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自1986年着手筹建至今,已走过了15年艰辛的创业历程。植物园把杜鹃花属和具有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区域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与引种栽培作为工作的重心。对上述植物的野外考察研究、搜集引种、繁殖栽培,一直是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工作的重要领域。经常性的野外“作战”是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十五年来,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科技工作者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做了大量艰苦的、实实在在的第一线的工作,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创建之初,没有国家固定的事业拨款,仅…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的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地区共有17个植物园,这些植物园在植物物种保护、固沙植物的繁殖推广、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者指出:西北地区虽然物种数目相对较少,但植物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干旱地区物种保护的问题更为突出。“濒危生境”和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在西北干旱地区植物园,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3.
云南几种兜兰属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曾从云南各地采集、引种了一些兰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其中大多数已在园中开花结果。在鉴定该属植物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种与未记载种。它们都是很美丽的观赏植物,本文将分别予以介绍。文中所引证的标本均保存于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室(KUN)与北京植物研究所标本室(PE)。  相似文献   

4.
数字植物园     
《生命世界》2012,(2):44-45
数字化植物园是对内实现物种高效管理支撑、对外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对接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植物园日常基础工作之一。如今,数字化植物园项目已经逐渐成为各大植物园优先发展的方向性项目。植物园引种驯化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科研人员对中国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正在南京(?)建一个规模较大的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建立在钟山山麓中山陵附近,面积约三千多亩,隶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这个植物园将调查、蒐集国内外各种重要经济植物,并逐步开展各种植物的馴化、杂交、育种和栽培等试验研究。南京位置适中,宜於进行我国南北地区植物的馴化试验,使南北地区的有用植物能相互遷移,以扩大种植地区。这个植物园在今后几年内,准备以引种我国南北各地主要的绿化植物、果树和藥用植物为重点,并为植物学、农业、林业、药物学等  相似文献   

6.
肖云学  刘光裕 《广西植物》2021,41(5):843-852
龙脑香科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被认为是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建园开始就注重龙脑香科植物的研究、收集与保护,并建立了龙脑香科植物专类园。经过几十年收集,现已成为我国龙脑香科植物重要的保育基地。该文结合历年的引种保育、物候及生长量观测等资料,系统整理了版纳植物园在龙脑香科植物引种保育和研究利用的工作。结果表明:自建园以来,版纳植物园共收集了7属34种龙脑香科植物,国内的有11种,国外的有28种。国内引种种类长势良好,除广西青梅外均能开花结果。国外种类开花结果的有13种。此外,版纳植物园部分龙脑香科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植株抗寒及抗病虫能力的分析,也说明版纳植物园的龙脑香科植物的迁地保护是成功的。该文还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对龙脑香科植物在造林、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该科植物的引种、保育及研发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资源是植物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植物资源保育是植物园最基本的工作。以往的植物资源保育工作主要包括植物资源日常管护、繁殖和资源保育研究,此模式的局限性随着植物园的发展或植物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日显突出。植物资源保育之创新,首先是拟保育资源的系统性选择,其次是已保育资源的运用,包括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以及科普利用。  相似文献   

8.
论植物园的活植物收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植物园活植物收集评价、引种中的取样方法和迁地保护种群大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活植物收集的评价包括科学性和代表性,最具有科学意义的是经过调查从野外收集的有完整记录的材料,其次是从植物园等机构 引种的有记录的材料,再次是从各地引种的基本上无记录的材料.根据收集物的代表性可分为具有保护意义的收集和保护性收集.取样技术主要针对保护性收集而言,要求收集样本能涵盖该物种95%以上、频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活植物收集种群的大小应从科学性和现实性二方面来考虑,对植物园里大量的具有保护意义的收集,其种群大小为乔木10~20株,灌木40~50株,草本100~200株;对于保护性收集则至少为乔木50~100株,灌木200株或更多,草本300~500株以上.另外,对当前植物园活植物收集圃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植物园发展的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植物园近十余年来发展的动向进行评述,列举了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园国际会议与重大活动,指出当前国际植物园工作的中心任务首先是物种保护。总结和分析我国植物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在园貌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植物园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1)植物的收集量;(2)活植物数据的积累;(3)罕见植物的引种;(4)现代技术的应用。作者最后提出,我国植物园发展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是:(1)既是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又应各具特色;(2)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永恒的主题;(3)植物园应着重物种迁地保护的研究和实践;(4)植物园应重视栽培和利用植物并着重以药用植物为对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比较引种植物和本土植物的生长状况,主要是果熟现象,讨论了引种植物对引种目的地的适应性。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和保存了国内外万种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并对多种引种植物进行了长期连续生长监测。本文统计分析了其中观测4年以上的569个编号的引种植物生长适应状况。结果表明:1)引种植物基本适应植物园的环境,但是不同气候区来源的植物适应性表现不同,不同地区来源植物适应性顺序为:热带亚洲植物〉亚热带和热带北缘植物/热带非洲植物〉热带澳洲植物〉热带美洲植物;2)不同科属植物个体适应表现也有差别,无患子科,蝶形花科,楝科和紫葳科等的植物个体适应性和本土植物比较相似,而大戟科植物个体适应性和本土植物差异最大;3)分析表明引种植物对植物园的适应受到来源地气候和区系起源两个因素的影响;4)紫蒇科,桃金娘科和含羞草科的一些引种植物个体果熟年比高于本土植物,其入侵性有待于进一步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皇家植物园     
<正>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康提城外5.5千米处,始建于公元1371年,曾经是康提国王的御花园。该植物园东、西、北三面为马哈韦利河所环绕,占地1.4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60米。植物园所在地降水充沛,每年降雨天数可达200天。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在行政上隶属于斯里兰卡农业部,包括引种栽培和展示活体植物的植物园区以及收藏植物腊叶标本的国家标本馆。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以其丰富的物种引种和收藏而成为  相似文献   

