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景洪水库是澜沧江下游的重要梯级开发水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为评估景洪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现状,本研究根据库区水位和季节变化在2021年3月、6月、9月开展了库区水质和浮游植物监测。结果表明:景洪水库各监测点位水质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贫营养至中营养,但水质和营养状态从3月至9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3月至9月浮游植物密度增加、多样性降低,随着季节变化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3月份优势种为隐藻门(Crypt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到9月份库区演变为蓝藻门(Cyanophyta)为主。RDA分析表明总有机碳和透明度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相关。建议后期需加强景洪水库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TLCS法测定不同月份血水草中四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薄层扫描(TLCS)法测定了1996年3月至9月采集的血水草地下部分四种主要生物碱,即血根碱(Ⅰ)白屈菜红碱(Ⅱ),原阿片碱(Ⅲ)和α-别隐品碱(Ⅳ)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水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3月和9月最高,6月、7月和8月最低.四种生物碱之间,又以Ⅱ含量最高,Ⅰ和Ⅳ次之,Ⅲ含量最低.各生物碱含量高峰期也不一致,Ⅰ和Ⅱ为3月和9月,Ⅲ为7月,Ⅳ为3月和7月.  相似文献   

3.
<正>周培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四任所长(1991年3月至1995年12月)。1938年9月生于湖北武汉,1963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63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83年6月至1985年9月期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系DonnJ Kushn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86年6月,晋升副研究员。1992年11月,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龙子雄性生殖腺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健饶  杜继曾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1):103-110
2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期间 ,通过每月捕捉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雄性成体 ,解剖动物、观测性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 ,研究雄性生殖周期。睾丸重量和体积、附睾重、输精管重和曲细精管直径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睾丸 3月份最重 ,5-9月最轻。睾丸体积和重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一致。附睾 3月份最重 ,8-9月份最轻。输精管 4月最重 ,8-10月最轻。生精活动始于 9月下旬 ,翌年 4月最为活跃。 3月下旬曲细精管直径达全年最大值 ,管腔中开始出现呈穗状排列的精子。从基膜到管腔 ,各级生精细胞依次排列。 4月份生精上皮的生精活动最为活跃 ,5月下旬生精活动已近停止 ,7-8月份曲细精管管壁仅由精原细胞 (其间夹有支持细胞 )构成。根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中国石龙子 8月份睾丸生精活动处于第Ⅰ期 ,9月至次年 2月份第Ⅱ期 ,3月上、中旬为Ⅲ期 ,3月底至 4月为Ⅳ期 ,5-6月份为Ⅴ期 ,7月份为Ⅵ期。 4月下旬附睾管腔中有大量的成熟精子 ,7月附睾管腔中已无精子。中国石龙子属于关联型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5.
湖北地区2001年度流感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流感病毒分离、人群流感抗体水平测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2001年度(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湖北地区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年度湖北武汉地区出现过两次流感季节性小流行,第一次在2001年8~9月,主要由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第二次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甲3型流感病毒占优势.从病毒分离鉴定和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分析,这次流行的甲3型流感病毒与1999年分离的毒株相比,可能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于每月中旬从海南澄迈县取棕三趾鹑(Turnix suscitator)雄性成体8~11只进行解剖,观测性腺形态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棕三趾鹑睾丸重量和体积、曲细精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呈周期性变化.3月睾丸明显增重增大,7月达到最大,10月明显变小减轻,12月最小.生精活动开始于3月,4~9月为旺盛的活跃期,从基膜到管腔,各级生精细胞依次排列,10月开始减弱,11月接近停止.根据睾丸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显示棕三趾鹑11月至翌年2月为非繁殖期,3~10月为繁殖期.  相似文献   

7.
