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T细胞亚群、肺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基础治疗)和研究组(n=45,莫西沙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T细胞亚群、肺功能和肝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病灶吸收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64.44%(29/45)(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总蛋白(TP)、CD4+、CD4+/CD8+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D8+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同时在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肺功能和肝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DR-TB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排序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基础治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均治疗20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痰结核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情况、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0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治疗20个月后痰结核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个月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个月后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4+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环丝氨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MDR-TB,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能够有效的促进临床转归,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90例作为考察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研究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指标:IgA、IgM、IgG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HFMD患儿,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浆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浆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浆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d后血清LDH、CK、CK-MB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CD8+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咽汤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2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清热利咽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疱疹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咽痛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CD3+、CD4+、CD4+/CD8+、NK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咽汤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儿接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进一步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2周后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MPP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和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n=40)和研究组(小儿推拿、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阿奇霉素治疗,n=4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肺部啰音、咳嗽和X线片肺部病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4 d后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阿奇霉素治疗MPP患儿,可促进症状改善,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200例我院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对照组术后镇痛选用舒芬太尼,研究组术后镇痛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后1 h下降(P<0.05),且研究组以上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升高,但研究组术后24 h血清IFN-γ、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CD8+升高,CD3+、CD4+、CD4+/CD8+降低(P<0.05),但术后24 h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SP)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镇痛,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同时可减轻免疫抑制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生成数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60例)和研究组(给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6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肺功能、睡眠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与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治疗可改善肺功能、免疫功能、睡眠质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柔比星进行抗肿瘤治疗前先行跑台干预,对多柔比星抗肿瘤效果及其诱发的心毒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50只12周龄的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10)、SNTD组(不运动+无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STS组(不运动+肿瘤+安慰剂, n=10)、STD组(不运动+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ETD组(运动+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进行2周的不同方案干预后,在STS组、STD组、ETD组大鼠注射黑色素肿瘤细胞,C组、ETD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3周,在SNTD组、STD组、ETD组小鼠的腹腔注射12 mg/kg的多柔比星,C组和ST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结束10 d后,进行心脏形态功能和肿瘤体积检查,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多柔比星能够抑制肿瘤流体生长速度,但跑台运动不会对多柔比星抗肿瘤的效果产生影响。注射多柔比星会导致心壁变薄、心输出量、射血量等心脏功能衰退,但跑台运动能够缓解多柔比星的心毒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复合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素质量百分比1:1:1混合)能否代替化学性食品防腐剂,通过敏感性测定、杀菌优化实验,草莓防腐应用试验,研究了其对指示菌点青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点青霉对复合生物防腐剂较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8.73mm。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复合防腐剂杀灭点青霉孢子作用优化后,在温度为4.40℃、作用时间为9.95h、浓度为0.96mg/mL的情况下可以将基质中的点青霉孢子降低4个数量级。草莓防腐试验表明在自然贮藏10d其最高防效可达85.2%,防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Free radical research》2013,47(3-6):129-137
Histophotometric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made on samples of human skin. Fresh frozen serial sections were fixed and stained for either reactive protein thiols (PSH,) or total reactive protein sulphur (TRPS) using modifications of the DDD-Fast blue B-method. In addition, total protein thiols (PSH,) were stained with the Mercurochromcyanide-method, and proteins were stained using a modified amido-black procedu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ifferent tumours investigated and normal tissue, and also between apparently normal tissue adjacent to the tumours and normal tissue from patients without tumour. To reveal such tumour-related changes of apparently normal tissue, termed the field effect of tumours, a double quotient had to be calculated from the PSH,- and TWS-values determined from both epithelium (epidermis) and connective tissue. In addition, abdominal skin was investigated from patients without tumour and patients with tumour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liver or breast. With the aid of the double quotient procedu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normal abdominal skin of patients without tumours versus similar samples taken from patients with tumours. The tumour-related changes found with abdominal skin distant from the tumours have been termed the extended field effect of tumours. These general tumour-related changes, independent of the size, state or degree of malignancy of the distant tumour, could be shown to be due to changes in abdominal dermis.  相似文献   

15.
16.
郝林  史振铎  韩从辉 《生物磁学》2009,(20):3983-398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能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毒性,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TRAIL的结构、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介绍,以期为TRAIL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观察了体外HSV-I感染对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HSV-I能感染PWM刺激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并抑制其增殖和免疫球蛋白(IgG)的产生,感染实验组的IgG产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5)。HSV-I感染后,上清中可检出一定量的病毒,其滴度为10~(3·2)—10~(5·7)TCID50/ml;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为3%—8.5%。在感染实验系统中加入重组的IFN_a(r-IFN_a)、IFN_γ(r-IFN_γ)和纯化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观察到r-IFN。和TNF均有一定程度抗病毒作用,部分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作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r-IFN_γ对HSV-I的感染和IgG产生几乎无作用(P>0.05),但r-IFN_γ对TNF有协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和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比单独用TNF组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门诊收治的98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及CRP 分别为(110.65± 7.28)mm/h 和(10.42± 0.98)m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或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收治的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及CRP分别为(110.65±7.28)mm/h和(10.42±0.98)m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或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