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制造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的动物愈合模型,观察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对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0)及实验组(n=10)。对照组为单纯火器伤。实验组(海水浸泡组)为单纯火器伤后合并海水浸泡30 min。检测愈合过程中2组动物体重增加量变化、面积变化,并对已愈伤口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6-20 d(17.7±1.3)d,对照组为14-17 d(15.8±0.6)d。对照组动物体重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已愈合伤口组织中存在特殊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r-hc)对小鼠皮肤激光损伤的修复作用,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应用458~514 nm激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制作皮肤损伤模型,将r-hc外涂于创伤皮肤,剂量为8 mg/mL(生理盐水配制),每天涂抹1次,连续给药14 d。分别于给药后1、4、7、14 d用双光子显微镜收集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信号检测伤口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并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伤口局部的病理学改变。体外试验检测r-hc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计算细胞存活率。在小鼠模型上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c可明显加速伤口的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SHG显示r-hc能够促进创伤局部胶原的产生;体外试验也显示它有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能力。由此可见,r-hc(8 mg/mL)对小鼠激光损伤皮肤有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表皮角质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胶原的沉积而发挥修复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线照射与局部氧疗对伤口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红外照射与局部氧疗相结合对伤口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以新西兰种兔为研究对象,建立创伤模型,并将创伤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对伤口施加近红外照射、局部氧疗、近红外照射 局部氧疗三种治疗,而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伤口愈合情况30天,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数目和愈合天数并计算平均愈合时间.结果:结合治疗组(即近红外照射 局部氧疗组)的20个伤口全部愈合.平均愈合天数是(20.2±2.1)天,分别与红外线照射组、局部氧疗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近红外照射与局部氧疗相结合能促进伤口愈合,是一种新的治疗创伤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在大鼠背部创面周围局部注射rh-GH(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来调控创面局部GH(生长激素,Growth Factor)水平,观察GH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方法:在SD大鼠背部制作创面,创周定期注射不同浓度rh-GH,观察并分析创面愈合速度差异;选取rh-GH的最适浓度进行创周注射并定期取材,以Western-Blot检测创周组织中GH蛋白水平,并以RT-PCR检测创周组织中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变化。结果:三个注射不同剂量rh-Gh的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16.5±1.5天、17.1±2.9天、18.5±1.5天,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1.7±2.3天相比均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缘组织中GH的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初期升高,但伤后4天开始GH表达水平即逐渐下降,而rh-GH注射组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后逐渐升高,并维持GH在高表达水平。检测创周组织中EGF、FGF、VEGF的RNA转录水平,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生长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在伤后2天起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初期创面周围组织中GH表达水平呈现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过程;2.创面周围注射rh-GH可以提高组织中GH水平,并减少创面愈合时间;3.GH可以提高皮肤组织中EGF、FGF、VEGF水平,间接促进创面上皮化,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面部瘢痕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面部瘢痕修复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rh EGF敷于皮肤表面,对照组则采用等渗盐水敷于皮肤表面,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时疼痛情况,测定创面愈合后患者瘢痕面积,并评定创面处理后不同时间患者肉芽组织成熟情况、创面愈合后瘢痕面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创面愈合后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其轻度疼痛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肉芽组织成熟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炎症全身不良反应。结论:re EGF可促进面部瘢痕患者创面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小瘢痕面积,减轻患者换药疼痛程度,促进肉芽组织成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松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术后常规换药,而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行二次手术率为4.1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9.2%)(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8.4±1.1)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3±1.2)d、抗生素费用(206±16)元、换药次数(2.8±1.0)次、愈合时间(17.9±1.6)d及总住院时间(20.1±4.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8%(χ~2=5.400,P0.05)。结论应用VSD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瘦素对创伤大鼠创面组织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瘦素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80±20)g,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创伤对照组和瘦素治疗组,用5%Na2S背部脱毛。瘦素治疗组和创伤对照组大鼠于背部制做缺损创面(2.0 cm×2.5 cm),并分别用瘦素蛋白溶液0.1 ml(含瘦素2.0μ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涂抹,每天一次,连续7 d。之后处死大鼠,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组大鼠相应部位脱毛皮肤检测皮肤及创面胶原合成相关指标。结果:瘦素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33.92±3.09)mg/g较创伤对照组(29.55±3.59)mg/g显著升高(P〈0.05),I、Ⅲ型胶原mRNA的水平0.96±0.09、0.09±0.06分别较创伤对照组0.80±0.03、0.08±0.03显著增加(P〈0.05),I、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也较创伤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瘦素通过促进创伤组织I、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其中脂肪液化35例,切口感染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3~7天后再行局部换药或二次手术缝合。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平均为4.15±1.24天,之后采取换药治疗者15例,平均愈合时间14.6±3.36天;采取二次手术缝合者26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为二次手术缝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上清液治疗肾移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抗感染、换药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所采取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BMSCs上清液喷涂创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VAS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创面新鲜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成组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完全愈合,观察组平均VAS疼痛评分(3.1±1.8 vs4.6±1.9)、换药次数(10.6±3.2 vs 15.1±3.9)、创面新鲜时间[(7.2±1.8)d vs(9.1±2.1)d]和切口愈合时间[(16.6±1.4)d vs(19.1±2.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液化切口创面新鲜时间[(6.3±0.7)d vs(8.3±1.1)d]和切口愈合时间[(15.9±1.0)d vs(18.3±1.1)d]、感染切口的创面新鲜时间[(8.5±2.1)d vs(12.3±1.5)d]和切口愈合时间[(17.7±1.2)d vs(22.3±1.5)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MSCs上清液喷涂创面可减少切口渗液,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肾移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局部氧疗对慢性创伤性伤口患者的伤口微环境、伤口细菌感染、伤口治愈率和伤口治愈时间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8例慢性创伤性伤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干预组(44例)。干预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局部氧疗连续治疗15 d,对照组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疗法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渗液酸碱度、伤口温度、伤口细菌感染种类和伤口细菌感染阳性率,以及3个月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伤口治愈率和伤口平均治愈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伤口渗液酸碱度时间效应、干预效应及时间和干预交互效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伤口温度的时间效应和干预效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总的细菌阳性率(15.9%)显著低于对照组(54.5%)。随访结束时,干预组患者伤口治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61.4%);干预组患者的伤口治愈时间((38.65±9.39)d)显著短于对照组((52.00±9.58)d)。本研究表明,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可优化伤口微环境,强化除茵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王增辉  黄海  革军  常江  王臻 《生物磁学》2011,(9):1617-1620
