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水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中心城区典型公园和公共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水库库容、常数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总库容偏低,但就整个中心城区绿地,土壤蓄积水量可观,达1.88×107 m3;土壤水分现存量较高,占总库容的75.7%,土壤剩余蓄水空间偏低;绿地土壤滞洪库容和有效库容分别占土壤总库容的31.6%和27.2%;而土壤死库容占总库容的44.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库存在差异:其中,乔木和灌木地土壤总库容、剩余蓄水空间均显著高于草地;灌木地土壤滞洪库容、有效库容均显著高于乔木地、草地;但各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现存量、死库容差异不显著.建议通过降低土壤压实、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优化绿地植物配置来提高城市绿地土壤水库库容.  相似文献   

2.
周伟  王丹丽  林勉  徐善良  邹秀 《生态科学》2013,32(4):500-508
根据2009年秋~2010年夏每季采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浙江省宁波港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经鉴定浮游动物共有70种,隶属3门35属。其中桡足类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3.54%; 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矩形龟甲轮虫、伪长腹剑水蚤、挪威小星猛水蚤、小星猛水蚤属、驼背隆哲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等。浮游动物群体丰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现象,四季平均丰度分别为2.50×103 ind/m3、40.16×103 ind/m3、3.72×103 ind/m3、1.20×103 ind /m3。生物量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现象,四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8.94 mg/m3、931.22 mg/m3、58.74 mg/m3、24.49 mg/m3。与历史资料以及邻近海域比较发现,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小于或接近于东海各海域。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夏季与春秋冬三季生物多样性(H')有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富度(D)、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基本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邻近海域相比,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富度(D)、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北部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采用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滴灌定额处理(W1:600 m3·hm-2,W2:540 m3·hm-2,W3:480 m3·hm-2,W4:420 m3·hm-2,W5:360 m3·hm-2),研究了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开度、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对不同滴灌定额的响应.结果表明: 随着滴灌定额减少,棉花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W1与W2处理间的上述参数在盛蕾期至吐絮期均无显著差异;冠层开度则随滴灌定额减少呈增加的趋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以W1处理最高,分别为6549和2677 kg·hm-2;W2处理籽棉产量仅比W1处理低6.5%,灌溉水利用效率较W1处理高3.9%.相关分析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和群体光合速率均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控制滴灌定额在540 m3·hm-2有利于棉花在盛花至盛铃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冠层开度、保证光吸收率,进而增强群体光合速率,在不显著降低产量前提下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6座水库及其入库河流底栖动物调查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杨扬  乔永民  李良  匡际霖 《生态科学》2012,31(3):324-329
2010年8月对广东省6座水库及其入库河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并分别利用Goodnight-Whitley指数和BPI指数对水库及入库河流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库共检出底栖动物13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八斑多足摇蚊(Polypedilum masudai),种类丰富度变动范围为2~5种,平均密度为277ind/m2,变动范围160~480ind/m2。入库河流的种类丰富度和密度均高于水库,共检出底栖动物28种,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种类丰富度变动范围为2~7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82ind/m2,变动范围192~816ind/m2。水质评价结果表明,6座水库的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入库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较为严重的黄岗河和黄羌河,其水库汤溪水库和公平水库也产生了污染。  相似文献   

5.
安徽大别山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蓄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大别山区上舍小流域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持水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中龄林、马尾松成熟林、毛竹林、杉木中龄林土壤蓄水能力在48 129~69 487t/km2之间,比坡耕地的26 684t/km2高出1~2倍。为实现森林土壤水库的功能,各森林地类蓄存1亿m3水分所需相应的面积为1 439.1~2077.7km2,而坡耕地则需3 747.5km2。  相似文献   

6.
赵雪雁  董霞  王飞  戴其文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730-2735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和重点.根据1987-2007年甘南州气象站和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调查资料,采用最小数据方法、社会调查法、降水储水量法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曲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年实施生态补偿的机会成本为503.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水源涵养量为1110.7 m3·hm-2,补偿标准为788.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水源涵养量为2.56×10.9 m3.  相似文献   

