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林 《菌物学报》1995,14(Z1):169-172
本文报道从某些黑粉菌的黑粉孢子粉末中提取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对其转录间区(ITS2)片断进行了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其结果表明异形黑粉菌(Ustilago anomala)与其它3种近似黑粉菌,科尔达黑粉菌(U. cordae),柳叶刺黑粉菌(U. bungeana)和网孢黑粉菌(U. reticulata)的rDNA ITS2序列区别很大,在被测定的190个碱基对中,差别达69个位点以上(26.3-36.3%),异形黑粉菌与这三种黑粉菌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作者原定名为异形黑粉菌的种与在欧洲取材的科尔达黑粉菌相似程度较高.因此将在中国已报道的异形黑粉菌更正为科尔达黑粉菌,而柳叶刺黑粉菌与科尔达黑粉菌近似程度也较高,将柳叶刺黑粉菌作为科尔达黑粉菌的异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DC.)Corda]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以玉米黑粉菌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以含有βactin基因的具浓度梯度pMD19 T-Simple质粒为标准品,接种黑粉菌后不同时间点的玉米叶片作为样本用以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建立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玉米黑粉菌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对玉米黑粉菌的最低检出率为19拷贝/反应,可以准确检测经注射接种后1 d的玉米叶片中的黑粉菌量。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玉米黑粉菌菌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郭林 《菌物学报》1993,12(Z1):51-55
本文描述采自河北小五台山的黑粉菌一新种,即寄生在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cea(L.) Beauv)上的野青茅黑粉菌(Ustilago deyeuxiae L. Guo)。此种与网优黑粉菌(Ustilago scrobiculata Liro)近似,但野青茅黑粉菌网纹明显,网眼高。并报道三种黑粉菌中国新记录。1)酢浆草黑粉菌(Ustilago oxalidis Ellis&Tracy)寄生于醉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此种是我国首次在酢浆草科(Oxalidaceae)植物上发现的黑粉菌。2)网状黑粉菌(Ustilago polygoni-alati Thirum. & Pavgi)寄生于尼泊尔萝(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作者对此种进行了订正研究。3)臭草条黑粉菌(Urocystis melicae (Lagerheim & Liro) Zundel)寄生于细叶臭草(Melica radula Fr.)。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3个新组合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组合是:广州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cantonense(Zundel)L.Guo]香茅粒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cymbopogonis-distantis(Ling)L.Guo]和海南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hainanae(Zundel)L.Guo]中国新记录种为:中间炭黑粉菌(AnthracoideaintercedensNannfeldt),戴维斯黑粉菌(UstilagodavisiiLiro)和田中黑粉菌(UstiilagotanakaeS.Ito)。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黑粉菌属(Ustilago)51个样本,选取33个形态学和生物学编码性状进行了类平均法的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建议将我国黑粉菌属分为3个表观群(Phenons);茭白黑粉菌目前以放在黑粉菌属内为妥;还认为 Ustilago ocrearum 是 Ustilagokoenigiae 的变种;Ustilago kusanoi 是 Ustilago minima 的变种;Us(?)ilago aoenoe 和 Usti-lago nuda 是两个不同种。  相似文献   

6.
新书简讯     
中国黑粉菌王云章著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研究黑粉菌的一本专书,描远了130个种、1个变种和1个变型的黑粉菌,它们分属于15个属,分别寄生在13科75属的种子植物上,其中,有“%的种是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的。本书首先简短地介绍了研究黑粉菌的历史、黑粉菌各属在各科寄主上的分布、菌种概念、系统关系及分类后,以自然分类为系统,详细描述各科、属、种黑粉菌的形态,寄主,模式种产地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每种除有学名外,都订有中  相似文献   

7.
郭林 《菌物学报》2006,25(2):161-162
自中国青海民和发现一种寄生在莎草科白颖苔草Carexduriusculasubsp.rigescens植物上的黑粉菌新种,寸草黑粉菌Ustilagoduriusculae。此种与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的条形黑粉菌(Ustilagostriiformis)近似,其区别是寄生植物属于不同的科。  相似文献   

8.
郭林 《菌物学报》1988,7(Z1):211-240
黑粉菌属是Roussel 1806年建立的,全世界记载有三百余种,主要寄生于禾本科,是经济作物及牧草的重要致病菌·长期以来,对黑粉菌的邢子使用过各种名称,如厚垣孢子,冬孢子及黑粉孢子等.本文采用黑粉孢子以区别锈菌的冬孢子. 芳’(1979)在《中国真菌总汇》中列出黑粉菌属五十种及一个变型.作者经过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的研究,承认其中二十九种为正确名称,八种及一变型为异名,顶黑粉菌(Ustilago acrearus Berk.)由于错拼而被废弃.埃地黑粉菌(Ustilago emodensis Berk.)被转移至利罗粉菌属(Liroa).另有十一种黑粉菌因缺少标本留待今后订正.自1979年以后,杨信东(1983)增加黑粉菌属二种我国新纪录,K.范基和郭林(1986)描述一新种,四种新纪录.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一新种:鸢尾蒜黑粉(Ustilago ixiolirii Guo L) ,孢子堆生在蒴果内,不开裂,黑色,粉末状.黑粉孢子球形,近球形,稀椭圆形, 12.5-21×10-21μm,黑褐色,壁厚1-1.Sμm,纹饰脑状.是迄今生在石蒜科植物上唯一黑粉菌的种,其它几种黑粉菌均属条黑粉菌属.本文增加七种我国新纪录.共计四十九种,寄生于六科四十四属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蓼科.这仅是黑粉菌属研究的初步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采集黑粉菌标本后,作者相信会有更多新种和我国新纪录被发现.利罗黑粉菌属(Liroa)是从黑粉菌属(Ustaligo)分出的,此属为单种属.  相似文献   

