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及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试验组,剩余6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行预防性造口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造口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预防性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39.69 mg/L,灵敏度为71.47%,特异度为83.14%,AUC为0. 824,血清白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9.76 g/L,灵敏度为61.20%,特异度为79.40%,AUC为0. 74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00.09 pg/mL,灵敏度为61.18%,特异度为80.45%,AUC为0. 605,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6%、86.38%。结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漏评分(CL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直肠癌Dixon手术的260例患者,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评估两组CLS评分,术后第1、3 d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计算NLR、CA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S、NLR、CAR对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术后发生20例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69%。吻合口漏组CLS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NLR、C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吻合口漏组NLR、CAR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两组吻合口至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CLS、NLR、CAR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L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NLR的AUC为0.861,CAR的AUC为0.859,三者联合的AUC为0.945,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CLS评分、NLR和CAR升高,CLS评分联合NLR、CAR可有效预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可作为评估吻合口漏的辅助指标,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β-内啡肽(β-EP)、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在手足口病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研究组,并选择我院120例儿童保健科查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ghrelin、β-EP、BMEC水平变化情况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β-EP、BME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I期患儿血清ghrelin显著高于III期、IV期患者,血清β-EP、BMEC显著低于III期、IV期患者,III期血清ghrelin显著高于IV期患者,血清β-EP 、BMEC显著低于IV期患者,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ghrelin预测手足口病的AUC为0.955,灵敏度为85.62%,特异度为87.45%,截断值为12.91 ng/mL;血清β-EP预测手足口病的AUC为0.801,灵敏度82.25%,特异度为83.56%,截断值为196.87 ng/L;血清BMEC预测手足口病的AUC为0.974,灵敏度为84.18%,特异度为85.97%,截断值为56.28个/mL,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血清ghrelin、β-EP、BMEC与手足口病患者病情有关,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QRS时限值(QRS)、QT间期延长(QT)、QTc间期(QT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QRS、QT、QTc及LVE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QRS、Q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T、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QRS、QTc显著低于中度、重度患者,QT、LVEF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患者QRS、QTc显著低于重度患者,QT、LVEF水平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QRS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89,灵敏度△为84.59%,特异度为87.68%,截断值为115.59ms;QT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44,灵敏度85.12%,特异度为88.45%,截断值为21.69ms;QTc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86.05%,特异度为88.61%,截断值为416.39ms,LVEF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97,灵敏度87.15%,特异度为89.05%,截断值为45.63%,(P<0.05)。结论:QRS、QT、QTc及LVEF在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检查,可显著提高心源性猝死临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叉头框蛋白Q1(FOXQ1)联合检测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拟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10例,术前均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失访9例,101例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未复发组(n=8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定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术前血清AGR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前血清NLR、FOXQ1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化疗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前血清AGR降低、NLR升高、FOXQ1升高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及三者联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8、0.747、0.731、0.842。结论:术前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16例,均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和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各为108例。观察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指标、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体质量指数、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术前存在肠梗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为男性、与肛缘距离<5 cm、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受到性别、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我院同期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BP、uNAG及Lp-PLA2水平变化情况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HBP、uNAG及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血清HBP、uNAG及Lp-PLA2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患者,中度组HBP、uNAG及Lp-PLA2显著低于重度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HBP、uNAG及Lp-PLA2均和病情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HBP预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AUC为0.804,灵敏度为82.56%,特异度为86.32%,截断值为59.92 ng/mL;uNAG预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AUC为0.886,灵敏度为83.48%,特异度为87.95%,截断值为12.53 IU/L;血清Lp-PLA2预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AUC为0.977,灵敏度为88.69%,特异度为89.97%,截断值为194.96 ng/L,(P<0.05)。