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化脓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59例(急性组),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51例(慢性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对照组体检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及CD1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与CD1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时各项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高于慢性组患者(P<0.05);急性组、慢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与CD14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RP、IL-6、TNF-α及CD14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化脓性牙髓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经牙髓根管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CD14与血清CRP、IL-6、TNF-?琢呈正相关,可能作为评估化脓性牙髓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胶质纤维蛋白(GFA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及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成轻度组(n=42,HAMD-17评分为8~16分)、中度组(n=35,HAMD-17评分为17~23分)以及重度组(n=23,HAMD-17评分≥24分)。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IL-18、GFAP、Hcy水平。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成认知障碍组(n=29)、非认知障碍组(n=71),比较两组血清IL-6、IL-18、GFAP、Hcy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模型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清IL-6、IL-18、GFAP、Hcy与HAMD-17评分、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组的血清IL-6、IL-18、GFAP、Hcy及HAMD-17评分较轻度组明显升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IL-6、IL-18、GFAP、Hcy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升高,延迟记忆、抽象思维、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流畅、定向力、命名评分及MoCA总分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8、GFAP、Hcy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与延迟记忆、抽象思维、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流畅、定向力评分及MoCA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IL-18、GFAP、Hcy随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加重而升高,且在有认知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中明显更高,上述四指标均与HAMD-17、MoCA评分具一定相关性,或可作为评估抑郁症患者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骨代谢指标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20年12月间针灸科接收的KOA患者80例,将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降钙素(CT)、骨钙素(BGP)]、炎性因子、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VAS、WOMAC较对照组低,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OPG、BGP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清CT水平治疗8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IL-6、IL-17、IL-18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KOA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改善骨代谢指标,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放疗的宫颈癌ARP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n=90)和B组(A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灌肠,n=9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放射损伤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IL-1β、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不同放射性直肠炎分级患者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稀便或便秘、肛门灼痛坠痛、口干口苦、尿赤等证候积分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放射损伤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放射性直肠炎分级III级、Ⅱ级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I级,且III级高于Ⅱ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宫颈癌ARP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产妇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58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MMP-9、TIMP-1、TNF-α及IL-10水平,研究组根据胎膜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n=30)、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n=28),比较两亚组血清MMP-9、TIMP-1、TNF-α及IL-10水平。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IMP-1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血清MMP-9、TNF-α水平较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升高,TIMP-1和IL-10水平较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降低(均P<0.05)。研究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产妇血清MMP-9和TNF-α水平异常升高,TIMP-1和IL-10水平异常降低,检测产妇血清MMP-9、TNF-α、IL-10及TIMP-1有助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诊断,且能够明确产妇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的18例缓解期患儿为缓解期组,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为急性发作期组,且选择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比较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at 1st,FEV1)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生活质量评分;分析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与Eotaxin的相关性;并分析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与Eotaxin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7和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患儿生理病理改变过程,血清IL-17和Eotaxin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NEAT1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L-精氨酸甲酯的方法构建妊娠期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因子。观察并记录大鼠24 h蛋白尿、尾静脉压和死胎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JAK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抑制组JAK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JAK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ET-1和sICAM-1水平明显更高,而NO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ET-1和sICAM-1水平明显更高(P<0.05),而NO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ET-1和sICAM-1表达水平明显更高,而NO明显更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抑制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ncRNA-NEAT1过表达组、LncRNA-NEAT1抑制组尾静脉压和24h蛋白尿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ncRNA-NEAT1抑制组尾静脉压和24 h蛋白尿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LncRNA-NEAT1过表达组尾静脉压和24 h蛋白尿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LncRNA-NEAT1过表达组(21.56%)死胎率显著高于模型组(16.72%)和LncRNA-NEAT1抑制组(5.6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大鼠LncRNA-NEAT1的表达下调可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并下调下游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缓解血管内皮损伤降低死胎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治疗对正畸患者牙齿移动距离以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8例错颌畸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各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分别给予50 g(A组)、100 g (B组)、150 g(C组)、250 g(D组)的远中正畸力。观察四组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牙齿移动距离,以及正畸前、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龈沟液中TNF-α、IL-2、HGF、PTX3水平变化和组间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牙位移距离先延长后缩短,然后再次延长后逐渐恢复基线水平(P<0.05)。四组患者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TNF-α、IL-2、HGF、PTX3出现先升高后降低,再次升高后逐渐恢复基线水平趋势(P<0.05),组间牙齿位移距离、TNF-α、IL-2、HGF、PTX3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B组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位移距离均大于A组(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龈沟液TNF-α、IL-2、HGF、PTX3水平均高于A、B、C组(P<0.05),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00 g正畸力可促使牙齿移动,保持正畸过程中适当的细胞因子水平,减少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有利于牙周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中白介素-1(IL-1)beta和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 表达的意义,了解IL-1beta信号 通路在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方法:Wistar 大鼠54 只随机分为高尿酸血症组30 只、正常组24 只,制备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检测 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mA1b);取肾脏组织行HE 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 组化测定IL-1bet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 检测IRAK-4 mRNA的水平。结果:高尿酸组2、4、6 周时IL-1beta的表达均增加,免疫组化评 分(IHS)均明显升高(P<0.01);高尿酸血症组较正常组IRAK-4 mRNA 在2、4、6 周时均出现表达上调,4~6 周IRAK-4 mRNA表达 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beta、IRAK-4 参与了尿酸性肾病炎症反应的过程,可能为尿酸性肾病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儿血清炎性因子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9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RDS,分为RDS组(58例)和非RDS组(40例)。