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核心蛋白多糖(DCN)、神经调节蛋白-1(NRG-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同期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应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根据PANSS评分将精神分裂症组分为PANSS评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血清DCN、NRG-1、MIF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水平与PANSS总分、MCCB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PANSS总分为(77.18±13.57)分。精神分裂症组MCCB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对照组,MI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NSS高分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PANSS低分组,MIF水平高于PANSS低分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正相关,MIF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MIF水平异常,且以上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联系,提示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能为该病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感受负担和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眼睛视力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填写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关系质量量表等评分量表。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CLVQOL评分与SPBS、GSES和社会关系质量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回收率为98.15%。研究组的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症状与视功能、社会活动、总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身体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个体对环境挑战的认知、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个体对控制感的认知以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庭承担、家庭亲密度、朋友关系、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LVQOL评分与GSES和社会关系质量呈正相关,而与SPBS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感受负担和社会关系质量密切相关,应重视上述相关因素的改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组予以TMS联合舍曲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8a、miR-124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中文版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血清miR-18a、miR-12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抑郁迟滞及认知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注意力及延时记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TMS首次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清miR-18a、miR-124水平,减轻抑郁症状,从而提高认知功能,降低复发率,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14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57)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n=5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自杀意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4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商数、注意力商数、视觉商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评分(BSI-CV)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冷执行功能,降低自杀意念,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检测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就诊并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症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FGF-22和GFA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研究对象的执行功能,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血清FGF-22和GFAP水平与HAMD-17评分及执行功能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GF-22、GFAP的诊断价值。结果:抑郁症组患者血清GFAP水平、HAMD-17评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FGF-22水平、WCST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患者血清FGF-22浓度与WCST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呈正相关(P<0.05),与HAMD -17评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抑郁症组患者血清GFAP水平与WCST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P<0.05),与HAMD-17评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GF-22诊断首发抑郁症的最佳界点为194.3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72.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的置信区间为0.755-0.941);GFAP诊断首发抑郁症的最佳界点为1128 ng/L,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85.0%,AUC为0.866(95%的置信区间为0.785-0.948)。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FGF-22和GFAP水平与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和执行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 R)-135a、mi R-221表达水平与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mi R-135a、mi R-221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P3潜伏期和P3波幅。Pearson相关性分析mi R-135a、mi R-221表达水平与MoCA评分、MMSE评分、IL-6,hs-CRP,TNF-α、P3潜伏期和P3波幅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血清mi R-221表达水平、P3潜伏期,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 R-135a表达水平、MMSE评分、MoCA评分、P3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mi R-221表达水平与P3潜伏期,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MoCA评分、P3波幅呈负相关(P<0.05);mi R-135a表达水平与P3潜伏期,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MMSE评分、MoCA评分、P3波幅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mi R-135a表达水平降低,mi R-221表达水平增高,mi R-135a低表达和mi R-221高表达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住院3个月及以上的123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简易微型营养评定精简版(MNA-SF)评估营养状况,并采集一般资料、相关营养生化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MNA-SF评分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23例患者中,营养不良风险者67例(54.47%),营养不良者37例(30.08%),营养正常者19例(15.44%)。有认知障碍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认知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P<0.05),重度认知障碍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认知障碍者(P<0.05)。与无认知障碍者比较,中度、重度认知障碍者MNA-SF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轻度、中度认知障碍者比较,重度认知障碍者MNA-SF评分显著降低(P<0.05)。营养不良者MMSE 6个认知领域评分和认知总评分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风险/正常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MNA-SF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86, P=0.023<0.05)。结论: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临床部门需加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有认知损害老人的营养关切。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神经功能评分、SF-36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实施阿戈美拉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治疗,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循环运动系统对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64例,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使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上肢功能评定(STEF)评价肢体患者功能,使用平衡量表(BBS)和Fuglg-Meyer平衡量表(FM-B)评价患者平衡能力,使用自拟认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1)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75 % vs 75.00 %,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STEF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均显著增高,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并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循环运动系统对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对社交恐惧症(SAD)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SAD患者,根据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SAD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表达积极、管理沮丧、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SAD患者,可缓解其抑郁、焦虑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PD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联合奥氮平组(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组(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每组2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4、8周时,三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缩短,P300波幅、MMSE评分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联合奥氮平组和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300波幅、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组HAMD评分较联合奥氮平组明显下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300波幅、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三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PD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较单用文拉法辛或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3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75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工具评估两组对象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BVMT-R试验中研究组延迟回忆、回忆总数、3试、2试和1试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LT-R试验中研究组延迟总数、3试和2试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沟槽钉板测验中利手与非利手耗时均高于对照组,连线测验中连线测验A、颜色连线1及2完成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AT测试中研究组尝试数和正确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IS-Ⅲ测试中研究组符合搜索错误数目高于对照组,而符号搜索正确数目、符号搜索总分及数字符号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色词测验中研究组单词总数、颜色总数和色/词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S-Ⅲ测验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广泛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SZ)的疗效,分析其对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慢性SZ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布南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团体心理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G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CST总应答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SP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较单一布南色林治疗慢性SZ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入院的9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次,2次/d;试验组在服用相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基础上增加服用小剂量美托洛尔12.5 mg/次,2次/d,两组用药时间均为8 w。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试验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变化情况,讨论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试验组8.68%,对照组6.5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较单独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有更明显的临床优势,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对焦虑、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平行对照原则把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低,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便秘、嗜睡、头晕、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对照组为21.7 %,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能促进缓解焦虑抑郁症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