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报道了采自西藏墨脱县悬钩子属绢毛亚组Rubus subsect.Lineati (Focke) Yü et Lu两个中国新纪录种,即酒红悬钩子R.calophyllus Clarke.和炫丽悬钩子R splendidissimus Hara.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采自西藏墨脱县悬钩子属绢毛亚组Rubus subsect. Lineati (Focke) Yü et Lu两个中国新纪录种, 即酒红悬钩子R.calophyllus Clarke.和炫丽悬钩子R.splendidissimus Hara.  相似文献   

3.
江西悬钩子属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和文献,对江西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江西境内共有悬钩子属植物43种7变种2变型,其中红花悬钩子Rubus inopertus(Diels)Focke,大红泡R.eustephanus Focke ex Diels,深裂锈毛莓R.reflexus Ker var.lanceolobus Metc为江西新分布。编制了检索表,并讨论了江西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9,28(5):623-629
报道了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多胞锈菌科Phragmidiaceae)的3个新种和两中国新记录。新种是采自香莓Rubus pungens var. oldhamii上的多隔多胞锈菌P.multiseptatum、采自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上的粗壮多胞锈菌P. robustum以及采自华中悬钩子Rubus cockburnianus上的西藏多胞锈菌P. tibeticum。中国新记录是二花悬钩子Rubus biflorus和掌叶悬钩子R. pentagonus上的八室多胞锈菌P. octoloculare以及秀丽悬钩子Rubus amabilis、香莓R.pungens var.oldhamii、柔毛针刺悬钩子R.pungens var. villosus和西藏悬钩子R. thibetanus上的香莓多胞锈菌P. rubi-oldhami。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野外调查中,发现西藏2个新记录属植物——球果藤属(Aspidocarya)与龙珠属(Tubocapsicum),4个新记录种植物——球果藤(Aspidocarya uvifera Hook.f.et Thoms.)、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毛花槭(Acer erianthum Schwer.)和清香藤(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植物标本室(XZE)。该次发现的植物新记录丰富了西藏的植物区系,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重庆市1新记录种——太子凤仙花(Impatiens alpicola Y.L.Chen et Y.Q.Lu),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存放于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标本馆。另编制了重庆市分布凤仙花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杓兰属植物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共发现甘肃省杓兰属植物15种,占中国杓兰属植物种类的39.47%,其中9种为中国特有种。调查发现2种甘肃省杓兰属植物分布新记录种——巴郎山杓兰(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 T.Tang et F.T.Wang)和离萼杓兰(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nch.)。通过整理重新编制了甘肃省杓兰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叉蕨属是蕨类植物的大属之一,全世界约150种,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据记载,中国 有27种、2变种,分布在长江以南,仅有2种北达长江以北四川境内,而大部分种类集中分布在云南。近 来,笔者主要对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室的标本进行了清理,也参考了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标本馆的标本,这些标本不少是近年来所采集,其中,发现1新种并有1种和1变种为中国新记 录,1种为云南新记录,1种为贵州新记录,有4个种名是新异名,即Tectaria cosimilis Ching et C.H.Wang, T.decurrenti-calata Ching et C.H.Wang,T.fengii Ching et C. H.Wang,T.Simaoensis Ching et C.H.Wang。至此,所知云南产叉蕨属有22种、2变种。  相似文献   

9.
报道福建省新记录植物4种,即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 (L.) Schreber]、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 L.)、常绿悬钩子(Rubus jianensis Yu et Lu)、南岭白丝草(Chionographis nanlingensis L. Wu, Y. Tong & Q. R. Liu)。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0.
在西藏八宿县然乌镇安久拉山垭口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植物,经过查阅文献、核对模式标本,最终鉴定为列当科(Orobanchaceae)豆列当属(Mannagettaea)植物矮生豆列当(Mannagettaea hummelii H. Smith)。该种分布在中国及俄罗斯(萨彦岭地区),国内记载仅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为新记录属。该发现丰富了西藏的植物区系,同时将矮生豆列当分布海拔提升至4 459 m。凭证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相似文献   

11.
云雾算盘子(Glochidion nubigenum Hook. f.)于1988年被描述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但同时所引证的凭证标本(李渤生、程树志4533;采于西藏墨脱)实际属于米什米算盘子(G. mishmiense Hook. f.),而《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等分类学著作中关于云雾算盘子的形态特征描述与上述凭证标本及云雾算盘子原始形态描述均不符,因此前人关于云雾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记录属于标本鉴定错误所致。近期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真正的云雾算盘子野生居群,证实中国确实有该种分布,故对该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信息予以修正,并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与野外活体图片。  相似文献   

