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兔输卵管上皮细胞解除大鼠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兔输卵管上皮细胞,与异种动物大鼠的受精卵共培养,结果大量出现突破2细胞发育阻滞的现象。体外受精卵和体内受精卵的2细胞发育阻滞突破率分62%和73%;利用ROEC条件培养液培养大鼠的体外受精卵,2细胞发育阻滞的突破率达68%,且能顺利发育至桑椹胚和囊胚。将ROEC直接培养在含^35S-甲硫氨酸的CZB培养液中,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发现在该条件培液中出现了分子量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用体外受精液用于实验大鼠体外受精的可行性,为实验大鼠的胚胎保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人体外受精IVF-20培养液作为大鼠精子获能和受精培养液,对SD、Wistar、GK、F344等四种不同品系的实验大鼠进行体外受精;用mR1ECM培养液对体外受精所得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同时,将所得2-细胞胚胎移植给经假孕处理的受体鼠。结果四个品系大鼠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分别可达83.2%、72.6%、87.8%和71.6%。体外受精卵裂胚能够在体外进一步发育,SD大鼠囊胚发育率为16.7%,与体内受精胚胎在体外培养的囊胚发育率(24.5%)差异不显著。80枚2-细胞胚胎移植给2只受体鼠后均妊娠成功,产下正常仔鼠10只,产仔率12.5%。结论用于人体外受精的IVF-20培养液同样适合于实验大鼠精子的体外获能和受精,可以在多种品系获得较高的卵裂率,所得卵裂胚能够在体外发育到囊胚,并且所得卵裂胚在移植给受体鼠后能够产下正常仔鼠。  相似文献   

3.
共培养对小鼠囊胚质量及其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共培养对小鼠囊胚质量及其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将小鼠的受精卵体外随机分别置于含颗粒细胞(试验组I)、输卵管上皮细胞(试验组Ⅱ)、输卵管组织块(试验组Ⅲ)的KSOM培养液中作为试验组进行共培养,同时设立对照组A(体外培养,仅含KSOM)和对照组B(体内培养)。比较各组受精卵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并应用碘化丙啶和Hoechest333258对囊胚进行染色,利用ICM/TE值评价各组胚胎体外发育的质量;同时将囊胚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基因组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A相比,试验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其囊胚细胞数目及内细胞团细胞数与滋养层细胞数比值(ICM/T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0.05);各试验组囊胚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与对照组A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体外培养组均与对照组B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A、B差异均不显著(P>0.05)。共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提高囊胚的发育质量,但是仍不能克服由体外培养造成的基因组甲基化异常。  相似文献   

4.
克服昆明小鼠体外受精卵发育阻滞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CZB和WM培养液进行昆明小鼠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培养,建立了一个可行的胚胎体外培养的新方法,并通过改变培养液的成分及其含量,对胚胎发育的阻滞机理和突破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培养于WM中的受精卵发生阻滞,有48%停留于2细胞阶段;而CZB中的胚胎有81%发育为桑椹胚和囊胚。在WM中添加EDTA和谷氨酰胺得到了66%的囊胚;加大WM中乳酸钠和丙酮酸钠的比值未能克服发育的阻滞现象。实验结果表明,EDTA和谷氨酰胺在克服阻滞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卵泡内环境对猪卵泡卵体外成熟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卵泡内环境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直径≥5mm、4-4.9mm、3-3.9mm和2-2.9mm的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90.5%、89.7%、85.4%和67.4%,体外受精后,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直径≥5mm和4-4.9mm卵泡卵的2-细胞、3-4-细胞发育率显著高于直径2-2.9mm的卵泡卵(P<0.05或0.01)。体外成熟培养36h、42h和48h,直径2-2.9mm卵泡卵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5%或15%的不同直径卵泡的卵泡液,各组间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受精卵的体外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卵泡大小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猪卵泡内环境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直径≥5mm,4-4.9mm,3-3.9mm,2-2.9mm的卵泡内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90.5%,89.7%,85.4%和67.4%。体外受精后,受精卵的发育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来自直径≥5mm和4-4.9mm卵泡的受精卵发育到2-细胞,3-4细胞的比率显高于来自直径2-2.9mm的卵泡受精卵(P<0.05或0.01),体外成熟培养36,42,48小时,直径2-2.9mm卵泡卵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差异不显(P>0.05)。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5%或15%的不同直径卵泡的卵泡液,各组间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受精卵的体外发育率均无显差异。结论:卵泡大小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昆明小鼠原核胚在不同培养液中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昆明小鼠原核胚胎体外培养系统,提高胚胎发育率.方法小鼠经超排获得原核期胚胎,制备小鼠输卵管上皮共培养系统,使用M16、CZB和KSO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并对体内和体外发育的囊胚细胞计数.结果在KSOM和CZB中添加胎牛血清能显著提高胚胎囊胚发育率(14.71%对85.71%;6.45%对10.81%);输卵管上皮共培养可以提高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同时提高胚胎质量和同步发育,小鼠胚胎在KSOMFBS中囊胚发育率达85.19%,显著高于CZB和M16.结论在小鼠输卵管上皮共培养条件下,KSOMFBS能够很好支持昆明小鼠原核期胚胎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8.