目的:观察创面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材料对家猪皮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选择14头家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2头,在每头猪的脊柱两旁制造3个4×4cm的全层皮肤缺损的创面模型,每头猪6个创面又分成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试验后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第1、3、7、14、21、28、35天图像分析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同时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材料对家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在涂材料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是23.19±1.27d、29.52±1.54d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在各时间段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的上皮化程度、表皮生长、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数量均好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创面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材料对家猪皮肤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促愈合覆盖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歇和持续负压下缺血创面不同处理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Nair,美国)对兔耳背脱毛。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30 mg/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双侧耳背皮肤。距耳根3-3.5cm处分离、结扎兔耳中央神经血管束。在耳背中部形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保留软骨膜)[1]。止血后置动物于特制木盒内。42只大白兔共84个创面,随机分为-50mmHg-75mmHg和-100mmHg 3大组,分别施以间歇负压(运行2分钟,停1分钟)和持续负压组。实验分别运用-50mmHg,-75mmHg,-100mmHg三个不同负压值进行连续、间歇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观察伤后1,3,7,10,14,20d创面愈合情况,取伤后7d组织标本进行Western blot、HE染色,观察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及创面上皮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以及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50mmHg(纱布+海绵)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愈合最快,-75mmHg治疗组次之,-100mmHg治疗组创面愈合最慢。在同一时间点上,-50mmHg治疗组与-75mmHg,-100mmHg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相比,能够更快地促进创面VE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再生,毛细血管增多。封闭负压治疗能够降低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结论:(1)封闭负压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创面的肉芽组织再生及VEGF的表达,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2)-50mmHg间歇封闭负压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局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表皮干细胞标记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烫伤创面治疗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60只,1月后在大鼠背部造成深II度烫伤。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胰岛素治疗组(C)、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D)、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胰岛素治疗组(E),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观察伤后3、7、11、15、21 d各组创面愈合情况,检测创面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E组创面愈合率自第7天起较A、B、C、D组增加,为[(25.33±2.32)%,(P<0.05)];A、C、D组创面愈合率较B组增加分别为[(22.51±1.78)%,(16.68±1.95)%,(18.29±1.70)%,(P<0.05)]。E组整合素β1和角蛋白19(K19)表达自伤后第7至21天各时相点显著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局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张俊茹  刘淑娟  李亚宁  张燕妮  李佳  冯媛 《生物磁学》2011,(21):4166-4167,419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其中脂肪液化35例,切口感染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3~7天后再行局部换药或二次手术缝合。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平均为4.15+1.24天,之后采取换药治疗者15例,平均愈合时间14.6±3136天;采取二次手术缝合者26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为二次手术缝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冷沉淀制剂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血管生成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4例,依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冷沉淀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d后的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d后,两组患者肉芽组织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肉芽组织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d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心理或精神以及治疗影响四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冷沉淀制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促进肉芽组织中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胡明玉  李倩  章宏伟 《生物磁学》2011,(7):1346-1348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对难治性创面的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治疗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12月因难治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红光照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以0.5%碘伏与水胶体敷料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于治疗后第7天、14天、21天切取创缘组织,研究红光照射对创缘组织中VEGF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临床实验中,治疗组创缘组织中的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照射能显著提高创缘组织中VEGF含量,减少创面愈合时间,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PTD-SOD、SOD对小鼠皮肤创伤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保护效果及其差异。方法制备机械性创伤小鼠模型和不同浓度的PTD-SOD(1000、3000、6000 U)及SOD(1000、3000、6000 U)溶液,分别用上述溶液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连续治疗13 d。观察各组创伤愈合情况,记录创伤愈合率和愈合天数;于创伤后第14天取各组小鼠创伤愈合部位皮肤,一部分制成10%组织匀浆液用于检测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一部分制成病理组织切片用于皮肤组织学观察。结果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TD-SOD各组或SOD各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和Hyp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创伤愈合率、缩短创伤愈合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结果类似。②在同等剂量下,从促创伤愈合时间、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Hyp含量等方面比较,PTD-SOD组明显(P0.05)或极明显(P0.01)优于SOD组。③适当剂量的PTD-SOD促创伤愈合效果优于高剂量PTD-SOD的促创伤愈合效果。结论 PTD-SOD或SOD在皮肤创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损伤效果,这种保护效果在创伤愈合的早期最显著;同等剂量下,PTD-SOD在促创伤愈合的效果上明显优于SO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解毒活血汤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肛肠科三病区收治的300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其就诊的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150例,两组均采取一期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疗法,观察组于术后联合服用解毒活血汤治疗。均治疗4 w后,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的有效率,肛周脓肿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前后肉芽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组织微血管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7 vs. 71.33%,P0.05);观察组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肉芽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组织微血管计数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肉芽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组织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1 w和2 w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汤可能通过提升肉芽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组织微血管计数有效促进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