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孵卵期(5月)雄鸟的活动区面积为31.90hm^2,雌鸟为8.67hm^2。育雏期一个家族的活动区面积为15.45hm^2(6月)和17.33hm^2(7月)。繁殖季节相邻两个繁殖对的活动区有重叠。血雉繁殖季节喜欢在北坡和东坡活动,这种选择与食物的分布有关。倒木在繁殖期栖息地选择中占有一定地位。用多元总体假设检验、单变量F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样方与对照样方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期喜选择山脊附近下层空间较为斤阔的灌木林或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2.
长空骑士     
《化石》2021,(2):69-72
正信天翁,是人们难得一见的美丽大鸟,它的翅膀展开足有3.6米,是当今世界上翅膀最长的鸟类,它们沿着南半球的新西兰海岸翱翔天空,搏击万里。信天翁堪称地球上最大的"飞行机器"——它名称的真实意义就是"骨骼、肌肉和大风"。它的身体堪称完美——一只信天翁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羽毛美丽,身体极为适应飞行,线条极美。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哈尔滨动物园两组人工饲养的丹顶鹤繁殖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与野生丹顶鹤不同,按频率依次为:游走39.8%、休息21.9%、取食21.0%、理羽14.5%、繁殖2.8%;其繁殖期行为呈明显的日节律性,游走行为在中午呈现高峰,而其它行为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行为时间分配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中期的繁殖行为仍明显高于前、后期;两性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天气阴晴状况是影响繁殖期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的重要因素。通过与野生丹顶鹤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发现人工饲养鹤在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方面与野生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于东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7,26(2):409-411
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的出蛰情况、繁殖期的活动规律、繁殖行为、繁殖力和繁殖期的食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最早出蜇日期是4月19日,雄性先于雌性、成体先于亚成体出蛰;繁殖活动受温度影响比较明显,繁殖的最适气温为20℃、水温为15℃,雄体之间争雌现象显著;繁殖高峰后逐渐迁入陆地活动,繁殖期的摄食活动明显受繁殖的影响,表现为繁殖期不积极捕食,空胃率占69.39%。  相似文献   

5.
灰喜鹊的行为生态学研究 Ⅰ.生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南到北的地理分布上,灰喜鹊的繁殖期相应有所推迟.在它们的繁殖区域,人类的影响越大,其巢也建得越高、越隐蔽.这种很强的适应性使得它们在城区和近郊区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北京地区的灰喜鹊在4月中、下旬开始建巢,5月底是产卵高峰期.在孵卵期它们不断地翻动卵,以使其受热均匀.灰喜鹊对卵的数量比对卵的颜色和大小更敏感.孵卵期约15—17天,幼鸟18—20天出巢.在北京大学校园内的灰喜鹊的繁殖成功率约为69.05%.建立了灰喜鹊的发育行为谱.在繁殖期,灰喜鹊的巢彼此靠得较近,形成一个集体生殖领域,共同进行集体防御.  相似文献   