SD大鼠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改造IVF-30和HTFplus培养液,观察在改造后培养液里卵的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状况,寻找适合SD大鼠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的实验体系。方法采用两种方法(超数排卵及体内成熟)采集成熟卵母细胞用于体外受精。选择两种商品化的培养液IVF-30(Vitrolife),HTFplus(Lifeglobal)。分别在以上的培养基中增加10、20、30mmol/L的NaCl,将培养液的渗透压提升至325~355mOsM之间,观察在改造前与改造后的培养液内SD大鼠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囊胚发育率等指标。结果经改造的培养液HTFplus和IVF-30,体外受精率分别从13%、15%提升至70%、67%。改造后的IVF-30和HTFplus的2细胞,大于4细胞及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85%,74%,22%;96%,75%,32%。HTFplus,IVF-30经过改造后更适合于SD大鼠的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培养。与超排相比较更多的在自然周期的体内成熟卵母细胞(16%,28%)发育到了囊胚。结论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条件对猪卵母细胞IVM、IV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发育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体外胚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了激素存在时间、不同激素和不同血清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共培养体系、精卵作用时间、去除卵丘细胞的方法对猪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猪卵母细胞IVM培养48h,前24h内加入PMSG、hCG,后24h将其去除,卵母细胞总成熟率为79.54%;培养液添加15?S或15%NCS,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79.48%和74.81%;PMSG、HCG和E2配合使用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1.42%.在IVF前用吹打法获得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分别为37.89%和8.54%,精卵共孵育6h或8h的卵裂率(40.52%,37.24%)、桑椹胚率(8.42%,7.85%),以及用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所获得的卵裂率(40.84%)、桑椹胚率(9.53%)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10.
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及胚胎快速冷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扩大胚胎来源并获取特定胚龄胚胎 ,建立小鼠冷冻胚胎库。方法 运用超数排卵、体外受精与胚胎培养及胚胎冷冻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鼠受精卵的体内发育与运行规律。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受精、单细胞胚胎培养及胚胎快速冷冻。结果  (1)注射hCG后 12~ 2 0h受精卵发育至原核期 ,4 2~ 4 8h为 2 细胞期 ,4 8~ 6 0h为 4 细胞期 ,6 0~ 6 8h为 8 细胞期 ,以上各期受精卵均处于输卵管中 ;75~ 78h为桑椹胚 ,78~ 80h为致密桑椹胚 ,90~ 92h为早期囊胚 ,92~ 96h为囊胚 ,以上各期均处于子宫角中。 (2 )培养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 (FSH与hCG) ,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 ,添加FCS和激素组的体外受精率又显著高于单独添加激素组 ,FCS还能显著提高胚胎发育。 (3)在培养液中添加EDTA ,能有效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阻断 ,其 2 细胞胚的发育率达 10 0 % ,8 细胞胚发育率达 5 5 %以上 ;牛、羊上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也能有效克服 2 细胞阻断。添加乳酸钠和丙酮酸钠可使 2细胞与 8细胞期胚的发育率显著提高。 (4)以D PBS +甘油 +蔗糖为冷冻液 ,以D PBS +蔗糖为稀释液 ,对小鼠胚胎进行快速冷冻 ,桑椹胚的存活率为 6 9 3% ,早期囊胚的存活率为 6 0 4 %。结论 研究为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小鼠 ,扩大卵子和胚胎来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山茶科金花茶系七种会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育苗技术,研究了在改良的ER培养基中~[1],七种金花茶在胚状体形成,假珠芽成苗~([6,7]),愈伤组织分化芽及用成年树茎尖进行腋生株快速繁殖等再生方式中的不同效应,试验证明:金花茶系植物同其他山茶科植物一样,其体细胞能通过多种再生方式产生大量的完整植株。本试验所用的七种金花茶无论在所用分化配方,再生方式及移栽方法上都与我们做过试验的茶树,油茶,山茶花等多种山茶科植物极其相似,因此本试验进一步证明可分化配方与种属密切有关,而且在分化情况及再生方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共性,我们根据此一结果正把此方法用于金花茶杂交幼胚的早期培养上,现已得到大量的杂交小金花茶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仙六倍体的诱导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属于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中国水仙的品种不多,在福建漳州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为单瓣水仙,此外,还有重瓣和“金三角”两个品种。中国水仙为三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3x=30[1-3],其高度不孕性,只开花不结实,靠子鳞茎进行无性繁殖繁衍后代。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和病毒感染,现存种质退化、品质下降,花朵数明显减少、香味变淡、生长势差、鳞茎变小、抗性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花卉的进一步生产和发展。因此,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改良中国水仙,培育中国水仙新品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排卵过程中,滤泡壁必须变薄作为卵母细胞得以离开滤泡的前提。Schochet最早提出水解酶的作用可能使滤泡壁降解的看法。Espey用一些蛋白水解酶在离体条件下处理滤泡组织条,见到组织条的张力减弱;此外,给兔子的成熟滤泡注射小剂量浓缩的蛋白水解酶,则引起滤泡壁排卵点(Stigma)的形成和类似于排卵时的破裂现象。Beers等看到,  相似文献   

15.