9.
黑粉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粉菌是一种低等植物,由于它形成黑色类似煤烟状的孢子而得名。它是真菌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集体。根据科学家们公认的意见,在分类上,黑粉菌目是担子菌纲的一个成员,下分黑粉菌科与腥黑粉菌科二科,其下又分为若干属。据 G·W·费歇(Fischer)和 C.S.何顿(Holton)的统计,在全世界已  相似文献   

10.
郭林 《菌物学报》2006,25(3):364-365
自中国甘肃桑科草原发现一种寄生在禾本科Koeleriasp.植物上的黑粉菌新种,王氏条黑粉菌Urocystiswangii。此种与寄生在Koeleria属植物上条黑粉菌Urocystiskoeleriae近似,其区别是王氏条黑粉菌孢子球中黑粉孢子数目多,由(0~)1~6(~8)黑粉孢子组成;而U.koeleriae孢子球由(0~)1~4(~5)黑粉孢子组成。  相似文献   

11.
《菌物学报》2017,(9):1210-1221
菰黑粉菌是茭白的内生真菌,对茭白孕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离获得了13个不同茭白品种和孕茭表型的菰黑粉菌菌株(M‐T型和T型),ITS序列鉴定分析发现:13个菌株都属于菰黑粉菌,它们的ITS序列仅在ITS1序列区间存在3个碱基位点的变异;基于ISSR技术比较分析了菰黑粉菌菌株间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菰黑粉菌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与茭白栽培特点及孕茭表型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茭白种质资源的鉴定及保护,并为茭白田间栽培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早熟禾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近年来,从进境早熟禾上多次截获一种腥黑粉菌,但一直被鉴定为禾草腥黑粉菌Tilletia fusca。通过比较研究,作者已将该菌种名改为雀麦腥黑粉菌T.bromi。依据T.bromi和T.fusca的序列差异位点设计了6对引物,成功建立了适合菌丝检测的T.bromi和T.fusca的双重PCR方法和适合冬孢子检测的套式双重PCR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10pg/μL,为早熟禾腥黑粉菌鉴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可在其宿主植物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的所有器官诱导肿瘤发生。玉米黑粉菌成功定殖宿主并诱导形成肿瘤取决于与宿主植物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作用以及该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本文综述了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玉米黑粉菌通过分泌效应子入侵、定殖玉米植株以及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对入侵的响应;阐述了活体营养建立过程中,玉米黑粉菌与玉米通过效应子、激素、糖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差异调节,协调受感染宿主组织重新编程发育成膨大的植物肿瘤的关键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郭林 《菌物系统》1998,17(1):1-3
本文报道了3个新组合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组合是:广州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cantonense(Zundel)L.Guo]香茅粒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cymbopogonis-distantis(Ling)L.Guo]和海南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bainanae(Zundel)L.Guo]。中国新记录种为:中间黑粉菌(Ustilago tanakae  相似文献   

15.
<正> 1983年7月王贵明同志自宁夏西吉县采得一份黑粉菌,其孢子堆寄生于豆科山野豌豆植物的种子内,孢子球由14—65(—90)个孢子组成,直径为36—83(—110)×28—60.5(—91)μm。黑粉孢子多角形或近球形,9—19×8.5—16.5μm,表面纹饰瘤状。孢子球及黑粉孢子的形态特征表明此种属于楔孢黑粉菌属(Thecaphora)。在野豌豆属(Vicia)植物上,全世界已记载了两种楔孢黑粉菌(Vánky,1991)。一种是野豌豆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viciae Bubak),另一种是山野豌豆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viciae-amoenae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新疆黑粉菌目一新种,苦马豆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sphaerophysae ZY Zhao et Xi)。新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冬孢子光学显徽镜和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3个新组合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组合是:广州孢堆黑粉菌 [Sporisoriumcantonense (Ztmdel) L. Guo]香茅粒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cymbopogonis-distantis(1ing)L Gao]和海南孢堆黑粉菌[Spor#orium haianae(Ztmdel) L. Guo]。中国新记录种为:中间炭黑粉菌(Anthracoidea intercedens Nannfeldt],戴维斯黑粉菌(Ustilago davisii Iato)和田中黑粉菌(Ustitago tanakae S. Ito).  相似文献   

18.
郭林 《菌物学报》2015,34(5):817-820
迄今为止,中国已知黑粉菌269种,这些物种主要在我国北方和南方获得,对于华中地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野外采集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发现大量的黑粉菌物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适用于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体系,构建菰黑粉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针对性地筛选双核菌丝形成缺陷型转化子,并对T-DNA插入位点进行分析,为研究菰黑粉菌二态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理打下基础。以构建的菰黑粉菌自融合菌株TSP为出发菌株,以含有遗传霉素(G418)抗性基因(neo)的质粒为载体,通过ATMT构建菰黑粉菌T-DNA突变体库,并对诱导剂乙酰丁香酮(AS)浓度、转化的共培养时间、农杆菌浓度和菰黑粉菌芽孢子浓度等建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条件试验,筛选最优条件;对继代培养的转化子基因组中的遗传霉素抗性基因进行PCR检测,验证转化子遗传稳定性;对突变体库中的转化子双核菌丝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其双核菌丝形成能力;对上述双核菌丝形成缺陷型转化子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当遗传霉素浓度为75μg/mL时,菰黑粉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当AS浓度为100μg/mL、共培养时间为24 h、孢子浓度为1×105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从意大利进口兔尾草上截获的腥黑粉菌属一新种-兔尾草腥黑粉菌,同时讨论了该种与近似和的区别,文中对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图片。主模式标本保存在深圳动物检疫真菌标本室,等模式标本分别存在德国蒂宾根大学范基黑粉菌标本馆(HUV),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和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