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生长发育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血清炎性因子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炎性因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RDS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PCT水平均高于非RDS组(P<0.05);RDS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RDS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PCT水平均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1β、IL-6、IL-8、TNF-α、PCT均是早产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IL-1β、IL-6、IL-8、TNF-α联合PCT预测早产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这些炎性因子联合预测RDS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32(IL-3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15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记录Hp感染U值,根据检测结果将胃癌组分为Hp阳性组119例,Hp阴性组32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比较胃癌组和对照组,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Hp感染U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与Hp感染U值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以及Hp感染U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以及Hp感染U值均高于Hp阴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均与Hp感染U值呈正相关(r=0.585、0.428、0.406,P0.05)。结论:胃癌患者Hp感染可引起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升高,Hp感染、IL-32、IL-1β、TNF-α可能通过联合作用促进胃癌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和观察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各为3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情况[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应激反应[去甲肾上腺素(NE) 、肾上腺素(E) 和皮质醇(Cor) ]、免疫功能[CD3+、CD4+、CD8+,计算CD4+/CD8+]和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记录两种镇痛方案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其中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一时点(P<0.05)。两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不同时间点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48 h后血清NE、E、Cor水平升高,但观察组镇痛48 h后血清NE、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两组镇痛48 h后血清IL-2、IL-6、CRP、TNF-α水平升高,但观察组镇痛48 h后血清IL-2、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两组镇痛48 h后CD8+升高,CD3+、CD4+、CD4+/CD8+下降,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镇静、镇痛作用显著,同时还可减轻机体炎性损伤和应激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心肌缺血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IMA、cathepsin S、RBP4、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IMA、cathepsin S、RBP4与炎性因子、SYNTAX积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血清IMA、cathepsin S、RBP4及炎性因子水平越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cathepsin S、RBP4水平与炎性因子、SYNTAX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RP、IMA、cathepsin S、RBP4水平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因素(OR=1.702、1.183、1.881、2.003,P<0.05)。结论:血清IMA、cathepsin S、RBP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炎性因子有关,IMA、cathepsin S、RBP4可能与炎症反应共同作用参与冠心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4个炎症因子Toll样受体4(TLR4)、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深静脉血栓大鼠体内的表达及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90),采用血管钳夹结合固定制动的方式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建模后分别于1 h、6 h、12 h、1 d、3 d、7 d、14 d、21 d、28 d处死,检测血栓重量/长度比值、血浆中4个炎症因子的浓度,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1 h、6 h、12 h的血栓重量/长度比值较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 d、3 d、7 d的血栓重量/长度比值维持在较高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4 d、21 d、28 d的血栓重量/长度比值均降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模型组中1-7 d的血栓重量/长度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3)模型组中1-7 d的TLR4、TRAF6、IL-6和IL-1β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4)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TRAF6、IL-6和IL-1β浓度与血栓程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深静脉血栓大鼠体内的TLR4、TRAF6、IL-6和IL-1β表达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和尿酸(UA)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90例(UC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UC组按Truelove-Witts病情程度分级标准和Mayo评分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STB和U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STB和UA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的关系。结果:STB在UC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重度患者STB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STB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降低(P<0.05);血清UA、TNF-α、IL-1β和IL-6在UC组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STB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UA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TB和UA在UC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UC的炎性反应过程,二者均与病情有关,可以用来辅助评估UC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IL)-4、IL-6、IL-33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筛选82例纳入重症组,从同期老年健康体检志愿者中选取50例纳入正常组。对比两组的IL-4、IL-6、IL-33与肠道菌群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菌群与IL-4、IL-6、IL-33水平相关性,根据重症组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5例、死亡组27例,对比生存组、死亡组的临床因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对比正常组,重症组的IL-4、IL-6、IL-3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对比正常组,重症组的大肠埃希菌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双歧杆菌水平明显降低(P<0.05);(3)大肠埃希菌与IL-4、IL-6、IL-33均呈正相关,双歧杆菌与IL-4、IL-6、IL-33均呈负相关;(4)对比生存组,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IL-4、IL-6、IL-33、大肠埃希菌、机械通气比例、餐后2 h平卧比例均明显更高且双歧杆菌明显更低(P<0.05);(5)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APACHE-Ⅱ评分升高、IL-4升高、IL-6升高、IL-33升高、大肠埃希菌升高、机械通气、餐后2 h平卧且独立保护因素是双歧杆菌升高。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与肠道菌群失衡,患者的IL-4、IL-6、IL-33、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异常变化并且存在密切关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餐后体位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预后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22(IL-2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鼻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鼻炎的分度标准将鼻炎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鼻炎组的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SFAR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升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加剧而上调。同时,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诊断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CTRP-6、CTRP-9与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为SCOPD组,另选取同期5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4、CTRP-6、CTRP-9水平,通过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AECOPD患者血清CTRP-4、CTRP-6、CTRP-9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血清CTRP-4水平依次升高,CTRP-6、CTRP-9水平依次降低(P<0.05)。老年AECOPD患者血清CTRP-4水平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与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CTRP-6、CTRP-9水平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与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TRP-4水平升高和CTRP-6、CTRP-9水平降低与老年AE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和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成为老年AECOPD防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考察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维生素C(Vit C)预处理抗神经细胞焦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组)、DMSO组(Con组)和Vit C预处理组(Vit C组),Vit C组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2组。Vit C组和Con组进行预处理72 h后划伤12 h,制成神经细胞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NLRP3的表达变化;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相较于Sham组,Con组和Vit C组中HT22细胞中NLRP3的染色阳性率高;与Con组比较,Vit C组的NLRP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IL-1β和 IL-18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后利用不同剂量Vit C均可有效降低神经细胞焦亡,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表达水平,减少IL-1β和 IL-18等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