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双歧杆菌的抗癌效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种。本文观察了在改变栖生环境的情况下,双歧杆菌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615小鼠在腹腔或皮下接种肝癌H22/F23后,从第1天起每隔3天腹腔或皮下两种途径注射双歧杆菌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瘤内注射给药时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双歧杆菌激活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皱褶增多;在功能上则表现为杀瘤活性增强,激活的PEC经Winnassay证明对肿瘤生长的早期或中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进一步证实激活的PEC在体外具有直接杀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双歧杆菌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由于该菌为生理性细菌,对宿主无致病性,所以其较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其它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节剂如OK432、卡介苗等可能更具优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NO形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裸小鼠腹腔注射青春型双歧杆菌,每天一次,连续5天,以Gries试剂测定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的含量。结果表明:双歧杆菌注射组其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激活巨噬细胞,使之产生一定量的NO,NO在介导双歧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从小鼠S180癌性腹水分离诱导的TIL癌内注射与活的双歧杆菌腹腔内注射共同治疗荷S180实体瘤小鼠,结果表明单用TIL和TIL合用IL-2早期抑瘤效果,能延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晚期抑瘤效果尚不及单用双歧杆菌组。TIL与双歧杆菌、TIL、双歧杆菌及低剂量IL-2,荷瘤早、晚期抑瘤效果均较好,且毒副作用低,表明双歧杆菌有可能通过刺激机产生内源性IL-2维持TIL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协同TIL细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双歧杆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连医学院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康白1.前言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类或某些哺乳动物的生理细菌。在微生态学上属于原籍菌群(autochthonousflora)。人类出生后,在肠道内,从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诱发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给封闭群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体内激活后,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脾贴附性细胞对YAC-1,L929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脾贴附性细胞产生对上述二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都比对照动物明显增强。结果提示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给小鼠腹腔注射后,通过激活脾脏淋巴细胞和贴附性细胞(巨噬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而明显地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盐酸林克霉素诱发小鼠相关性腹泻模型,观察螺旋藻、婴儿型双歧杆菌及其混合物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胶囊内容物,含婴儿型双歧杆菌、螺旋藻,下同)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口投予盐酸林克霉素0.15 g/(d.鼠),连续3 d,然后经口分别给予螺旋藻、双歧杆菌及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1.66 g/(kg.b.w),连续5 d。结果经口投予螺旋藻、婴儿型双歧杆菌及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1.66 g/(kg.b.w),连续5 d,能有效改善盐酸林克霉素诱发的小鼠相关性腹泻症状,特别是给予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组,可有效治疗盐酸林克霉素诱发小鼠相关性腹泻。结论螺旋藻与双歧杆菌复合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明确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在海扶超声聚焦刀(HIFU)制作的肝凝固性坏死模型中的靶向性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用HIFU制作成家兔肝凝固性坏死模型,经耳缘静脉注射两歧双歧杆菌活菌,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家兔体温、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和注射后主要器官的组织切片来评价双歧杆菌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对肝坏死模型等组织切片还做了革兰染色检测,证明了双歧杆菌在坏死组织中的增殖。结果 双歧杆菌能够在HIFU制作的肝凝固性坏死模型中增殖、而这一增殖过程并不影响家兔的生命安全。结论 双歧杆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载体系统是安全和可行的,HIFU制作的肝坏死模型可以用于双歧杆菌基因治疗的靶向载体系统的辅助研究。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TT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9.
纳米中药龙胆草复方制剂对实验性大鼠癫痫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米中药龙胆草复方制剂扶植肠道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鼠癫痫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以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600万U/kg制成癫痫模型。应用纳米治疗,检测双歧杆菌及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纳米中药持续7 d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菌量明显上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接近正常。结论纳米中药龙胆草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灭活双歧杆菌调整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耗尽培养上清液(SCS)对小鼠肠道生理菌群的影响。方法:应用腹腔注射青霉素造成肠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分别以灭活的双歧杆菌菌液,耗尽培养上清液以及活菌菌液对菌群失调小鼠进行灌胃治疗。结果:活菌组、死菌组及SCS组同自然恢复组的肠道生理菌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死菌组与SCS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SCS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恢复具有调整作用,尤其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有更明显的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黑曲霉G2.1.1.1.4菌株在产生植酸酶时受无机磷的反馈阻遏,并且植酸酶的产生与淀粉酶的产生存在相互抑制。对植酸酶固体发酵进行调控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植酸酶产量。最适发酵条件下,植酸酶(PhytA)的产量可达62.1u/g.干基。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周荣汉  蒋建勤   《广西植物》1992,12(1):33-35
本文对中国球子蕨科2属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纸层和薄层析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科、属、种的分类有一定相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分类问题提供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潘小军 《昆虫学报》1993,36(3):347-35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 calceatus (Rothochild)、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 (Jordan et Rothschiold)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echild)的阳茎体侧面、背面和腹面。其中三种蚤阳茎体的背、腹面和无值大锥蚤阳茎体的侧面形态结构是首次报道。鞋形共系蚤有一对明显的阳茎囊突和一对与其相连的"c-骨片", 首次报道该蚤具有前距。无值大锥蚤具一对“茄形骨片”,阳茎钩突末端分为长而宽的腹叶和短而末端尖的背叶,阳茎内突后半部分特化为“后阳茎内突”。三种蚤的钩突桩略呈牛角形,由后弯向前。三种蚤阳茎体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指出了它们是分类上值得注意的特征。认为交配时阳茎杆只在一定范围内作定向滑动。将阳茎体从蚤体内解剖出来,并且观察其背腹面,有助于清晰、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8.
ON MEASLES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证明Paracarinachitids的外骨骼都不是由8个骨板组成,骨片具有清楚的微层构造,表明它们是由叠覆的生长层组成,每个生长节上有一个小刺,在顶端下侧面前端都有肾形缺凹。同一标本上存在顶端部的融合和远顶端部的分节彼此递交的现象表明这种表象上的差异是后期次生磷灰石包裹或腐蚀的结果;其下侧缘融合和下侧面无缝隙的现象说明将Paracarinachites spinus的骨片分成头板、中间板和尾板是没有根据的。骨片表面存在的针状体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它是粘土矿物和磷酸盐针状结晶体而不是多板纲的骨针。凡此强有力地说明Yangtzechiton是Paracarinachites的晚出同义名。根据形态功能、组织结构,特别是叠覆状排列的骨片和孤立的生长节等特征,paracarinachitids 可能与zhijinitids有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同源尚缺少进一步的证据、据此,笔者认为将paracarinachitids 暂置于分类位置未定的具骨片后生动物较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