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12 h及24 h后的PaO2、血pH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胸部X线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胸部X线各项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的用机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儿科ICU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诊断的患儿94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47例,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实验组pH值、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X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更高。  相似文献   

3.
曲春霞 《蛇志》2017,(2):186-18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方案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案为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理想,对降低患儿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固尔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预防组23例,为胎龄<32周有NRDS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用固尔苏及NCPAP;治疗组35例,为已发生NRDS的早产儿,应用固尔苏及NCPAP;对照组22例,单用NCPAP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48小时的血气分析,对其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固尔苏治疗后1、12、24、48小时FiO2显著低于固尔苏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应用固尔苏联合NCPAP能有效预防和治疗NRDS,减少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其方法安全可行,适合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与晚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并根据Ps注入时间的不同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出生6h内注入,n=25)和晚期组(出生6~12h注入,n=25)。观察并比较对照组、早期组、晚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d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入氧浓度(FiO_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而对照组、晚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CO_2较治疗前降低,PO_2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PCO_2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O_2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CO_2、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EEP、FiO_2较治疗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EEP、Fi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相比,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及NCPAP参数的效果更佳,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神经发育和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RDS早产儿9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接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和实验组(接受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例数分别为46例、47例。对比两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血气分析指标、神经发育指标、BMP-7、CC16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 h后pH值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24 h后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展指数(MDI)高于对照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后血清BMP-7、CC1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早产儿RDS可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氧合恢复,同时还可改善血清BMP-7、CC16水平,促进患儿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分别联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NIPPV联合微创PS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nHFOV联合微创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吸气三凹征、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改善时间、血气指标[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暂停发生率、通气失败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2)观察组患儿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气促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72 h时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和O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和通气失败率为16.00%和10.00%,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 %(P<0.05)。结论:与NIPPV联合无创PS比较,nHFOV联合微创PS更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合指数及血样饱和度(Sa O_2)水平的变化,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Pa CO_2水平均降低,Pa O_2、Sa O_2水平及氧合指数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Pa CO_2水平较低,Pa O_2、Sa O_2水平及氧合指数较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患儿铁蛋白及Clara细胞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21年1月共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给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与血气指标,治疗前后的SF、CC16表达水平以及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F值、PaO2、PaCO2和pH值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H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F值、PaO2水平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SF、CC16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CC16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总计11例,发生率为26.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例(53.66%)(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正压通气比单一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减轻家属压力,同时能够提升患儿的氧合效率和血气指标,改善铁蛋白及Clara细胞分泌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B组给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患者PaO_2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PaO_2显著高于B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患者的胸部X线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组12 h和24 h胸部X线评分均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PEEP/cmH_2O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Fi O_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生儿患者的的O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且且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随着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_2)及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均下降,MBP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RR、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及插管发生率、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辅助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期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9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B组给予HHFNC,C组给予免疫球蛋白辅助HHFNC。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免疫球蛋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C组和B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A组(P0.05);C组患儿的发绀消失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短于B组和A组(P0.05),治疗7 d后,C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高于B组和A组(P0.05),C组和B组患儿的鼻损伤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NCPAP相比,HHFNC可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炎患儿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且可降低鼻损伤的发生率,联用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氨茶碱及高压氧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6年8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1:1数字表法方式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两组都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氨茶碱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显著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显著降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的PaCO2、PaO2值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6 %,高于对照组83.3 %(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呼吸衰竭能抑制IL-6、IL-10的表达,改善机体的血气状况与肺功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再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啡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症状、动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BR)、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高于对照组的82.9%(34/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临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针刺疗法联合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及炎症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6例)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46例)。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炎症免疫指标及胃肠功能,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撤机前氧合指数(OI)、pH、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前右侧膈肌呼气末厚度(Tdi-ee)、吸气末厚度(Tdi-ei)、膈肌增厚分数(TFd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低于对照组,CD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前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炎症免疫指标中的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MP-7、CC16、SF水平、血气指标[氢离子浓度指数(p H)、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PaO_2/Fi O_2)]的变化,通气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儿血清BMP-7、CC16、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pH、PaO_2/Fi 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PCO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p H、PaO_2/Fi O_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BMP-7、CC16、SF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