用DNA磷酸钙盐沉淀方法把含人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链cDNA的表达质粒pSV_2neo-A转染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然后经G 418(400-800 μg/ml)筛选分离20个转染细胞株。选出其中At_1和Aot7细胞株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细胞的形态和生长行为均发生明显的变化,PDGF-A链mRNA的表达水平比CHO细胞明显增高,胞质有强阳性的PDGF荧光反应,显示有PDGF样蛋白的合成。这些细胞不但生长速率加快,有高密度持续生长的特性,而且能在软琼脂培基上形成大集落和在裸鼠体内接种形成纤维肉瘤,提示外源PDGF-A链基因的表达有使CHO细胞生长失控和发生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莼菜根分生区细胞中,部分粗糙内质网片断转化成单个潴泡,游离于细胞基质中的单个潴泡相互叠加后形成具6—8个潴泡组成的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伸长区进入分泌高峰期,由于其成熟面的潴泡溢出大量分泌泡后消失或潴泡游离出去,使高尔基体潴泡数目减少,部分高尔基体形成面有内质网溢出的小泡互相融合后形成新的潴泡补充,另一些高尔基体由于得不到潴泡补充而逐渐消失;这可能是成熟区细胞内高尔基体数目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胚泡注射法制作嵌合体对家兔交配后96,120和144小时的ICM细胞的发育能力进行了研究。供体胚胎取自青紫兰灰免,受体胚胎取自新西兰白兔,结果表明96和120小时供胚的ICM细胞与96小时受胚胚泡组合后均能参与发育,形成嵌合兔,144小时者未获得嵌合体。由于120小时的ICM细胞发育的2只表型为雄性的嵌合兔,其中1只不育,其性腺和外周血核型表明不育兔为xx/xy性嵌合,性腺中有处于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巢和精细管,外周血含xx和xy两种核型。本实验结果首次证明家兔交配后120小时胚泡的ICM细胞仍具有参与嵌合体发育的能力。它不仅能参与体细胞的分化,并具有形成生殖细胞的能力。交配后144小时胚泡的ICM细胞其发育能力似乎已发生了局限。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随机屠宰山羊的卵巢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结果显示,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条件下的减数分裂能力不同:≤0.5mm直径卵泡的卵母细胞不能恢复减数分裂;0.8-1.2mm卵泡的卵母细胞可恢复减数分裂,但只能发育到MⅠ期,培养24h发育到MⅠ期比率60%;1.5-5.0mm卵泡卵母细胞已经完全获得减数分裂能力,培养24h发育到MⅡ的比例91%。完全获得减数分裂能力的1.5-5.0mm卵泡卵母细胞处于生发泡(GV)期的比率在成熟培养2-8h期间明显下降;其中,4-6h期间GⅤ比率下降最为迅速(由61%降低到19%,p<0.0005);体外培养6-12h期间MⅠ比率由25%上升到60%,随后下降,到24h仅有2%卵母细胞处于MⅠ期;培养16h有21%卵母细胞进入MⅡ期,24h 91%卵母细胞到达MⅡ期。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进程的数据做折线图计算结果表明,1.5-5.0mm卵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各细胞周期事件出现和维持的时间)为:0-3.0h为GⅤ期,3.0-7.0h为前中期Ⅰ,7.0-14.6h为MⅠ期,14.6-18.4h处于后期-Ⅰ和末期-Ⅰ,18.4-24h为MⅡ期。本实验还证明,部分获得减数分裂能力(0.8-1.2mm卵泡)与完全获得减数分裂能力(1.5-5mm卵泡)的卵母细胞,其各细胞周期事件一旦发生,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机制及其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的细胞外基质——鸡胚视网膜基膜作为培养基底,用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多聚赖氨酸和鼠尾胶等物质包被的表面为人工培养基底,比较了孵育10天的鸡胚视网膜条在这些不同培养基底上神经纤维生长的图像。第一次尝试用计算机对多根神经纤维的生长图像进行辅助定量分析。选择的四个参数是每根神经纤维平均总长度(L)、平均偏转角度(Q)、平均弯曲度(R)和平均分支点数(B)。结果表明,纤维生长图像的各个参数值和培养基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三肽囊素(bursin)是法氏囊组织提取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活性因子,由Audhya T.等在1986年首次报道。近十几年,有关三肽囊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涉及对三肽囊素的生物学活性、组织学定位、功能机制及其应用前景。本研究分别探索了三肽囊素在鸡、鸭免疫器官中的定位,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理解三肽囊素的存在及其生物学意义。鸡用近交系(CB系),由12、14及20日龄胚、新生雏、1—9周龄鸡,采集法氏囊、法氏囊T细胞区、胸腺、哈德氏腺、脾脏及骨髓。鸭用北京鸭,由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