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品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无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耐药率低。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敏感。结论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需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9-2013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本院共分离出2 921株ECO,2009-2012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平均占29.4%,2013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6%;2011-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为70.1%,高于2009-2010年的平均检出率64.1%(P0.05);主要来源于普外科和ICU,分别占22.1%、18.4%;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对本研究其他药物的耐药率,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本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非常高,耐药问题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定期监测,控制耐药菌的产生,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的病原菌结构和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4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在实验室进行菌株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324例患者均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5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1株,占81.59%;革兰阳性菌95株,占18.41%。421株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95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整体耐药率较高,其对氨苄西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超过60.0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仅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超过30.00%。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超过50%,同时三种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结论:肛周脓肿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发病率很高,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了解引起感染的各种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研究患者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以及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从而为临床正确、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回顾分析了辽宁省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 865份尿标本感染菌鉴定结果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数据来自辽宁省各大医院。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和/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对来自门诊和住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分离的1 41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尿培养的病原菌中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在革兰阴性菌当中大肠埃希菌占37.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耐药性比较高,每年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2021年已经达到100%。而对于阿米卡星、呋喃妥英、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则出现较低的耐药性,五年的耐药率均低于10%。对于临床治疗尿路感染选用的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三个一线药物,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变化不大。上述结果表明,辽宁省近五年尿培养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有的比例很高。大肠埃希菌易产生耐药性,需对其加强监测,通过向临床提供最新最快的耐药性分析资料,可以更好地控制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感染,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了解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的消毒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尿培养菌株的鉴定、药敏分析和统计分析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3 a中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共分离到细菌1 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72株,占62.61%,革兰阳性球菌353株,占28.63%,真菌82株,占6.65%。菌株数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假丝酵母菌属和变形杆菌。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6.18%,粪肠球菌中未发现VRE菌株,屎肠球菌VRE为0.8%。未发现对美洛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肠埃希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呋喃妥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氨苄西林耐药的粪肠球菌。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超过20%,不容忽视,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中段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检测ESBLs用表型确证试验,药敏结果分析用WHONET 5.5软件,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儿科门诊和病房送检的1755份中段尿标本中共检出85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8%,男女比为6:11; <3岁的婴幼儿组57例,占67.1%;3~6岁育龄前儿童17例,占20.0%;>6岁儿童11例,占12.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60.0%;85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90%以上,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呋新酯、左旋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可以选用的抗菌素已极为有限,临床要谨慎用药,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修正药物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我院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的尿液,作常规尿标本培养和分离,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确证法完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12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62株,占48.1%;在17种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100%),无耐药株出现,对第一、二、三和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均超过了9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也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2007年到2010年舟山医院2 688例胆汁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 688例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2 688例胆汁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611例(阳性率22.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2.2%(502/611),革兰阳性菌占13.3%(81/611),真菌占4.6%(28/611)。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0.3%)、肺炎克雷伯菌(15.4%)、肠球菌(11.3%);阴沟肠杆菌(4.7%)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阳性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1.0%和5.9%,其中ESBLs阴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较为敏感,而ESBLs阳性菌株只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较敏感。结论舟山地区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菌株有较高的比例,临床应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61例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其清晨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耐药试验。结果 661例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64.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构成比为45.5%;革兰阳性菌77株,占30.2%,以屎肠球菌为主,构成比为10.2%;真菌13株,占5.1%。G-菌中检出率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高,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唑啉耐药性较高,三者均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G+菌中检出率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三种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结论老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多数为革兰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培养和耐药试验对于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并发尿路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液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18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8.26%);产ESBLs菌株对头孢呋辛完全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10%以下,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非产ESBLs菌株对绝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产ESBLs菌株(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儿童和成年女性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尿路感染儿童的尿培养标本1618份和尿路感染成年女性的尿培养标本1044份,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1618份儿童尿培养标本中分离出267株病原菌,居首位的病原菌是屎肠球菌,占43.82%(117/267);1044份成年女性尿培养标本中分离出139株病原菌,居首位的病原菌是粪肠球菌,占28.78%(40/139)。在两种人群尿培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均分别为第二位和第三位。儿童尿培养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成年女性尿培养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四环素的耐药率低于成年女性尿培养粪肠球菌(P<0.05);未发现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肠球菌。儿童尿培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高于成年女性尿培养大肠埃希菌(P<0.05)。儿童尿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呋喃妥因、头孢唑啉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成年女性尿培养肺炎克雷伯菌(P<0.05)。结论:尿路感染儿童和成年女性尿培养病原菌均以肠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分别为第二位和第三位,两种人群尿培养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并发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240例老年脑梗死并发尿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其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8株,占67.50%,革兰阳性菌43株,占26.88%,真菌9株,占5.63%,前五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在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69.81%),对亚胺培南最敏感(3.77%);铜绿假单胞菌对环氧沙星耐药率最高(88.24%),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均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75.00%),对呋喃妥因最敏感(6.25%)。在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85.71%);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93.75%);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耐药率均为0.00%。结论:老年脑梗死并发尿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应根据耐药性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女性糖尿病(DM)合并尿路感染( UTI)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近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DM合并UTI女性患者的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的9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以女性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年份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95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60.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耐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组与近期组的产ESBLs率及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糖尿病伴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To compare ultrasonography and abdominal radiography with intravenous urograph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men.DesignProspective study in two hospital departments. Radiological procedures and urological assessments performed on different days by different cliniciansSetting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ParticipantsConsecutive series of men (n=114) referred to the department of urology for investigation of prov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InterventionsUltrasonography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 of renal tract and assessment of urinary flow rate. Clinical assessment, cystoscopy, urodynamic studies, and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with biopsy.ResultsImportant abnormalities were seen in 53 of 100 fully evaluated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being a poorly emptying bladder (34). The combination of plain radiographs of kidneys, ureter, and bladder and ultrasonography detected more abnormalities than intravenous urography alone. No important abnormality was missed by this combination (sensitivity 100% and specificity 93%).ConclusionsUltrasonography with abdominal radiography is as accurate as intravenous urography in detecting important 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men presenting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is combination is safer than intravenous urography and should be the initial investigation for such patients. Additional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flow rate is use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 incompletely emptying bladder.