6.
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用直接观察与红外相机陷阱结合的方法,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草坪和大草堂区域,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繁殖周期及群体活动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共获取绿尾虹雉有效探测316次。研究结果表明:1)绿尾虹雉具有季节性群体活动的习性,群体在繁殖期前逐步解散,繁殖期后又逐步聚集,非繁殖期的越冬期会结成大群活动;2)绿尾虹雉的繁殖期为3月下旬—6月中下旬,雌性独自营巢繁殖,雄性多单独活动,也表现为集单性小群体活动;3)繁殖期群体大小为2.58只±0.94只,以单性群为主;非繁殖期群体大小为3.37只±2.30只,以单性群和雌雄混群为主,且两者的遇见率差异不明显;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群体活动方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绿尾虹雉的基础资料,为其保护管理策略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布氏田鼠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具有明显的季节繁殖特征,不同季节出生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繁殖策略,但尚缺乏内分泌证据支持。本研究采用标志重捕法,连续监测大型自然围栏中不同年龄雄性布氏田鼠的繁殖状态和应激水平的季节变化,分析各年龄组雄鼠的繁殖发育策略。结果表明,越冬雄鼠可保持较高的睾丸下降率和睾酮水平至8月初;而部分5月生雄鼠的繁殖期睾酮水平较接近越冬鼠,但8月初已降至年内最低水平,而6月及以后出生雄鼠睾酮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越冬鼠的繁殖状态可贯穿繁殖期始终,只有部分5月生雄鼠可能参与当年繁殖,而6月及以后出生雄鼠则不能在当年繁殖。越冬鼠皮质醇水平高于当年鼠,繁殖期高于非繁殖期,这可能是越冬鼠由于繁殖需要而保持较高应激状态,从而造成繁殖盛期后死亡率升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时期出生的雄性布氏田鼠具有不同的出生后性腺发育模式和繁殖策略,反映出生存与繁殖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i P  Wang PQ  Zhang BY  Chu MX  Liu CX  Tan Y  Fan Q 《遗传》2012,34(3):281-288
动物的季节性繁殖,是指其繁殖活动从静止到复苏的一个年周期性循环。研究显示,kisspeptin和RFRP对繁殖的季节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非繁殖期最显著的特点是雌激素对GnRH分泌的负反馈效应的增加,而雌激素的这种效应是由kisspeptin神经元传导的。因此,kisspeptin是影响繁殖活动的一个重要因子。RFRP的表达依赖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在非繁殖期对繁殖活动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此外,甲状腺激素在繁殖期的终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巴胺能神经元A14/A15也促进了雌激素负反馈效应的季节性变化。这些神经元系统通过协同作用一起调节了生殖功能随光周期的季节性转变。文章对繁殖的季节性和这4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赖平  王凭青  张宝云  储明星  刘重旭  谭颖  樊奇 《遗传》2012,34(3):281-288
动物的季节性繁殖, 是指其繁殖活动从静止到复苏的一个年周期性循环。研究显示, kisspeptin和RFRP对繁殖的季节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非繁殖期最显著的特点是雌激素对GnRH分泌的负反馈效应的增加, 而雌激素的这种效应是由kisspeptin神经元传导的。因此, kisspeptin是影响繁殖活动的一个重要因子。RFRP的表达依赖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在非繁殖期对繁殖活动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此外, 甲状腺激素在繁殖期的终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多巴胺能神经元A14/A15也促进了雌激素负反馈效应的季节性变化。这些神经元系统通过协同作用一起调节了生殖功能随光周期的季节性转变。文章对繁殖的季节性和这4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繁殖季的活动模式,对于了解它们的生存策略及生态防治非常重要。于2019年选择高原鼢鼠繁殖期(3至5月)在甘肃省玛曲县采日玛乡,利用无线电跟踪技术监测高原鼢鼠繁殖季活动模式,并分析高原鼢鼠活动强度与0~1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1)高原鼢鼠在繁殖期内表现出3个日活动高峰,第一个高峰时间是08:00时,第二个高峰时间是14:00时,第三个高峰时间是20:00时;2)日活动差异指数(θ)表明,高原鼢鼠在繁殖期内活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呈非均匀型分布;昼行性指数(λ)表明,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白天更为活跃;日活动时间总量(AT)表明,高原鼢鼠繁殖期每天的总活动时长在8h左右;3)相关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繁殖期活动强度与0~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呈正相关(P 0.05),与0~10 cm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度不相关(P 0.05)。繁殖期的高原鼢鼠活动强度受0~10 cm土层土壤温度影响,不受土壤相对湿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1 观察方法 3~5月在孔雀繁殖最活跃的季节,每周利用双休日带同学到动物园观察1d,时间是8∶00~19∶00,共观察10d。对动物园2号笼的4只成年绿孔雀(1∶3♀)进行重点观察,对其它笼内的孔雀作对照观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进行观察,电子计时器计时,观察绿孔雀的求偶行为,交尾行为等。2 观察结果2.1 繁殖期绿孔雀日活动时间分配(24h) 通过10d观察,繁殖期绿孔雀日活动时间分配见图1,图中绿孔雀静栖行为占60.42%,在时间分配中占的比例最大,求偶行为占16.67%,居第2位。说明进入…  相似文献   

