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同严重程度的磁共振(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的表现,分析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6例,其中轻度46例,中度24例,重度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MRI和CT检查,比较MRI与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结果、对新生儿HIE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及对患儿颅内病变检出率的结果。结果:以临床表现为金标准,76例患儿经MRI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的有72例,准确率为94.74%;经CT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的有63例,准确率为82.89%,MRI检查对新生儿HI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x2=5.365,P=0.021)。MRI检查对轻度、重度HIE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1.74%(33/46)、100.00%(6/6),显著高于CT检查的43.48%(20/46)、50.00%(3/6)(均P0.05);MRI与CT对中度HIE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5.00%(18/24)、66.67%(16/2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3,P=0.525)。MRI检查对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损伤、脑水肿的总体检出率为98.68%(75/76),高于CT检查的90.79%(69/76)(x2=4.750,P=0.029)。结论:与CT相比,MRI能够更清晰显示新生儿的脑组织结构,对新生儿HIE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准确率优于CT,且对新生儿HIE脑组织病变情况的诊断也较CT更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杰辉 《蛇志》2017,(2):190-191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在脊柱爆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爆裂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予以CT影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检出时间以及检查费用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65.71%,检出时间(9.21±0.13)min,检查费用(115±25.20)元;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8.57%,检出时间(2.32±0.30)min,检查费用(628±52.6)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行CT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值得作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拟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11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诊断,记录影像学特征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98例,无骨折20例,其中腕关节骨折34例,踝关节骨折22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肘关节骨折15例,肩关节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4例。在98例确诊的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MRI三维重建显示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等比例显著都高于CT (P<0.05)。CT与MRI三维重建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9.8 %和99.0 %,特异性为95.0 %和100.0 %,误诊率分别为9.3 %和0.8 %,MRI三维重建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T ,漏诊率低于CT。结论: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特别是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特征,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能减少漏诊率,可作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4)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检查应用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90例,全部患者均行X线和MRI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MRI对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等病变上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平坦、骨质增生、软骨下赘骨、软骨下囊样病变方面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确切,能够有效提高病变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CT和MRI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经脑脊液常规检查后确诊的4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CT检查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显示,47例患儿中,37例患儿的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8.72%;MRI检查显示,47例患儿中,44例检查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3.62%。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检出多发病灶29例,占比61.70%;MRI检出多发病灶33例,占比70.21%。MRI检查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多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相比于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经临床最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96例,28例为非急性胰腺炎,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4.38%、75.00%、92.05%、58.33%、82.26%,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5.83%、78.57%、93.88%、84.62%、91.94%,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显著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两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但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准确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CT与MR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检出情况,探究CT与MR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为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病理及临床相关方法确诊102个病灶,其中小肝癌69个和微小肝癌33个,患者均在不同时期或序列下行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分析比较两者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肝癌小病灶91个,其中66个小肝癌,25个微小肝癌;MRI检查发现95个病灶,小肝癌67个,微小肝癌28个;69个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最高的为CT动脉期(92.75%)与LAVA动脉期(92.75%),检出率最低的为CT平扫(76.81%);33个微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最高为LAVA动脉期(75.76%),检出率最低的为LAVA平衡期(36.36%);CT平扫、门静脉期、动脉期、平衡期、MRI-IN-PHASE、LAVA平衡期、LAVA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P0.05);CT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微小肝癌的检出率(P0.05),MRI对小肝癌与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MRI与CT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P0.05),但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LAVA的动脉期序列对小肝癌病灶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最高;CT与MRI在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但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肝对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和CT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CT和MRI单独诊断及CT+MRI联合诊断时的检出率和误诊率。