What is already known on this topic

Ultrasonography alone is the primary investigation of choice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womenUltrasonography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for renal stones and poor sensitivity for ureteric stonesUrinary infection is less common in men than women and the risk factors are different

What this study adds

Ultrasonography is as effective as intravenous urography in m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nly when it is combined with plain radiographyIn men aged over 50 an incompletely emptying bladder is the most common abnormalityIn such patients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flow rate is particularly helpfu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导致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0例行ERCP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ERCP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260例)。检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6.1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是主要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40.79%、13.16%、9.21%、6.58%。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利福平、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敏感。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病变、ERCP2次及以上、胆胰管汇流异常、术后胆管引流不畅是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存在一定胆道感染风险,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注重对高危因素预防,有必要术后选择敏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老年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340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等);感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38.5%)、呼吸道(36.8%)和泌尿道(22.6%);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大肠埃希菌96例(28.2%);ESBL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第3代头孢、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所有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结果提示,该院老年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常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8.
457株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对肠球菌进行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的筛选。结果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50.5%)其余依次为肠球菌属(10.5%),克雷伯菌属(8.6%),真菌(7.9%)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24.2%和17.9%,HLAR肠球菌检出率为60.4%.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喹诺酮类等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明确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无乳链球菌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至2005年糖尿病患者继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280例送检尿培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致病菌阳性有169例,共检出无乳链球菌25株,其中女性23例,男性2例。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氨曲南、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而对头孢唑啉、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替考拉宁、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88%、7.69%、10%。结论糖尿病患者无乳链球菌引起尿路感染应引起注意,临床医生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