12.
白头鹎繁殖期鸣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姜仕仁  丁平 《动物学报》1996,42(3):253-259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白头鹎繁殖期的求偶炫耀鸣唱、晨鸣、遇险告警惊叫等鸣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鸣声特征与行为的关系。白头鹎繁殖前期待有的求偶炫耀鸣唱婉转多变,频率一般变化在1.9-3.5kHz之间,另一类出现在繁殖前、中期的炫耀鸣唱急促而响亮,音节变化快且频率高(变化范围约3.4-4.4kHz);最鸣和繁殖期特有的其它鸣声,音节清晰,响度较大,能量主要集中在2-3kHz之间,可能具有宣告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海鸟信天翁     
在南印度洋有一片多风的海域,位于南纬四十度至五十度之间,那里常年西风怒号,巨浪排空,被航海家视为险要航途。可是这里却是信天翁的乐园。它们翼长而尖,在风急浪高的恶劣气候里,展翅翱翔于惊涛駭浪之上。善于滑翔的信天翁借助风势,在一日内能飞行上千里。可算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并有环球飞行记录。信天翁属信天翁目是一种大型海洋漂泊性的鸟类。其体形最大者展翅可达3.5米,羽毛呈白色或烟灰色。据考查,信天翁是现存鸟类中寿命最长的一种,平均寿命为50—60年,最长者可达80年。有趣的是,信天翁在“婚姻”方面竞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人们常  相似文献   

14.
最后的土龙     
鳄类是过去爬行动物统治地球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代表。与鸟类一样.鳄类是从初龙(槽齿龙等古爬行类)演化而来且唯一存活至今的爬行动物类群.它们和很早前就已灭绝的恐龙有亲缘关系。一二十年前.人们担心这些经历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灾难而存活下来的物种会因遭到人类的猎杀而步恐龙的后尘。然而在今天.曾经一度严重威胁鳄类生存的猎杀活动已很大程度上被合法、有序管理的人工饲养繁殖所取代,鳄类不再身陷灭绝的处境。  相似文献   

15.
池鹭繁殖种群数量、活动规律和生物生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池鹭种群数量变动,种群活动,雏鸟生长和生物生产量。种群活动可划分为适到期,运情期,繁殖期,同鸟活动期,集群活动和迁离期。1990,1991二年繁殖前种群密度分别为1300只/hm^2和1401只/hm^2,繁殖后增加密度为2087只/hm^2和2248只/hm^2。雏鸟体重增长曲线议程为:W=286/1+e^-0.409(t-12.6)1990,1991年繁殖种群的生物生产量分别为19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使轮虫的繁殖前期和世代时间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不同藻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们研究了营掘地生活的社会性啮齿类——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 Pall.)对陌生鼠入侵完整家庭所占据洞穴系统后的行为和内分泌反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所有的入侵鼠都在进入洞穴2天内从留居鼠的洞穴系统内消失;而在引入空洞穴的7只鼹形田鼠中,有4只至少在该洞穴中停留了2天。引入陌生鼠导致留居鼠在释放地的集中,并引起留居鼠和入侵鼠血浆中皮质酮水平的增加。在繁殖期,在引入陌生鼠的当天,也伴随着留居鼠血浆中睾酮增加的现象。所以,对陌生鼠入侵的模拟表明了留居鼹形田鼠有效的社会性防范,这可能是该物种家庭大小和结构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留居鼠和入侵鼠的相遇激活了压力的生理机制,特别是在繁殖季节更是如此[动物学报50(1):19-26,2004]。  相似文献   

18.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5%;♂:94.7%),3龄个体全部成熟。最小性成熟雌性全长189.0mm,体长158.0mm,体重72.1g,成熟系数2.7%;雄性全长179.0mm,体长149.0mm,体重57.1g,成熟系数2.2%。厚颌鲂绝对怀卵量为(59587.22±59018)粒,相对怀卵量为(212.64±89.50)粒/g或(230.96±137.63)粒/mm,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在5龄大幅增长。比较繁殖力以3龄组最高,2、4、5龄组相近。集群繁殖需要18℃以上水温和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亲鱼追逐约1h左右产卵。  相似文献   

19.
黄眉柳莺繁殖期种群数量动态的观察任建强,贾建军,郭小明,郝映红,武建勇山西鹿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城030510黄眉柳尊(P灯I帖COpCI——。)在繁殖季节捕食大量的森林害虫所显示出的作用,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黄眉柳感的种群数量动态,则...  相似文献   

20.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