结论:血清HBP、uNAG及Lp-PLA2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表达异常,与病情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对于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1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98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作为心律失常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血清NLR、GDF-15及TRPC1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清NLR、GDF-15及TRPC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并依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10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价,其中Ⅱ级23例,Ⅲ级38例,Ⅳ级39例,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LR、GDF-15及TRPC1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NLR、GDF-15及TRPC1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受检者血清NLR、GDF-15及TRPC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心律失常组和对照组(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表1中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确定其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从依次为NLR(0.688)、GDF-15(0.667)、TRPC1(0.656)、三者联合(0.671)。NLR诊断灵敏度为67.61 %,特异度为66.85 %,GDF-15诊断灵敏度为60.03 %,特异度为67.53 %,TRPC1诊断灵敏度为61.24 %,特异度为66.53 %,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74.58 %,特异度为86.32 %;不同级别心功能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LR、GDF-15及TRPC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级心功能明显高于Ⅲ级、Ⅱ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LR、GDF-15及TRPC1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LR、GDF-15及TRPC1三者联合对于老年心力衰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与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可考虑应用NLR、GDF-15及TRPC1作为超声心动图补充诊断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紧张素转化酶2(ACE2)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3例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血清PAB、HMGB1、SIL-2R、ACE2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水平变化情况及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AB、HMGB1、SIL-2R、ACE2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PAB、AC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MGB1、SIL-2R、APACHEII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症组血清PAB、ACE2水平显著高于重症组,HMGB1、SIL-2R、APACHEII评分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B、ACE2与APACHEⅡ之间呈负相关(P<0.05),血清HMGB1、SIL-2R与APACHEⅡ之间呈正相关(P<0.05);血清PAB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临界值为147.09 mg/L,灵敏度为80.54%,特异度为85.68%,AUC为0. 845,血清HMGB1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临界值为85.34 ng/L,灵敏度为81.65%,特异度为86.69%,AUC为0. 998,血清SIL-2R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临界值为25.47 pg/mL,灵敏度为81.59%,特异度为87.57%,AUC为0. 978,血清ACE2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临界值为298.57 pg/mL,灵敏度为80.19%,特异度为83.58%,AUC为0. 867。结论:血清PAB、HMGB1、SIL-2R、ACE2的表达与APACHEII评分之间密切相关,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早期预测胰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患者均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胰瘘组(n=77)和非胰瘘组(n=173),对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1 d PCT水平对胰瘘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并计算其预测胰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有77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0.80%。胰瘘组与非胰瘘组患者术后1 d的PCT水平均升高,且胰瘘组高于非胰瘘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胰瘘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μmol/L、白蛋白水平<30 g/L及术后1 d PCT水平>0.75 μg/L是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1 d 检测PCT水平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AUC为0.827,敏感度为83.23%,特异度为85.71%,PCT截断值为0.75 μg/L。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胰瘘发生率,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及术后PCT水平与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检测PCT对于胰瘘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癌胚抗原(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超声造影特征图像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检测血清CEA水平和NLR,统计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两组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复发转移组增强强度略高,大部分为高增强或整体增强,造影剂分布尚均匀。18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复发转移组峰值强度(PI)大于未复发转移组,血清CEA水平和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达峰时间(TTP)小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PI、TTP、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3、0.764、0.763、0.781,联合PI、TTP、CEA和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9,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超声造影参数PI增大、TTP降低,血清CEA和NLR增高,联合检测TTP、PI、CEA和NLR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血清铁蛋白(SF)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变发生情况分为病变组67例,未发生病变5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铁蛋白(SF)及sod在其中的表达及其预测小纤维神经病变的价值。结果:病变组铁蛋白(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铁蛋白(SF)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AUC为0.924,95%CI为0.892~0.957,截断值为223.407 ng/mL ;sod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AUC为0.96,95%CI为0.944~0.987,截断值为126.862 U/mL;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AUC为0.993,95%CI为0.986~1.000,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26%、95.16%。结论:在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及sod的表达异常,对于疾病的进展有诊断意义,临床应给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CRSwNP患者纳入观察组,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将CRSwNP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2例)。