7.
檀笑  屈艳芬 《生态科学》2006,25(5):450-453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汽车铝合金轮毂200万只,每天产生酸性废水80m3、碱性废水524m3、含锌含铜废水181m3、含铬废水48m3和含镍废水40m3,生产废水总产生量为873m3·d-1。废水总镍、总锌、总铬、总铜、pH、氟化物和COD的变化范围分别是5.34~18.72mg·L-1、50.11~97.63mg·L-1、2.66~16.21mg·L-1、1.50~11.36mg·L-1、5.2~8.4、5.0~17.4mg·L-1、80.9~161.9mg·L-1。铝合金轮毂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水量为1052m3·d-1,每个处理周期的运行时间为20h,系统运行稳定,连续30d出水均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维  李海燕  赖晓辉  杨允菲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105-3113
在天山峡谷野核桃分布的4条沟谷的阳坡和阴坡设置8个4000 m2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对野核桃每木调查,在不同尺度(面积)上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偏离指数(C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聚集指数(Ca)等聚集强度指数对野核桃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尺度增大,野核桃种群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在25 m2尺度上,种群整体呈集群分布,但不同样地种群聚集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西沟阴坡种群聚集程度最大,南沟阴坡种群聚集程度最小;在50~400 m2尺度上,种群整体呈随机分布.在25 m2尺度上,幼树、小树和壮年树均呈集群分布,壮年树聚集强度最大,小树聚集强度最小;当取样尺度达到200~400 m2时,幼树、小树、壮年树和大树均呈随机分布.野核桃种群格局规模为25 m2,格局强度为2.49~9.38 m2;种群组分中小树格局强度最大,壮年树格局强度最小.取样尺度与种群斑块大小接近,采用适合的测定方法并应用多指数综合判定,一般可获得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渔业方式水库鱼类资源的水声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iosonics DT-X回声探测仪(208 kHz)在2011年的秋末冬初对大溪、沙河、金牛山3个不同渔业方式的中等营养化水库进行了水声学调查,并构建了水库中鱼类资源分布的GIS模型.结果表明: 3个水库间鱼类平均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但鱼类目标强度(TS)分布曲线表明鱼类大小分布比例并不一致,受渔业方式影响明显.大溪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183 ind·m-3)与沙河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124 ind·m-3)差异不显著,金牛山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085 ind·m-3)显著小于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3个水库中鱼类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个水库中鱼类均成群分布,对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调查时还发现鱼类聚群行为.3个水库的鱼类资源量分布均在下游最高,除沙河水库受赶鱼作业影响外,其他2个水库大坝前鱼类资源量分布明显偏高.基于鱼类分布GIS建模的栅格化数据、各个栅格的水面面积,对TS>-60 dB鱼类资源总量进行估算,大溪水库约为48万尾,沙河水库约为61万尾,金牛山水库约为52万尾;对TS>-40 dB的鱼类进行统计评估,大溪水库约为5.04万尾,沙河水库约为5.29万尾,金牛山水库约为9.07万尾.  相似文献   

10.
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采用典型取样法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17块20×20m的标准样地,拟对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中粗木质残体的贮量、形态组成、直径、长度及腐烂度等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WD总贮量为75.1m3·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和树桩的贮量分别为.24 m3·hm-2,2.03m3·hm-2和7.34m3 ·hm-2.(2)倒木和枯立木的优势径级范围分别为11cm~20cm(占CWD总数的4%)和0-10cm(45%);倒木和枯立木的优势长度范围分别为0-5m (%)和m-10m(49%).(3)CWD腐烂度呈近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Ⅱ(28%),Ⅲ(35%)和Ⅳ(2%)腐烂等级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流域内营养盐输入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以 2011年3月~2012年2月大沙河水库5条主要入库河流(大沙河、白沙河、双石河、富食河和沃江河)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些入库河流的流量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估算了外源负荷总量,旨在为水库进行高效和合理的流域规划以及水质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位于西南方向的白沙河年平均流量最大(1.01 m3·s-1),西北部富食河流量最小(0.23 m3·s-1)。各入库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1.62~4.37 mg·L-1,总磷平均浓度范围为0.08~0.36 mg·L-1,其中富食河氮和磷营养盐的浓度最高,大沙河总氮浓度最低,白沙河总磷浓度最低,总体上西北部河流的氮磷浓度高于西南部河流。全年大沙河水库总氮输入量为176.7 t,总磷输入量为13.7 t。在所有入库河流中,位于水库北部的沃江河对水库营养盐输入量贡献最大,氮、磷负荷分别占总输入量的33%和32%,位于西部的双石河氮负荷最小(12%),西南方向大沙河磷负荷最小(9%)。  相似文献   