12.
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基部被子植物木兰目(Magnoliales)中较进化且物种数最多的科。目前的系统发育研究将番荔枝科划分为4个亚科,即蒙蒿子亚科(Anaxagoreoideae)、澄光木亚科(Ambavioideae)、番荔枝亚科(Annonoideae)和排石木亚科(Malmeoideae),有107属,2 400多种,中国原产21 属约110 种。番荔枝科泛热带分布,是热带植物区系的优势类群,中国云南盈江位于云南省最西部边境,与缅甸东北部接壤,并与印度的东阿萨姆较近,植物区系处于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热带生物区系向东亚亚热带-温带生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热带北缘性质,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该区的热带雨林是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的热带雨林向东和向北扩散分布的边缘类型,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在纬度和海拔分布上的极限类型。该文报道了采自中国云南省盈江县,引种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番荔枝科哥纳香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皱叶哥纳香 [Goniothalamus sesquipedalis(Colebr. ex Wall.)Hook. f. & Thomson]和长梗哥纳香(G. peduncularis King & Prain)。Flora of China将盈江哥纳香(G. lii X. L. Hou & Y. M. Shui)处理为云南哥纳香(G. yunnanensis W. T. Wang)的异名,基于活植物观察、馆藏标本和文献研究,该文对盈江哥纳香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澄清,将其处理为长梗哥纳香的异名。皱叶哥纳香原记载产于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地,长梗哥纳香仅产于缅甸,该文对它们进行了补充描述,并提供彩色图版以便于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哥纳香属2个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番荔枝科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为中国云南热带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以及与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植物区系的关系增加了例证。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对中国西藏色季拉山苔藓植物野外采集和鉴定的基础上,报道了西藏合叶苔属新资料。结果表明:合叶苔属植物共有13种,其中西藏新记录种2种,即厚边合叶苔(Scapania carinthiaca J.B. Jack)和东亚合叶苔(S. orientalis Steph. ex K. Müller);此外,还有色季拉山新记录种9种,分别为多胞合叶苔(S. apiculata Spruce)、刺边合叶苔(S. ciliata Sande Lac.)、短合叶苔[S. curta (Mart) Dumort.]、长尖合叶苔[S. glaucocephala (Taylor) Austin]、林地合叶苔[S. nemorea (L.) Grolle]、尼泊尔合叶苔(S. nepalensis Nees)、小合叶苔(S. parvifolia Warnst.)、弯瓣合叶苔(S. parvitexta Steph.)、粗疣合叶苔(S. verrucosa Heeg.)。同时,还对其中厚边合叶苔、东亚合叶苔和长尖合叶苔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主要形态特征的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标本室(BAU)中。  相似文献   

14.
陈永霞  杨宏  罗强 《广西植物》2019,39(11):1475-1481
该文报道了四川凤仙花属四新记录种,即睫毛萼凤仙花(Impatiens blepharosepala Pritz. ex Diels)、红纹凤仙花(Impatiens rubro-striata Hook. f.)、滇西北凤仙花(Impatiens lecomtei Hook. f.)及松林凤仙花(Impatiens pinetorum Hook. f. ex W. W. Smith),并进行了鉴定和讨论,同时提供了相关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西昌学院标本室(XIAS)中。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五大凤仙花属植物分布中心地区之一,此次在四川发现的四新记录种均为我国特有种,该发现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的起源和扩散路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3,12(Z1):31-37
本文报告我国单胞锈菌属3个新记录,即寄生在旋叶香青Anaphalis contorts Hook.f.上的美丽单胞锈菌Uromyces amoenus Syd.,寄生在亮叶茉莉Jasminum seguinii Levl.上的霍布森单胞锈菌Uromyces hobsoni Vine及寄生在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L.上的细纹单胞锈菌Uromyces striatellus Tranz..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中越带唇兰(Tainia acuminata Averyanov),并提供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该种与心叶带唇兰(T.cordifolia Hook.f.)相近,不同在于萼片与花瓣均为狭披针形,唇瓣无侧裂片,阔披针形,渐尖,唇瓣边缘在中上部波状卷曲,唇盘具3条不明显的脊。  相似文献   

1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9,39(9):1139-1142
该文描述了发现自中国西藏南部的毛茛科毛茛属二新种,即隆子毛茛(Ranunculus longziensis W.T. Wang)和单根毛茛(R. uniradicatus W. T. Wang)。隆子毛茛(新种)与睫毛毛茛(R. densiciliatus W. T.Wang)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近,两者不同的是此新种(隆子毛茛)的茎无毛,叶也无毛,基生叶不分裂,多具5条脉,茎生叶呈披针状条形;单根毛茛(新种)与聂拉木毛茛(R. nyalamensis W. T. Wang)在体态上稍微相似,两者不同的是此新种(单根毛茛)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只具一条须根,茎无毛,花瓣呈狭倒卵形,子房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18.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9,39(3):285-287
该文描述了自西藏南部发现的毛茛科毛茛属一新种,康马毛茛(Ranunculus kangmaensis)。此新种与特产云南的梅里山毛茛(R. meilixuoshanicus KadotaMing)近缘,两者的区别是康马毛茛的花葶较高,叶较大,3深裂,花具8枚且较大,并具较长爪的花瓣。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道了发现于云南盈江的2个中国植物新分布属——木瓜桐属(Siphonodon Griff.)和羽脉百部属(Stichoneuron Hook. f.),以及对应的2个新记录种木瓜桐(Siphonodon celastrineus Griff.)和羽脉百部(Stichoneuron membranaceum Hook.f.),并结合原始文献及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  相似文献   

20.
李孟凯  普布顿珠  邢震  李惠玲  章漳  王伟 《广西植物》2022,42(10):1780-1785
东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西藏为其重要组成单元,明确该地区本底植物资源及地理分布对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笔者在西藏考察中发现的西藏兰科(Orchidaceae)植物5个新记录属,即美柱兰属(Callostylis Blume)、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蛇舌兰属(Diploprora Hook. f.)、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宽距兰属(Yoania Maxim.)。对应的5个新记录种,即美柱兰(Callostylis rigida Bl.)、异型兰(Chiloschista yunnanensis Schlechter)、蛇舌兰 [Diploprora championii(Lindl.)Hook. f.]、毛莛带叶兰(Taeniophyllum retrospiculatum King & Pantl.)和印度宽距兰(Yoania prainii King & Pantl.)。该文还附有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片。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区系资料,拓宽了西藏兰科植物的记录,并对西藏及毗邻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