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DGF)表达情况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诊治的鼻咽癌患者62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IF-1α及PCDGF表达情况。观察鼻咽癌患者HIF-1α及PCDGF表达相关性,分析HIF-1α及PCDGF表达与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HIF-1α阳性表达率83.9%(52/62),PCDGF阳性表达率90.3%(56/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2/40)和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09,68.396,P0.05)。观察组中,T3及T4期、Ⅲ及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者HIF-1α高表达、PCDGF高表达、HIF-1α和PCDGF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T1及T2期,Ⅰ及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患者HIF-1α与PCDGF表达呈正相关(r=0.856,P0.01)。随访36周,患者整体生存率为65.7%。HIF-1α和PCDGF低表达、HIF-1α高表达、PCDGF高表达、HIF-1α和PCDGF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7.5%、56.7%、67.9%和52.2%,四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3,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HIF1-α和PCDGF具有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分泌与表达因子(RANTES)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研究抽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 50例、乙肝肝硬化(LC) 38例、慢性乙肝(CHB) 43例,分别记为HCC组、LC组、CHB组,且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4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其外周血MIP-1α、RANTES水平,并分析外周血MIP-1α、RANTES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实验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TNM分期越大,分化程度越低,外周血MIP-1α水平越低,RANREs水平越高(p0.05),原发性肝癌转移外周血MIP-1α水平显著低于非转移者、RANREs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者(p0.05)。本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MIP-1α水平低,RANTES水平高,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脂代谢相关mi R-369-3p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解析mi R-369-3p在HCC细胞中的作用性质及相应分子机理。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 R-369-3p在HCC病理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Spearman's法分析mi R-369-3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CCK-8检测、Transwell穿透小室实验和裸鼠荷瘤实验检测敲低内源性mi R-369-3p表达后对HCC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瞬时转染、定点突变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分析mi R-369-3p对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的转录后调控作用。结果:mi R-369-3p在HCC病理组织(n=68)和细胞中异常低表达,且此低表达趋势与HCC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关系(x~2=6.907,P=0.0086);敲低内源性mi R-369-3p可显著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性;参与调控这一抑瘤效应的关键分子机制可能是miR-369-3p与FGF9的3'-UTR区直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FGF9 m RNA的稳定性,进而抑制后者表达水平。结论:miR-369-3p可通过靶向FGF9信号在转录后调控水平负性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在肝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动态表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WB、IHC以及PCR方法测定并比较HIF-1α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阳性情况以及表达量,分析HIF-1α强阳性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正常肝组HIF-1α阴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HCC坏死组HIF-1α强阳性率最高。正常肝组HIF-1α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HCC坏死组表达量最高且明显高于HCC组。中低度分化组HIF-1α强阳性较高度分化组高得多;有转移组HIF-1α强阳性较无转移组高得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肝硬化以及HCC组织中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肝组织。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的程度以及HCC转移相关,但与有无癌栓及HBsAg表达及预后不相关,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目前缺乏灵敏的早期诊断指标,许多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导致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低。因此,找到相应的肿瘤标记物将有助于早期肝癌的诊断。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牛磺酸上调基因1 (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下调TUG1可以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增殖等能力,还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TUG1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该文将重点介绍TUG1作为癌基因在HCC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作为HC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肝癌行肝移植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4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6.39,P<0.01).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及肿瘤播散灶密切相关(P<0.01).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HIF-1α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8.46,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HIF-1α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HIF-1α蛋白有望成为一个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EC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HCC患者,30例正常人,3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PCR)检测血清DEC1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DEC1的表达水平与AFP相关性。探讨血清DEC1的表达水平与HCC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DEC1明显高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清DEC1的表达与血清AFP水平是呈正相关的。Kaplan-Meier结果显示血清DEC1低表达组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其术后生存率也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DEC1在肝癌者血清中高表达,不仅可能成为HCC诊断的标记物,且其血清表达水平也有助于HCC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脯氨酰4-羟化酶亚基α1(prolyl 4-hydroxylase subunitα1, P4HA1)是脯氨酰4-羟化酶的限速亚基,为合成各种类型胶原所必需.有报道显示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但机制尚不明了.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低氧环境可诱导胶质瘤细胞中P4HA1表达上调,敲低P4HA1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内皮细胞转分化,从而破坏胶质瘤中血管形成.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P4HA1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性进展机制,并发现P4HA1在胶质瘤细胞中与HIF1α的表达呈密切正相关,其表达上调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这一过程可能与其抑制E-钙黏蛋白、升高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而上述蛋白表达变化有可能是由于P4HA1上调了SNAI1和SNAI2的表达所导致.同时, P4HA1还可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BMECs)的迁移和管腔形成,推测P4HA1也有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由此本文推论, P4HA1的表达有可能受HIF1α调控,其表达升高有可能通过上调SNAI1和SNAI2诱导的EMT和通过诱导HBMECs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目的是寻找HCC相关的mi RNA预后生物学标志物,预测HCC患者的风险程度和生存时间,为他们提供有效的预后信息.使用4种方法从TCGA中识别差异表达的mi RNAs(DEMs).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从DEMs中筛选肝癌预后相关的mi RNA.最终4个HCC的预后mi RNA生物学标志物(hsa-mi R-132-3p、hsa-mi R-139-5p、hsa-mi R-3677-3p、hsa-mi R-500a-3p)被筛选出来组合成一个风险评分模型.目前还没有实验证据表明组合中的hsa-mir-3677-3p与HCC相关,是本研究新发现的mi RNA.生存曲线、ROC曲线、卡方检验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该模型计算出的风险分值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风险程度(P<0.000,风险比=2.551,95%置信区间=1.751-3.717).低风险组HCC患者1-5年生存率比高风险组高20%-30%.通过与临床数据分析发现,组合的生物学标志物较其他临床指标相比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最后,预测了4种mi RNA的靶基因,包括AGO2、FOXO1、ROCK2、RAP1B、CYLD等,并在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659-3p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潜在功能和机制。[方法]纳入甲状腺乳头癌患者60例,比较甲状腺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miR-659-3p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敲低miR-659-3p后检测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水平和凋亡水平,并进行底物鉴定。[结果] miR-659-3p的表达水平在60个甲状腺癌组织中也显著上调(P<0.05)。