   

10.
1988年9月18日至23日在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和顿涅茨克举行国际石炭系中间界线工作组野外地质会议(Field Meeting of the mid-Carboniferous Working Group of the IUGS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会议由苏联乌克兰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乌克兰地质协调局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有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中国和苏联有关人员40余人,其中有工作组的正式成员11人(包括杨敬之和阮亦萍)。另外国际地层委员会石炭系分会主席W.  相似文献   

11.
国际古生物协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 Asso-ciation)是一个联系全球古生物学工作者的大型国际组织,1933年7月27日在华盛顿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宣告成立,当时称为“国际古生物联合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 union)。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设想最早是由当时的美国古生物学会秘书、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教授本杰明。豪厄尔提出的。他在同C.泰歇特以及其他许多同事进行讨论时竭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现。因而,在1933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联合会的章程和细则。  相似文献   

12.
国际古生物协会是1933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成立的,她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和协调国际古生物学的合作并鼓励古生物学各科知识的结合和综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开展了许多活动,兹简单地列出部分项目如下: (1) 出版机关刊物Lethaia,国际性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杂志;  相似文献   

13.
由加拿大石油地质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泥盆系学术讨论会(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Devonian System)于1987年8月17-20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Calgary, Canada)召开.14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会议的主题是泥盆纪古地理重建(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14.
国际会讯     
1979年9月27日—10月2日在希腊的雅典召开第七届国际地中海新第三纪会议。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设的地层委员会地中海新第三纪地层地区委员会召开,并由希腊科学文化部主办,雅典国立卡普第斯特莱大学(地质古生物系)负责组织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相似文献   

15.
首届国际古植物学会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Palaeobotanical Conference)于1980年7月7日至7月13日在英国里丁大学举行。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120多名古植物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李星学参加了会议。在伦敦参加第五届国际孢粉学会的以徐仁为首的“中国孢粉学代表团”的7名成员,也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古植物学协会(简称IOP)发起,并得到伦敦林奈学会、里丁大学植物系和国际古被子植物协会(简称IAAP)的赞助而联合召开的。英国的哈瑞士教授(T.M.Harris)与查路德教授(W.G.Chaloder)分别担任会议的名誉主席与主席,大英自然博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古生物学家麦克鲁教授(Prof. W. S. McKerrow)和美国著名古地理学家史科提斯博士(Dr. C. R. Scotese)主编的《古生代古地理与生物地理》(《Paleozoic Palaeogeography and Biogeography》)一书由伦敦地质学会出版。这是1988年牛津国际古生代生物地理和古地理学术讨论会的一本论文集,收编了英、美、澳、中、法、比、加等国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40篇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文字流畅、图文并茂、见解新颖、内容丰富。该书引用了古地磁测量的最新资料,探讨了古气候变迁、海平面升降与生物演化辐射及其迁移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古生代每个时期动植物各个门类的生物地理分区及亲缘关系。是一本  相似文献   

17.
去年8月中旬,元古代生物圈多学科研究国际讨论会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举行,近十个国家约15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际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中心(简称CSEOL)主办,会议目的是为出版该组织编著的元古代生物圈演化专著广泛征求意见。会议的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1.大陆地壳的演化,板块构造和元古代铁矿形成序列的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的比较。 2.元古代各类化石的记录、分布以及这些记录所显示出的分异模式。这一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A.元古代叠层石记录的主要特色; B.地质时期中微生物藻席保存特色的生物地球  相似文献   

18.
第一届国际牙形刺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odont Symposium;ICOS,2006)于2006年7月16日至22日在英国里斯特(Leicester)大学召开。会前地质考察于7月12日至16日在爱尔兰进行,会后地质考察于7月22日至28日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进行。牙形刺学科是国际上最活跃的古生物学科之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植物学大会(IBC)由生物科学国际联盟(IUBS)与国际植物学与真菌学会联合会(IABMS)授权主办,拥有百余年创办历史。第1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于190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迄今已举办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每6年举办一次,是全球植物科学家讨论植物科学热点问题、交流研究成果、提出学术观点的重要集会,也是国际植物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学术盛会。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将由中国植物  相似文献   

20.
<正>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IGC)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六千名地质学家、大学生和其陪同人员出席了这次大会。其中,东道主美国参加的人数最多(3 261),超过半数;超过百人以上的国家依次是加拿大(259)、法国(208)、苏联(207)、联邦德国(187)、英国(161)、意大利(14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