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报》2001,21(8):1246-1250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Ca2+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在Al3+胁迫条件下,细胞质、细胞核中Ca2+沉淀颗粒明显减少,分布发生改变,细胞质中液泡增多,但其中Ca2+沉淀颗粒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l3+不但抑制了根尖细胞对Ca2+的吸收,而且引起细胞中原有Ca2+分布的变化,这很可能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淹水玉米幼苗根尖分生细胞内Ca2+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遭受淹水胁迫的玉米幼苗初生根根尖分生细胞内钙离子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电镜细胞化学观察。在正常状态下,根尖分生细胞内Ca^2+沉淀颗粒的分布较少.主要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淹水1h后,根尖分生细胞内呈现有大量Ca^2+沉淀颗粒分布,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布的Ca^2+沉淀颗粒密度,远大于正常细胞。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根尖分生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布的Ca^2+沉淀颗粒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而液泡中分布的Ca^2+沉淀颗粒则逐步明显减少。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对受淹根尖分生细胞的死亡与Ca^2+分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镉胁迫下小麦极尖分生细胞中Ca^2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Ca^2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Ca^2 ;在镉胁迫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内Ca^2 减少,而细胞核,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细胞壁中Ca^2 明显增多,细胞液泡化,液泡中仍有较多Ca^2 。结果表明,Cd^2 引起细胞中原有Ca^2 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这很可能引起细胞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草酸处理对热胁迫下辣椒叶片膜透性和钙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宗申  利容千等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2):109-113,T001
研究了外源草酸对热胁迫下辣椒叶片中细胞膜相对透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变化以及Ca^2 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胁迫使叶肉细胞膜相对透性升高,草酸处理则减轻升高幅度;热胁迫使叶片中GSH和AsA含量下降;草酸处理则使二者在热胁迫下含量下降幅度较小,常温下辣椒叶肉细胞的焦锑酸钙沉淀颗粒主要分布于液泡,胞间隙和叶绿体中,热胁迫下液泡,细胞间隙中减少,但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出现;经过草酸处理的叶肉细胞,焦匀酸钙沉淀颗粒在胞间隙中明显增多。液泡中减少。  相似文献   

5.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热胁迫时间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中Ca^2 分布的影响。在小孢子母细胞中,细胞表面有少量Ca^2 分布,细胞核中基本上观察不到Ca^2 ,热胁迫12h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a^2 明显增多,液泡膜内侧也有许多Ca^2 分布,热胁迫24h后,大量的Ca^2 分布在细胞质中,液泡膜上和液泡内;在四分体时期,与小孢子母细胞相比,四分小孢子表面和细胞质中Ca^2 数量明显增加,热胁迫24h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a^2 更多;在小孢子中,大量Ca^2 分布在壁上,质膜内侧,液泡膜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热胁迫12h后,质膜上Ca^2 增多,24h后,细胞质,细胞核中,质膜内侧的Ca^2 继续增多,热胁迫对成熟花粉中Ca^2 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草酸处理对热胁迫下辣椒叶片膜透性和钙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外源草酸对热胁迫下辣椒叶片中细胞膜相对透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变化以及Ca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胁迫使叶肉细胞膜相对透性升高,草酸处理则减轻升高幅度.热胁迫使叶片中GSH和AsA含量下降;草酸处理则使二者在热胁迫下含量下降幅度较小.常温下辣椒叶肉细胞的焦锑酸钙沉淀颗粒主要分布于液泡、胞间隙和叶绿体中,热胁迫下液泡、细胞间隙中减少,但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出现;经过草酸处理的叶肉细胞,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在胞间隙中明显增多,液泡中减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温锻炼对低温胁迫下和低温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葡萄(Vitis vinifera)叶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变化以及细胞中Ca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低)温胁迫使正常生长的叶片丙二醛含量升高, GSH和AsA含量下降,低(高)温锻炼预处理能减少MDA含量,提高GSH和AsA含量,抑制了由于温度胁迫引起MDA含量升高和GSH和AsA下降趋势。常温下葡萄叶肉细胞的Ca2+主要分布于液泡、细胞间隙中;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后,细胞质中聚集大量Ca2+沉淀颗粒,液泡中和细胞间隙Ca2+沉淀颗粒减少,叶绿体超微结构被破坏,Ca2+稳态平衡遭到破坏。高温锻炼后细胞质出现大量的Ca2+沉淀颗粒,主要来源于细胞间隙,低温锻炼后细胞质也出现大量的Ca2+沉淀颗粒,主要来源于液泡,两者的叶绿体超微结构都完整;高温锻炼的叶片经过低温胁迫和低温锻炼的叶片经过高温胁迫后,细胞间隙和液泡内Ca2+沉淀颗粒增加,细胞质中Ca2+沉淀颗粒很少,叶绿体较完整,Ca2+稳态平衡得以维持。推测高低温锻炼能够通过Ca2+启动抗逆基因表达和维持细胞中Ca2+稳态平衡来交叉适应低高温的胁迫。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下水稻幼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细胞内Ca2+ 定位分布的变化。水稻幼苗在适宜温度下生长时,显示Ca2+ 定位分布的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泡及细胞间隙中,此外,质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 沉淀分布。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游离Ca2+ 水平是较低的;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主要Ca2+ 库;细胞外的细胞间隙中有大量的Ca2+ 存在。当水稻幼苗经24 小时1℃低温处理后,在质膜内侧几乎形成一圈整齐排列的Ca2+ 沉淀颗粒,同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 水平增加;当1℃低温持续到48 小时,不仅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出现大量的Ca2+ 分布,同时在液泡膜和质体被膜上产生大量的Ca2+ 沉淀。而此时的细胞超微结构尚保持较正常的状态,看不出明显的改变。作者认为,低温胁迫中细胞质和细胞核内Ca2+ 水平的提高可能与尔后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有联系  相似文献   

