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冷刀系统与宫腔镜下能量系统分别联合芬吗通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能量系统联合芬吗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冷刀系统联合芬吗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月经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术后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0.05)。术后8~14个月两组的月经恢复情况均改善,观察组月经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子宫腺肌病、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47.50%)(P<0.05)。结论:冷刀系统联合芬吗通治疗宫腔粘连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对患者的危害更小,还有利于月经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宫腔形态恢复和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宫腔镜下电切术,40例)和B组(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变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再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总有效率、内膜创面上皮化愈合满意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月经改善率高于A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IUA相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IUA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改善情况更好,机体炎性反应更轻微,同时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更低,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及对子宫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以及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宫腔再粘连、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研究组总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子宫支架应用于宫腔粘连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宫腔再粘连,减少子宫出血量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后P8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及对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均采取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照组术后置入COOK球囊,并在术后当天给予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8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月经改善情况、治疗后1年妊娠情况、粘连复发情况和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粘连评分、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清MMP-9、TGF-β1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分别为92.45%、94.34%,高于对照组的75.47%、79.25%(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粘连评分和RI、PI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血清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妊娠率44.23%高于对照组25.00%,粘连复发率15.38%低于对照组32.69%(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后P8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治疗宫腔粘连可减轻宫腔粘连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容积、厚度、血流情况,调节血清MMP-9、TGF-β1表达,改善月经情况,进而提高疗效和妊娠率,减少粘连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积,分析宫腔粘连的病因,比较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二次探测宫腔粘连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50例中、重度患者中,86%(43/50)患者为宫腔操作后继发的宫腔粘连;80%(40/50)有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手术史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其宫腔评分、妊娠发生率及获活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粘连患者中,术后自然妊娠者宫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术后未妊娠者,妊娠获活胎者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妊娠未获活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偏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相似;术后宫腔评分与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宫腔粘连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手术且术后出现宫腔粘连的患者80例,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0例。小剂量组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9 mg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月经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的月经恢复率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 mg戊酸雌二醇应用于宫腔镜术后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宫腔镜联合雌孕激素对宫腔粘连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宫腔粘连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作为粘连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流产术后未发生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作为未粘连组。比较粘连组和未粘连组患者基本资料、既往史情况、手术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粘连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进行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宫腔镜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首次月经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粘连组孕次、产次、吸宫时负压、吸宫时间以及合并盆腔炎时间均高于未粘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吸宫时负压≧500 mm Hg、吸宫时间≧15 min为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治疗3个周期后首次月经量减少发生率、首次月经中期子宫内膜厚度≤8 mm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宫时负压≧500 mm Hg、吸宫时间≧15 min均属于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宫腔粘连的发生。而对于已发生宫腔粘连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与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因素,为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2月到2018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1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调查12个月,术后再粘连发生18例,发生率为16.1%。在112例患者中,不同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产次患者的术后再粘连率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为影响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比较常见,其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为影响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提高女性的生活习惯和避孕意识,是防范宫腔粘再连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血流、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RIF行冻融囊胚移植的患者148例。根据冻融囊胚移植前是否进行宫腔灌注HCG分为对照组(n=71)和研究组(n=77),对照组接受常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宫腔灌注HCG治疗。对比两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Th17细胞因子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移植后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移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Th17细胞比例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囊胚种植率、活产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生化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流产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灌注HCG可有效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血流、Th17细胞水平以及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后行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则施以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进行宫腔镜治疗,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法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价,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对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行评价,监测记录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心率(HR)、心排出量(CO)、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较短(P<0.05),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OAA/S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2、T3时点均显著低于T1(P<0.05),在T4时点又有所回升,观察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2、T3时点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的各时间段,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佳的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用于治疗宫内放置节育器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0例宫内置器后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与对照组(17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宫血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抗菌止血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异常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00%和92.57%,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25.71%和75.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经间点滴出血等症状例数分别减少至9例、7例和1例,对照组减少至34例、30例和15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月经持续时间从11.74±4.69d减少至6.92±2.34d,对照组从12.11±5.25d减少至9.28±3.1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血宁胶囊可有效治疗因宫内放置节育器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且疗效优于抗菌止血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的成功率,减少绝经后取器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6例绝经后妇女取器者术前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12h 1次,连续口服3天,服药前后2h禁食,第4天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2h取器。结果顺利取出IUD者59例,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口为6号后顺利取出者23例;IUD嵌顿者4例,1例最终通过宫腔镜取器,余3例由宫颈扩宫器扩至6号后剪断不锈钢丝后取出。所有取器者术中腹痛和出血量正常,术后阴道出血2~5天。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应用中,可有效扩张、软化宫颈,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心肌酶变化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120例,其中有55例出生后未出现窒息,将其纳入观察1组,另外65例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则纳入观察2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的血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水平,并分析血乳酸与心肌酶、PaO_2、PaCO_2的相关性。结果:出生时、出生后5d,观察2组的血乳酸、LDH、CK、CKMB水平均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且观察1组的血乳酸、LDH、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观察2组的PaO_2水平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Pa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水平与CK、CKMB、PaCO_2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P0.05),与LDH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LDH、CK、CKMB与PaCO_2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且出生后存在窒息的新生儿中更为明显,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心肌酶水平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固定式宫内节育器(GyneFixPP IUD)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既往曾行1次剖宫产的疤痕子宫孕妇共316例,其中上环组156例受术者均为自愿选择再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对照组160例行常规再次剖宫产术,未上环或结扎。术后42d、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并分析两组术后出血、恶露及避孕环在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出现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疼痛、白带增多及男方性交痛等副反应,但主诉不适逐渐减少,经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上环组S-S距离为1.4-2.2 cm的在42d占77.50%,在3月占72.41%,在6月占82.14%,在12月占81.2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环组随访的151例产妇有4例(占2.65%)避孕环1年内自行脱出,因症取出2例(占1.32%),续用率为96.04%。上环组2年内意外妊娠0例,对照组5例,约占3.1%,5例均选择行人工流产结束妊娠。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安全,脱落率低,续用率高,避孕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性激素、血脂、血清hs-CRP、VEGF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卵泡刺激素(FSH)、hs-CRP、黄体生成素(LH)、VEGF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机体性激素、血清hs-CRP、VEGF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减轻痛经症状,且对机体血脂情况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颈多重缝扎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难治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难治性出血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止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宫腔纱布填塞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观察组(35例)患者行宫颈多重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 h、12 h和24 h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月经量和子宫复旧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多重缝扎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止血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