4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女性占74.4%,平均年龄为(44.3±9.8)岁。65.1%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主要为腹痛。患者的肿瘤直径为(4.76±2.3) cm,肿瘤部位主要为肝右叶(67.4%)。经病理结果证实,血管瘤型、肌瘤型、脂肪瘤型和混合型依次为5例、7例、11例和20例。CT和MRI的联合诊断检出率(72.09%)高于CT (48.84%)或MRI(46.51%)单独诊断,然而差异不显著(p0.05)。误诊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腺瘤、血管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MRI联合诊断时的误诊率(23.26%)显著低于CT (48.84%)和MRI (46.51%)单独诊断。CT和MRI联合诊断有助于降低误诊率,然而,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5例,在首次检查时均接受了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诊断情况,比较各个时间段复查病例的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时的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最终86例确诊存在肋骨骨折,首次检查时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35%(82/86),高于X线平片的82.56%(71/86)(P0.05)。86例患者最终确定共存在骨折289处,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共检出246处,多排螺旋CT共检出274处,多排螺旋CT对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P0.05)。伤后11-20d、伤后41-50d、伤后51-6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21-30d、伤后31-4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高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首次诊断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伤后21-40d这个时间段是进行复查的较佳时间段,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价值、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41例,其中接受MRI检查的患者68例作为MRI组,接受CT检查的患者73例作为CT组,比较两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情况、检出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及检查所需时间,并比较患者预后情况及检查满意率。结果:MRI组发病<24 h检出率、总检出率高于CT组(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显著高于CT组,病灶显著小于CT组,检查所需时间显著短于CT组(P<0.05)。MRI组患者病残率及死亡率均低于CT组(P<0.05)。MRI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CT组(P<0.05)。结论:与CT相比,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更高,检出的病灶数量更多,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卵巢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与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与卵巢癌病理分期的准确率。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检查6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卵巢癌的确诊率为94.00%(94/100),高于CT诊断的81.00%(81/100);漏诊率为2.00%(2/100),低于CT诊断的10.00%(10/100)(均P<0.05)。MRI诊断卵巢癌Ⅰ期、Ⅱ期、Ⅲ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95.00%(19/20)、93.33%(28/30),高于CT诊断的60.00%(9/15)、65.00%(13/20)、73.33%(22/30)(均P<0.05)。MRI诊断肠管及周围、盆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肝脏等远处侵袭和转移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26/26)、88.89%(24/27)、75.00%(18/24)、95.00%(19/20),高于CT诊断的76.92%(20/26)、48.15%(13/27)、41.67%(10/24)、45.00%(9/20)(均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且在卵巢癌病理分期以及复发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0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观察并记录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效果,评价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肿块、分叶征、支气管气象征、空洞、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P0.05)。根据外科病理T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各类型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对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诊断准确性接近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发生部位,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漏诊情况。结果: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诊断明确发生骨折179处,多发性骨折发生率为62.20%,单发性骨折发生率为37.80%,骨折肋骨段位中4-10段骨折发生率最高为69.83%,骨折肋骨水平阶段中腋肋骨折发生率最高为59.78%。相较于DR平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检查,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V-EEG)和影像学检查对继发性癫痫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癫痫患儿168例纳入本次研究。分别对所有患儿实施V-EEG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168例患儿中,V-EEG监测到154例有异常的脑电信号,其中120例有痫样放电,V-EEG显示痫样放电分布在左侧和右侧导联的比例较双侧导联明显更高(P0.05),MRI检测结果显示,140例患儿有颅内有关结构的病变亦或是发育异常,28例未发现异常。168例患儿中,发作类型为单纯部分型者72例,占比最高,为42.86%;主要病因中,颅内感染的发作类型以全身型为主,占11.31%。脑梗塞的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型为主,占8.33%。颅内软化灶的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型为主,占6.55%。颅内肿瘤的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型为主,占6.55%。MRI定位主要在单侧,其中左侧占38.10%,右侧占29.76%;而经V-EEG监测显示异常放电154例,占91.67%,其中颅内感染和脑梗塞以及颅内肿瘤和颅内软化灶的阳性检出比例最高,分别为24.40%,13.10%,11.90%和10.71%。V-EEG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V-EEG较MRI对继发性癫痫患儿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够更加准确地提供诊断结果数据,值得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给予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CT增强扫描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85例SAP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48小时内均接受多模态MRI及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入院24小时内完善D-二聚体测定,分析多模态MRI、CT多期增强扫描、D-二聚体单独及联合应用对SAP患者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1)经MRSI评分,低分组52例,高分组33例,低分组住院天数、病死率低于高分组(P<0.05);(2)经MCTSI评分,低分组42例,高分组43例,低分组住院天数、病死率低于高分组(P<0.05);(3)以2 mg/L为界,D-二聚体低水平组39例,高水平组46例,低水平组住院天数、病死率低于高水平组(P<0.05);(4)MRSI评分、MCTSI评分、D-二聚体水平预测SAP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738、0.810,三种方式均能有效预测SAP的死亡,且D-二聚体水平> MRSI评分>MCTSI评分;(5)多模态MRI、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D-二聚体诊断SAP的灵敏度为94.77%,特异度为92.58%,均高于多模态MRI、CT多期增强扫描、D-二聚体三种方法单独诊断以及两两结合诊断(P<0.05)。结论:多模态MRI、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D-二聚体共同检查可提高SAP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有助于提高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