12.
宁夏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为确定宁夏枸杞的适宜灌溉量,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月灌溉定额对宁夏枸杞叶片结构、光合生理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灌水定额<900 m3·hm-2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的叶面积、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和枸杞果实产量显著增加,而气孔密度和胞间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月灌水定额>900 m3·hm-2以后,叶片胞间CO2浓度随月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而叶面积、气孔密度和枸杞果实产量变化不显著,其他指标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枸杞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以450 m3·hm-2处理最高,分别达8.02和324 mmol·m-2·s-1;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在节水条件下,900 m3·hm-2的月灌溉定额较适合枸杞的灌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鱼类群落现状及历史变化, 作者于2018-2019年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采样和渔民渔获物调查的方式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了鱼类群落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33种, 隶属5目11科29属, 以鲤科鱼类为主, 占总数的63.6%。基于多网目复合刺网采样的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努力捕捞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g·day -1·m -2)在各采样点间具有一定的差异。目前丹江口水库以定居性、喜静缓流、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为主。与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历史资料相比, 丹江口水库鱼类物种丰富度先升高后下降; 而生态类型则呈现杂食性鱼类、喜流水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比例持续下降的趋势。2018-2019年丹江口水库鱼类组成与20世纪80年代的相似性指数为0.35 (中等不相似), 与20世纪50年代的相似性指数为0.29 (中等不相似)。调查结果表明半个世纪以来丹江口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趋于小型化和简单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大坝建设、渔业放养、不合理捕捞、外来鱼类引入等人类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4.
横岗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娴  陈绵润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7,26(4):303-310
于2005年5月和11月调查了横岗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两次采样期间,浮游植物群落数量组成与种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5月份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高达275.41×106cells·L-1,平均生物量为31.07mg·L-1;其中优美平裂藻(Oscillatoria.elegans)和银灰平列藻(Oscillatoria.glauca)为绝对优势种,占总细胞数的90%;平裂藻的大量出现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由球体等效半径在10~20μm的种类占主导,但0~5μm区间的小型藻类仍维持较高的生物量.11月份,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降低到12.69×106cells·L-1,平均生物量为20.78mg·L-1.蓝藻门有16种,优美平裂藻、银灰平列藻的优势度明显下降;绿藻种类数量增加到48种,在新出现的25个种类中,鼓藻科(Desmidiaceae)、盘星藻属(Pediastrum)和栅藻属(Scenedesmus)有较高的细胞数;优势种类没有变化;大细胞种类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等效半径大于20μm的种类.整体上看,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从河流入水口到大坝处有递减趋势,这种趋势在11月份更为明显,这与采样时期水库水动力过程的梯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理论内容深刻而表现形式简单,包括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求值、一致性检验和综合指数计算等运算过程.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2a的水体浮游植物和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季节4因素和6项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综合指数PI在3采样点有差异并且变化灵敏,渠首 (陶岔S1 ) PI=0.5697,水质属于污染;库心 (小太平洋S2 ) PI=0.3619,水质属于尚清洁;丹江入库上游 (大石桥S3 ), PI=0.7755,水质属于中污染;AHP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根据结果分析认为:层次分析法做为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评价有重要性,值得推广应用;丹江口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但目前水质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做好水源区的长期生态监测,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改善水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4~0.7mg·L-1之间,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11~0.019mg·L-1之间,透明度的变化范围在0.6~1.5m之间,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在9.18~21.1mg·m-3之间,依据上述4个指标计算得出的TSIM指数在30~50之间变化,说明木头冲水库属中营养水体。浮游植物以适宜在中营养水体中生长的种类为主,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52种(属),主要由在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4.17~5.38mg·L-1之间,春夏两季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绿藻门的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是水体中春季的优势种类,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随着氮浓度的下降,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成为水库冬季的优势种类。营养盐是木头冲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对9年生杨树人工林进行滴灌和沟灌栽培,于根系主要分布土层(20、40、60、80 cm)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并利用智能采集器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灌溉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结果表明: 单次有效的滴灌和沟灌后,沿树行形成的湿润体垂直深度分别为72和143 cm,湿润体横切面的面积分别为0.41和2.71 m2;灌溉量分别为79.20和776.47 m3·hm-2,后者为前者的9.8倍,灌溉后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0~40 cm)的土壤含水率下降到水分轻度亏缺临界值(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历时均为11 d左右。2019年4—10月,沟灌5、7、9月3次总灌溉量为2329.41 m3·hm-2;滴灌18次,总灌溉量为1425.60 m3·hm-2。沟灌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中度亏缺(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累计天数达109 d,而滴灌下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始终未发生中度亏缺。滴灌下杨树人工林蓄积年生长量为38.92 m3·hm-2,是沟灌(25.43 m3·hm-2)的1.5倍,表明不同灌溉措施下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的地气交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于2006~2007年对黔中喀斯特地区土壤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的释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研究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是大气CO2、N2O的释放源,CH4的吸收汇.土壤CO2的释放通量介于450.8±50.8~1281.3±214.7 mg·m-2·h-1在之间,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N2O的释放通量介于-25.4±4.1~105.8±31.2μg·m-2·h-1之间,在夏季最高,在9月、11月和12月出现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全年CH4交换通量介于-0.27±0.18~0.81±0.26 mg·m-2·h-1之间,随季节的变化不明显.气候条件对土壤CO2和CH4交换通量的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N2O释放通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N2O和CH4地气交换通量受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