9.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枇杷幼叶细胞内 Ca2 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枇杷幼叶细胞未经低温处理时 ,Ca2 定位分布的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 ;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 Ca2 沉淀颗粒分布。枇杷幼叶经 44h、4℃低温处理后 ,在质膜和液泡膜上 Ca2 的沉淀增多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 水平增加。不抗寒品种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可见核孔开口较大 ,有时可观察到核内容物外漏。抗寒品种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孔未见明显开口 ,叶绿体中类囊体不形成基粒 ,少数片层结合重叠后伸展在整个叶绿体中。而不抗寒品种类囊体则堆积形成明显的颗粒状基粒 ,类囊体片层数量较多。在 2个叶绿体之间还常可见到线粒体紧夹其间 ,但线粒体的内膜模糊不清。不抗寒品种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也较多见 ,内膜系统比较发达 ,但低温胁迫条件下膜系统易受破坏 ,膜结构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0.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龙眼幼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未经低温处理的幼叶,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存在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沉淀颗粒分布,表明液泡和细胞间隙是植物细胞的钙库。  相似文献   

11.
The changes of Ca2+ localization in ceil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 seedlings under chilling stres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alcium antimonate precipitate-electromicroscopic-cyto- chemical methods. When rice seedlings grew 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posits of calcium antimonate, being the indicator for Ca2+ localiza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vacuoles and intercellular spaces, and that there was also some Caz+ deposits in plastid, mitochondria, cytoplasm and nucleus. This indicates that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the vacuoles are the main pool of Ca2+ in plant cells, and that there is quite an amount of Ca2+ in the intercellular spaces. On the contrary, the free Ca2+ in cytoplasm and nucleus is very low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When the rice seedlings were treat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1 ℃ for 24 h, there nearly appeared a ring of well arranged Ca2+ precipitates in the inner side of plasmalemma. Meanwhile, the level of Ca2+ in cytoplasm and nucleu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When the chilling stress of 1 ℃ continued for 48 h, a great amount of Ca2+ distributed withi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us, and there was also a large quantity of Ca2+ deposits on vacuolar membranes and envelope of plastid. However, the ultrastructures of the cells remained normal. Based on the above observations, 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the increase of Ca2+ in cytoplasm and nucleus under chilling stres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ulterior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董棕(Garyota urensL.) 幼苗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的董棕幼苗叶肉细胞,焦锑 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可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 不到焦锑酸钙沉淀;经2 ℃ 48 h低温处理后,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则显著减少,并且超微结构已初步显示出寒害的特征,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类囊体片层稀疏且排列不规则,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等;经2℃ 120 h低温处理后,细胞间隙内的焦锑酸钙沉淀极少,有的也紧贴在细胞外壁上,而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则分布有非常多的焦锑酸钙沉淀,在核基质和液泡中也可见到少量的焦锑酸钙沉淀,并且超微结构遭到了显著破坏,叶绿体结构完全被破坏,核膜与液泡膜严重破损,内部结构模糊,细胞只表现为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表明Ca2+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焦锑酸盐和磷酸铅沉淀技术分别对NaHCO3胁迫条件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中Ca2+和Ca2+-ATPase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Ca2+在NaHCO3胁迫诱导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以及Ca2+-ATPase活性定位变化与NaHCO3胁迫下星星草抗盐碱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根毛区细胞质内Ca2+较少,主要位于质膜附近和液泡中,Ca2+-ATPase主要定位于质膜和液泡膜,有一定活性。