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IL-6水平,计算外周血NLR,行鼻窦CT检查,根据CT检测结果,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鼻窦CT评分。对比各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差异,分析CRSwNP 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外周血NLR、血清IL-6、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RSwNP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2、0.539,P<0.05)。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659、0.697,联合三项指标诊断CRSwNP的AUC为0.88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上升可反映CRSwNP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呈正相关,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联合诊断CRSwNP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ISR组31例与CSPO组32例,ISR组予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CSPO组予适形切除保肛术治疗,记录与随访患者的近期与远期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保肛,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无差异(P>0.05),CSPO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SR组(P<0.05)。CSPO组的术后7 d的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3 %,明显低于ISR组的29.0 %(P<0.05)。CSPO组术后1 d、3 d、7 d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都明显少于ISR组(P<0.05)。ISR组术后3个月的满意度为80.6 %,明显低于CSPO组100.0 %(P<0.05)。结论:相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适形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有效抑制血清PCT与hs-CRP的表达,具有很好的保肛效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随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42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进一步划分为380例未感染组和40例感染组。感染组根据治疗结局进一步划分为29例治疗好转亚组与11例未好转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PCT、CRP与s 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和s 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手术后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好转亚组相比较,治疗未好转亚组手术后以及感染后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最佳截断值为1.23 n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0.79,准确度为0.82;CRP的AUC为0.752,最佳截断值为36.07 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81,准确度为0.83;s TREM-1的AUC为0.792,最佳截断值为20.58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84,准确度为0.85;PCT、CRP联合s TREM-1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AUC为0.88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91,准确度为0.92。结论: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与患者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相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和s TREM-1有助于预测肺癌根治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和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人附睾蛋白4(HE4)、叶酸受体1(FOLR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监测在上皮性卵巢癌(EOC)术后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EO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4例EOC患者纳为EOC组,EOC组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42)和复发组(n=72),选择同期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卵巢良性疾病组,另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女性志愿者9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EOC组和卵巢良性疾病组术前、对照组体检当日的HE4、FOLR1、NLR。对比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的HE4、FOLR1、NLR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O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E4、FOLR1、NLR单独或联合应用对EOC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EOC组、卵巢良性疾病组的HE4、FOLR1、NLR高于对照组,且EOC组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P<0.05)。复发组的HE4、FOLR1、NLR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未复发组在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术中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化疗周期、清扫淋巴结、组织分化程度、术后残留大小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偏高、FOLR1偏高、NLR偏高、临床分期Ⅲ ~ 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病理类型为浆液性、术后残留大小>1 cm、术中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未清扫淋巴结均为EO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HE4、FOLR1、NLR这三项指标术前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7、0.782、0.770。结论:EOC患者术前HE4、FOLR1、NLR处于高水平,且术前联合检测HE4、FOLR1、NLR对于EOC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应关注临床分期Ⅲ ~ 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病理类型为浆液性、术后残留大小>1cm、术中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未清扫淋巴结的EOC患者,给予相关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在急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130例老年CAP患者,检测其入院后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血气分析,生化全项,胸部X线,并给予痰细菌学检查等辅助检查,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入院72h后,再次给予血常规、PCT等检查,比较2组NLR和PCT的差异。随访28天后,根据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白细胞(WBC)、NLR、CRP、APACHEⅡ评分和PCT及NLR、PCT、APACHEⅡ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死亡组CAP患者血清CRP、PCT水平、NLR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2组患者WBC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341)。APACHE II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为0.741(95%CI:0.647~0.836),PCT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为0.723(95%CI:0.610~0.835),NLR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为0.709 (95%CI:0.602~0.815),NLR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与PCT和APACHE I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48,0.662);入院72h死亡组NLR和PCT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生存组NLR和PCT较入院时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NLR对急诊老年CAP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与PCT及APACHE II评分相当,NLR持续高水平状态提示急诊老年CAP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