12.
稀有濒危植物在温州植物园的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三十多年的引种驯化工作,目前已有44种国家稀有濒危植物成功迁地保护在温州植物园,大部分生长良好。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强、具开发价值的部分植物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果熟率和存活率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引种植物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原产澳大利亚的引种植物引入西双版纳后总体适应性较差,在557号引种植物中,存活率和果熟率分别仅为5.0%和3.6%。植物区系地区、气候区、植物类群、引种途径和引种年代等因素对引种植物的适应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气候区和植物区系地区是影响引种植物适应性的主要因素,间接引种植物的适应性高于直接引种植物。因此,从气候相似且在植物区系发生上有亲缘关系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4.
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植物园与植物园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全世界植物园数量的增加、功能和转变和我学科的综合,需要发展植物园学,以引导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学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1)植物园的性质、任务和功能;2)历史;3)规划设计;4)物种保护,尤其是迁地保护;5)活植物收集圃及其管理;6)引种驯化的理论与实践和新经济植物的发掘;7)植物展出的技术与方法;8)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9)环境教育和旅游;10)维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的核心。美丽的外貌、科学的内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准则是植物园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引种栽培蛇皮果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蛇皮果在引种地的生长状况及繁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华南植物园引种栽培植物数据管理系统(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DATABASEMANAGEMENTSYSTEMOFINTRODUCEDANDCULTIVATEDPLANTSINSOUTHCHINABOTANICALGARDENLaiZhimin(BotanicalGardenOfSouthChinaInstituteofBotany,AcademicSinica,Guangzhou510520)1前言利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对植物园引种栽培植物数据和资料进行管理,是提高植物园管理水平,协助进行科研、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亦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西方发达国家早在60年代就已建立起由计算机管理的植物档案,到80年代已经形成网络结构;80年代后国内若干单位也相继利用Lotusl-2-3、MS-DOS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赞许和解读了洪德元院士在2016年以"三个‘哪些’:植物园的使命"为题而提出的植物园引种收集了哪些、培育开发了哪些和挽救了哪些的"三个哪些"的重要见解。笔者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植物园已从约110个发展至约200个,收集、保存了占我国2/3区系成分的约20,000种植物,远高于世界2,000多个植物园所保存的约1/3的世界种类。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我国植物园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与其追求保护植物的数量,不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侧重和优先收集、保存具有重要科研、经济或文化价值种类中已受严重威胁的种类;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它们的有效保护研究,以解决30多年来植物园新增的和死亡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相当(各约80%)的状况。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那些具有保护功能的植物园的科学布局,切实解决好在我国植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环境越独特的地方植物园越少或空白的问题,而且要在洪院士所提出的"三个哪些"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和支持植物园开展植物有效保护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学会第一届全国植物引种驯化学术会议已于1964年9月21—28日在庐山举行。这是解放后我国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者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40余人,代表16个省、自治区、市的28个单位。大会共收到论文158篇,包括引种驯化、栽培繁殖、生物学特性、资源调查、种子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及造园设计等方面的论文。此外,全国各地植物园还分别作了有关工作概况的报告。还在会外放映了学术幻灯片并参观了当地的园林建设。会议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就解放前和解放后的植物园事业进行了新旧对比,并以庐山植物园为例,不少代  相似文献   

20.
除虫菊是一种重要的农药植物。历来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插条繁殖。但种子繁殖法不易保持种性,遗传性不稳定的低世代材料更是如此;分株或插条繁殖速度又太慢。国内未见到有关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报道。因此,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除虫菊腋芽培养和快速繁殖试验。本工作的目的是为除虫菊的优良品种的引种提供快速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