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黑刺粉虱Aleurucamhus spiniferus Quaint.是柑桔、茶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福建一年发生4-5代,闽北、闽中发生4代,世代重叠。主要以若虫在柑桔等叶背越冬,越冬若虫于翌年2月间开始化蛹(伪蛹),4月间成虫羽化并产卵。各世代若虫发生期为第一代4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9月中旬至翌年3月,11月进入越冬期。一年中以6-9月为发生为害高峰期。黑刺粉虱的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资源丰富,蛹期被寄生率甚高,对该虫的综合治理可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1.1992年2月2日至7日在印度召开“发展中国家农业和食品生物技术会”。 2.1992年3月25日至4月2日在美国召开“植物结构、连结、概念与异议讨论会”。 3.1992年7月20日至24日在法国召开“第四届国际种子技术会”。 4.1992年7月21日至26日在日本召开“植物苗产生系统讨论会”。 5.1992年8月30日至9月4日在日本召开“第九届光合作用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本市蝇类相及其主要种类的季节分布,以供开展灭蝇工作和蝇类区系工作参考,于1979年3月20日至1980年3月20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选择市区蔬菜店,东郊医学院内学生伙房附近及厕所内,每月10、20、30日分别放诱蝇笼一个,用臭鱼腐果诱捕1天;选取人民公园、白浪河畔、市肉品、水产两公司与诱捕日同天用网采捕半天。诱捕和网捕的蝇类分别用二二三和毒瓶处死,实验室鉴定并做有关记录。结果:共捕获有腋瓣蝇类33种,分属于4科、10亚科、21属。全年除11至2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蝇类入笼。从3月份开始,5、6月份出现第一个高峰,9月份…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银川利用室内自然条件比较观察了莱氏脊漠甲Pterocoma reitteri Frivaldszky和洛氏脊漠甲Pterocoma loczyi Frivaldszky的生物学特性。莱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7月上旬开始出现;洛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出土活动,并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化蛹,羽化成虫6月上旬出现。2种脊漠甲的幼虫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均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流感病毒分离、人群流感抗体水平测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 2 0 0 1年度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湖北地区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年度湖北武汉地区出现过两次流感季节性小流行 ,第一次在 2 0 0 1年 8~ 9月 ,主要由甲 1型流感病毒引起 ;第二次在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 ,以甲 3型流感病毒占优势。从病毒分离鉴定和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分析 ,这次流行的甲 3型流感病毒与 1999年分离的毒株相比 ,可能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神经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Neuron"(<神经元>)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刊载了5篇由我国学者完成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论文(Article).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 用活体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场纤毛虫群落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7种纤毛虫, 其中包括4个未定名种, 隶属于3纲11目34科43属.下毛目为优势类群, 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 异毛目为偶见类群.善变膜袋虫、长圆膜袋虫、珍珠映毛虫、钩刺斜管虫和大口瞬目虫为春季群落优势种; 善变膜袋虫、颗粒膜袋虫和珍珠映毛虫为夏季群落优势种; 颗粒膜袋虫和善变膜袋虫为秋季群落优势种; 冬季无明显优势种.纤毛虫物种数的周年动态呈单峰型, 8、9月份物种数最多, 有52种, 3月份最少, 只有18种; 物种数的季节动态为: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纤毛虫丰度的周年动态呈三峰型, 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6月和9月份, 5月份采样前夕水库调水导致丰度骤降是造成三峰型的主要原因; 纤毛虫丰度的季节动态为: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纤毛虫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周年动态为: 8月份最大, 3月份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对网箱养鱼场纤毛虫物种数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水温, 其次是透明度和pH值, 投放饲料量的影响最小; 对网箱养鱼场纤毛虫丰度影响最大的是投放饲料量, 其次是水温和pH值, 透明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齐晨  姜江  叶彩华  尤焕苓  乔媛  沙祎  白帆 《生态学报》2023,43(7):2650-2662
花粉是我国北方引发过敏性鼻炎最主要过敏原,花粉症发病期与花粉浓度高峰期吻合。基于北京地区2012至2020年花粉季多站、逐日分类花粉浓度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北京地区花粉浓度在3月上旬至5月中旬(可进一步划分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两个高峰期)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分别存在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内优势致敏花粉种类为柏科、杨柳科和松科,第二个高峰期内优势致敏花粉种类为桑科、菊科蒿属和藜科。根据优势致敏花粉年浓度峰值日期观测数据,使用与花粉采样站点位置相匹配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累积值,基于作物模型概念和模糊逻辑原理建立了北京地区主要气传致敏花粉年浓度峰值日期预测模型。经检验,柏科、杨柳科、松科、桑科、菊科蒿属和藜科花粉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7.8%、80.0%、64.4%、86.7%、78.8%和81.8%。基于北京地区主要气传致敏花粉年浓度峰值日期预测模型可为本地花粉症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裸甲藻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朝晖  陈菊芳  徐宁  齐雨藻 《生态学报》2001,21(11):1825-1832
研究了大亚湾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裸甲藻种群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裸甲藻在大亚湾主要出现在4-5月份,并在4月至5月份出现了4个密度高峰,最高密度可达每毫升996个细胞,6月至9月份偶有出现,10月至2月份则未出现。裸甲藻高密度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25-30℃和24‰-32‰。裸甲藻在大亚湾的出现及4、5月份的密度高峰与水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月份水温存在一个急升期,水温由3月初的15.5℃以下上升至3月底的23.5℃左右,为裸甲藻种群密度的急剧增长提供了合适的温度条件。大亚湾盐度的季节波动较小,与裸甲藻种群的种群的季节变化无关。大亚湾氮、磷、硅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不存在营养元素缺乏,但高密度的裸甲藻种群仅在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分别为50-100μg/L,5-20μg/L和5-30范围内出现,氮、磷、硅3种营养盐的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值特别是氮磷比是影响裸甲藻高密度出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生物学教学法专家、生物学教育家、原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生物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锡鑫先生于2008年3月28日14时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赵锡鑫先生1923年7月26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0年至1954年在东北师大附中任教。1954年9月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曾担任生物学教学法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17.
