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分期手术(鼻腔鼻窦病变处理控制鼻腔鼻窦炎症后再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B组行同期手术(处理鼻腔鼻窦病变后立即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慢性泪囊炎生活质量量表(DQOL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4.74 %(36/38),A组总有效率为92.11 %(35/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 %(5/38),与A组的10.53 %(4/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DQOLS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亦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盆腔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99例盆腔囊肿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72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PTC针抽净囊液后,注入1/2抽出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最多不超过100 mL),静置5 min-10 min后抽净注入液,最后囊腔永久保留5 mL~10 mL无水乙醇;B组(103例)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对囊腔进行硬化治疗,最后抽净注入液;C组(124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Skater 6F~12F引流管抽净囊液后,注入1/2抽出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最大量控制在150 mL),然后利用"加压快速注射法"、"多体位注射法"对囊腔进行硬化治疗,24h后拔出留置引流管。观察分析3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8%(25/84),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19/121),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9/141),3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A、B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3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囊肿直径12 cm的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肿直径≥12 cm的患者,3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用量上采用"大剂量法",在方法上采用"加压快速注射法""多体位注射法"以及在时间上采用"留置引流24 h"的改良后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盆腔囊肿安全、有效,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蒙静蓉 《蛇志》2016,(2):229-230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86例(407眼)先天性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探通、再冲洗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泪囊区按摩法一次治疗成功率1.47%,泪道冲洗+探通+再冲洗一次治疗成功率94.34%,二次治疗成功率2.70%,三次治疗成功率1.47%。结论先天性泪囊炎患儿采取泪道冲洗+探通+再冲洗并配合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给药,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组内及组间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拔管时,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全麻苏醒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血流波动,降低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放置一根30#多孔胸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VAS评分及CRP及PC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引流管留置时间和胸腔总引流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次胸腔穿刺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肺不张、漏气、积液或积气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和术后5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的CRP及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胸腔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显微外科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的75例VC患者,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4例纳为A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的41例纳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及住院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变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排气时间短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精液量均增加,精子密度均增大,精子活率、活动精子总数均升高,精液液化时间均下降,且B组的变化程度大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A组有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发,B组未见有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VC相比,显微外科手术能更有效地改善精液质量、缩短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仍属于较为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张艳华  莫玉珍 《蛇志》2016,(1):101-102
目的总结慢性泪囊炎鼻腔吻合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31例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于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患者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健康教育、泪道冲洗、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31例(31眼)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9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B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2 mg)阿柏西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动脉血流动力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降低,且治疗3个月B组治疗3个月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注射药物后结膜下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柏西普可显著改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有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羟考酮组(A组)、奥布卡因凝胶组(B组)、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组(C组)、对照组(D组)。记录四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T1、T2、T3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术后30 min内患者躁动、尿管留置不适的发生情况以及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发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时MAP、HR低于B组和D组(P0.05),T2、T3时MAP、HR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各时点的VAS评分低于B组和D组(P0.05),尿管留置不适发生率低于A组和D组(P0.05)。四组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的使用能够减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尿管留置不适,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宁献芬  姚珍莹  李欢  宁文芬 《蛇志》2014,(3):297-298
目的探讨不同材质尿管在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留置尿管1个月以上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硅胶导尿管,对照组采用乳胶导尿管,收集两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尿道灼痛、尿路感染率、溢尿发生率、费用成本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胶尿管能增加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节约成本、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对比经尿道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NMIB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膀胱穿孔和尿道内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7.89%(3/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7.89%(3/38),对照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0.53%(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NMIBC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安全有效,与TURBT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患者术后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PVP治疗的6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采用加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30例(ERAS组),按照传统围手术期管理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1 d血白细胞计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院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评分、术后3个月QOL评分、术后3个月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应用于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PVP围手术期的管理满足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有助于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感,缩短肠道恢复、住院的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出院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男性全身麻醉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下肢清创、皮瓣转移或植皮的男性患者,且术中需留置导尿管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后,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完成后行导尿管留置术。对照组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行导尿管留置术。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1)、1h(T2)、3h(T3)CRBD严重程度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记录术前(T0)和T1、T2、T3对应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对比两组的苏醒质量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段观察组CRBD严重程度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段观察组的SBP、DBP、HR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PACU内非计划性使用镇痛药、非计划性拔除尿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ACU的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减轻全身麻醉后CRBD的效果确切,患者对导尿管有良好的耐受,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循环更稳定,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机体血液微转移、胃肠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6,依托咪酯麻醉)和研究组(n=56,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比两组血液微转移情况、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认知功能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h角蛋白20(CK20)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插管即刻、术毕即刻、拔管即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血液微转移,改善胃肠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及对眼表功能和泪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8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的干眼症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49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杞菊地黄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眼表功能和泪液MMP-2、MMP-9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眼部干涩不爽、畏光、双目频眨、口干少津、白眼泛红、舌红、苔薄、脉细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泪液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眼表功能,降低泪液MMP-2、MMP-9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对比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采用超声引导内侧或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TH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例数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阻滞相关指标、疼痛介质、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拔管/手术/住院/第一次下床活动、复苏室停留等状态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内侧组术后48h 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小于外侧组(P<0.05)。两组穿刺注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内侧组置管时间短于外侧组,导管重新固定例数少于外侧组,置管深度长于外侧组(P<0.05)。两组术后24h的 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均升高,但内侧组低于外侧组(P<0.05)。两组术后24h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均升高,但内侧组低于外侧组(P<0.05)。外侧组、内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内侧与外侧入路FICB均可为THA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阻滞,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内侧入路在减轻疼痛刺激、应激反应、置管操作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研究组予以依托咪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研究组ACTH浓度较麻醉诱导前上升,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相应下降,对照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较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对照组HR、DBP、SBP均上升,研究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两组Ramsay评分较麻醉诱导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两切口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左胸两切口入路)和B组(n=46,右胸三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则低于A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两切口入路相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选用经右胸三切口入路,虽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略慢,但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