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微丝骨架解聚剂细胞松弛素B(CB)和稳定剂鬼笔环肽(PD)对梨花粉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动态变化和尖端质膜上钙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CB处理能促进花粉管内胞质钙离子[Ca2+]i浓度增加,同时还能激活质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PD处理对花粉管内[Ca2+]i浓度及钙离子通道几乎没有影响。研究表明,微丝骨架的解聚激活了花粉管质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使得胞外钙离子大量流入,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抑制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2.
把重组表达钙离子敏感蛋白的YC2.1基因(yellow cameleon 2.1)导入了粟酒裂殖酵母中,观察了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分布。结果发现,钙离子敏感蛋白所指示的钙离子呈细胞周缘胞质较高浓度分布,而在细胞胞质中部的钙离子浓度相对低一些。通过DAPI染色实验证实这是由于胞质中部细胞核的填充而形成。fluo-3染色的裂殖酵母细胞,由于fluo-3进入到细胞器(房室化现象),所以出现胞质的内部区域高的荧光信号,而在周缘的胞质区相对弱,不能真实反应胞质钙离子的分布。因此重组表达钙离子敏感蛋白测定钙离子的方法优于fluo-3荧光探针的方法,对于裂殖酵母细胞胞内钙离子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时胞质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实验使用F luo-3标记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和碘化丙碇对死亡细胞核染色,观察吞噬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和显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含死亡细胞的巨噬细胞内荧光密度图像。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离子的释放。在缺钙的溶液中,可见巨噬细胞接触死细胞时细胞内钙离子快速地聚集和增高。在吞噬体形成时,巨噬细胞内钙离子上升到较高的水平。快速上升后,当吞噬小泡消化时,细胞内游离钙下降,随后钙离子恢复到低水平。研究显示伴随着吞噬小泡中红色荧光的死细胞的出现和消失,巨噬细胞内出现一系列钙离子变化的图像。提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改变在细胞吞噬作用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内的钙离子浓度对于线粒体的ATP合成、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的开放及细胞质内钙信号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线粒体的钙离子转运调节平衡是线粒体除合成ATP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外的又一重要功能。线粒体中存在钙吸收和钙释放两种重要的钙转运机制。文章就线粒体外膜钙离子的转运、内膜钙离子的吸收和释放等线粒体钙离子转运方式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Quin 2/AM荧光探针作为细胞内部钙离子指示剂,研究了竹红菌乙素光敏损伤后引起小鼠腹水肝癌细胞的钙离子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随着乙素光敏作用增强而上升。并且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与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呈正比关系;用数种单线态氧淬灭剂(L-His,NaN_3);羟自由基清除剂(PABGA)观察了乙素光敏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相关。用膜去极化方法研究了细胞在光敏损伤过程中钙离子浓度变化与去极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日本沼虾感光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变化对甲壳动物感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了日本沼虾感光细胞,在暗适应时高钙离子浓度中温育的感光器细胞的感杆束直径下降,微绒毛排列零乱;多囊体、板膜体数量增加;色素颗粒散布在细胞质中,呈现出光适应的结构特征。而温育在低钙离子溶液和生理溶液中的感光器细胞结构相同,呈现出暗适应的结构特征。另外,细胞器中储存的钙离子也受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在高钙离子溶液中温育后细胞器储存的钙离子量增加,膜下储泡囊、多囊体、线粒体、色素颗粒等细胞器中的焦锑酸钙结晶颗粒比温育在低钙溶液中的细胞明显增多。结果显示,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从而影响感光器细胞的结构而影响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对纯化的黄姑鱼肌肉乙酰胆碱酯酶的激活作用是依赖于底物浓度的。在钙离子存在时,表现最高活力的底物浓度在0.3mM 左右,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激活作用消失。钙离子与酶结合作用的表观解离常数为6×10~(-4)M 左右。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并不解除底物对钙离子激活作用的抑制,表明钙离子似不可能结合在酶的外周底物结合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箭毒,在酶的外周阴离子部位有表现不同亲和力的两种结合作用,只有其中高亲和力的抑制作用为钙离子解除。在箭毒接近全抑制酶活性以后,再增加箭毒浓度,钙离子仍表现竞争作用。箭毒对酶的两种不同的抑制作用皆为底物所解除。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类型抑制剂十甲鎓及1,5-双-(4-三甲铵苯)戍酮-3的抑制作用部份地为钙离子解除。讨论了包括钙离子及硫代丁酰胆碱、箭毒、十甲鎓、1,5-双(4-三甲铵苯)戊酮-3、季铵酚和六甲鎓在内的多种胆碱能配基在酶上三类部位的结合及配基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EV71感染前后,细胞内钙离子分布变化情况。细胞感染EV71后,细胞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细胞质及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 EV71的感染能够引起宿主细胞内钙离子的分布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调节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ISAAA信息     
<正>研究发现钙离子参与植物细胞快速通讯威斯康辛大学植物学教授Simon Gilroy及同事的新研究揭示了一个让科学家长期困惑的事实:钙离子参与了植物细胞快速通讯。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Gilroy和他的团队在一项研究中用钙离子传感器做控制器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们发现当钙离子存在时,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异搏定(Verapamil,VP),钙离子载体A23187,内膜系统钙离子通道抑制剂2-APB和LiCl处理,研究水杨酸(SA)诱发的丹参培养细胞内Ca2+迸发在培养基碱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A处理诱发丹参培养细胞培养基碱化,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和VP、内膜系统钙离子通道抑制剂2-APB和LiCl单独处理均可显著抑制SA处理诱发的培养基碱化过程,但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SA处理诱发的培养基碱化的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内膜系统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当两类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同时使用,培养基碱化过程被完全抑制,甚至培养基出现酸化趋势;钙离子载体A23187可以显著促进培养基碱化过程。以上结果说明,由水杨酸诱发的胞外Ca2+内流与胞内钙库Ca2+释放均参与了丹参培养基碱化的诱导过程,但胞外Ca2+内流的作用更重要。本研究揭示了SA诱发的Ca2+与丹参细胞培养基碱化之间的关系,为更深层次地阐明植物次生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