试验共进行3年(1964-1966),供试品种为山东红麻鲁1。1964年3月10日至6月26日分14期播:1965上2月28日至9月30日分9期播种;1966年2月28日至4月30日8期播种。试验结果看出,罗布麻在陕西关中平原,春,夏,秋三季播种皆可同苗。但播种过早,不但出苗率低,而且幼苗阶段(4对真叶前)经历日数长达50-70d风险较大,幼苗易于死亡;若播种迟,土温较高,播后出苗快,幼苗生长也快,但生长期较短,生长势不如适时播种者;播期延至8-9月份,虽能出苗,但生长明显较差,且保苗不易,9月播种甚至不能越冬。根据出苗率,出苗速度,保苗率与植株生长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以平均气温12℃-16℃左右,时间经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即清明节前后是罗布麻最适宜的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养条件下白暨豚的行为节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观察了饲养6年的雄性白暨豚“淇淇”的十种宏观行为,即顺时针方向游、逆时针方向游、仰游、侧游、转游、直立、玩、性行为、捕食和休息。行为型式变换次数的统计表明,白暨豚存在明显的食前节律和昼夜节律。另外,顺时针方向游发生在夜间为多,逆时针方向游白天发生的多。以上2种行为所占的总时间大致相等。典型的休息行为均发生在夜间,全年在1月和5—8月出现2个高峰期。4—5月和8—9月出现2个性行为高峰。转游在早晨和白天摄食后共出现3个高峰期,而且与饲养池条件有关。呼吸行为的昼夜节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海州湾蟹类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根据2011年3月、5月、7月、9月和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蟹类34种,隶属于18科27属,其中玉蟹科种数最多,有3属4种。从适温属性来看,主要以暖水种(16种)和暖温种(15种)为主,冷温种3种。蟹类群落各多样性指数的月际间变化较大,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D)3月最高,12月最低;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在7月最高,12月最低。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月变化:在3月、5月、7月均表现为北高南低;9月为中部低,南、北部海域较高;12月均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蟹类单位网次渔获尾数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平均单位网次渔获尾数呈现一定的月变化,总体上表现为3月、5月、12月高于7月和9月。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5月,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与底层水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底层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还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12月均匀度指数与底层水温和水深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在3月、7月和9月,各多样性指数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及水深均无显著相关性。海州湾蟹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主要与海州湾地处温带海域、水温等海洋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以及优势种的数量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0.
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观察了饲养6年的雄性白鱀豚“淇淇”的十种宏观行为,即顺时针方向游、逆时针方向游、仰游、侧游、转游、直立、玩、性行为、捕食和休息。行为型式变换次数的统计表明,白鱀豚存在明显的食前节律和昼夜节律。另外,顺时针方向游发生在夜间为多,逆时针方向游白天发生的多。以上2种行为所占的总时间大致相等。典型的休息行为均发生在夜间,全年在1月和5—8月出现2个高峰期。4—5月和8—9月出现2个性行为高峰。转游在早晨和白天摄食后共出现1个高峰期,而且与饲养池条件有关。呼吸行为的昼夜节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