在0.448%NaHCO3胁迫下,根毛区细胞质中Ca2+增多,液泡中Ca2+减少,且主要集中于液泡膜附近,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在1.054%NaHCO3胁迫下,细胞质中分布的Ca2+增多,而液泡中Ca2+极少,Ca2+-ATPase活性也降低。以上结果表明,Ca2+亚细胞定位和Ca2+-ATPase活性变化在星星草响应NaHCO3胁迫的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莴苣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钙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莴苣开花前后的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的钙颗粒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三天,刚形成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很少,开花前二天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开始增多,开花前一天的卵细胞形成了大液泡,建立了极性,细胞内的钙颗粒又减少。开花后、受精前的卵细胞的钙颗粒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受精后合子中的钙颗粒又明显增多,在核质中分布一些较大的钙颗粒,在珠孔端大液泡中聚集了较多的絮状钙。二胞原胚中的钙颗粒又开始减少,多胞原胚细胞中的钙进一步减少,但原胚表面分布一层丰富的钙颗粒。探讨了钙在卵细胞分化成熟、受精以及原胚发育初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金线莲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材料,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块中的钙离子分布,以揭示钙离子在金线莲花药发育中的相关生理功能。结果发现:(1)在造孢细胞时期,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出现在花药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的液泡中,暗示钙离子与植物细胞的液泡发生和形成有关。(2)在减数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核中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当小孢子母细胞分裂时,在二组染色体之间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显示钙离子与细胞分裂有关。(3)在合成淀粉的质体表面覆盖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显示钙离子与质体中的糖代谢有关。研究表明,开花时在花粉块表面的花粉外壁上和成熟花粉中仍保持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为花粉萌发所需钙离子做好了储备。  相似文献   

16.
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数分裂前,莴苣花药中的钙颗粒很少。减数分裂后,花药绒毡层细胞中的钙颗粒明显增加。同时在花药药室基质中也出现许多细小的钙颗粒。刚从四分体中释放出的小孢子内钙颗粒很少。伴随着花粉外壁物质在小孢子表面的沉积,钙颗粒开始积累在花粉壁部位。随后。小孢子中开始出现钙颗粒。当小孢子开始形成液泡后,钙颗粒向其中聚集,伴随着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体积较大的钙颗粒主要集中在液泡中,而细胞质基质中的钙颗粒很少。随着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花粉细胞质中的钙颗粒变得很少。在以后的发育中,只有花粉壁中积累较多的钙颗粒。在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与绒毡层细胞的退化和小孢子液泡形成以及二胞花粉中大液泡的消失有关。而花粉外壁表面积累丰富的钙与以后花粉的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微重力对石刁柏根尖组织和细胞中钙水平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继  阎田  赵琦 《生物物理学报》1999,15(2):381-386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进行了组织和细胞中游离钙的化学定位。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石刁柏幼苗在太空飞行后Ca2+沉淀颗粒在根尖组织和细胞内的分布。结果表明,太空飞行15天后,Ca2+在各组织内的分布情况与地面对照无明显差异,但Ca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Ca2+在细胞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在飞行和对照样品中差异十分明显,对照细胞中Ca2+集中在液泡内,其它细胞器中很少见到。飞行幼苗的根尖细胞,液泡中Ca2+很少,并向液泡膜集结,液泡膜内侧和细胞质中的Ca2+明显增多。细胞壁中的Ca2+较对照有明显增加,高尔基体中也有少量钙存在。本文着重讨论了飞行幼苗根尖中Ca2+在细胞内重新分布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枸杞花药发育过程中,用焦锑酸钾沉淀的钙颗粒显示出了一个与花药发育事件有关的分布特征:在孢原细胞时期的花药中钙颗粒很少。在造孢细胞到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中钙颗粒增加。当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花药中的钙颗粒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中。在小孢子发育早期,花药药隔部位的绒毡层细胞质中钙颗粒也明显增加并特异性地分布在其内切向壁上。当小孢子被释放出后,钙颗粒开始特异性积累在正在形成的花粉外壁中,尤其在萌发孔的部位聚集了大量的钙颗粒。当小孢子形成大液泡时,其细胞质中的钙颗粒明显减少。在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在二胞花粉的大液泡中又特异性地出现许多细小钙颗粒。随着二胞花粉的大液泡完全消失,其细胞质中又出现了许多钙颗粒。接近开花时的成熟花粉粒细胞质中,细小的钙颗粒主要分布在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枸杞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其参与调控花粉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