miR-659-3p敲低后TPC-1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P<0.05)、 TPC-1的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敲低CTNNBIP1时,TPC-1的凋亡水平下降(P<0.05)、 TPC-1的细胞活力水平上升(P<0.05)。过表达miR-659-3p时,CTNNBIP1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敲低miR-659-3p时,CTNNBIP1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过表达miR-659-3p后,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蛋白β-catenin的核定位增多;敲低miR-659-3p后,β-catenin的核定位减少。[结论] mi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90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CC患者80例,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CD90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90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0.05)。CD90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肝内转移、TMN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D90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有关,可以作为HC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糖蛋白2(ribophorin II,RPN2)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对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同时分析RPN2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HCC公共芯片数据,从蛋白和m RNA水平检测HCC组织中RPN2的表达,同时分析RPN2与HCC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预后相关性;进一步利用MTS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在肝癌HepG2细胞中检测RPN2对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98例肝癌组织中,RPN2阳性表达率88.78%,对应癌旁肝组织中,RPN2阳性表达率74.49%;癌组织中RPN2染色评分为5.80±3.15,癌旁肝组织RPN2染色评分为2.13±1.59,肝癌组织中RPN2表达显著上调(P0.001)。3个肝癌公共芯片数据(共522例肝癌)中RPN2的m RNA表达水平同样显著升高(均P0.001)。98例肝癌患者RPN2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P=0.004)、门脉侵袭(P=0.012)和TNM分期(P=0.009)相关;RPN2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较RPN2低表达的患者短(OS:P=0.027;RFS:P=0.036)。肝癌HepG2细胞转染RPN2小干扰RNA后,细胞生长能力显著受抑制。结论:RPN2在肝癌中表达显著升高,RPN2的表达与肝癌的恶性进展有关,RPN2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3.
DLC-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8p21.3-22。它是RhoA特异性GTP酶的激动蛋白,与调控细胞增殖和粘附的信号传导通路关系密切,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研究发现DLC-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提示该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DLC-1表达的恢复引起了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癌细胞的浸润,从而在肝细胞癌的转移、侵袭及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方面发挥作用。因其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关系密切,使其在肝癌早期发现,早期预测肝癌的转移复发及肝癌的预后方面发挥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HIF-1α和PHD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3例HCC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13例正常肝组织中HIF-1α和PHD2的表达.结果在HCC、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35.7%、0%,差异显著(P≤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显著差异 (P〈0.05).PHD2在H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 (P≤0.05).HCC中PHD2表达水平下调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阳性组与阴性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53.8%(35/65)、81.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脉管瘤栓、HBsAg阳性及HIF-1α的表达是影响HCC的独立预后因素.HIF-1α和PHD2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5).结论 HIF-1α和PHD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一些恶性进展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有助于肿瘤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lα(HIF-lα)表达与肝癌行肝移植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4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IF-l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6.39,P〈0.01)。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及肿瘤播散灶密切相关(P〈0.01)。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HIF-1α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8.46,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HIF-1α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HIF-1α蛋白有望成为一个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2)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ME2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ME2对乳腺癌MCF-7细胞中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ME2可较强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2ME2作用48h后MCF-7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不同浓度2ME2作用于MCF-7细胞48小时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中HIF-1α、CXCR4、VEGF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E2可通过降低HIF-1α、CXCR4、VEGF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识别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对于深入研究肝癌发病机制和开发诊疗靶点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EO2R工具从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筛选5个数据集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潜在的肝癌相关基因.利用Metascape网站,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及信号通路分析.结合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on Analysis)网站筛选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与肝癌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候选肝癌相关基因,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结果显示,从5个数据集中共发现94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文献检索后发现24个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少见文献报道,属于肝癌中未知功能基因.利用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数据后发现,GINS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CFHR4和DNASE1L3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荧光定量PCR技术证实GINS1在81.3%的肝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CFHR4和DNAS-E1L3分别在71.9%和93.8%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因此,本研究发现GINS1、CFHR4和DNASE 1L3在肝癌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潜在的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研发肝癌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会出现变化,分析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在乙肝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检测38例乙肝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miR-122和miR-22)的表达.分析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的袁达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与复发的关系.结果:乙肝肝癌患者血清miR-122和miR-22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前后血清miR-122和miR-22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乙肝肝癌患者血清miR-122和miR-22表达的高低与HBVDNA、肝硬化、AFP、肿瘤大小、病理分化、TNM分级有关(P<0.05).血清miR-122和miR-22低表达组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miR-122和miR-22在乙肝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与肝癌复发转移率高和预后差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用Northern blot方法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诱发的大鼠肝癌中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因子α_2-巨球蛋白(α_2-M)、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P)及雄性激素正调控的α-2u球蛋白(α-2u)三种分泌性蛋白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14/16)肝癌样品中α_2-M RNA水平显著降低;而α_1-AGP 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水平;α-2u RNA水平明显下降,但在某些雄性大鼠肝癌样品中该基因却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一些肿瘤宿主血浆中α_2-M水平的显著下降及α_1-AGP水平的明显升高分别是由于基因表达活性的下降及升高所致。α-2u基因表达的异常提示,在癌变过程中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